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宪宗有哪些本事?是如何让大唐再出现了盛世局面的?

唐宪宗有哪些本事?是如何让大唐再出现了盛世局面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14 更新时间:2024/1/20 20:56:55

说到唐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最开始唐朝的经济很发达。唐朝为此也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不过,宦官们当道导致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不过,大家都以为唐朝会毁灭,但是并没有,唐宪宗在位后使唐朝又延续了100多年,唐宪宗是怎么做到的?到底唐宪宗有哪些本事?具体的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通观唐代中晚期的君主,最有闪光点的,当是唐宪宗。在对付藩镇割据的历史问题上,他审时度势,连连用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在形式上将帝国重归一统,被称为“中兴之主”。

唐宪宗名李纯,为唐顺宗的长子。在六七岁时有一则近乎传奇的故事:祖父唐德宗因他聪慧,很是宠爱,有次将他抱坐在膝上,逗着玩的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坐我怀中?”回答出乎唐德宗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我是第三天子。”从此使唐德宗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走上皇位伊始,出于权力争夺的需要,出于对支持他的势力的交代,他严厉的制裁了“二王八司马”革新集团。然而,他并非全面否定革新的内容,尤其是打击藩镇,加强中央集权。实际上,他的步子比革新集团走得更远,采取的措施更为凌厉,获得的效果也更为瞩目。

唐宪宗与藩镇割据斗争的序幕,是在西川拉开的。

在听命于朝廷的西川节度使韦皋病逝后,其属支度副使刘辟仿照其他藩镇的做法,自为留后,然后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时唐宪宗才登位,万事还没有理出个头绪,从而任命了刘辟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即代理节度使)。然这个姑息的做法,遭到了右谏议大夫韦丹的反对,他说:“今赦免刘辟的罪行,势必群起仿效,朝廷将只剩下东、西二京之地,谁还会服从朝廷!”韦丹的意见,代表了朝廷中强硬派的看法,唐宪宗同意他们的看法,只是苦于时机尚未成熟,由此机变的任命韦丹为东川节度使,以钳制西川。

然未等韦丹上路,在元和元年(806年),刘辟已提出了得陇望蜀的要求,请求批准他兼领三川(东、西川与山南西道)之地。此时,唐宪宗已在皇位上坐稳了,一口拒绝了他。刘辟对此作出的反应是,调兵遣将,将前东川节度使李康坐镇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团团围住,准备自命他的僚属卢文若为东川节度使。

对刘辟的叛乱行为,唐宪宗决定出重兵讨伐。可朝中的公卿百官,绝大多数认为巴蜀地势险要,难以攻取。唯有宰相杜黄裳力排众议,支持唐宪宗讨伐,并推荐虽资望稍浅但具文韬武略的神策军使高崇文领军前往。这个主张,随即得到了翰林学士李吉甫的赞同。

唐宪宗对藩镇割据形成强硬态度,杜黄裳起了关键的作用。他曾对唐宪宗分析说:唐德宗在饱经患难后,对藩镇采取了姑息的政策,停止了使用武力。藩镇节度使亡故后,朝廷多派中使(宦官)前去观察军情,看谁合适继任。而那些欲自立者,往往贿赂中使,使他们回朝叙职时多多美言。不知底细的唐德宗,对这些人大多给予了委命,从而再也没有朝廷所派出的节度使。今国家振立纲纪,必须以法度制裁藩镇,如此,天下才可得到治理。

这话切中了时弊,也切中了唐宪宗的心怀。

对西川的战争,唐军以压倒的优势在推进。在高崇文的指挥下,唐军兵分二路,与山南西道部队相呼应,直捣西川的治所成都。全线溃败的刘辟,在逃往吐蕃的途中被生擒,押往长安斩首。

西川归于中央后,唐宪宗调河东节度使严绶,会合天德军,讨伐抗拒朝廷的夏绥(今陕西靖边)节度留后杨惠琳,再次获得了连锅端的大捷。西川与夏绥问题的解决,空前的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威望,并产生了极大的威慑力。

据当时唐朝国情,真正割据,赋税专有的5个藩镇是河北三镇(卢龙、成德、魏博),淮西,淄青。这5个藩镇经常互为同盟,抗拒朝廷。

在连连得手的情况下,唐宪宗决意解决河北诸镇长久父子相袭的弊端。他选定的切入口是成德镇,把握的时机是节度使王士真死,其子王承宗自为留后。宰相们却认为不妥,理由是河北诸镇旧弊积重难返,加上各镇盘根错节,不可轻率从事。然宦官土突承璀为争取权力,以王承宗进攻德州(今山东陵县)为由,说动了唐宪宗下令征讨。尽管集结的部队不少,也取得了一些胜利,然由于互相之间的各种矛盾,致使劳师糜饷,久讨无功。此时王承宗也有些捉襟见肘,提出以缴纳贡赋、接受朝廷委派官吏,作为妥协条件。唐宪宗见无力再征讨,以此为台阶,正式任命他为成德节度使,撤走了征讨部队。后来,唐宪宗再次对成德镇采取行动,王承宗又以悔过自新、遣送质子、交割二州版图为条件,使官军撤退了事。因而,成德镇实际是唐宪宗时唯一未能啃下的骨头,可王承宗的表面归顺,多少为唐宪宗的形式统一,提供了一块遮羞布。

