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登如果不死,东吴皇帝会由他来继承吗

孙登如果不死,东吴皇帝会由他来继承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886 更新时间:2024/1/16 1:46:32

孙登孙权长子,孙权称帝后就将他立为太子,此后还将一些政务交给他处理。孙登有自己的思想,他经常劝谏孙权,在国事上也有自己的见解,工作中谨慎得体。很显然,孙权对孙登这个继承人还是比较满意的,如果孙登没有英年早逝,那东吴皇帝肯定是由他来继承。实际上,很多人对孙登比较陌生,不知道他能力如何。那希望通过下文,能让大家对孙登有一个基本认识。

镇守武昌

赤壁之战后,东吴政权的重心在武昌。东吴王朝稳定后,孙权决定迁都建业,而在武昌周围留下重兵强将。武昌成为了东吴政权稳定长江中流地区,对抗曹魏和蜀汉的重镇,需要留得力人才驻守。孙权就留太子孙登守武昌,将王朝的一半江山托付给他;同时征召大将军陆逊辅佐孙登镇守武昌,兼任宫府留事。孙登年纪轻轻就承担起了家国重任。客观的说,当时天下三分,进入了对峙局面。孙登在武昌没有遇到任何风险,自然没有表现的记录。当然了,武昌方面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孙登保境安民,名声愈发响亮了。孙登经常外出打猎。为了避免践踏农家的庄稼地,他常常绕远路;如果百兽飞禽跑到农田中,他也不去追赶,以免耽误了农民的耕种。

孙登镇守武昌时,二弟孙虑病逝了。孙权中年丧子,非常悲痛,连饮食都荒废了。孙登得知此事后,昼夜兼程赶回来奔丧。他劝父皇孙权说∶"二弟孙虑英年早逝,这是天命。现在天下纷争,四海分离,上天拥戴父皇。现在父皇为了一己之心,废寝忘食,与礼不符,儿臣私下里很担忧。"孙权这才恢复了饮食,心理调适过来。十几天后,孙权走出了伤痛,计划让孙登回武昌驻防。孙登却不愿意回去,恳求说∶"儿子不能天天陪伴在父皇身边,是不孝的表现。武昌有陆逊防守,难道父亲还不放心吗?儿臣想陪伴在父皇身边。"

孙登主动放弃镇守武昌的重任是一个具有先见之明的举措。接班人在等待接班的过程中,要忌讳揽权过多、声望过高,不然可能让皇帝产生猜忌。权力场中是不讲父子亲情的。即使是孙权,首先考虑的也是皇权的巩固,考虑是否存在挑战权威的潜在威胁。孙登在武昌掌握了东吴王朝一半的精兵强将,防卫着超过—半的国家领土。不利于身为太子的他自保。如果声望继续高涨,说不定孙权就会心生猜忌。

到时候,孙登再怎么主动请辞,回来孝敬父皇,都是另外一种滋味了。

与孙权关系得当

再对照之后武昌的事态发展,孙登的主动请辞怎么看都是英明睿智的。陆逊接替孙登主掌武昌后,治理得非常好,但很快就功高震主,被明升暗降,调回了建业。之后武昌这个"大军区"被分割成"西陵"(在三峡地区,负责防卫蜀汉)和"武昌"(依然在武昌,负责防卫曹魏)两个"小军区"。幸亏孙登没有瞠这趟浑水。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渡江征讨新城,留孙登防守后方。孙权让孙登"总知留事",等于让太子代理了国事,说明他对太子孙登之前的表现是满意的。而孙登留守后方的表现也不错。当年收成不好,普遍的饥荒导致各地出现盗贼。孙登主持制定了剿匪的法律条例,布置敌方防御事项,处理得有理有节,各方面都注意到了。

孙登是东吴太子的最佳人选,更主要是因为他成功地处理了与父皇孙权的关系。

孙权是古代非常长寿的皇帝,整整活了七十一岁。人一老,头脑就不好使,也就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老人的心理不像年轻人那样充满朝气,缺乏了奋斗精神,常常沉溺于回忆往昔的辉煌。他们会显得固执于往日经验,甚至自负,而且喜欢听奉承话。孙权就是一个成功的老人,也是一个拥有无限权力的老人。

而且还有一群奸佞小人时刻想着利用他的问题获取个人利益。和这个的老人处理好关系,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孙登是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熏陶出来的太子。他对孙权晚年许多好大喜功,横征暴敛的行为看不下去。孙权晚年为了控制权力,监视百官,公然进行"特务统治"。他任命吕壹等出身贫寒、官职低微的人执掌"校事",监视并惩罚百官的言行。吕壹专挑功勋卓著的重臣和江东根基深厚的世族大家动手,得罪了许多人。最后吕壹因为本人行为不端,为大臣们抓住了把柄,穷追不舍。孙权关键时刻弃车保帅,杀掉了吕壹。但吕壹的行为多少帮孙权完成了抑制大臣权力的目的。

英年早逝

孙登在"校事"问题上是站在群臣的立场上的。此外。孙权晚年劳师动众,从海上与辽东的公孙政权勾勾搭搭,企图获得公孙政权的称臣纳贡,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孙登也反对父皇不切实际的行为,认为要爱惜民力,与民休息。但是,孙登不能将这些反对意见明白地表露出来,更不能引起父子间的直接冲突。这该是多难的事情啊。

事实上,历经风吹雨打的孙权多多少少看出了太子与自己在政治思想与实践上的差异。父子俩并不是同一条心的。但孙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将这些矛盾表面化,没有揭露出来。即使相互存在矛盾,接班人能够维持住和皇帝的良好关系,这本身就是一项高超的本领。

