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恬自杀之前说了什么,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哭一次?

蒙恬自杀之前说了什么,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哭一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88 更新时间:2024/2/5 6:03:15

蒙恬是秦国的一员大将,从战国末期一直到秦国建立之后,蒙恬为秦国可以说是出生入死,对秦国也是绝对的忠诚,正因如此秦始皇才会放心的把边疆交给蒙恬,他也的确没有辜负秦始皇的希望。不过蒙恬最终却死在了小人赵高的手上,一代英雄就此落幕,实在是可惜,不过蒙恬在临死之前说了什么话,为什么会让曹操每读一次都会哭一次呢?

三国枭雄曹操,称得上文韬武略,带兵打仗很有一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才华出众的文学家,写诗水平极高,《短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都是他的代表诗篇,如今家喻户晓。曹操的做事风格与刘备不同,展览人才的手法也有很大差异,刘备基本靠哭和刘皇叔的身份,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几乎都是主动前来应聘。

刘备逢人边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生怕别人不知道,然后抛出匡扶汉室的志向,类似于现在的一些老板,给员工画大饼,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忽悠进公司再说。曹操的方式简单却很实际,根据能力给出优厚的待遇,只要才能过人,定会予以重用。曹操哭的次数不多,也不屑于用此等手段求贤,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话,为何能让曹操读一次哭一次呢?

人生如戏,重在演技,或许曹操的城府很深,有时候流泪是故作伤心,但他对蒙恬的那两句话,确实是感同身受,情不自禁落泪,绝不是假装。介绍这两句话之前,先了解一下蒙恬其人其事。秦朝虽然非常短暂,犹如昙花一些,秦始皇却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一方面因为他本人的确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另一方面则是他善于用人。

提到秦朝将领,蒙恬的功劳排在第二,仅次于王翦,率领秦兵北击匈奴,然后又奉命修筑长城,只要有蒙恬在,匈奴不敢对中原有非分之想。蒙恬虽然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但他祖籍却在齐地,他爷爷蒙骜在齐国不被重用,听说秦国广招人才,立即举家迁到秦国,然后递上简历,不久后就通过应聘为朝为官。

蒙骜作战勇猛,晋升的速度很快,凭借出色的战功官至上卿。作为名将之后,蒙恬和弟弟蒙毅没有给祖先丢脸,都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将领。对于两兄弟的安排,秦始皇也有自己的打算,蒙毅在咸阳做官,蒙恬则被派到北方抵御匈奴,一内一外相得益彰,而且蒙恬还是公子扶苏的老师。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秦始皇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交给蒙恬,还把最具才华的儿子扶苏交给他培养,纵观当时文武大臣,受宠程度皆不能与蒙恬相比,包括丞相李斯。俗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性格耿直的蒙恬,曾建议秦始皇把宦官赵高杀掉,可惜秦始皇没有这么做。

从此以后,赵高表面上对蒙恬毕恭毕敬,内心却恨之入骨,只是不敢乱来。公元前210年,四十九岁的秦始皇驾崩,赵高竟然与李斯联合起来,篡改始皇遗诏,不仅把不学无术的胡亥扶上帝位,还下旨逼迫本应该继承皇位的扶苏和将军蒙恬自杀,因为担心他们二人带兵杀回咸阳。

蒙恬虽然耿直,但他并不傻,认为此事有蹊跷,劝扶苏别冲动,先回咸阳了解情况,到时候再自我了断也不迟。只可惜,扶苏直接抹脖子了,蒙恬心灰意冷,也追逐扶苏而去,并在临死前说道:“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第一句话,蒙恬阐述祖孙三人效忠秦国的事实;第二句话,是说自己手握三十万精兵,如果想要谋反,带兵杀回咸阳,几乎易如反掌,但他没有这么做,是因为铭记祖训,宁可冤死也不谋反。历史上名将那么多,遗言必然也不少,为何曹操每次都蒙恬的这两句遗言,就达到“未尝不怆然流涕也”的地步呢?