宰相李绛等人就此提出了一个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

他们认为:河北诸藩的形势与当初的西川、镇海截然不同,不能被当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为什么呢?因为西川、镇海都不是长期割据的地方,而且周边各道都在朝廷的控制之内,刘辟和李琦丧心病狂、单独叛乱,部众其实都不服从,只是被他们的财货利益所诱,所以朝廷军队一到,他们立刻土崩瓦解。可河北诸镇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他们的内部势力根深蒂固,外部势力又像藤蔓一样相互交错,辖下的将士和百姓都只知有镇帅而不知有朝廷。好言相劝,他们不听;武力威胁,他们不服。朝廷如果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到头来只会弄得自己丢脸。别看河北诸镇平日里钩心斗角,一旦朝廷要打破他们的世袭制,他们立马会抱成一团,因为他们要维护相同的子孙利益。所以,李绛等人极力主张:暂时承认王承宗,对河北诸镇采取安抚政策,然后把主要精力拿来对付淮西的吴少诚。之所以这么做,他们的理由是:淮西的情况与河北不同,却与西川和镇海相似,周边地区都是效忠朝廷的州县。因此,吴少诚一死,朝廷马上可以另行委任节度使,如果不从,立刻发兵讨伐。先把淮西平定,等到河北的刘济、田季安一死,有机可乘了,朝廷再动手也不迟。

对成德镇休战之后,唐宪宗欲将兵锋指向河北的另一个藩镇-魏博镇。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其子田怀谏被拥立为节度副使,以牙内兵马使田兴为步射都知兵马使。唐宪宗在宰相李吉甫的支持下要用兵,然另一宰相李绛认为,田怀谏是乳臭未退的毛孩子,肯定控制不了局面,不久将发生内变,因此不必用兵。最后照着李绛的主张在等,结果真的等来了内变。唐宪宗遂任命领导内变的田兴为节度使,使魏博镇也在形式上归顺了中央。

对唐宪宗平藩生涯而言,最为辉煌的,当是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人称“淮西大捷”。这场战争足足打了四年,影响波及全国。

宪宗后来任命裴度为宰相,继续挑起平定淮西的重担。裴度对宪宗说:“淮西是朝廷的心腹之疾,不能不除;而且朝廷既已出兵,两河藩镇都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以决定他们的下一步行动,所以中央绝不能半途而废!”

到了元和十二年五月,淮西已打了将近三年,出兵九万余人,耗去军费粮饷无数,却未建尺寸之功。宪宗忧心忡忡地召集宰相们商议,李逢吉等人都认为中央已经师老财竭,再次建议皇帝全面停战。只有裴度默不作声。宪宗问他的意见,裴度说:“臣愿亲往前线督战。”宪宗又惊又喜:“卿真能为朕走这一趟?”

裴度说:“臣誓与贼人不共戴天!臣观吴元济上表,其已势穷力蹙,只因诸将心志不一,不能合力围歼,所以未降。臣亲赴前线后,诸将恐臣夺其功,必争相出战。”

八月初三,裴度从长安出发,宪宗亲登通化门为他送行。裴度说:“臣要是消灭敌人,就还有机会见陛下;可要是敌人在,臣永远不回朝廷。”宪宗闻言,忍不住潸然泪下。

元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宰相裴度抵达淮西前线。两项重要决策决定了这次淮西战役的胜利。一、撤销宦官监军。二、重用大将李愬。李愬雪夜袭蔡州,中国历史上经典的长途奔袭战例。

十月十八日,李愬命人将吴元济押送京师。当天,淮西各州的叛军余部两万多人相继归降。脱离了李唐中央整整三十多年的淮西,终于克复。十一月,宪宗李纯登兴安门接受献俘,斩杀了吴元济,向宗庙社稷献祭。唐宪宗从此废除了淮西节度使一职。李愬后来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在唐朝后期河北三镇60来位节度使中,仅有4名为中央任命,李愬就是其中一个。

