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御厨是古代皇宫中最坑的工作?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为何说御厨是古代皇宫中最坑的工作?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65 更新时间:2024/1/18 19:25:45

所谓开门七件事,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为了吃喝,由此可见饮食文化在我国文化当中站着多大的分量。即便是贵为天子的皇帝也不会例外,嘴巴上图的快活以及因为吃而产生的海量消费,令后人是叹为观止的。于是这就可让那些御厨们很是费心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嘴巴馋,御厨们就得挖空心思去琢磨厨艺,各种豪奢精致的美食美饮由此不绝地诞生,既推动了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御厨们“坑爹”衍生出不足为外人道的诸多猫腻。举几个例子说说。

汉文帝刘恒比较节俭,曾“亲耕籍田,以供粢盛”,即是自己种植以满足食用,不需百姓“纳粮”。然而御厨们的字典里从无节俭二字,他们依然按月去内库支领皇帝膳食所需,大把大把地花钱,靡费有增无减,使文帝的诏令如同一张废纸,有司却不敢追责。

隋高祖杨坚“常节俭,重民心。”生活俭朴,“平时饮食不过一荤,所乘,所穿,所住,极尽简陋。闻灾民无饭吃,流泪,而一年三月多不再吃荤”。一个荤菜,对皇帝来说,够节俭的了,可这“一个荤菜”到了御厨那儿,跟杨坚的初衷已然大相径庭。每日每顿换花样不说,单说每个荤菜的采办,就高达“开皇五铢”近千钱,足够中产之户五口人一月的生活开销了。

李世民在贞观年间也提倡俭朴的生活方式,要求御厨给他做一些清淡的膳食,如每餐一样主食外加两三个菜品即可。但御厨们哪敢怠慢皇帝的胃呀,奉诏是奉诏了,可花样却在不断地翻新。一个主食变成了“百花糕”“清风饭”“王母饭”“红绫饼”等等,两三个菜品变成了“浑羊殁忽”“灵消炙”“红虬脯”“遍地锦装鳖”“驼峰炙”“驼蹄羹”等等。李世民也并未觉得奢侈,反而经常将这些美味分赐给朝中的文武百官,引为笼络之策。

当然,采办食材的活儿,是个肥差,大多由皇帝宠幸的太监或亲信充任,未必轮得到御厨,但御厨从中分油水,又称“份例钱”,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清代道光皇帝喜欢吃冰糖肘子,内务府经常派人去市集采买,“上下皆有分项”。这个“上下”应该包括御厨的。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御厨调制出好滋味,皇帝怎么能百吃不厌?偶然的机会,道光皇帝听说他吃的冰糖肘子每次要50两银子,大吃一惊,从此吩咐御膳房,每年除了他生日那天以外,都不吃这个菜了。如此一来,御膳房上下也就少了一个赚外快的机会。

除了在食材采办方面“坑爹”之外,御厨们还想方设法地增加名目与消耗,以配合采购员们大肆敛财,借以分赃。比如明代的御厨就是这方面的行家。

朱元璋坐了江山后,尝尽宫中珍馐百味。一日,与马皇后忆苦思甜,念及贫贱时想吃豆腐而不得,叹息不已。马皇后贤淑,进言:“大明初立,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陛下当以节俭治天下。”朱元璋称:“善!”于是下诏:崇尚俭朴、禁止奢华,从朕做起,每饭一盘豆腐足矣。他还明谕后世也照此执行,使皇子皇孙们“知外间辛苦也”,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条皇家家规。

但是御厨们又是如何烹制这盘豆腐的呢?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里说了一个故事:明代京城官署中,翰林院是清水衙门,皇帝用膳后,穷酸的翰林们就向光禄寺讨要剩下的御膳,以解馋或曰改善一下生活。一天皇帝饭毕,一个年轻的翰林去晚了,只端回一盘豆腐,大为懊恼,放在桌上生闷气。一个积年的老翰林见了,十分高兴,“你不吃,在下就不客气啦。”说着端起豆腐,大快朵颐。你道真是豆腐?原来这洁白无瑕看似豆腐的东西,却是用几百、上千只鸟的脑髓做成的,但谁敢说它不是豆腐呢?当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啊!御厨们为了搂钱,可谓挖空了心思,一盘几文钱的豆腐,到了御厨们这儿,食材一变换,没有数千两银子是做不成的。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也曾学太祖吃野蔬粝食。但御膳房同样想出了变通之法,为他加工野菜那是“门道”多多:“先将菜放在生鹅肚子里入锅闷煮,鹅熟,取出菜,用酒浸一浸,再淋以香油,拌以调料,装盘上桌。”这样一来,原本价格低廉的一盘野菜,实际开支就上升数十倍,御膳房上下个个有得赚。崇祯皇帝哪里知道其中的猫腻,夹一筷尝尝,嗯,味道不错嘛,谁说百姓吃糠咽菜苦?于是继续催逼各地饷银、赋税。

