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切尔诺贝利三勇士是哪三位?最后都活下来了吗?

切尔诺贝利三勇士是哪三位?最后都活下来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65 更新时间:2024/1/22 3:07:16

20世纪,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在乌克兰边境地区城市普里皮亚季城镇旁边的核电站突然一声巨响,将整个小城中早已进入梦乡的居民们突然惊醒。而这一惊醒不仅仅只是惊醒了普里皮亚季这个小城镇,而是将整个世界都惊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这一刻足以载入史册,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核灾难,将带给这座苏联模范城镇最致命一击。睡梦中的小城居民被巨响惊醒,窗外不远处,浓烟伴随着火焰,喷薄而出,让人不寒而栗。

爆炸起火的地方叫: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970年,为建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苏联在附近建起一座新城镇,用于安置核电站建筑工人员工,随后逐渐发展起来。灾难发生前,普里皮亚季人口达5万,每年还在不断增加,但普里皮亚季将和切尔诺贝利同生同死。

80年代,人们对核辐射还没有多大概念,即便苏联核专家,对于核辐射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也不敢妄下结论。因此,很多人是懈怠的,即便事故发生后,还认为切尔诺贝利只是小事故,只要把火扑灭就行了。

而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恰恰是由于这种长期的懈怠酿成的。核电站工作人员对危险认识不足,且操作不当,最终导致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质泄露。而苏联方面又极力掩饰灾难,事故发生后救援动作迟缓,导致大量人口没能及时疏散,暴露在核辐射之下。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有多惨烈?爆炸产生的辐射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爆炸发生后,203人被送往医院,其中31人因过量辐射,没多久便宣告死亡。虽然第一时间死亡人数不多,但核辐射最让人恐惧的是后续影响。据统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20年来,陆续有9万人受辐射死亡,数十万人患癌,大多数辐射致死者都来自普里皮亚季和清理废墟人员。这些人的处境比当场死亡更可怕,他们身体内的细胞是一点点死亡的,承受着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很多人的精神受到极大摧残而自杀。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辐射最严重的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三国,但影响范围几乎覆盖整个欧洲大陆,超5亿人笼罩在核辐射阴云下,人心惶惶。不过,由于大部分西欧国家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数千公里,因此虽然检测到的核辐射超标,但并未造成大伤亡。

欧洲之所以影响较小,除了距离远之外,更要感谢3个人,这3个人救了欧洲5亿人口,如果没有他们,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将会持续释放放射性物质,不但欧洲大陆核辐射越来越高,连欧洲水源都将被污染,那造成的后果将不可想象。

这三个人是:切尔诺贝利值班长鲍里斯·巴拉诺夫(Boris Baranov),2号涡轮间控制单元高级工程师瓦列里·别斯帕罗夫(ValeriBezpalov)和2号反应堆高级机械工程师列克谢·阿纳年科(Alexei Ananenko)。

当时,4号反应堆爆炸后,堆芯温度急剧升高,加之堆芯上层被堆满了灭火材料,巨大的压力和高温,随时可能烧穿地板,渗透到地下室。而当时地下室灌满了水,一旦堆芯渗入将引发第二次规模更为庞大的爆炸,后果会比4号反应堆爆炸更加严重,不但会使空气中辐射量暴增,更会渗透到地下水源,一旦如此,整个欧洲超5亿人口都完了。

为防止二次爆炸,必须将地下室水抽出来,但谁都知道,地下室靠近辐射源头,几千公里外都能被核辐射到,更况是近在咫尺的距离了。可以说,这是一项有去无回的任务,去的人就是传说中的死士。在此之前,靠近中心区的人员死伤大半,侥幸生还的日后也都患癌去世,受到辐射的几乎没几个人能生还。苏联虽然承诺会给重金奖励,但没人敢冒这个风险,因为有命拿没命花。

但最终巴拉诺夫、别斯帕罗夫和阿纳年科三人勇敢站了出来,他们并非为了奖励,而是国家荣誉,因为知道必死无疑,当年的防护服还是很落后的,况且是要进入核辐射中心区,穿了防护服几乎等同于没穿。

但3人却创造了核灾难史上的奇迹,不但成功进入地下室,打开水阀,排空地下室里的水,而且还活着出来了。更为神奇的是,离辐射中心最近的3人竟然没有受到辐射影响,三人日后身体一直都很健康,除了巴拉诺夫2005年因心脏病去世外,别斯帕罗夫和阿纳年科二人至今仍然健康活着,身体没什么明显变化。

那些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很远的人,很多都受到辐射死亡,最早一批靠近辐射中心的消防员,也大都牺牲,为何离最近的巴拉诺夫3人,反而幸存下来了呢?虽然至今科学界仍没有给出公认答案,但一些科学家认为,3人的结果再次证明,我们人类或许把核辐射想的太恐怖了,核辐射的影响可能并没有那么夸

