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祁镇在敌人的营地,人缘却出奇的好这是为什么?

朱祁镇在敌人的营地,人缘却出奇的好这是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61 更新时间:2024/3/9 20:37:50

说到朱祁镇可能大家都不太认识,但是这个人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好人皇帝明英宗了,主要成就也是厉害得不要不要的,但是就是命运有点坎坷了,有一次他被抓到敌人的营地里面去了,但是当时的情况却非常的有意思了,那就是他的人缘出奇的好,好像谁都认识一样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

问题里的“好人缘”,应该就是指明英宗朱祁镇沦为俘虏后,在瓦剌一方受到隆重礼遇拜服的热闹场面。

作为一位以作死指挥,亲手断送明朝数十万大军的极品昏君,沦为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确实在瓦剌享受了不少优待。甚至还有瓦剌各头领向明英宗“稽首行君臣礼”的场面。就连瓦剌首领也先的亲弟弟伯颜都对明英宗敬重有加,一路送到野狐岭才洒泪惜别。如此“好人缘”情景,也叫好些后人极力赞誉明英宗的“人格魅力”。但细看历史就知道,这事儿,有多少人格魅力,首先都得靠边站!

因为最重要的原因,简单却振聋发聩:战俘明英宗的背后,却是一个强大且铁骨铮铮的大明朝。

为何如此说?可以先瞧瞧明英宗刚沦为战俘时的情景,受了不少礼遇倒不假,却接着就被也先挟裹着,在明朝边境各堡垒外,挨家挨户喊开门,就好比一个被绑匪吓得六神无主,慌不迭喊话求救的“肉票”。这个时候的明英宗根本没想过,此时关乎的,已不是他个人的安危,而是大明朝北部边疆的国防安全,成千上万百姓的身家性命!“人格魅力”背后,是他只顾自己的自私。

甚至,也同样是这位“好人缘”的战俘皇帝明英宗,接下来更乖乖由着瓦剌的性子,被瓦剌带到北京城外,配合着瓦剌朝北京城里喊话,求着军民们送钱开门,却半点没有想过,一旦北京沦陷,大明江山怎么办,满城百姓怎么办?

这样一个“肉票”,在当时瓦剌军中,又有什么尊严可言?就是在明朝军民万众一心,痛击瓦剌铁骑的北京保卫战后,被溃败瓦剌军挟持的明英宗,也是吃够了苦头:逃跑的路上又遇到暴雪,饿了只能吃一口马肉干。根本没谁因为他的“好人缘”就优待他。直到被折腾的一病不起,才由伯颜帖木儿送来一辆勒勒车,好一通护理才捡回命。在此时瓦剌军将眼中,这位大明天子,就是个可以用来敲好处的“人质”。“好人缘”?那是笑话!

所以那段时日,“好人缘”的明英宗,一度也过的十分艰难:基本就被携裹着四处跑,天冷时连被子都没有,只能和随从袁彬相依取暖。不过,也同样是在袁彬的记载里,北京保卫战结束后,艰难回到瓦剌地界的也先,对明英宗的态度却渐渐变了,每五天就会送来一只羊,每七天还送来一只牛,还经常有歌舞饮宴,宴席上对明英宗也越发恭敬。明英宗与瓦剌好些将领的私人友谊,也基本结在这时。难道真是明英宗的“个人魅力”起作用?

但参考一下历史就知道,直接教育了也先等瓦剌众将的,就是先前那场出乎意料的北京保卫战。满以为尽灭明朝精锐,甚至喊出“光复元朝”口号的也先,在北京城下见到的,已不是土木堡明军崩溃的乱象,却是良臣于谦铁腕整顿下,明军精神焕发的铁血表现:从大明内地飞奔而来,甚至稀缺实战经验的二十万内地兵,各个咬牙血拼到最后。石亨等在土木堡惊魂逃出来的明军败将们,更是瞬间爆发战力。就连理论上该是待宰羔羊的京城百姓,竟也自发手持砖瓦上阵,万众一心血战瓦剌铁骑……

这一番带着“肉票”明英宗兴冲冲来,然后被揍的灰头土脸逃回的悲催战果,告诉了也先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别看大明朝在明英宗的作死指挥下吃了次亏,但要战胜这样一个铁血强硬的王朝,你没戏!

