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建立之初就根基不稳,西汉就埋下祸根

东汉建立之初就根基不稳,西汉就埋下祸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74 更新时间:2023/12/8 5:04:53

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入关后“约法三章”,依靠乡贤涵养民力,有效地巩固了自身统治基础,最终击败项羽赢得天下,高祖之后的汉朝统治者“无为而治”,成就了辉煌盛世“文景之治”,但从汉武帝时起,这一统治模式开始面临挑战——随着西汉社会的发展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地方豪民势力逐渐上升,最终取得了对社会底层的控制权,原有的朝廷-乡贤治理模式被架空后,土地兼并、奴婢、流民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引发。事实上,王莽篡汉所推行一系列改革新政的背后,就是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次尝试。王莽人亡政息后,雄才大略的东汉光武帝刘秀也未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东汉王朝自建立起就有着覆灭隐患存在。

一、豪强阶级的诞生与成长

秦汉时期,伴随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建立,地方上原有的宗族组织势力被打碎削弱,一个个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小家庭构成了封建王朝最基础的统治单元,中央政府通过向下层层任命的官员最终直接控制了天下,可以行之有效地向百姓征收赋税、征发劳役,中央政权的控制能力与动员能力也由此得到了最大保证。但是,王朝统治者也明白将社会永远保持在分散的自耕农小家庭组成的状态上是不可能的,这种状态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小农家庭自给自足的同时也意味着生产效率低下,在生态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集中大量人力。

如此一来,拥有大面积农田、以血缘为纽带,能够进行集约生产的大型家族,就在农业生产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如果国家不主动干预,分散的小农家庭自然而然地会趋向这些有着血缘联系的大家族,从而形成更大的地方势力集团,即所谓的“豪强”。豪族们集聚了众多人口后,逐渐发展壮大后,不可避免地动摇了封建帝国统治基础,在地方上,豪强势力宗族强大,武断乡曲,兼并土地,役使贫民,不断瓦解小农社会从而危及帝国,这也是民间社会势力变相地在向中央政府控制进行直接的挑战。

自“文景之治”时起,西汉统治者已经意识到地方豪强势力的危险性,打击豪强成为了西汉政府长久性的政治国策。为了有效打击地方豪强维护统治,汉武帝大规模任用酷吏,设刺史,直接打击不法豪强,这只起到了一定效果。为了更加有效抑制豪强势力发展,汉武帝颁布《迁茂陵令》,史载“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并兼之家于诸陵”,实行“徙陵”制度,将各地豪强迁移故地,使之不能继续发展壮大。皇帝陵园的奉陵邑虽然越来越多,然而豪强兴起的大势却已无法扭转,社会稳定加之经济发展,地方“豪强”势力也越来越多,西汉政府不得不面对豪强屡禁不止的现实。汉元帝继位后,开始对地方豪族势力进行妥协退让,迁徙豪强的徙陵制度也宣告终止,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朝廷同地方豪族之间矛盾,但同时也助长了豪族势力的发展。

二、王莽的“曲线救国”式改革

豪强发展强大后,不断兼并土地,役使贫民,瓦解小农社会,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无地佃农或者奴碑,更有甚者成为叛乱流民,这也是西汉中后期统治者所面临的最棘手问题,王莽篡汉与东汉成立也正是这一矛盾积累的最终结果。王莽上台执政后,要想长久安定地统治下去,第一要务就是解决这一严重社会问题。若是政府出手直接限制豪强兼并土地,只会引来地方豪强的强烈反对,西汉时期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历历在目,王莽只能曲线救国,采取“王田”、“私属”等措施。

新朝“私属”制度并不是通过限奴以及直接没入的途径来解决豪强奴婢问题,而是从西汉时期已有的“私属”式放免途径进行改良,从而得出切实可行的奴牌问题解决办法。王莽沿用和推行社会上已有和西汉律法中主人放免“为善”奴婢为私属和庶人的一贯模式,同时剥夺奴婢拥有者的自主放免权,并以国家诏令形式强制放免所有奴脾为“私属”。相应地,王莽保留奴隶主人在一定时期内对“私属”的其他所有权利,如监督权、再收权和“事之如奴婢”等权利。王莽的改良是使奴婢在国家诏令的庇护下无条件地获得“私属”身份,然后再经过“私属”阶段的过渡,从而逐渐实现由奴婢向庶人的彻底转变。