御厨们这一“坑爹”不要紧,把大明江山很快给“坑”完了。谁敢说明朝灭亡的原因跟御厨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丁月华是展昭的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展昭大家已经是非常熟悉的了,他跟随在包拯身边,一直负责保护包拯的安全,就像是跟在狄仁杰身边的李元芳一样。而展昭,一直以来也是在很多电视剧中,都是一个年轻帅气的形象,这样的人恐怕很多人都会比较关注他的妻子是谁吧?不过,展昭毕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那么在原著小说当中,有没有写道展昭的妻子呢?展昭,字熊飞,

  • 蒙山大佛湮没于历史600年后,又是怎么重新发现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蒙山大佛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大佛名气不算大,但是也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虽然不如乐山大佛,但是也非常的有传奇性,故事也很多,最近很多的话题就是话说这个蒙山大佛啊其实在历史上是有消失过600年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又出现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蒙山大佛消失后又怎么重新被发现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

  • 早年跟随刘邦的人他们才能如何?有几位属于王佐之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并非皇室贵族后裔,只是出生在一户普通人家,所以当年刘邦起义,并没有太多人才愿意为他效力。刘邦身边的人也不是什么王佐之才,不过也有几位跟着他一起建立了汉朝,并且成为开国功臣,感觉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那当时一早便跟随刘邦的人,他们的才能究竟如何呢?可能回头来看,有些人被捧得很高,不过仔细分析,恐怕能

  • 阎婆惜是怎么和张三搭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阎婆惜做了宋江的小妾,起初是敬佩宋江的气概,就算是做小妾也不在乎,但是后来发现宋江在男女之情的事情上面太木讷,而且在他心里他与自己妻子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对阎婆惜并没有太多照顾,因此阎婆惜非常气恼,那这个张三张文远又是谁,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为什么会和阎婆惜搭上的呢?张文远,郓城县的后司贴书,生得

  • 太阳神鸟为什么珍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太阳神鸟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这个玩意是真的珍贵,可以说是国宝系列的,可以说是极其给力的,那么有的要问了,这个太阳神鸟为什么这么珍贵呢?还有这个太阳神鸟的估计的价值又是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首先来看的话太阳神鸟肯定是无价的,这个为什么这么珍贵也是有原因的如下:第一:太阳神鸟是中国文

  • 截教弟子上封神榜,通天教主为什么不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通天教主所带领的截教,一直都是商纣的支持方,一个个都被申公豹忽悠下山去帮助纣王,结果最后都死掉了,也是因此,他们才上了封神榜。只不过,截教的通天教主面对自己的弟子们都是这样的下场,为什么他不选择出手阻止呢?通天教主能力也不弱,为何却对自己的弟子都跑去送死无动于衷,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封神演义当中,封

  • 古代那些剖腹产的名人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剖腹产这个词,听上去是非常现代化的,毕竟这种操作,需要在非常干净非常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做得出来,现代的医疗条件自然是可以,但是如果放在古代,可能并没有太多人会相信,古人也能做剖腹产吧?但其实,在史书上还真的有这样的一些记载,原来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人实现了剖腹产,当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人们的印

  • 满清败了后,为何不学元朝退回北方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什么开始小编喜欢叫清朝,叫满清,也没有歧视的是意思,就是觉得这个名字更加合适,其实元朝也是少数名族掌权的,败了之后都退回到了北方老家,也算是有个归宿,但是满清灭亡后就真的灭亡了,并没有学元朝那样,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选择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其实,满清刚入

  • 元朝和满清都是重武不重文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元朝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朝代还是非常非常有自己的特色的,满清也是如此,最近很多人都说了,好像这个元朝和满清好像都不是非常的重视文治都非常的重视武功,那么这话到底对不对呢?下面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蒙元和满清同样是夷族入主中原,并且都实现了基本意义上的大一统,但是存续时间却有很大差别,蒙元传了五世

  • 蚩尤后裔是什么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蚩尤是上古时代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传说蚩尤是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定居中原,开拓了华夏族人的根基。不过也有一种说法称,蚩尤并非是人名,而是部落的名字,至今还存在不少争议。很多人都认为蚩尤当年的坐骑是熊猫,不过熊猫说到底是熊并不是猫,人骑着熊打仗还是很难想象的。而蚩尤的后裔被认为有汉族、苗族和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