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井田制,它是怎样瓦解的?

什么是井田制,它是怎样瓦解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10 更新时间:2024/2/14 21:18:27

说到井田制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也是当时古代社会的一种产物,说到井田制其实很多人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那么有的人问了,到底什么是井田制呢?这个制度好不好,最后又是怎么瓦解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井田制”就是商、周时出现的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将田地按南北或者东西方向,以道路、沟渠等将其分成一块块方块小田,形状像个“井”字,所以叫做“井田”。它的所有权是归商或者周王的。

在井田制中,以一“井”为一个耕作单位,长、宽各百步面积约为百亩。领主占有最中间的一块田,称为“公田”,面积约占一井的九分之一。农奴占有的叫“私田”,围绕在公田四周。农奴们要为公田提供无偿劳动和服公田的赋税、徭役,要将私田的收获的一部分以贡赋形式献给领主。农奴们往往围着井田居住,形成自然村庄,方便管理土地。

据《礼记》记载,井田是不可以随便转让或者买卖的,这就是所谓的“王田不鬻”。而农奴从二十岁起获得“私田”的耕作权,六十岁时上交。

井田中位于河流附近、背山向阳的平展土地是领主占有的公田,也叫"大田",这些公田一般位于城市郊区,因为耕种大田需要就近管理,所以这些耕作者一般住在城市里,叫"国人"。他们只负担军赋和兵役,每年向国家交纳一点米作为军费。他们是周代的平民。

第二类是距离城市较远、比较贫瘠的田,由住在城市之外的庶人耕种。城市之外又叫“野外”,所以这类耕种者被称为"野人"。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只有给领主耕种井田和服杂役的义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步衰落了,其衰落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条是人口出现了变化。

韩非子》上说:“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故民不争”。可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各诸侯国都面临人多地少的情况。而各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国力,不断鼓励生育,或者鼓励移民,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了。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奴隶主们便强迫庶民开垦井田以外的空地,在上面种植农作物,这种土地叫做私田。私田是可以转让、交换的。随着周王室内的权力被分封的贵族们架空,他们不但开辟私田,还把目光瞄准了公田。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的战争和纠纷不断,原有的土地制度已不再适应当时社会生产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流通工具的货币在市场上已经很成熟,管仲就指出“黄金刀布者,民之通货也”,商品的交换和商业流通也促成了发达的市场。贵族们通过收取市场交易的税费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井田制所交纳的税费相比之下就显得非常有限了。领主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也在不断探索,由原来的“藉而不税”改为“履亩而税”,出现了新的土地形式——“初税亩”,规定在公田税收之外,对原来不征税的农奴的田地和井田中公用土地都按一定份额缴税。正是“初税亩”在财税收入上能给奴隶主们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才会取代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之周朝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铁器农具。河北荣城县就出土过一件当时的铁制耙子。铁在当时被称为“恶金”,很多春秋墓葬中都有铁器的出土,说明当时铁制农具已得到全面推广。

在耕作方式上,春秋时期也已牛耕代替了商代以来的人力耕作。春秋时期,牛拉犁耕作是很普遍的耕作方式,牛不再单纯是祭祀祖先的祭品,而是参与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可以实现以户为单位的耕作,每个劳力可耕作的土地面积成倍增长,大集体耕作的井田需要大批劳动力,耕作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出现了“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的普遍情况。一些顽固坚持井田的旧贵族手下的老百姓纷纷逃往新贵族门下,与这些新贵族建立了地主与农民的崭新的社会关系。虽然他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但比之前的奴隶身份要自由得多。

随着耕种者的逃亡,大量的公田荒芜了,束缚了农业生产,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势的“井田制”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再也无以为继。

随着公元前594年,鲁国正式废除井田制,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一律征税,新的生产关系和土地制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孟子》《韩非子》,《管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包衣奴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包衣奴才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在很多清朝电视剧里面有见到过,但是小编看来看去的,也发现了这个叫包衣奴才的说得多,但是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叫包衣奴才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他的地位到底怎么样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包衣奴才&rdqu

