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范仲淹真的有自虐倾向吗

历史上范仲淹真的有自虐倾向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47 更新时间:2023/12/27 10:53:44

说到这个范仲淹,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在上学的时候都有学过关于他写的一些诗词,他可是北宋非常著名的诗人。但是关于范仲淹还是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范仲淹竟然有自虐倾向?这是真的吗?在历史上,范仲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看吧!

1、范仲淹真的有自虐倾向吗

范仲淹出生第二年他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谢氏由于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范仲淹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附近)一户姓朱的人家,所以范仲淹在小时候曾经改姓朱。

其实这个朱家很有钱,范仲淹完全可以过富家子的生活,但是范仲淹觉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他放着好日子不过,愣是跑到山上的庙里去读书,故意的生活清苦,清苦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每天就煮一盆粥,等粥凉了凝固了的时候,他在粥里划个十字,把粥分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放点咸菜什么的就吃了,晚上再吃两块,就吃这个苦苦地读书。

后来长大后,他才听说原来自己不是朱家亲生的孩子,感情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就发誓自己一定要奋斗,不靠朱家养活自己,要靠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和母亲,所以就去了当时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去读书,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常常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

同学间也有贫有富,有一位家里有钱的同学看他实在是可怜,就给他带来了些好吃的,结果这范仲淹自虐劲上来,愣是把这食物放霉了、放臭了都被带吃一口的。那位同学对他说,你这是何必呢?范仲淹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他说我怕自己吃惯了你送给我的美食,我就吃不下粥和咸菜。

范仲淹就是这样求学成才,到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小时候的这种阴影我估计范仲淹就没怎么开心过,他在精神上有自残、自虐倾向,为什么要这么苦自己,逼迫自己呢?能乐不乐,无忧找忧?总考虑天下苍生?那自己呢?

2、历史上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北宋著名的宰相诗人,范仲淹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来的历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口碑。尤其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代表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最高品德和理想追求,成为很多有志于兼济天下人的座右铭。

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虽然“自立门户”,但是大宋怎么说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所以宋仁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庆历三年(1043年),赵祯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改善政局,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建设麟州只是他在西北众多功绩之一。之前他在西北历任要职,了解到了军政积弊并改革之。当时边防体系是按级授兵,总管领万人,铃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不管来犯之敌多少,一律以官卑者先出战。以此束缚边兵手脚,使其无法随机应变,岂能不败?范仲淹说:“将不择人,以官阶高低为先征,这是取败之道。”遂断然废止这陋规,把全路一万八千人配隶六将,授与职权,平时负责训练,战时按敌情轻重派出相应的部队,轮番作战,做到了“约束既空,总领不二,劳逸又均,人乐为用”,从而使军队面貌一新,扭转了危局。同时增修城寨,完善烽火,开采资源,在陕北军中推广使用石油制品,还招抚流亡之民,沿边营田,开市招商……使军需渐足,边民趋富。他还推荐了名将仲世衡、名儒张栽等不少人才。

范公竞渡是一门很深刻的学问,在平常的日子里,他绝对不会鼓励赛艇,而是鼓励生产。监司没有领会到范公的意思,因此弹劾了他,很尽职,但毕竟太年轻。后来他们也承认,赛艇的杭州人活下来了,没有赛艇的州县,百姓都饿死了,没饿死的,也都逃亡了,或者想着去抢富户,富户因此聘了许多打手看家护院,闹得大家都很不开心。

范仲淹从小勤奋好学。曾在应天府书院读书时,早晨舞一通剑,开始一天的苦读生涯,其生活极其的艰苦,每天提前煮一锅粥,等粥凉透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充饥,在配上几根腌菜进食。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在意,专心致志的苦读圣贤之书。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深深的刺激了范仲淹的自尊心,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辞别母亲,徒步出去游学,功成名就之后赡养自己苦命的母亲。

随后范仲淹又移任青州。这里的天气冬天寒冷,加重了他的疾病。次年有调往颍州,在上任途中溘然长逝,享年64岁。此刻的范仲淹积蓄已尽,一家人贫病交困,平日里仅借官屋暂栖,略避风雨。范仲淹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包括西夏甘、凉等地的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连日斋戒。范仲淹葬在河南洛阳伊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蜀国为何神秘消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最近关于三星堆文物的发现,瞬间将古蜀国的发现往后推迟了很长时间,毕竟这个古蜀国和三星堆有着不可推卸的关系,毕竟三星堆的文物中有很多是古蜀国的。那么关于这个古蜀国的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古蜀国为何就突然神秘消失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古蜀国为何神秘消失历史上的古蜀

  • 古代有假造圣旨事件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古时候的圣旨,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皇帝传达给别人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身边的太监来帮忙传递这个圣旨。但是话说回来,在电视剧中也是免不了少看一些假传圣旨的事情,但是在古代有假造圣旨的吗?对于这种做法,是需要什么东西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有假造圣旨事件吗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封建朝代中,圣旨是

  • 揭秘古代最温柔的酷刑,贴加官是什么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的刑罚,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那么多残忍的,看上去就非常恐怖的,那感觉就是让人痛不欲生,想死都死不了!但是在古代除了这种非常残忍的酷刑之外,竟然还有最温柔的酷刑!但是这个酷刑也是最让人承受不了的!那就叫“贴加官”!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贴加官是什么酷刑这个

  • 靖康之变俘虏了哪两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北宋的靖康之变,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了,就是因为这个事情,金超直接攻下北宋的京都东京,直接导致北宋灭亡!这个事情在历史上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这个事变中,俘虏了哪两位皇帝?靖康之变为什么被称之为“靖康之耻”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靖康之变俘虏了哪两位皇帝

  • 午门斩首的意思和来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可能会经常听到一句话:“拉出去午门斩了。”这里说的午门,实际上就是紫禁城的正门。如果说要在皇帝自家门口执行死刑未免也有些太不吉利了,所以这句话在历史当中根本就不成立。那午门的来历究竟又是如何呢?午门的名字是根据他的方向来命名的,实际上午门象征着权利,古代皇

  • 汉谟拉比法典是哪个国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法典当中,这个《汉谟拉比法典》可以说是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了,这个法典也是竭力维护了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那么这个《汉谟拉比法典》是哪个国家的呢?这个法典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汉谟拉比法典是哪个国家的《汉谟拉比法典》(The

  • 南宋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说到南宋,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宋朝的一个时期,而且是由汉族建立的王朝,一共相传了9个皇帝,和北宋合称宋朝。但是最后还是惨遭灭亡,而且是元朝最后直接将其南宋的军队击败,而且宰相也是直接跳海而亡。那么南宋到底是怎么灭亡的呢?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南宋是怎么灭亡的崖山海战

  • 古代打更人怎么知道时间的,起源于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打更人,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毕竟很多古装电视剧中,只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出现打更人的身影,那么这个打更人主要是为了报时间,可是打更人又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这个打更人是源自哪个朝代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打更人怎么知道时间的古代计量时间的单位用的是时辰,一个时辰等同于现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政治改革。然而这一次的变法也是为了促进思想解放,而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那么这个戊戌变法的内容有什么呢?这个变法对于历史上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戌变

  • 历史上晁盖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水浒传里面的好汉晁盖,虽然他不是108将中的一员,但是他的事迹还是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毕竟他的绰号是托塔天王!至于他为什么不是108将,就是因为死的太早了,当时梁山在好汉排座次的时候就已经死了,那么在历史上晁盖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晁盖人物介绍晁盖本是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