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秦国死了多少人

长平之战秦国死了多少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324 更新时间:2024/1/21 4:19:15

在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发生的一场战争,相信大家应该都了解,毕竟这场战役在中国战国时期也是非常著名的,但是在这场战役当中,赵国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但是秦国最后还是没有灭了赵国,但是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那么在这场战役中,秦国死了多少人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长平之战秦国死了多少人

长平之战秦军伤亡20万人左右。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军精锐损失殆尽,再无力与秦抗衡。而秦国扫清障碍,加速统一的进程。

长平之战中,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即将临降。

2、秦国为什么要发起长平之战

首先,这必须说到长平之战的起因了。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在此基础上,秦国对于韩国的上党郡可谓志在必得。对此,韩国的国君韩桓惠王也放弃了抵抗,让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此向秦国求和。不过,对于上党郡郡守冯亭以及该地区的百姓,却不愿意投降秦国。于是,上党郡郡守冯亭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由此,对于赵国来说,上党郡虽然是天下掉下来的馅饼,不过其也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在此基础上,赵国内部也形成了两个派别,一派主张不接受上党郡,以免和秦国兵戎相见,另一派则主张接纳上党郡,如果秦国出兵,那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赵孝成王还是接受了上党郡,所以引发了之后的长平之战。换而言之,秦国冒险发动长平之战,根源就是上党郡这个地方。那么,问题来了,上党郡有这么重要吗?对此,上党,《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上党地区主要指今天的山西东南部,古潞、泽、辽、沁四州。即今天的晋中市榆社左权,长治市,晋城市一带。进一步来说,翻开地图可以发现,上党不仅地高势险,而且是秦国往东南方向的交通要道。对于秦国来说,如果得到上党郡这块高低,可以直接打击到赵国和魏国的腹地,甚至可以威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果赵国得到上党郡这一高地,则将直接威胁到秦国的河东地区,比如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也即秦国从魏国手中辛苦夺取的河东地区,很可能成为赵国的盘中餐。众所周知,在战国中后期,赵国成为唯一能抗衡秦国的诸侯国。如果赵国得到上党,再夺取河东,自身实力将极大提升。

最后,除了上党郡这一地区的重要战略价值,秦国之所以举倾国之力来发动长平之战,也是因为之前就在赵国手中吃了亏。公元前269年,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阏与之战。此战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在阏与之战中,十万秦军伤亡过半,可谓损失惨重。由此,在深刻认识到赵国军力后,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可谓一点实力都没有保留,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也即用尽全力,争取一次就重创赵国,从而为之后的歼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良好的基础。

3、长平之战的影响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伤亡近20万,即双方伤亡超过60万。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民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发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即将临降。

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帏幄,因此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贾诩为什么是三国第一聪明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三国历史上,除了郭嘉,诸葛亮这两位谋士之外,还有一位隐形的谋士,那句是贾诩。这位的谋略也是非常精通的,而且是专门搅弄时局的,被称之为三国第一聪明人!大家都称其为“毒士”!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贾诩为什么是三国第一聪明人从献计让李傕

  • 典韦为什么能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历史上的武将排名,大家应该都有听过“一吕二赵三典韦”吧?吕布第一毋庸置疑,第二是赵云,可是第三典韦就受到一些争议,毕竟他并没有击杀过敌军什么大将的描述,那么典韦为什么就直接排在了第三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典韦为什么能排第三时敌兵已到辕门,韦急持步卒腰刀在

  • 宋朝为什么重文轻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很多都是比较偏向于武的,毕竟如果发生情况的话,不至于落下方,但是在文方面也是不能落下的。可是偏偏宋朝是重文轻武的!虽然文化兴盛,经济繁荣,但是在军事上面却不堪一击,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宋朝建立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心

  • 三藩之乱是谁平定的,吴三桂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吴三桂三藩之乱,大家应该都会想到《鹿鼎记》这个电视剧吧,毕竟这部剧里面的吴三桂也是要起兵造反的。然而这个三藩之乱最后是谁来平定的呢?平定之后,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结果是如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三藩之乱是谁平定的清初的三藩之乱,是康熙一次拨正皇室权力的重要行动,集中大清兵力也还用了八年

  • 北洋大臣是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清末时期,西方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断的强迫着大清增设通商口岸。为了方便与这些洋人打交道,于是便设置了三口通商大臣的职位,而这就是北洋大臣这个职位的前身。在1870年天津教案之后,朝廷将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北洋通商大臣,其中以直隶总督兼领北洋大臣,管路着直隶、奉天以及山东三省通商交涉事务和监督着海防以及一些其

  • 明朝为什么没有明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古代自西周以来,就有了谥号制度。谥号的作用是对这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总结,有好有坏。唐朝时,大臣们认为用三言两语概括皇帝的丰功伟绩太短,所以谥号越来越长。就比如说李世民的谥号就是“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实在是很长。甚至到了清朝时期,谥号也有十几个字的情况。后来为了方便称呼,

  • 刘邦为什么崇拜信陵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相信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了,他是这四个人当中最厉害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君子。信陵君的才能、眼光和气魄都要远胜于其他三位,不论是脍炙人口的窃符救赵,或是两度大破秦军,保卫赵国和魏国,都足以名垂千史了。像这样有才华的君子,自然是会受到汉高祖的崇拜。汉高祖刘邦紧紧之比秦始

  • 军阀混战时期几个大军阀是哪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我国历史上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到底有多少军阀,估计很多朋友们会可能马上就会想到了皖系、直系、奉系等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大军阀,再往后也能有晋系、桂系、滇系等一些中等规模的军阀。不过事实上当时除了这些大型、中型的军阀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小军阀,分布在全国各地,各种夹缝之中,因此若要说当时到底有多

  • 慈禧为什么说太原是个好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慈禧太后,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不得不说,这老太太还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别看这老帮菜岁数挺大的,平时每顿饭都得100多道菜,日常出行都是带2000多身衣服,100多双鞋子起步的,那生活是绝对色奢华奢侈到了极点。不过这八国联军打到京城下的时候,这老帮菜就被吓得是魂不附体了,带着一大家子人就这么跑路了

  • 孙权为什么杀吕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孙权和吕蒙之间的关系,那可是非常不错的,虽然孙权是帝王,吕蒙是臣子,但是私下两个人确实很好的朋友,吕蒙也是为孙权,为吴国立下不少的功劳,孙权更是还劝说吕蒙去学习。可是就是这样,孙权最后竟然还杀吕蒙,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吕蒙杀了关羽说起吕蒙跟关羽的恩怨,要从关羽单刀赴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