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来加入刘关张的诸葛亮,是如何融入这个铁三角的?

后来加入刘关张的诸葛亮,是如何融入这个铁三角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029 更新时间:2024/1/19 19:38:13

诸葛亮在出山以前只是一介布衣,而且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而刘备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但他依然愿意放下身段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刘备能做到如此,但张飞和关羽就不一定了,他们二人早期并没有那么相信诸葛亮,好在诸葛亮凭借自己的实力让关张二人信服。很多人不理解,后来加入的诸葛亮是怎样融入刘关张这个铁三角的,其实这一切也并没有那么难,看看诸葛亮到底是怎么做的吧。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代表着蜀汉武力的最高水平,他们五位都是超一流武将,都是骄傲的。而诸葛亮是蜀汉刘备新聘请的总经理,他是怎么“摆平”五虎上将的,使他们信服的?其实五虎上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在诸葛亮出山之前投奔刘备,比诸葛亮资格老,身份地位高,而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人中,关羽傲气、张飞傻大个、赵云谦逊有礼。诸葛亮只需要“摆平”关羽和张飞即可,他从四个方面“摆平”关羽、张飞,依据演义,分析如下。

其一,诸葛亮用三顾茅庐,磨掉关羽和张飞的傲气。

老板和员工是双向选择的,刘备在徐庶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大力举荐下,他才不辞辛苦,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而诸葛亮在好朋友徐庶的劝说下,准备出山辅佐明君刘备。他在出山前,对未来老板刘备进行了全面考察。他有可能故意躲着刘备,在刘备第三次拜访时才正式相见。

刘备第一次顾茅庐

刘备辞别水镜先生后,他挑选良辰吉日,与关羽、张飞二人一同来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途中,刘备见到歌唱卧龙先生所作之歌的农夫,顿感诸葛亮不凡。他来到茅庐前,很正式地自报家门“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而童子回应道,太长了,我记不住,还告诉刘备先生不在家,云游四海去了。刘备非常失望,不知卧龙归期,只能回新野,下一次再来。

第二次顾茅庐

过了数日,刘备探听到卧龙已经回到家中,他便不顾天寒地冻,前去拜访诸葛亮,只见到了诸葛亮的三弟诸葛均,没见到卧龙本人,又扑了个空。这下,性如烈火的张飞受不了了,他在出发前,就提出疑问,“量一村夫”,没必要大哥前去,我去把他叫来就行了。

第三次顾茅庐

刘备第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就连一向稳重的关羽也沉不住气了,他认为两次前去拜访已经很给面子了,没必要第三次拜访了,想来诸葛亮是一个空有虚名没有实学之辈,因此才避而不见。张飞更加是看不上村夫诸葛亮,他认为用一根绳子就可以把诸葛亮“请来”。刘备第三次来到茅庐,终于见到梦寐以求的卧龙先生,没想到他在午休。

诸葛亮前后两次让刘关张三人扑空,第三次还是在沉睡之中。这次让刘备久等之后,才如愿以偿见到真人卧龙。这早引起关羽和张飞的不满,却无可奈何。

其二,诸葛亮利用刘备之威,欲擒故众。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后才请出来的,对他言听计从,“如鱼得水”。然而,刘备的两个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却不感冒,并不认可新来的军师诸葛亮。对于诸葛亮来说,他来到一个新单位,这个单位自己是最年轻的,资历最浅的,像关羽、张飞这样的老油皮是不会听从自己号令的。

果不其然,听闻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领十万大军杀奔新野而来,刘备招关羽、张飞二位贤弟商议,张飞道:“哥哥何不使‘水’去?”这是典型的看诸葛亮笑话的行为,如果诸葛亮没有退兵良策,他就自曝其丑,证明自己是一个有名无实之人。

在刘备向孔明请教退兵之策时,诸葛亮道:怕关羽、张飞二人自恃身份,不肯听从我的号令,主公想要让我发号施令,应该将“剑印”交给我,让我全权负责。刘备于是将剑印交给诸葛亮,让他指挥关羽、张飞二人。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孔明曰:“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玄德便以剑印付孔明,孔明遂聚集众将听令。张飞谓云长曰:“且听令去,看他如何调度。”

这就是新聘请的总经理怎么“摆平”老员工的最佳策略,首先得取得老板的最高信任,取得“假节钺”之权。

其三,诸葛亮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关羽和张飞。

诸葛亮取得最高指挥权后,分兵派将,依次将关羽、张飞、关平刘封、赵云、刘备派出,而自己却在新野县城守卫。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的激烈不满,就等着作战失利去问罪于诸葛亮,其余众将虽然嘴上没说,心里也是满腹疑团,半信半疑地领命去了。后来,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下,关羽、张飞、赵云等将把夏侯惇的十万大军打得四散奔逃,获得许多军资器械。这时,关羽和张飞才挑起大拇指,真心称赞诸葛亮为“真英杰也!”

