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洛神赋里的宓妃究竟是谁?不是甄宓到底是什么人?

洛神赋里的宓妃究竟是谁?不是甄宓到底是什么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06 更新时间:2024/1/17 16:42:37

很多人都认为曹植在《洛神赋》里面提到的洛神宓妃,其实就是自己的嫂嫂甄宓,而曹丕横刀夺爱,让曹植与甄宓不能在一起。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行考证和推测,认为其实曹植和甄宓没有感情纠葛,而且甄宓没有名字,甄宓也是后来人给她取的名字,所谓的感甄赋的甄指的是一座城而不是一个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文章里面所说的宓妃,到底是什么人呢?

现在有非常多的人都认为,三国时期曹植的一篇《洛神赋》描写的是自己爱而不得,最终成为自己兄长的妻子的甄宓,将她比作洛水神女,寄托自己的思念。可是这些都只是一家之言,只不过流传的更广一些罢了,从历史上看,曹植第一次见到甄宓,也不过是十一二岁的年纪,又怎么会有什么感情呢?那么,《洛神赋》中的“宓妃”说的到底是谁?

似乎提到甄宓,必然会把她和曹植联系在一起。那么真实的历史上,甄宓和曹植之间到底有没有隐秘的情愫呢?

最早传出甄宓与曹植有绯闻的是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中《洛神赋》的注解中讲了一个故事:最开始爱慕和想娶甄宓的是曹植,结果被曹丕抢了先,曹植却念念不忘。甄宓死后,曹植觐见哥哥,曹丕拿出甄宓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晚上,曹叡宴请叔叔曹植,并把这个枕头送给了他。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城,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宓来与他幽会,有感而发,写成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这个故事很动人,还把《洛神赋》的写作背景给交代清楚了,可惜编得有些不靠谱。甄宓比曹植大差不多十岁,甄宓嫁给曹丕的时候21岁,曹丕17岁,而曹植只有十一二岁,从年龄上讲,曹植不大可能在曹丕之前就想娶甄宓。

再看看曹植有没有可能对甄宓心存爱意。曹丕继位后,对几个弟兄深怀嫉妒,先是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有一次命三弟曹植在七步内,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若是做诗不成就痛下杀手。曹植出口成章:“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虽然冷酷薄情,却也有文人容易动情的一面,听了这首诗深受触动,便把曹植贬为安乡侯。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

对于曹丕的打压迫害,曹植毫无招架之力。公元223年五月(黄初四年),曹植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起前往京城朝拜。曹彰乃是卞夫人所出,其人勇猛,武艺超群,深受曹操的喜爱,早年就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曾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

曹丕对这个弟弟深为忌惮,害怕其势力越来越壮大,于是借朝拜之机将其毒杀,对外则宣称因急病暴毙。据说卞太后很伤心,哭着对曹丕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子文(曹彰),绝不能再害了子建(曹植),否则我跟你没完。”曹丕害怕短时间内连杀两个弟弟,引起别人的怀疑,就放曹植和曹彪回到封地。

三人同去京城,回来的却只有两人,心中的悲苦和不安可想而知。回各自封地的时候,曹植写了一篇《赠白马王彪并序》。全诗充溢着一股悲愤、愁闷、困苦的情绪,以及对朝不保夕生活的深深恐惧和焦虑。第六章末句“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反映出曹彰的暴死在曹植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可以说,曹植对于称帝后的曹丕而言就是等待未卜命运的羔羊,曹丕拼命的想找借口杀掉曹植,曹植有苦难言,步步后退。在这种情势下,如果曹植和甄宓之间有一丝的牵葛,曹植就不会有活路。退一万步说,曹丕明知道曹植暗恋甄宓,还写了文章歌颂这样的爱情,他大度的不计较,可是他是有多脑残,在赐死妻子之后,还把枕头拿出来故意刺激曹植,来给自己一顶绿帽子戴?他的儿子曹叡又有多智障,竟把母亲的枕头送给叔叔?

曹氏一门都是枭雄和文豪,这历史上都有确凿的记载,但你说曹丕和曹叡两个皇帝都是人事不懂的白痴我是不信的,更何况曹丕的小气、猜忌、反复无常是出了名的,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所以基本可以断定,李善的注解应该是为了《洛神赋》传播更广而杜撰的。

虽然故事编的拙劣,但却流传很广,后世之所以叫她“甄宓”或者“甄洛”,源头就是因为李善对《洛神赋》的注解,使得后世普遍相信洛神是甄氏的化身。事实上甄宓在正史中只有姓氏,并没有名字,严谨一些的文章提到甄宓的时候会叫她“甄姬”。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被东郡太守王机、防辅吏仓辑等奸臣谤奏,再遭贬爵为安乡侯。于是他亲到京师面陈滥谤之罪,并且得到了曹丕的谅解,于是又“诏令复国”。