  • 五魁首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喝酒的朋友应该不会对“五魁首”这三个字感到陌生,五魁首在现代成了一句划拳术语,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古代魁首的意思是在科举中某一经考取第一名的人,明清时期科举分为五经,五经全部第一名的人便被称为五魁首。据说朱棣曾参加科举,结果只得了一个第五名,主考官担心得罪朱棣,便在榜单

  • 西游记里告孙悟空的为什么是秦广王?阎王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一直都以为,《西游记》中在孙悟空去地府勾掉了猴子们的名字之后,上天去向玉帝告状的是阎王,但其实在原著当中所写的并非如此,而是“秦广王”。如果不是特别了解我国古代的神话的话,或许对这个名字会有一些陌生,不知道这个秦广王是谁?如果告状的人是秦广王,那阎王爷又去了什么地方,为

  • 慕容氏的斗转星移有多厉害?堪称天龙八部第一绝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慕容复后期实力走衰的太严重,导致不少人都遗忘了慕容氏的绝学斗转星移,实际上斗转星移可以堪称为天空八部中的第一绝学。斗转星移乃慕容龙城所创,是一门十分神奇的武功,斗转星移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一门借力打力的武功。但斗转星移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可以将任何武功都转移力道,然后反击到对方身上,并且是遇强则

  • 瓦罐坟是什么?为何会有活埋父母的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民间有非常多的习俗,有些习俗流传至今,但是也有一些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就失传了,现如今并不存在。不过,习俗也未必都是好的习俗,比如就有一种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的瓦罐坟的习俗,简单来说就是将父母活埋。虽然这种习俗只是流传在一些民间传说里面,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些传说,难道说瓦罐坟的习俗其实是曾经真实存

  • 古代分食制延续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吃饭采用的都是分食制,但经历千年以后,合餐制逐渐替代了分食制。因为日本学习了唐文化,还将分食制一直延续至今。那分食制为什么会被合餐制替代呢?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吃饭都是一人一份,各吃各的,但有时候会出现分食不均,或者菜品不一样的情况。如果大家是坐在一起吃同样的菜,那就不会出现这

  • 郭威多少岁建立的后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郭威是后周王朝的建立者,郭威称帝时已经47岁,在当时来看已经不算年轻。后汉隐帝刘承祐原本打算处死郭威,郭威自知难逃一死便决定发动兵变,一路南进,将后汉消灭。郭威称帝后,接连推行了多项良政,使得北方经济有了好转。不过郭威的两个亲身儿子都被汉隐帝所害,最后传位给了养子柴荣。郭威可谓是大器晚成,下面就一起

  • 西游记白龙马说的关于“马尿”的秘密是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经常会说:“唐僧师徒四人”,却往往总是将白龙马也是唐僧的徒弟给忘了。而且在收白龙马的时候还没有猪八戒与沙和尚呢。所以严格来说的话,白龙马还是猪八戒与沙僧的师兄了。但是小白龙却是一路默默无闻的当坐骑,几乎没办过什么是,存在感很低。其实在西游记中,这少言寡语的白龙马才是隐藏最深

  • 千里眼与顺风耳在天庭的地位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的原著当中有讲到,在孙悟空刚出世的时候,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玉帝就命令千里眼与顺风耳进行探查。千里眼与顺风耳说孙悟空喝了山泉吃了野果后金光就自然熄灭了。玉帝便命这两位监视孙悟空,但是342年后,孙悟空抢龙宫、闹地府,千里眼、顺风耳竟然浑然不知,而且这300年丝毫没升官。这又是为什么呢?

  • 圆明园毁灭了什么?毁灭到了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圆明园其实大家也知道的,只要是中国人都会觉得十分的气氛,其实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去提起这些话题的,但是历史不能忘却,牢记历史,今天还是来说说圆明园的问题,话说当时圆明园到底毁灭了什么呢?又到底毁灭了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呀!圆明园作为清朝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