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锦衣卫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还原锦衣卫的各种真相

明朝锦衣卫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还原锦衣卫的各种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45 更新时间:2024/2/5 6:04:36

以明朝为背景的各种影视剧或者小说,往往都能加入很多悬疑色彩,这也是因为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太多,而且存在感还强。例如大家都听说过的锦衣卫、东厂、西厂,那这次就先为大家讲讲锦衣卫。锦衣卫最早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搜集各种军政情报。后来才改为专门对接皇帝的军事机构,专门负责侦查、审问等,而且连皇亲国戚都能秘密逮捕审问。那历史上真正的锦衣卫和影视剧中描述的是不是一样呢?下面就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锦衣卫。

说到特务这个工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事实上,政治斗争、军事战争都需要特务,可能历朝历代都有。不过呢,在我国古代,论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的特务组织,当属明朝。

而明朝最典型的特务组织,就是大家经常在影视剧,特别是香港电影里看到的,锦衣卫和东厂。合在一起,称为“厂卫”。

今个,路上读书带你来扒一扒明朝历史上的特务组织。

1. 历史上真正的锦衣卫到底是啥样的?

第一个问题,锦衣卫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可能跟你想象中不一样,锦衣卫一开始并不是特务机构,而是个实打实的军事单位。了解古代军事史的人听到“卫”这个字,就知道“锦衣卫”其实是个部队的番号,就跟我们今天某某军、某某师一样。

明朝在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度,一般是一千人一个所,五个所一个卫,全国上下有两百多个卫所,大多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管理,类似于今天的中央军委。但还有二十六个卫所比较特殊,他们不归五军都督府管,而是直属于皇帝。这也就是所谓的“禁军”,锦衣卫呢,就是“禁军”的其中一支。

明朝锦衣卫一开始的定位,跟我们今天的国旗班、仪仗队差不多,主要是礼仪作用。不过明朝那会儿既不用升国旗,也没有外国元首检阅仪仗队,所以锦衣卫的本职,就是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皇帝上朝的时候,锦衣卫就要站在宫殿两侧;皇帝出巡呢,锦衣卫就要在边上护卫。

总之,皇帝到哪,锦衣卫就得跟到哪。你想,陪同皇帝出行的,那就是皇帝的脸面,行头肯定不能差了,所以锦衣卫的服装就特别漂亮,他们不仅会穿飞鱼服,还有斗牛服和蟒袍,是明朝规格最高的军礼服。至于绣春刀呢,跟电影里又不太一样,这种刀轻便,造型漂亮,当然,主要是为了耍帅扮靓,并不适合实战,也不需要什么实战,皇帝的护卫,一辈子也难得遇上一次拔刀机会嘛。

那么,历史上的飞鱼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想知道真相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明朝时候的画,叫《出警入跸图》,画的是万历出巡的景象。这幅画中,就有身穿飞鱼服、佩戴绣春刀的锦衣卫。

2.正义还是邪恶?锦衣卫都干了些什么?

下手狠的人,一般都喜欢猜忌别人,朱元璋的疑神疑鬼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对大臣百般猜忌,是他一生永恒不变的爱好。不过,天下这么大,大臣这么多,老朱一个人也盯不过来,是滴,老朱需要人手帮忙。

看来看去,老朱觉得,只有自己的御前侍卫,也就是锦衣卫,最合适。

老朱选锦衣卫当特务,还真的选对了。要知道,锦衣卫的素质可不是盖的,毕竟是几十万军人中选出来的佼佼者,舞刀弄枪功夫一流,文化水平不是各省理综状元,也是市一级文综状元。至于偷听监视、跟梢盯人这类特工任务,之前不会,上个特别培训班,突击突击几个月,对高素质的军人来说,小意思。

久而久之,老朱发现,锦衣卫不错啊,办事又快又好,搞了几次,老朱就正式赋予了锦衣卫侦查情报、抓捕犯人的职权。这样一来,锦衣卫就从充场面的仪仗队,变成了明朝的中情局加FBI。

被老朱御批转正,说明锦衣卫的特务工作干得超级出色,到底有多厉害呢?举个例子,宋濂学识渊博,写文章的功夫天下第一,长期负责草拟圣旨,权力很大。

老朱嘛,你懂的,你越有文化,他就越觉得你反动,宋濂这么大一知识分子,自然而然地成了锦衣卫的重点盯梢对象。有一天早朝后,老朱就把宋濂留下来,问他:“爱卿昨天晚上都干了什么呀?”

宋濂脑子一懵,就照实说,昨晚和几个老朋友喝酒。老朱点点头,又问:“都和谁一起喝酒呀?”宋濂有点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老实答道:“张三、李四、王五,还有谁谁谁。”老朱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老宋你不错,是个实诚人!”