回去的时候,曹植再渡洛水,内心悲喜交织,有绝处逢生的欣喜,更有命途多舛的怅然。故而《洛神赋》中有“容与乎阳林,流盼乎洛川”这样晴朗明快的诗句,更多的是“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的悲愁。所以从甄宓死的时间(黄初二年)推断曹植黄初三年为甄宓而作《洛神赋》,未免太过武断。

既然《洛神赋》与甄宓无关,那么曹植心目中那个美丽多情的洛神到底是谁的化身呢?从文中描述来看,洛神并非高高在上的神灵形象,而是一位和曹植地位平等的女子,他们产生了爱慕之情,但由于“人神之隔”,终于不得长相厮守而遥隔他乡。

笔者认为,《洛神赋》中的洛神原型是曹植原配崔氏比较符合历史现实。崔氏是名士崔琰兄长的女儿,崔琰先事袁绍,后加入曹操集团,因屡次公然指出曹操的错误被杀。曹操认为崔琰的过于张扬很不利于政局稳定,因而十分厌恶,杀了他还不解气,遂将为崔琰鸣不平的毛玠收监,又借口崔氏衣饰太过华丽而杀之。

崔氏在曹植心目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崔氏死后,曹操无缘无故为曹植增户五千,算是补偿。曹植却并不感激,多次故意与曹操政令违拗,不仅擅开司马门,还醉酒不受军命,以表达心中的不满。对此,身为父亲的曹操也只是“悔而罢之”。对于兄长曹丕,曹植当然不敢这么任性胡闹。

此外曹植还在《弃妇篇》中表达了对崔氏的深情,以及夫妻二人对于无子的无奈,因为倘若有子嗣的话,崔氏的命运或将被改写。此外,诗中明确表示“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结发”表明女子是刚成婚,甄宓和曹丕是二婚,因而很明显《弃妇篇》也不是为甄宓所作。爱屋及乌,《金瓠哀辞》是曹植唯一一篇陈述对子女深情的文字,文章心酸的表达了对崔氏所出嫡长女早夭的无限悲痛之情。

《洛神赋》中的洛神容貌姣艳宛如春日的花朵,琴声动听,歌声动人,衣着又很华美,非常符合崔氏“衣绣”的特点,而且明礼善言,能歌善舞,与崔氏活泼又文雅的形象很吻合。崔氏嫁给曹植是在青春焕发的少女时代,故洛神的形象也是青春而富有活力,与历史记载的甄宓少年老成,持重端庄的形象并不接近。

再从《洛神赋》的诗句来看,也隐含着对夫妇之情难以为续的哀伤。“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一句中“匏瓜”和“牵牛”都是以星宿喻男子,匏瓜星孤,牵牛、织女虽为夫妻,却遥隔河汉,表达的是夫妇离散之意。“悼良会之永绝兮”,在古代夫妇相会才可称为“良会”,其他的只能称之为约会和私会。“永绝”一词表达了夫妻再无重逢之日的沉痛。“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古代给男方“陈交接之大纲”的,一般都是明媒正娶的妻子,显然很不适用于曹植与甄宓的隐秘恋情。

曹植稍前的作品《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中,也出现了洛神的形象:“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吕延济注曰:“洛浦喻美人也。同袍谓夫妇也。”从文学形象一脉相承来讲,曹植提到的“洛神”应该都是自己的妻子,并非其他女子。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曹丕也是一代文豪,曹植的《洛神赋》如果映射对甄宓的爱恋,他不可能看不出来,又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就算已经冷落甄宓很久,也绝不可能允许别的男人心存非分之想。

上文已经分析过曹植在曹丕的高压政策下如惊弓之鸟,抑郁寡欢,生怕曹丕会找借口,或者哪一件小事触怒了曹丕而被处死,他又怎么敢在曹丕活着的时候大胆表达对甄宓的觊觎?

