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拜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拜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87 更新时间:2024/3/7 0:46:26

拜堂其实并不是婚礼一直以来的习俗,任何一种习俗习惯,都是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才最终定型下来的。结婚拜堂也是一样。现在很多影视剧里面的拜堂过程都太简单了,事实上,古代标准的拜堂的流程与其中演绎的很不一样,过程也不是这样的过程,那古人拜堂的时候都有怎样的流程?拜堂这种结婚礼仪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拜堂之俗起于何时,尚待考察,但至迟在唐朝时期就已经较为流行。唐人建《失钗怨》一诗中吟道:“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

司马光在《温公书仪》卷三说:“古者妇人与丈夫为礼则侠拜。乡里旧俗:男女相拜,女子先一拜,男子拜女一拜,女子又一拜。盖由男子以再拜为礼,女子以四拜为礼故也。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相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

在唐代,这项礼俗又叫“见舅姑”,即为拜见公婆。这是一项十分隆重的仪式,一般在次日举行。新妇见公婆后,还要依次见过婆家尊长和男女老幼一切亲属,新妇在明亮的蜡烛前端坐三天,由亲属们观看、闹房。在唐朝,这一礼俗又称为“观华烛”。唐朝诗人朱庆余作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就是指这一婚俗。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拜堂意识程序如下: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通赞:轿,新人起。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引赞:新郎新娘就位。通赞:新郎新娘进香。引赞:跪,献香。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然后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见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拜堂,中国传统婚姻礼仪。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拜堂之后,即正式结为夫妻。因古代婚礼中的交拜礼都是在堂室举行,故称。又称拜天地、拜花堂、拜堂成亲。广泛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汉、京、仫佬等民族均有该风俗。

南北朝时,夫妻对拜固定为婚姻礼仪。

唐以前北方地区民间称“交拜礼”,在特设的青庐(饰青布幔的屋子)举行。唐时“拜堂”一词正式出现。

北宋时,新婚日先拜家庙,行合卺礼,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展拜。

至南宋,则改在新婚当天。坐富贵礼后,新婚夫妇牵巾到中堂先揭新娘盖头,然后“参拜堂,次诸家神及家庙,行参诸亲之礼”。后世一般在迎娶当天先拜天地,然后拜堂。

清代和民国时均有将拜天地和拜祖先统称为拜堂礼之说。近代多于当日辰、巳、午中的某一个时辰举行。一般在男方家堂拜堂中的夫妻对拜前设供案,置香烛,陈祖先牌位等。

拜堂之始,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乐此,礼生(即婚礼主持人)诵唱:“香烟缥缈,灯烛辉煌,新郎新娘齐登花堂。”新人就位,随礼生诵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夫妻对拜,送入洞房”,如仪依序跪拜。在封建社会,新郎新娘先至家庙参拜祖先,之后夫妻行交拜。浙江省海产地区称男家迎亲时在花烛之前向天地三拜为拜堂。现代婚礼多不跪拜,改行鞠躬礼,对父母鞠躬、夫妻相对鞠躬的形式,不拘成规。

由来

现有史料上,未见汉代之前有夫妻拜堂的记载,但在《世说新语》一书中有个故事,可证明拜堂风俗始于晋代的徐州。

书中说,当时有个叫王浑的徐州刺史,元配老婆死了,又娶了一个。续娶之妻为颜氏,是个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他们拜堂时,颜氏先拜王浑,然后王浑准备答拜。这时,有人对王浑说:你是一个州级高官,怎么可以拜她?王浑就没有答拜。为此颜氏非常恼怒。

尽管这对夫妻的对拜没有最后完成,但说明当时的徐州的确存在拜堂风俗。

如果不是有人挑唆,王浑还是要答拜的。这也说明,夫妻互拜的风俗刚刚兴起,王浑不拜也就不拜了,后来风俗成熟时,新郎的官再大也得拜。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齐皇帝举行婚姻大典时,夫妻也要互拜的。不过仍是女先跪拜,后起;男后跪拜,先起。