平藩的最后一个大胜利,是平定淄青李师道。在吴元济兵败身亡后,各藩镇再度向朝廷献忠心,纷纷表示质子割地。李师道做了同样的表示,然不久就反悔了,继续与朝廷分庭抗礼。唐宪宗早就想解决淄青镇,遂乘势调宣武、义成、武宁、横海与魏博五镇之兵进行会剿。还未等兵临城下,淄青军都知兵马使刘悟响应官军,杀了李师道。从而淄青十二州全归顺唐廷,分割为三个节度使,郓、曹、濮三州为天平节度使,淄、青、齐、登、莱五州仍为淄青平卢节度使,沂、海、兖、密四州为泰宁节度使。成为朝廷的直接任命的藩镇,直至唐末。

唐宪宗平藩的巨大功绩,使他成了安史之乱后最伟大的君主。他的再造统一,尽管相当部分(如河北藩镇)是流于形式,然毕竟使唐帜重新飘扬于全国大地,也使唐祚得以多绵延了一个世纪。

唐宪宗死后,唐穆宗即位元年,河北三镇再次由于各种原因悉数脱离中央。直至唐朝灭亡也没再回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任是蜀中第一大将,为什么不肯向刘备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除了我们所熟悉的很多谋士和将领,还有非常多我们可能不是那么熟悉,但是在历史上却相当有名的人物,就比如被称为“蜀中第一名将”的张任。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这也并不妨碍他成为第一名将。可是这位第一名将,面对刘备的劝降,却始终都不低

  • 司马懿和他的儿子为什么不登基称帝?主要和两个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大家都知道三国最后的结局是司马懿窃魏,三国归晋。但是你可知道司马懿这一生都没有称帝,要说司马懿年纪大了还情有可原,可是连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有生之年都没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知道司马懿当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从曹爽手中夺得了兵权,之后更是铲除异己,大力扶植自己的亲信,成为了魏国的实际掌权

  • 唐宪宗李纯的陵墓叫什么?唐玄宗李纯被葬在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是导致唐朝经济由盛转衰,不过,唐朝也不缺少积极上进的皇帝,比如说唐朝中期的唐宪宗李纯便是其中一位,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的唐宪宗皇帝开创了唐朝最后的一个盛世局面,不过,唐宪宗上位后大肆的实行自己的新政策,导致一些宦官的权利受到了严重影响,为此,唐宪宗在后面便被宦官们秘密的谋杀了。我们

  • 历史上唐宪宗的死为什么说是一场阴谋?唐宪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唐朝史上的唐宪宗皇帝,当时的唐宪宗被人们称作是开创了唐朝最后盛世的人,因为当时的唐宪宗贡献还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唐宪宗在位期间,积极利用自己的一套方案去治理唐朝,是唐朝的经济得到了短暂的发展,不过,我们都知道,唐朝的中期是出现了宦官,当时宦官当道,唐宪宗的这些做法是严

  • 唐朝唐宪宗李纯是一个怎样的人?唐宪宗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唐朝,说到唐朝开国皇帝是李渊,李渊父子推翻了隋朝的通知,成立了唐朝。最开始的唐朝经济非常发达,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安居乐业。到了后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不过,唐朝的中期又有一次比较辉煌的时刻。那就是唐宪宗在位时期,当时唐宪宗在位唐朝的经济还是有了很大的发展,贪腐腐败的现象

  • 同治皇帝究竟是梅毒还是天花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同治皇帝其实也还是有超多的故事可言的,毕竟皇帝也还是有一些特殊的爱好的,就好比同治皇帝这个人就比较喜欢美女了,所以不知道什么开始他竟然得病了,有的人说是梅毒,有的人说是天花,那么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同治皇帝曾经染上的到底是天花还是梅毒?当然是天花,目前史学界对于这一问题

  • 为什么女娲的后人下场都非常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女娲其实在在神话里面她就是补天的人,也就是把人类给造出来的人,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么厉害的人一定是有什么故事吧,其实是有的,但是是关于她后人的,也就是她的后人好像下场都非常的差,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愿意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女娲后人他们承担的太多,她们的使命是整个人间,也许生来就注定了

  • 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到北京?北京究竟具有哪些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迁都,表示国家将原来设立的首都,由另一个城市取代。迁都在历朝历代可都是一件大事,改变一个国家的权力运行中枢和经济文化中心,这可不是随便决定的,因此历朝历代迁都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非常周密的计划才能实施。在中国的历史上迁都事件虽然发生的也不算少,但是比较著名的也就那么几个,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明成祖朱棣迁都

  • 洪门的开山始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洪门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吧,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门派了,而且也非常的出名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门派到底是什么开始有的,什么时候起源的,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网友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起源问题吧!洪门是天地会的别称。天地会是清朝民间最大的民众团体组织,分布面比较广,传统久远,在民间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 真的有沙民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沙民小编反正是第一次听说了,所以这个东西也是比较的神秘了,所以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这个沙民到底是什么,希望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可以肯定的回答题主,中国境内是有沙民存在的,而且数量不少,这些人在光绪六年的时候,还曾经在两广总督张之洞麾下在虎门镇守,总数达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