曹植才高八斗,文采出众,但他也是一位有雄心抱负的政客,想要在政治和军事上一展宏图。也正因为这样,曹丕才如此忌惮,想方设法的迫害他。曹丕死后曹植三番两次的上书,想要施展抱负,可惜侄子曹叡也没有重用他,最后一代大文豪,竟抑郁而终。像曹植这样生在王室,长于军旅,又差点被立为王位继承人的天之骄子,如果真的内心对甄宓有想法,就不会愚蠢到留下《洛神赋》这样有违伦理道德的“把柄”给曹丕。

既然曹植和甄宓之间基本上是子虚乌有,为什么文人要编这样的一个故事,大家又宁愿对此津津乐道呢?甄宓美貌出众,因生于战乱之年而家破人亡,再嫁曹丕后很快失宠,最后被谗言所害,盛年而亡。曹植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而且才高八斗,壮志凌云,却屡屡被兄长迫害,难以施展才华和抱负,最终也是抑郁而死。

两人都是美好事物被“凶恶”事物击败而导致的命运悲剧,后世对二人的遭遇很是同情,因而给两个人安排一场超出世俗的爱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甄宓失宠被冷落的悲哀,也淡化了曹植一生不得志的悲剧色彩,寄托了人们对完美人生的向往。在中国人,特别是古人的眼里,才子佳人,本该是一对,让他们两个走到一起,其实是人们对曹植和甄宓命运悲剧的一种心理补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徽宗招安宋江,为什么不招安方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一直被很多人鄙视,但是对于宋江来说,这恐怕也是他当时唯一能做的选择了,招安之后就被派去对抗方腊,不过,方腊同样也是起义军,为什么朝廷选择招安宋江,却不选择招安方腊呢?难道是方腊很不好对付,只能用武力镇压?那派宋江去对抗,朝廷不怕方腊碾压宋江吗?读《水浒传》,最兴奋之处就是梁山

  • 蹚将和响马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蹚将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小编反正是不知道的,但是大家也应该听过一句话叫“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这句话,响马其实大家也应该清楚的,其实就土匪了,那么这个蹚将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什么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呀!“山东出响马,

  • 刘墉为何称为三千岁?其实要从野史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刘墉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在历史上非常的著名,非常的出名,很厉害的,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关注的,话说刘墉有一个外号叫三千岁,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三千岁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刘墉又为何要被称为是三千岁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原因吧!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朝乾隆时期

  • 红孩儿生父不是牛魔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红孩儿是孙悟空取经路上,碰到的第一位让他感到棘手的妖怪。红孩儿号称圣婴大王,虽然看似孩童模样,实际上以有百年修为。红孩儿的父亲是牛魔王,母亲是铁扇公主,不过红孩儿和牛魔王根本没有相似的地方,这其中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有网友推测牛魔王并非红孩儿的生父,红孩儿的亲身父亲另有他人。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红孩儿

  • 北斗九星是哪些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北斗七星我们都很熟悉了,虽然你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地把这七颗星的名字全部一字不差的叫出来,但是在各种小说设定当中,北斗七星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北斗七星却只是后续的发展版本,在古代,古人竟然有北斗九星的说法,他们观测到的一共是九颗星而不是七颗,多出来的那两颗星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了?北斗七星是

  • 泽西恶魔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世界上有很多可怕奇怪的生物或者事情,这些事情或生物,人们往往对他们很不了解,不知道真相也不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但是却又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非一般的东西,泽西恶魔就是这样。这一点恐惧还是源于对它们的无知,就像是古人敬畏天地鬼神一样,因为不了解,所以神化了,现代人也是如此,所以就不要再瞧不起古人了。相传在美

  • 人参是如何被神化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多中国人眼中,人参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草本植物,在美容、药用方面有着很高的价值。古人更是把人参当成一种灵丹妙药,好像可以治疗百病,但通过现代科学研究,人参并没有那么高的营养价值,那国人对人参的神话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类似这种“人参迷信”的事情并不少见,虽然我们今天已经步入

  • 沙陀族现在是什么民族?在历史上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变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长久积累下来,很多事情已经和最开始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了。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的民族,但是因为发生过很多变化,历史记载也不一定全面,所以很多民族就像是消失了一样,比如沙陀族。沙陀族也是一个比较神秘的民族,而且曾经也非常的强大,那它最终究竟是消失了灭绝了,还是延续到

  • 历史上真实的张无忌是什么结局?为什么会被常遇春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张无忌作为《倚天屠龙记》的男主角,很多人当然还是认为,这是一个完全虚构出来的人物,但其实不然,张无忌虽然在历史上不存在这个名字,但是张无忌却是有一个历史原型的,因此,标题所说的张无忌,指的自然就是这个历史原型了。那这个历史原型又是谁?他最终为何会被明朝大将常遇春所杀?张无忌,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

  • 应龙和烛龙哪个厉害?两者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应龙和烛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两位天神。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曾是黄帝手下大将,斩杀蚩尤、夸父。应龙还帮助过大禹,它是天龙之神,号曰顺天佑畿辅时应龙神。烛龙则是人首龙身,常年住在极寒之地,睁眼闭眼便是一天,有呼风唤雨的能力,那烛龙和应龙到底哪个更厉害呢?其实在古代神话中,烛龙和应龙并没有过交集,所以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