说完,老朱就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图,一张素描画,画上活灵活现地画着昨晚宋濂等人饮酒的动作、细节,就连面部表情都一清二楚。宋濂一看,乖乖,幸亏刚才一句假话都没有,否则,自己的脑袋这会儿已经搬家了。

当然了,锦衣卫的臭名昭著,除了无处不在的监视和刺探,更主要的还是他们折磨人的手段。凡是被锦衣卫抓住的人,一般是不用蹲大牢的,而是送往一个特殊的监狱——诏狱。

诏狱是皇帝直接管理的监狱。诏狱比普通的大牢还要糟糕,这地方就等同于鬼门关,进去的人就别想活着出来了。至于死法,那也是千奇百怪。

这样的特殊机构,需要的业务水平也是很特殊的,在诏狱里做事的锦衣卫,一要下手狠,二要有想象力,种种酷刑手段,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不过呢,也不能说锦衣卫除了干坏事,就没有任何优点。明朝对外作战的时候,就经常派锦衣卫出去搜集情报。这些人既擅长侦查偷听,又热衷刑讯逼供,往往能收获奇效。比如万历年间朝鲜战争,就是潜伏在日本的锦衣卫打听到丰臣秀吉的死讯,为明军全面反攻提供了关键情报。

3.东厂,比锦衣卫更厉害的特务机构

锦衣卫是皇帝私藏的利刃,充当的角色,有好也有坏。但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另一个特务机构东厂,那就真是找不出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了。历史上,东厂比锦衣卫名声更臭,下手更狠,做事更黑。

东厂,全称叫“东缉事厂”。东厂是谁创办的呢?特别声明,别看东厂也是特务机关,但它跟朱元璋没半点关系,它是朱棣一手打造的。

朱棣上台之后,总觉得自己的统治基础不稳,生怕别人造他的反,看谁都觉得对方心怀不轨。既然有那么多人要防范,一张可靠的情报网,一个专业的特务侦察机构,就少不了啦。

锦衣卫不就是现成的吗?然而,朱棣的疑心病比他爹还厉害,锦衣卫,不放心啊。对朱棣来说,他需要的是既可靠忠诚,做事又毫无底线,并且心甘情愿当狗腿子的特务。什么人符合这样的条件呢?无儿无女,又无社会关系牵连的太监。

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那一年年底,臭名昭著的东厂成立了。东厂的任务是监视一切官员及百姓,包括锦衣卫。所以,东厂的权力和地位,是高于锦衣卫的。

掌管东厂的自然是太监,但也不是什么太监都有这等资格的,能有幸当东厂老大的,通常都是太监中排名第一或第二的大佬,也就是“东厂掌印太监”。一般人见到这等人物,比如说魏忠贤魏公公,都要恭恭敬敬地喊上一声:厂公。

那么,东厂里都是些什么人呢?也许你会说,这不明摆的吗?都是太监啊!一句话,你这是电影看多了。

在影视剧和武侠小说里,经常有一些既邪派、又凶残,还武艺高超的东厂太监,一个个都是大内高手外加反派大boss,比如《新龙门客栈》里的东厂头子曹少钦。

而真相是,太监是不具备武力值的,但是东厂又是特务机构,不会点拳脚功夫怎么办差呢?所以,真相是,东厂里的太监并不多,少数的几个都是当领导的,具体办事的,都是些精干的特招人员。这些人搞偷听、监控,撬门、爬墙上屋之类的技术,比锦衣卫丝毫不差,就是比锦衣卫穿得寒碜了点。

前面说了,锦衣卫的服装很好看,可东厂的制服就很朴素,或者说是实用。小尖帽,褐色衣服,再加上一双白皮靴,非常适合办事,悄无声息就来个飞檐走壁、偷鸡摸狗、杀人行刺,这,就是标准的东厂特务形象。

朱棣下令,但凡审理重大案件,主持的无论是刑部,还是锦衣卫,都得请东厂公公在边上听审。更可怕的是,朝廷的每个衙门,东厂都会派人坐班,明目张胆并且360度无死角地搞监视。

从办事的流程上看,锦衣卫也远远不及东厂。跟影视剧中不一样,锦衣卫是不能随便杀人的,抓人也需要朝廷的公文,用刑更需要先行审判。可东厂就不同了,只要皇帝点头,东厂就敢抓,而且不需要任何公文。抓来之后是死是活,是快死还是慢死,就看东厂公公的心情了。

可见,从一开始,东厂就压过了锦衣卫一头,并逐渐成为皇帝最依赖的情报机构。

前面大家见识了锦衣卫搞特务情报工作,手段一流。我再跟你说说东厂的业务水平。

有野史记载,魏忠贤魏公公当政的时候,在贵州的一座偏僻小城里,某年某月某日,有几个人聚在一起喝酒,其中一人喝大了,心里郁积太久了,痛骂起魏公公来。其他几人赶紧制止:兄弟啊,说话可要小心啊。喝大了那哥们哈哈一笑:你们啊,是被那阉狗吓破了胆吗?这么偏僻的地方,还能有东厂阉狗?话音刚落,哐当一声,房门被人一脚踹开,几个东厂特务冲了进来,一刀就结果了那人的性命。

你看,这就是魏公公的手段。比装了千里眼开了顺风耳还恐怖,再想想,当时东厂在他手里,皇帝又被他牵着鼻子走,当时的天下,真是他想抓谁就抓谁,想杀谁就杀谁。

清朝的张廷玉在《明史》中写道:“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意思是特务组织败坏国家法律,造成社会混乱,是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种说法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实事求是地说,还真不能全赖特务。