为了保障这一方式的成功,王莽规定奴婢“不得买卖”,这也是对原有私属模式的一种创新,意在彻底避免庶人再次沦为奴婢。王莽的奴婢改革之所以与“王田”改革同步进行,是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了土地兼并与奴婢问题的内在关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奴婢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王莽颁布的王田私属模式是当时群儒群策群力的结果,王田制脱胎于《周礼》,由国家颁布法令禁止土地买卖,人人都可依此获得土地,无地者也可以从国家“王田”领取,这意味着国家拥有土地所有权。

王莽新政举措直接影响到地方豪强的切身利益,国家诏令强制放免所有私奴婢为“私属”,使得豪强失去本来作为自己私有财产组成部分的奴婢,王田制又使部分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被剥夺。即使地权不受剥夺,由于国家土地禁止买卖,奴婢被放免为“私属”后又禁止自由买卖,也就出现了豪强有地而无人耕种的现象。此外,由于“王田制”规定土地不许买卖,而有土地买卖需求的又不止豪强地主,还有众多处于上升阶段的小农家庭,他们有能力自由购进土地,那些破产的自耕农家庭也需要自由出卖土地,换取钱财维持生计。“及坐卖买田宅奴婢,铸钱,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胜数”现象的出现,宣告王莽“托古改制”并依靠儒学解决社会矛盾的想法告破,两汉之际的社会大动荡由此开始。自觉自身利益受到损失的各社会阶层如豪强、州郡长吏、百姓乃至奴婢群体四处并起,共同声讨王莽,各地豪强纷纷举着反抗大旗,招兵买马反抗新朝统治。

三、后王莽时代的豪族权威

这一时期,本就掌握优势的豪强势力更加壮大。王莽倒台后,各地反军内斗夺权,地方豪族首纷纷聚众自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战乱破坏性,但又更加助长了豪族实力与凝聚力。豪强势力打着保护乡里的名号,继续发展壮大。由于乡里是豪强作为社会势力的根基所在,豪族自然会对其世居乡里社会秩序进行维护,战乱时豪族往往利用其强大宗族武装保护乡邻免受战祸之苦,而这正是豪强大族在地方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表现。两汉交际之时,豪强在乡里聚落上,将宗族、宾客、乡众聚拢,利用“营(壁)”的组织形式与之结成生存共同体。乡邻民众之所以会投靠这些地方豪强,除其的确具有强大实力外,还与其家族在此地累世积累的权威有关。

豪族在乡里形成权威后,自然也就取得了对乡里社会秩序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豪族对其宗族成员的活动和财产具有绝对控制权;第二,战乱时豪族可凭权威号召乡里作为自身武力;第三,豪族依靠乡里支配地位纵横乡里,打着以“义”复仇的名号,可以拒绝官府干涉。豪族正是在两汉交际战乱之时,凭借在乡里的权威,对所在地方郡县官员产生巨大政治影响力。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进行“中兴”时,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即社会上遍布大大小小对各自乡里具有支配力的地方豪强,地方官员对其也无能为力。

值得关注的是,东汉创始者刘秀本身就是南阳地方豪族出身,帮助他夺得天下的武将文臣(如云台二十八将),也多是地方豪族势力代表。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南阳豪族集团与河北豪族集团的支持,刘秀能否平定各方并登基称帝都是个未知数。就以刘秀一统天下为例,也是他在征服各地豪族的基础上而实现的——刘秀为解决豪族坐大并危及统治的局面,率军征讨不服豪强的同时,也用官爵俸禄对进行招降纳叛。刘秀能够对昔日对手给予最大的宽容,这些做法虽然令东汉成立初期的中央政府军事力量强大,但实际上却组织松散,缺乏稳固深厚的社会基础,东汉历代皇帝权威与号召力因此先天不足。

自西汉中后期起,地方豪强壮大所带来的土地兼并问题、奴婢问题日益严重,西汉因无力解决被王莽篡夺,王莽建立的新朝试图用儒家理想主义“托古改制”,但也因损害到社会各阶层切身利益,导致自身信用破产。两汉交际动荡时期,本就强大的地方豪族乘机凝聚乡里,成为东汉政权统治基层的基础,而这一份先天不足的隐忧,致使东汉王朝根基不稳,最终不亡于黄巾,而亡于豪强。

标签: 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的狄仁杰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狄仁杰,唐朝,历史解密

    这里有很多的朋友都是非常了解历史的,唐朝唐高宗于公元7世纪末期驾鹤西去,武则天为了巩固她自己的权利开始在朝廷内部大动干戈,很多重要官吏遭到迫害,轻者流放降职,当时最为激动地是高官徐敬业,开始策划起来维护唐朝原本制度,他们把监狱里犯人集合在一起煽动为最强战斗力,其后迅速的占领抢回了扬州。那么在这场战争