后来,诸葛亮还成功地指挥了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与东吴大都督周瑜斗智斗勇,这些光辉事迹都深深地折服了关羽、张飞二人。

其四,诸葛亮恩威并施,彻底征服关羽和张飞那颗骜不驯的心。

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每次打完胜战,诸葛亮都论功行赏,大力奖励关羽、张飞等有大功劳之人。而华容道之役,诸葛亮故意派出关羽,还让他立下军令状。最终结果为关羽不顾军令,私自放了狼狈不堪的曹操。这就等于诸葛亮抓住了关羽的小辫子,他又没有深究关羽华容道放了曹操的罪责,使其不敢再狂妄无边。

诸葛亮是一个优秀的新晋总经理,知道怎么应对桀骜不驯的老员工,老兵痞,他做到了,树立了自己的威望,使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对自己言听计从,成功“摆平”了关羽、张飞。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武则天退位之后,为什么当时逼宫的大臣们都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最终会选择退位,其实多少还是被大臣们给逼的,但也不排除有她自己的选择,皇后也当过,太后也当过,甚至最后皇帝也当过,对于武则天来说,可能已经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了,只不过,在武则天退位之后,唐朝重新回到李家的手中,当初那些大臣们却感到后悔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后来继位的皇帝做了什么,让他们有这样的想

  • 霍去病和李敢有什么恩怨?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霍去病是汉朝著名将领,十七岁便跟随卫青大破匈奴。霍去病从小就展露出了惊人的军事能力,他精通骑射,对于用兵之道也有着自己的理解。霍去病两次参与河西之战,都得到了胜利,此后拜大司马和卫青共同掌管军权。不过霍去病毕竟年轻气盛,他曾因为卫青被伤,所以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可能还有不少朋友不太清楚霍去病和李敢究

  • 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什么选择第15子嘉庆当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皇室虽然没有发生过大的动乱,但每到立皇位继承人时,各皇子之间的竞争还是十分激烈的。康熙时期就曾发生九子夺嫡,兄弟之间为了得到继承之位,不惜反目成仇,这对于皇帝来说是最不愿看到的情景。所以雍正帝为了防止此后再次发生类似的惨剧,就决定不再公开设立太子,而是秘密进行,直到皇帝驾崩后才能公开。那乾隆皇帝

  • 吕布三姓家奴不讲忠义?这都是对吕布的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不管读没读过三国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吕布被张飞贴上了一个“三姓家奴”的标签,导致吕布成了一个毫无忠义可言的人。实际上这就有点冤枉吕布了,吕布也曾做过忠义之事并且深得汉献帝信任,汉献帝就曾亲自下诏让吕布救驾过。其实三国中多次易主的人不在少数,比吕布换过更多主公的人也有,但他们就没

  • 乾隆八年的夏天为何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乾隆八年的夏天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有非常非常多的故事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是知道的,那就是话说乾隆八年的一个夏天,话说也别誉为是历史上最热的夏天,最近大家也知道的非常的热,所以下面我们不妨一起看看是当时热,还是现在热呢?当然到底又有多热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乾隆

  • 李斯生于楚国为什么却要投靠秦国?全因这两只老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李斯是秦朝著名丞相,也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相”。其实李斯并不是秦国人,他出生于楚国上蔡县是个楚国人,那李斯为什么要投靠秦国呢?根据《史记》上的记载,这跟李斯看见的两只老鼠有关。李斯有着伟大的志向,想要干出一番事业,他曾到齐国求学,学成之后便开始对各国展开分析,最终才确定加入秦

  • 中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有什么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的夏朝,这是一个很少人去追溯的一个时代,毕竟这个时代到目前为止仅仅只是史料中有记载,并没有确切发现夏朝真实存在的证据。由于记载的也不全面,有没有证据证明真实存在,所以关于夏朝的一些影视作品也没有多少,自然而然对于这个朝代也是非常陌生的。那么夏朝之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呢?人们的生活方式又是怎么样

  • 试婚格格为什么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古代女子的地位普遍不高,即便是身在大户人家,甚至是皇宫里,也不见得就有多好,那些小姐公主格格们就是如此,更不要说那些伺候她们的丫鬟宫女了。而清朝时期有一个“试婚格格”,虽然听上去很像是一种“格格”级别的人,但是为什么是试婚?清朝的试婚格格到底是什

  • 如何评价明武宗朱厚照?因贪玩差点断送明朝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一共16年时间。史书对于朱厚照的评价一般都比较两极化,朱厚照的优点在于处事果断,在重大事情面前绝不拖泥带水。但朱厚照也有很明显的缺点,而且更加致命,那就是朱厚照喜好玩乐,沉迷女色。明朝皇帝都挺有个性的,朱厚照也不例外,但他在位后期已经逐渐变为任性,还差点将明朝前途拖

  • 陆逊有没有北伐过?陆逊北伐战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面临蜀国国力逐渐衰退也要坚持北伐,目的就是为了以攻代守。隔壁吴国同样面临曹魏的威胁,为什么陆逊却很少北伐呢?其实严格来说,陆逊曾参与过四次北伐之战,而且最后都取得了胜利。但这些战役并不是像蜀国那样,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并且系统的长期作战策略,每次一打完就没下文了。国力更加强盛的吴国理应对魏国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