原来,曹操的情况跟蒙恬有点像,他和祖父、父亲都是东汉的大臣,且高居要职,曹操本人始终以臣子自居,没有觊觎过皇位,世人却骂他为篡汉之奸臣,尤其是刘备,一直把曹操视作奸臣。曹操的眼泪,不仅是为蒙恬而流,更是为自己而流,或许是感觉自己太委屈。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乐毅能攻占齐国七十余城,为何依然不能将齐国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乐毅虽然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但他也是战国后期最出色的将领之一。提到乐毅的高光时刻,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乐毅曾率领燕国等五国攻齐,并且接连拿下齐国70余座城池,为燕国一雪前耻。不过乐毅既然能攻占齐国这么多城池,为什么却不能将齐灭国呢?如果我们只是从数据上来看,乐毅的确十分强悍。但打仗并不是占领城池后就可

  • 刘邦论功行赏时候的排名?为什么张良只排在六十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论功行赏这是无可厚非的,很多人看来,这样做最重要的其实是公平,出了多少功劳,就应该有多少封赏。但是在汉朝初期,刘邦对当初协助自己建立汉朝的那些功臣们论功行赏,对张良的赏赐却实在是让人感到奇怪。明明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尤其是鸿门宴让刘邦捡回一条命,为什么到最后却只排在第六十二位呢?张良、萧何、韩信,并

  • 朱允炆削藩为什么只有朱棣决定反抗?其他封王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而且每个都有封王,为什么在朱允炆决定削藩时,只有燕王朱棣决定起兵反抗呢?朱允炆知道自己是皇孙继位,从辈分来说不及各位皇叔,所以为了稳固皇权朱允炆决定削藩。他先后将周王、代王、齐王等封王贬为庶人或者将其杀害,当时秦王、晋王和燕王的势力最大,但秦国和晋王都选择放还藩封,只有朱棣在

  • 高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俅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高俅并非是《水浒传》中虚构的人物,而是在北宋末年真实存在的权臣。不过有一点很奇怪,高俅身为太尉,但史书对于他的记载却寥寥无几,就连一本列传都没有,而且对于他的一生也没做出清晰的评价,这在历史上都算一个比较少见的情况。当然在多数人眼里,高俅就是一位好名贪功的奸臣,高俅具体立过什么功劳也无记载,只知道宋

  • 李斯为什么不帮自己女婿扶苏,却帮胡亥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的短命,原因还是有很多的,也并不单单只是赵高一个人造成的。当赵高去找李斯的时候,一向聪明的李斯竟然也糊涂了起来,扶苏明明是自己的女婿,他也应该知道按照扶苏的性格,就算以后不重用他,也绝不会亏待他,可是偏偏选择了胡亥,李斯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帮扶苏却要帮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胡亥呢?自公元前230

  • 李世民为什么要逼李渊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玄武门之变,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发展路线,李建成被李世民杀掉,面对这样的场景,李渊也不得不把太子之位给了李世民,因为他已经算是别无选择了。但是,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其实只需要安安静静等待李渊去世,就可以登上皇位了,他已经没有了竞争对手,可以说是安全的,为什么他还是要逼迫李渊退位,把皇位传给他呢?退位之后的

  • 周穆王为什么找西王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周穆王,在西周的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天子,西周时期就数周穆王的在位时间是最长的,而且还是历史上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而他的传奇色彩主要就来源于传说中他去会见西王母的故事了。西王母住在昆仑,穆天子去见西王母,这让后世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讨论,那么,周穆王与西王母之间是什么关系,为

  • 康熙得了天花为什么没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人眼中,“天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词,尤其是清朝时期,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解释,天花是一种最为古老的传染病,但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如果感染了重型天花,死亡率会高达25.5%,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值,而就在很多人都因为天花而丧命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不仅治愈了,最后还当

  • 秦惠文王与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战国时期的秦国君王中,人们印象最深的,或许就是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了吧。战国时期,他是秦国的君王,秦朝时期,他又是第一位皇帝,同时也是整个历史上的第一个。而秦始皇与秦惠文王嬴驷,又有什么关系呢?嬴驷,这个推动了秦国发展的秦国君主,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秦惠文王真的是被人给害死的吗?秦惠文王嬴驷的形象,

  • 历史上的纪晓岚有几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人们对于“纪晓岚”这个人物的认知,或许都是来源于多年前的纪晓岚系列的电视剧,里面的纪晓岚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刚正不阿,一直在与他的“老伙伴”和珅互怼,观众爱看的也就是他们两个每天相互毒舌的剧情了。不过,影视形象和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有非常大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