  • 乾隆的十公主深受两朝皇帝宠爱,她的人生幸福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固伦和孝公主,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十公主,乾隆皇帝最小的一个孩子,在乾隆皇帝65高龄的时候出生。当时的乾隆非常注重养生,希望自己长命百岁,十公主的诞生,无疑是力证了乾隆养生之法有效,在65岁高龄的时候仍然拥有和年轻男子一般让女人孕育子女的能力,为他的长寿的想法带来了希望,因此十公主的出现带给他的喜悦,估计仅次于登上地位的喜悦。不仅如

  • 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邢峦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邢峦,南北朝,历史解密

    邢峦(464年-514年),字洪宾,河间鄚(今任丘)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延昌三年(514年),邢峦得暴病死,年仅51岁,魏宣武帝念其生前战功卓著,下诏书赐给布四百匹,朝服一袭,办理丧事。并追赠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吏,谥号文定。葬于瀛州武垣县永贵乡崇仁里(今河间市沙洼乡南冬村)。《魏书·邢峦传》记载

  • 张勇:明朝副将,后来成清朝“救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勇,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举兵叛乱,掀起“三藩之乱”,贵州、四川等地纷纷响应,湖南也很快落入叛军之手。当年横扫天下的八旗劲旅早已腐化堕落,吴三桂亲率领叛军直抵长江南岸,如入无人之境。就在吴三桂叛军横行无忌的时候,一位清朝将领站了出来,稳定战局,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此人就是清朝初年的名将张勇!据史料记

  • 夜郎国是真实存在的吗?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夜郎国,秦朝,历史解密

    瀚如海的汉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一个通俗易懂、流传广泛、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夜郎自大。人们都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的来自夜郎国,然而,这个人人皆知的夜郎国,这个在司马迁笔下“最大”的西南方国到哪里去了呢?大约在公元前140年的一天,正在和众亲友围着火塘饮酒的夜郎首领多同迎来了一批奇特的客人。他们穿的不是兽皮

  • 刘邦杀了韩信还夷灭了他三族,他到底哪里得罪刘邦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在汉初三杰当中,韩信的军事造诣是最高的,他被世人誉为“军神”、“兵圣”,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刘邦的汉朝。然而这位军神最终的下场却凄惨无比,他被吕后与萧何所骗,被擒身亡,三族尽被诛杀。杀韩信的是吕后,不过实际上真正让韩信死的是刘邦,如果不是他的授意,吕后不敢将韩信诛杀。更何况刘邦极其擅长借刀杀人,魏王豹

  • 晋文公流亡期间没有礼遇他的国家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晋文公,春秋,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19年,最终于61岁时回到晋国即位为晋国国君,通过仅仅8年的励精图治,使得晋国一跃成为中原最强国家,晋文公也成为当之无愧的春秋霸主之一。晋文公流亡期间,先后经过了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这八个国家。对于这位姬姓皇族远亲、晋国公子,大多数国家对

  • 吕布曾有两次机会逃生,却因这个女人错失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布,三国,吕布,历史解密

    武将是每个朝代当中必不可少的,因为武将能够攻城拔寨,抵御外敌,在中国历史上有数以万计的武将,要说到比较勇猛的武将,可能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三国时期的吕布,吕布胯下赤兔马,手中方天画戟,曾经在虎牢关前力战三英。就是这样一位猛将,在下邳对战曹操的时候,被曹操捉住后杀掉,被曹操围困,吕布曾有两次机会逃生,却

  •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是一样的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印象派,印象主义音乐,历史解密

    印象主义表现的是眼睛直接看到的东西,就是表现非常客观的东西。后印象派能够先自己主观的感情,表现自己的主观情绪,这种色彩就是客观物体的原来色彩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用这种的物象来表达人类自身内心的一种主观情感,所以这种画派更多的是认为不能像印象主义模仿世界,而是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如果你那

  • 秦始皇如果等到扶苏继位,秦朝会有什么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身后不论公子扶苏能不能失常继位,秦朝的天下都会发生动乱的。因为秦始皇靠着自己打压六国的能力,而六国刚刚灭亡。六国的残余势力依旧存在。此外,前六国人民心中仍有对六国的感情。秦始皇在的时间,在他的铁血手法之下,不论是原六国余孽还是老百姓都不敢造反。古代皇帝的名声可不是开玩笑的。在秦始皇政府执政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