特务们为何有那么大的破坏力呢?归根结底,都是皇帝给的权力。大大小小的特务无论多么威风,说到底都只是皇帝的鹰犬而已。是鹰犬,就会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那天。皇帝任用特务,是为了拔出眼中钉、肉中刺,稳固皇权,一旦效果达到,又会将特务罗织罪名,随手丢掉。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贵族最爱哪些外国人?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各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朋友是在看了《唐朝十二时辰》以后才发现,原来早在千年以前的长安城就有很多外国人了,唐朝在当时的开放程度令人感到惊讶。不过当时多数外国人在大唐还是以奴婢的身份存在,他们也是各大贵族最喜欢招纳的对象。其中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最为常见,可能还有不少朋友对这些词语的含义不太了解,那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答

  • 赤壁之战后让刘备成为最大赢家,其实是东吴的失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吴蜀联军的主力是东吴,但受益最多的却是刘备,刘备率先入住荆州让孙权一点办法都没有。此后刘备势力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取益州夺汉中,最后成为足以和孙权、曹操抗衡的第三势力。有人认为,刘备能在赤壁之战后得到快速发展,这是东吴的失策,怪孙权没能好好限制刘备。这或许是孙权失算的一点,但刘备能够建立蜀汉最

  • 庞统不受孙权重用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庞统因为天生的缺陷,相貌丑陋,所以仕途也比其他人坎坷不少。他去投奔孙权,尽管在后世看来,他的名气非常大,能够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是当时孙权却一直都看不上庞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长得不好看。但是为什么庞统离开孙权之后没有去投奔爱财如命的曹操,却要跟着当时什么都没有的刘备呢?诸葛亮投奔刘备后,欲将

  • 皇太极长子豪格怎么死的?豪格为什么不能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豪格是清太宗长子,满洲正蓝旗人,但豪格并没有获得嗣子之位,而且晚年还被冤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豪格曾率军攻打明朝还有蒙古,为清军入关立下功劳,不过豪格却栽在了多尔衮的手上。豪格曾因中伤多尔衮而被削爵,等张献忠被灭后,豪格又被多尔衮陷害因此被幽静,最后冤死狱中。豪格身为皇太极长子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地

  • 和珅临死前的诗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一生也是一个奇迹,原本官位不高,但是因为乾隆见他长得好看又博学多才,就让他做了仪仗队的侍从,之后更是平步青云,一生仕途顺畅,几乎没遇到过什么坎坷。但是前期的升迁不代表日后就能有好结果,乾隆死后,嘉庆对和珅可就没有好脸色了直接将和珅抄家处死。而和珅在自己临死之前,留下了一首绝命诗,至于这首诗是什么

  • 秦始皇为什么派扶苏去边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表面上看,秦始皇不满意自己大儿子的仁慈,认为他是妇人之仁,优柔寡断,恨不适合当皇帝,所以把他赶到边疆去,看上去是让自己眼不见为净,但其实很多人认为,这其中别有一番深意,只不过当时扶苏并不能理解,到死也没有领悟到秦始皇的意思。为什么说秦始皇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扶苏呢?秦始皇在东巡的过程中猝然去世,赵

  • 诸吕之乱是如何被平定的?吕后为何能掌控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去世后,以吕后为首的吕氏势力在朝廷逐渐壮大。刘盈虽然继承皇位,但朝政大权一直是被吕后牢牢掌控,等刘盈死后吕后更变本加厉,开始扫除刘氏宗亲。朝内大臣和刘氏后人都感到不满,但又忌惮吕后权利,因此敢怒不敢言。那历史上诸吕之乱究竟是如何被平定的呢?这一切还是等到吕后病逝才得以解决。很多人不理解,吕后究竟

  • 费诗是个怎样的人?费诗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不少朋友会对费诗这个名字比较陌生,而对费祎比较熟悉,其实他们二人都是蜀汉官员。费诗早年在益州为刘璋效力,等刘备夺取益州后归降刘备,成为蜀汉官员。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派遣费诗去通知关羽他被封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关羽得知后还感到不服,不愿受拜,最后还是在费诗的劝说下关羽才得以任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 仅仅30000人的沙陀人为何能在中原地区建立4个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沙陀族,可能很多朋友们对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沙陀族是在我国唐朝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在了我国历史上,期初沙陀族是突厥的一个小部落处月,后来在唐高宗时期帮助唐朝制止突厥叛乱有为,跟随薛仁贵从征铁勒有功,仅仅跟随者大唐的脚步,在金满地区扎稳了脚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仅仅三万多人的沙陀人是如何在中原

  • 赢虔为什么不争位?难道赢虔不是亲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赢虔这个人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其实也姓赢,那么有的人问了,这难道不是和嬴政是一家的吗?其实还是有这个说法的,最近很多人问了,这个叫赢虔的有点不喜欢增位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是为啥?这个赢虔到底是谁生的啊,未必不是亲生的啊?下面就这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其实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