孙权没有当过太子,因为他是打江山打下来的开国君主。所以他不知道太子这个角色的艰难之处,不知道太子和皇帝之间、太子和其他皇子之间的微妙关系。除了步夫人,孙权最宠爱的就是王夫人了。王夫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生下了孙权的第三子孙和。孙权对孙和也非常宠爱,常常将孙和带在身边。孙权赏赐给孙和的衣服礼秩雕玩珍异等东西,都是最好的,不仅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了诸位弟弟,而且比作为皇太子的孙登得到的赏赐还要好。朝野上下都看在眼里,孙登的心里就不好受了。可孙登的心理素质好,主动和弟弟孙和搞好关系,两人显得亲密无间。只有孙登知道自己的委屈,他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弟弟孙和,才止住了外界的不恰当猜疑。《三国志》说孙登对孙和"常有欲让之心"。孙登是否有将太子之位让给孙和的考虑和举动,后人只不得而知。我们知道,孙权相信自己的两个儿子关系很好,觉得孙登这个太子很称职。

孙登当了二十一年太子,不幸在赤乌四年(241 年)病逝了,年仅三十三岁。孙权伤心欲绝,给孙登定谥号为"宣"。孙登也就被称为东吴宣太子。

孙登临死前上疏孙权∶"皇子孙和仁孝聪哲,德行清茂,希望父皇早立孙和为太子,以系民望",明确建议立竞争对手孙和为太子。

我们不知道这是孙登的真实想法,还是临死也要迎合父皇孙权的意思。总之,孙权对长子孙登的太子生涯非常满意,孙登也可以解脱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黑七简介,刘黑七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刘黑七的事情,很多人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刘黑七话说比座山雕还狠,为什么呢?因为他也是土匪,而且非常的神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这个人吧,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民国时期的混世魔王刘黑七鱼肉百姓,作恶多端,反复无常,周旋于国、共、日本人之间,投机钻营。1943年1

  • 颙琰是乾隆的第几位皇子,为什么选他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皇帝一共有17个儿子,颙琰是第15子,就排名来看十分靠后,为何乾隆会选择让颙琰继位呢?根据史料记载,颙琰是被秘密立为皇储,当时颙琰只有13岁。乾隆皇帝并没有当皇帝当到死,而是提前禅位给颙琰,只不过朝中大权还是掌握在他的手中。那这次就和各位网友聊一聊,颙琰是如何被乾隆帝看中的。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

  • 张邦昌为什么被杀,其实他的命运早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张邦昌被迫建立“伪楚”政权,他本人是不想当这个皇帝的,所以等金兵撤出后,他便还政给了赵构。但就算是这样,张邦昌最后还是以叛国罪名被处死。其实张邦昌命运早就注定好了,就算他这个皇帝不是自愿当的,但他毕竟坐上了皇位,这个举动已经做实。有人认为张邦昌死的很冤,只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每

  • 朱元璋对刘伯温动过杀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刘伯温曾助朱元璋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他是朱元璋身边最得宠的人物之一。只是朱元璋称帝以后,当年那些立有功劳的大臣,都开始变的神经紧张,担心自己性命不保。刘伯温这方面比较敏感,他很早便决定归乡隐居,但后来还是被卷入胡惟庸案,此后进京谢罪。令人好奇的是,朱元璋真的有对刘伯温动过杀心吗?朱元璋为何容不下刘伯

  • 清朝内务府到底有多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的内务府,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机构就是掌管宫廷的一些事物,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机构的说清朝独有的。基本上是清朝规模最大的一个机构了。那么这个清朝内务府到底有多腐败?具体是做什么的呢?下面就和一起来看看吧!1、内务府是个什么机构内务府是在顺治入主中原之后建立起来的,这是清朝特有的一个部门,其职

  • 张作霖的督军官职怎么来的?真的是袁世凯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张作霖的督军官职是如何获得的,这个问题起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也比较给力的,因为其中也是有很多故事的,那么很多人也要问了,这个官职是不是袁世凯给的,如果不是张作霖又是怎么获得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话说好像还真的袁世凯的给,但是袁世凯话说又是极其不情愿的。袁世凯不想给,

  • 为什么说朱厚照是一个被低估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朱厚照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皇帝,在上位后就几乎不理会朝政大事,而且不学无术非常喜欢玩。可是,就是这样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人为他是一个被低估了的皇帝。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厚照固然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说是一个不学无术、玩世不恭的皇帝有点

  • 奕訢比奕詝更适合当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奕詝的弟弟。咸丰帝时期,内忧外患不断,虽然皇帝有心改革,期望能够重振纲纪,清除弊端,但面对强大的外敌,终是签下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网上有种声音,称奕訢要比奕詝更适合当这个皇帝,难道如果让奕詝继位,他就能力挽狂澜,改变清朝衰败的局势吗?这恐怕也很难。只是在能力和眼界方面,奕

  • 五虎上将和诸葛亮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蜀汉五虎上将可能是被最多人熟知的三国将领了,他们每个人的实力都十分强悍,足以独当一面。不过蜀汉政权能够发展起来,除了有这些勇猛的武将,刘备身边的谋士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最出名的谋士自然就是诸葛亮了,不知大家是否好奇诸葛亮和五虎上将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呢?诸葛亮和哪一位将领关系最好?要是有兴趣的话

  • 明朝34个功臣名将下场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朝的功臣名将分别都有什么样的下场,话说前后一共有34位,而且大部分都被杀了,而且是被朱元璋杀的,他们都是一起奋斗的人啊,那么这34位功臣最后的结局都是怎么样的呢?详细的结局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分析看看。1、徐达:魏国公,明朝第二开国功臣,李善长获罪后,升第一,吴元年九月即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