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中姜叙母杨氏是谁?姜叙母亲杨氏介绍

三国中姜叙母杨氏是谁?姜叙母亲杨氏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4/1/21 16:32:25

姜叙是三国时期魏国将军,可能了解姜叙这个人物的朋友并不多,或许姜叙的母亲杨氏都要比他出名。杨氏在三国时期也算得上是一位奇女子,杨氏是姜叙母亲、杨阜姑母,为人深沉大义,还能在解救国家危机。当时马超起兵反攻凉州,杀了伟康,杨阜大怒。杨氏得知此事要求姜叙出兵讨伐马超,此后杀了马超的家人,但姜母最后也没能活下来。曹操得知此事后,在专门作诗赞美姜叙母子。

姜叙母杨氏,属于《三国演义》中那种“三不知”中的一种:“有姓无名”,其真实身份是老妇,是东汉末年抚夷将军姜叙的母亲,是冀城参军杨阜的姑姑,出场时已经是一个年满八十二岁的老妇人。杨氏虽是有姓无名的老妇,却是一个为人深沉,深明大义,能急国家之所急的女丈夫。

姜叙母杨氏出场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事迹虽只有一小段,只说了七八十字的台词,最后就被马超亲自用剑斩死;但敢责姜叙,深明大义;损杨阜,爱憎分明;后激姜叙,视死如归;骂马超,大义凛然,堪称东汉末年第一奇女子。

《三国演义》是这样记载杨氏责姜叙,损杨阜,即叙母闻言,唤姜叙入,责之曰:“韦使君遇害,亦尔之罪也。”又谓阜曰:“汝既降人,且食其禄,何故又兴心讨之?”杨氏对儿子姜叙的责备虽只有短短的十个字,却表明态度,先在自己儿子身上找不足,把凉州刺史韦康被马超杀死归责于姜叙。杨氏对侄儿杨阜的批评也只有区区十五字,但字字一针见血表明对杨阜又降又反的行为质疑。杨氏责备姜叙及挖苦杨阜可称得上是一分为二,不偏不倚,深明大义。

杨氏之所以会对儿子及侄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是因为如下原因。

即其一,对象不同,儿子侄子不能一概而论。

对杨氏而言,姜叙是儿子,是自己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九死一生,含辛茹苦,抚养成人;杨阜是侄子,是自己兄弟之子,虽有照顾之职,抚育之责,却无培养之本,教育之份。因此,杨氏对姜叙、杨阜不同的身份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将韦康之死,先归责于自己的儿子姜叙,而后再对自己的侄子杨阜对马超又降又反的行为进行批评。这样,对姜叙来说,无言以对,公平公正;对杨阜而言,无话反驳,有理有据。

其二,性质不同,敷衍投降不能相提并论。

韦康被马超杀死,对姜叙无非是惧怕马超的威名而敷衍韦康,护主不力,以致让韦康死于马超手上。对杨阜来说,韦康之死就不单单是敷衍了事,还有背叛主子,投降马超是背叛旧主韦康,反对马超也是背叛新主马超,背叛行为在讲究从一而终的社会里,是很让世人所不齿,连同自己的亲人好友一起蒙羞,甚至会让整个家族受辱,是每个人的人生所无法抹掉的污点。为此,对儿子侄子的不同行为不同性质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方式不同,责备挖苦不能混为一谈。

韦康之死,严格意义讲,还真不关姜叙什么事。可杨氏为教育侄子,先将韦康之死归罪于自己的儿子,对儿子进行责备。杨阜跟随韦康左右,韦康被杀后仍投降于马超,效力于马超。而今,杨阜又联合韦康旧部起兵反叛马超。杨阜投降马超纯属是权宜之计,伺机想反马超,为韦康报仇,毕竟是一而再地背叛旧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固然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因此,杨氏对侄子杨阜的教育方式则是用挖苦,用“损”字来形容更为恰当。对儿子,教训是小事,强加也不可厚非;对侄子,教训就是大事,只能用揶揄来表示内心不满。所以,对象不同,自己的角色也不同,批评教育的方式也就不同。杨氏在责备儿子,挖苦侄子的同时,能及时在母亲姑母的身份进行转换,对儿子侄子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从而就显得公正公平,以身作则,具备超强的教育意义。

姜叙母杨氏在对待韦康之死,对儿子和侄子采取两套不同的标准,对姜叙严要求高标准,对杨阜则低要求低标准,全在于杨氏深明大义,公平公正,教育有方有圆。

深明大义,指识大体,顾大局。姜叙母杨氏,一个年老的妇人,在对待姜叙的旧上司韦康被马超杀死之事,不被亲情所左右,而识大体,顾大局而责儿子,损侄子,鼓励儿子起兵反叛马超。老妇人,虽年老体弱,无法上阵杀敌,但在忠义面前,照样识大体,顾大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没有将甄宓纳为己有,而是赐给了儿子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曹操爱人妻,在击败了对手之后,对方的妻妾都会被曹操纳为己有,也正是因此,曹操才有了那么多的姬妾。然而还是有一个人并没有被曹操占有,那就是袁绍的儿媳甄宓。相传甄宓是三国时期的绝世美女,一般来说按照曹操的习惯,应该是据为己有,但是为什么他最终将甄宓赏赐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呢?说起三国时期的美女人们往往