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风行全国,所拜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并夫妻交拜,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家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要的大礼。近化“拜堂”范围扩大,除天地祖先尊亲及交拜外,更须拜毕家族尊亲、友好宾朋。乡村于新婚次日拜宗祠后,尚须拜揖乡党邻里,婚礼始告成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神荼郁垒有什么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人想起门神,一定是过年时候贴在门上的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人吧,他们虽然是门神,但其实是后期的门神,门神很早就诞生了,但这两位都是唐朝时期的人物,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些门神,而最早的两位就是“神荼郁垒”。别看这几个字看起来都简单,但是如果按照标准的,最开始的发音,很多人都会读错。你

  • 水浒传郓哥后来怎么样了?向大郎告密之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郓哥或许是一个被人们遗漏掉的人,连武松都忘记他了,因为郓哥和王婆之间的矛盾,他找到武大郎,告诉了他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事情,而且原本以武大郎的性格,不可能那么冲动就去找人拼命,郓哥在这中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事后谁也不记得还有这个人。不过,郓哥告密之后,有是什么结局呢?凡读过水浒传这本书的,应该都知道

  • 还有哪些国家神话传说中有刑天这样的无头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刑天,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神话当中的战神,是炎帝手底下一名骁勇善战的巨人。传说在与黄帝单挑的时候,被黄帝一刀子削去了脑袋。然而刑天并没有因为失去了脑袋而死去,反而是以胸前的两个乳头当做眼睛,用肚脐眼当做嘴巴与皇帝继续作战。陶渊明曾经有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rdqu

  • 西游记中运气最好的土地爷是谁?五庄观土地吃过人参果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相信大家也都看过了,在这里面最不削一顾的恐怕就是各地的土地爷了,因为地位实在是太低了,孙悟空从来就没把土地爷当回事,就像是调戏自己花果山中的猴子一样,对他们是吆五喝六的。当然了,妖怪们也不会吧土地爷当回事,牛魔王的红孩儿甚至还把土地爷当成奴隶一样看待。土地公、山神的地位太低了。这也没办法,

  • 西游记中的两只九尾狐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九尾狐,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青丘白浅姑姑、涂山红红都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实在明朝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当中也有着两只九尾狐,不过他们不姓白也不姓涂山,最后还都被太上老君给害死了。那么这两个狐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说到西游这唯一的两只九尾狐,既不姓白也姓涂山,

  • 西游记中金银角为何要叫九尾狐干妈?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当中,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与九尾狐其实就是亲母子关系,他们下界成为了妖怪,其实跟猪八戒的情况很像,都是投胎而来的,只不过猪八戒是投胎到了猪的身上了,出生之后这瘪犊子就把自己的母亲给活活咬死了。金角和银角投胎到九尾狐的肚子里,很明显他们和九尾狐关系还不错,把自己从天宫中带来的宝贝捆仙绳给了九尾狐

  • 金银角是太上老君与九尾狐的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西游记,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这部作品当中完全构造出了一个脱离了现实世界的神奇世界,但是却又处处深刻的反映着现实。所以针对西游记来说的话,与其说是一部神魔小说,不如说是现实世界的“哈哈镜”,只不过折射出的景象看着很荒诞而已。书中最重要的主

  • 西游记九尾狐为何会有太上老君的幌金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们都会知道,这幌金绳是金银角手中的五大法宝之一,据太上老君亲口所言:“那绳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带子。”而金银角是两个侍奉太上老君跟前的两个看炉子的童子。不过他们两个又叫九尾老狐为母亲,在西游记的神仙体系下,是绝对不允许在职的神仙们结婚生子的。但是老君毕竟是个男子,

  • 乌鸡国国王除了得罪文殊菩萨外还得罪了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为文殊菩萨,相信大家都有听过了,要说起他最丢人的事情,那恐怕就是西游记中说到的,被凡人国王给扔进河里泡了三天三夜。这原因就是凡人不识趣,这菩萨在言语上也不是很客气,两边都有错,也谈不上谁对谁错。凡人不知道他是菩萨,菩萨也不该不客气的对待凡人。但是,凡人把菩萨丢到河里,那是一定要受惩罚的,并且菩萨下

  • 西游记乌鸡国国王为何会有仙丹?从哪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乌鸡国的这一回当中,孙悟空被利用了,太上老君是最鸡贼的,如来佛则变得惨无人道。所说这分析结果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然而这就是事实。这样就是为何台上老君要将一枚珍贵的仙丹给了一具死尸的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慢慢分析一下吧。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乌鸡国国王是怎么被弄死的,《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