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西四镇出现于什么时候?揭秘其历史发展

安西四镇出现于什么时候?揭秘其历史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28 更新时间:2024/1/17 9:27:56

安西四镇,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唐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们对于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遗址),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同时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调露元年(679),在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叶水旁的碎叶镇城代焉耆。从此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

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址),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见都护府)。二十年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请和亲,唐使其属下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作为聘礼。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同时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

唐高宗时期

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永徽元年(650),唐高宗根据当时的西域形势,罢四镇,安西都护府也迁回西州。显庆二年(657),唐政府平定了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次年,安西都护府又迁回龟兹城,四镇随之恢复。咸亨元年(670)四月,吐蕃攻陷龟兹拨换城(今新疆温宿),四镇再罢。

上元元年(674年),安西四镇复归于唐朝。仪凤三年(678年),吐蕃进占安西四镇。仪凤四年(679年),崔知辩击吐蕃,唐朝占安西四镇。同年改元调露元年,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副大使﹑安西都护王方翼在碎叶水旁的碎叶置镇筑城以代焉耆。故从此时起,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

武后时期

垂拱二年(686),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之乱(684)以后有意笼络人心,显示其" 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故下令放弃安西四镇。687年-6⑧9年,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

武后长寿元年(692),唐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军击破吐蕃,收复四镇。在接受安西四镇几度失陷的教训后,唐政府为巩固西疆的边防,遣军两万四千人常驻四镇,从此安西四镇的形势稳定下来。

开元年间

开元四年(716),唐玄宗李隆基以陕王嗣升遥领安西大都护,充河西道四镇诸蕃部落大使,实际经略四镇的为副大使郭虔瓘。

开元六年,又任命汤嘉惠为四镇节度经略使,从此四镇由专设的节度使统领,四镇节度使或称碛西节度使。节度使常驻安西府城龟兹,由安西都护兼领,又称安西节度使。

开元七年,西突厥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城,四镇节度使汤嘉惠建议以焉耆镇代替碎叶镇,故开元七年以后的安西四镇又是龟兹﹑于阗﹑焉耆﹑疏勒。

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坚守各镇。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四镇留守郭昕的表奏到达长安,朝廷又任命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并且诏令四镇将士均迁升七资,作为奖励他们坚守四镇之功。贞元五年(789),中国高僧悟空回国,途经疏勒镇,会见镇守使鲁阳;到于阗镇,见到镇守使郑据;到龟兹,见到四镇节度使﹑安西副大都护郭昕;到焉耆镇,会见镇守使杨日佑,说明这时安西四镇仍为唐守。

贞元六年(790年),吐蕃占据北庭(北庭的西州例外,公元792年,吐蕃占西州,完全占领北庭),并占领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之后几年,吐蕃占据安西其他三镇,目前还没有资料能说明吐蕃开始占据安西其他三镇的确切时间。后经历与回鹘的激烈争夺。9世纪中叶回鹘相继据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镇。

标签: 安西四镇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陆逊被八阵图困住,却被诸葛亮岳父黄承彦放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陆逊,三国,历史解密

    坐镇荆州的蜀汉大将关羽北伐曹魏,东吴孙权为了自保,偷袭荆州,杀掉关羽。原本的“塑料盟友”蜀汉和东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成为死敌。为了给关羽报仇,夺回战略要地荆州,刘备倾举国之力讨伐东吴,发动了著名的夷陵之战。东吴派出年轻的陆逊,最后火烧连营,蜀军惨败。刘备拼了一辈子才积攒的家底,差点全部败光。陆逊率军

  • 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这么厉害 是如何避免自己被干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皇帝,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其实对自己的贴身侍卫是很不放心的。不少人皇帝特别规定,没有自己的命令,贴身侍卫是绝对不准到自己身边来的。这也造成了古代一些皇帝因为得脑溢血等急症,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而死亡(古代很多皇帝猝死,大约就是这种情况)。或者一些刺客高手进入皇宫,从容杀掉皇帝,结果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雍正去世的传