  • 汉废帝刘贺为什么被废?在位仅27天就被霍光踢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刘贺是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只有27天时间。汉昭帝无子,他驾崩后刘贺被选为皇太子,此后继承皇位。不过根据史书记载,刘贺在位期间整日荒淫无度,不务朝政,因此霍光和张安世计划废除刘贺。不过等刘贺的陵墓被发现后,对于他被废的理由似乎起了争议,因为从他墓中出土的物件来看,刘贺并不像一位

  • 曹睿让司马懿对上诸葛亮的目的是什么?是想除掉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曹真病逝后,曹睿派司马懿顶替曹真的位置对抗诸葛亮。不过轮带兵打仗的经验,司马懿根本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司马懿前期总是吃亏,虽然兵力占优却不敢轻易出兵。有人觉得这是曹睿故意针对司马懿,实际上曹睿行事一向如此,他不是针对司马懿,他就是喜欢把托孤大臣都调离都城,自己好掌控大权。而且曹真不在后,自然也要

  • 朱文正是一个怎样的人?朱文正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朱文正是朱元璋侄子,也是朱元璋集团内的核心人物。朱文正曾在洪都保卫战中抵御陈友谅60万大军的进攻,这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是一场军事奇迹,因为当时朱元璋的兵力只是陈友谅的三分之一。朱元璋一直很欣赏朱文正,但朱文正最后却选择背叛朱元璋,想要转投张士诚。提前得知消息的朱元璋选择将朱文正软禁,他最后也是郁郁而终

  • 秦惠文王除了杀掉商鞅还有没有别的选择?商鞅不死秦国不得安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但秦国最后却容不下商鞅。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失去了他最大的靠山,秦惠文王拗不过他的贵族长辈,最后只能将商鞅处死。如果还有更好的办法,相信秦惠文王也不至于如此,但商鞅不死秦国便不得安宁,这是眼下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商鞅变法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遭到反对,短时间内变法的成效又很难看出

  • 武则天登基的时候已经67岁了,为什么还要那么多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身为一代女皇,虽说不是唯一一个,但却是唯一被承认的一个,而且还是正统王朝存续当中的女皇,单凭这一点就已经足够特殊了。而武则天在登基之后,养了几个男宠,这虽然看起来无可厚非,古代很多上位的女性养男宠也不少见,但是武则天登基的时候都已经是67岁了,养的却是年轻美貌的男子,她为何还需要这些男宠呢?这

  • 刘襄才是最有资继承皇位的,为什么最后是刘恒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吕雉的存在,让刘氏江山岌岌可危,若不是最终吕雉死了,或许最后连皇位也要改名换姓吧。吕雉死了以后,大臣们终于可以开始铲除朝廷中的吕氏势力,但是诛吕归诛吕,皇位总还是需要有人来继承的,看看剩下的皇子们,刘襄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然而最终却还是刘恒当了皇帝,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西汉“诛吕

  • 武则天掐死女儿这么秘密的事情,后人是怎么知道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史书中有记载,说武则天为了诬陷王皇后,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给王皇后,导致王皇后最终被废,还被关了起来,下场悲惨。但是,武则天如果真的是自己亲手杀了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那一定是在四下无人的时候做的,肯定不会让任何人看见,可为什么后世史书上面会写的这么肯定,认为就是武则天做的呢?这种说法最早大概

  • 刘备写给曹丕的信说了什么?暴露了刘备的真实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曹丕登基称帝,改朝换代,汉朝就此成为历史。而另一边的刘备也自立为帝,并且立国号为“汉”,想要以此延续汉室血脉。刘备匡扶汉室的理想从来没变过,不过刘备难道从没有过任何私心吗?这也不见得。刘备的形象多为正面,以仁慈闻名,不过他能够成为三足鼎立之一,光靠仁慈可不行。曹丕登基后,刘备

  • 沈万三有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沈万三是明朝初年富商,而且是属于巨富的那种。沈万三早年通过开展外海贸易积攒了大量财富,此后他的田产更是遍布全国。沈万三太有钱,以至于很多百姓都不知道他的钱是哪来的,所以便有了一个传说,说他家中藏有一个聚宝盆,能够自动生钱。很多朋友也是好奇沈万三到底多有钱,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又是多少呢?实际上有专家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