比如科学家说核辐射的影响会持续上万年,但遭到原子弹袭击的日本广岛和长崎,这才过去70多年,就已经恢复了生机,又发展成为日本的重要城市。而比广岛、长崎辐射更为严重的切尔诺贝利,如今也才过去33年,动植物的检测虽然仍然含有放射性物质,但却生存的很好,而且切尔诺贝利即将要开放旅游了。这是否意味着,核辐射或者说核武器,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灯照标本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红灯照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组织其实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话说的,故事也很长,但是对于这个组织的评价大家都是褒贬不一的,有的人说还可以,有的人说这个组织害人,所以争论不断,这些事我们先不说,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红灯照首领好像被制作成了标本啊,那么有没有关于红灯照首领的标本图呢?还是这个红灯照标本在哪

  • 红灯照和义和团又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红灯照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比较著名的,多多少少有人听说过了,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话说这个红灯照到底是什么组织呢?这个红灯照和义和团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红灯照”与义和团之间原本没有什么关系。“红灯照”是清朝的一个

  • 侯景之乱梁武帝被活活饿死,那侯景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548年,南梁将领侯景发动叛变,他率兵攻入都城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此后掌控了全部的军政大权。后来侯景相继拥立三位傀儡皇帝,还打算自立称帝,但最终是被梁湘东王萧绎击败。而在这段时间内,有一个极其痛苦的人就是侯景的妻子萧妙淽。萧妙淽是萧纲女儿,萧衍的孙女,而她整日要面对自己的杀父仇人,却又报不了仇,这番无

  • 宋朝和明朝都以文管武,那么具体情况又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宋朝和明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差别的,各个方面都有,但是宋朝和明朝有一个比较类似的地方,话说这个就是以文管武这件事情,宋朝和明朝都推崇这个,但是在具体细节方面又有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最大的一个区别是,明朝有很多文臣都很能打,而宋朝的文臣基本上都是真的水!通过对宋明

  • 一丈青扈三娘为什么是水浒最惨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除了关注各个好汉们的命运之外,还有不少女性角色,除了那些悲剧的人物,还有三个同样进入好汉行列的女性,比如一丈青扈三娘。但是如果了解梁山好汉的命运的话,就会觉得,扈三娘算是水浒里面最惨的一个人了,这是为何?扈三娘经历了些什么样的事情,为什么会成为最悲惨的一个人呢?一丈青扈三娘武功高强。杜兴向

  • 西游记唐僧是金蝉子第十世,那么前九世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当中,唐僧为何能够获得去西天取经的机会?为何在西天取经的路途中得到那么多神仙佛祖的帮助?为何最后能成功?这都要归咎于他是金蝉子传世,是如来坐下二弟子的第十次转世。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就是因为唐僧有十世元阳未泄。既然唐僧是金蝉子第十世,那么他的前九世去了哪里呢,有没有在原著里出现过?答案是肯定的,吴

  • 七尊圆明园兽首已回归是哪七尊,还有五尊是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圆明园兽首一直都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这十二尊兽首,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地位非常高,不仅是因为它们自己本身的价值,还有背后所承载的民族记忆,是永远都无法抹去的,是一段伤痛的回忆,同样也是警示后人的重要载体。前些日子圆明园马首终于回归,到目前为止一共有七尊兽首回归,那么还有五尊兽首下落何处?马首回

  • 黯然销魂掌为什么会失传?一般人根本难以领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是他自创出来的掌法,总共有十七式,黄药师评价这套掌法的威力,称天下只有降龙十八掌可与之匹敌。说明杨过在悟性方面肯定是要比常人高出一截,郭靖就没这方面的天赋了。不过黯然销魂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想要发挥出全部威力,必须达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心境,也就是说

  • 金缕玉衣在哪个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金缕玉衣并非是什么甲胄的名称,而是汉朝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当时只有皇帝还有高管贵族死后能穿金缕玉衣,因为他们认为金玉可以防止尸骨腐烂,死后还能再次转世。不过这样做非但没能让尸骨不朽,反而招来了不少盗墓贼,导致王室贵族的墓地频频被盗。而且金缕玉衣造假昂贵,也慢慢形成了一种奢侈之风,最后曹丕即位后下令停

  • 热振寺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以前是不知道热振寺的,但是有一些手串小编算是知道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还是很不错的,有很多故事和传说,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热振寺在哪里?还有这个热振寺的简介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热振寺在哪里热振寺具体的位置在距拉萨北面240公里的林周县唐古乡境内。去这个地方要门票的哦,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