  • 揭秘:赤壁之战与三十六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赤壁之战,三国,历史解密

    三十六计是中国最有名的兵书之一,他著作过程经过了许多年代和许多人的智慧结合。由孙武的《孙子兵法》演变成不同的计谋的兵家常识。三十六计的运用就从赤壁之战中就用了七计。在得天时,占地利与人和的曹操声势凶凶把刘备打得败当阳,逃夏口,迫使刘备不得不向东吴孙权联盟抗曹。但在整个赤壁大战之中,一向中计的都是曹操

  • 重装步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同时出现的还有重装骑兵跟火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重装步兵,世界,历史解密

    纵观华夏历史上下数千年,但是真正在冷兵器时代达到历史巅峰的,应该还是辽宋夏金时期;在这段时期,华夏大地上大规模出现了在中世纪欧洲才有的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重装骑兵被誉为移动的堡垒,骑兵全身都裹在厚厚的装甲之中,骑兵的坐骑也都身披重甲,只有马的小腿裸露在外,马眼外也都罩有防止弓箭设计的眼罩,装备一个重

  • 清朝的乾隆皇帝,退位时做了哪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清朝,乾隆,退位,历史解密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内容,今天为小编要说的是乾隆。在我国历史上,出过了很多个太上皇,例如李渊,李隆基。但是他们都是被逼着退位的,我们都知道,李渊是被唐太宗逼的,李隆基是被形势逼退位的,儿子称帝,自己只能是太上皇了。虽然有的皇帝是退位了,但是一直把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里,直到去世了,权利才回到了自己的儿

  • 秦国历经六世,终于完成扫平六国的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战国,历史解密

    在战国的历史中,秦国的崛起,可以说是当时山东列国想不到的。这是因为,一开始的秦国,一直都被山东列国所鄙夷,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秦国始终都处在被列国孤立的境地。这样的情况,直到秦孝公重用商鞅后,秦国所处的政治环境,才完全逆转了过来。以至于,到了公元前200多年的时候,诸侯已经到了畏秦如虎的地步。但

  • 东宫三师的简介: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通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宫三师,清朝,历史解密

    我们通常所说的“东宫三师”其实指的并不是一种单独的官职,而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种官职的并称,官属从一品。顾名思义,“东宫三师”都是东宫官职,主要负责教导辅佐太子,其中太子太师主要教文,太子太傅主要教武,而太子太保则负责保护太子安全。太子作为皇帝选定国家的继承人,他的选举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

  • 为什么秦国和赵国总是人才辈出呢 是不是和两国君主好战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赵国,历史解密

    我们熟悉的战国四大战神: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秦国和赵国各占其二。可以说,战国后期,是秦国和赵国的较量。长平之战后,赵国主要兵力被消灭,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那么为什么是秦国和赵国出战神级人物呢?笔者认为这与两国君主好战有关。影视剧中的白起秦、赵国君出于一家,而这个家族好战。其祖为伯益,伯益为少昊

  • 太子主动让出皇位,让出一个千古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宪,唐朝,历史解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在古代皇室当中则变成了”不想当皇帝的太子不是好太子“,为了这个至高无上的权力,导致一批又一批的人父子反目、手足相残;宫变大多数都是由皇室引起的,但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位太子甘愿放弃皇位,本来可以名正言顺继承皇位的他却偏偏让给了弟弟,他就是李宪。李宪是唐睿宗李旦的大儿子,

  • 太平天国的三大毒瘤:陈承瑢,李昭寿,苗沛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人才济济,能打仗的,会组织的,有权谋的,比比皆是,除了啥都不会,就会写打油诗玩女人的洪秀全这个精神领袖以外,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功臣宿将,哪个不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有好的自然有坏的,太平天国这么大,总有一些老鼠屎浑水摸鱼,并且这些老鼠屎不是平庸之辈,他们体内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