而明王朝紧接着的行动,更是连环补刀:于谦重新整顿后的大明国防,焕然变身铜墙铁壁,瓦剌接下来的几次入寇,全被打的灰溜溜败逃。郭登将军重新打造的边塞铁骑,更在瓦剌最擅长的野战里,以数百精骑吊打瓦剌数千精锐。土木堡后瓦剌大军好不容易积起的自信心理防线,被大明朝一拳拳砸得粉碎!

更何况明王朝的整军备战,以及毫不妥协的态度,叫打了胜仗的也先,陷入到更困难境地:如果不能和明王朝修复关系,至少是搞好一下关系,等待他自己,乃至瓦剌的,就是更加无助的绝路。所以,为了后路,必须要对明英宗好一点!

正是这样的心态,改变了明英宗在草原的处境,更促成了也先顺水推舟,接杨善出使的机会,爽快放回了明英宗,就此完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打了败仗沦为战俘的皇帝,还能全须全尾的放回来。

这奇迹的诞生,也绝非是什么明英宗的好人缘,却来自景泰皇帝乃至大明朝的文武臣工们,诸如于谦郭登等英雄们,从未退缩的强硬风骨。更来自多少前线将士军民们,面对瓦剌铁骑毫无惧色,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战。明王朝,是以自己的强硬表现,捍卫了尊严,也救赎了明英宗终老草原的命运。

虽说,后来复辟登基,且冤杀于谦放逐郭登的明英宗,经过这番磨难,到底长了点心,也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改革。但沦为俘虏时的“好人缘”,真心不要拿来做遮羞布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时期李渊的皇后是谁?唐高祖李渊皇后妃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是中国唐朝时期的开国皇帝,在当时的历史上地位还是很高的,李渊在没有建立唐朝时还是隋朝的一位大臣,当时非常受隋炀帝的喜欢,话说隋朝晚期社会动荡,隋炀帝派李渊去太原平行局势,但是,隋炀帝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借这次机会直接造反了,后来便建立了史上大唐朝,建立唐朝后李渊的贡献还是有不少,我们今天就一起来

  • 为什么刘禅不肯为诸葛亮立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怀念先人、纪念古人,很多都会选择到一些专门为他们建立的庙中去瞻仰观光,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个习惯也是自古就有的。然而,三国时期,为蜀国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死后,刘禅却不肯为他立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人认为是因为刘禅对诸葛亮恨之入骨,不允许任何人祭拜他,但是如果了解到当时立庙是一种什么意思,或许

  •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主要原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丰臣秀吉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真的是魅力大,大到就把日本给统一了,大家也知道的丰臣秀吉其实真的是很不简单的一个人,其实日本在丰臣秀吉那个年代想要统一的话那也是比登天还难啊,但是最近丰臣秀吉竟然够勇冠日本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秀吉的出身通常来说,现在的人都认为秀吉的

  • 曹丕和曹冲谁更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不仅有很多靠着自己的努力习得一身才能的人,也有不少天生的神童,曹操的儿子曹冲就是其中之一。在长子曹昂战死后,曹操一直寄希望于曹冲,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神童竟然幼年去世,令人万分惋惜。曹操甚至怀疑是被曹丕害死的,这样一来他就少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可是为什么曹操没有杀了曹丕?曹丕和曹冲相比,谁会更聪明?曹

  • 牛仙童真的是史上凌迟处死第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凌迟处死这个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的这个事情是非常非常可怕的,这个酷刑简直就是生不如死系列的,那么有没有人想问历史上第一个受凌迟处死的人是谁呢?有的人说是牛仙童,这个人也的的确确是坏,那么牛仙童真到底是不是凌迟处死第一人,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别错过了!要说牛仙童是历史上第一个

  • 元朝时汉人的第一个孩子都会摔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在元朝有这样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元朝时候的汉人啊会把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给摔死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而且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话说这其中的秘密也是让人觉得非常的头痛的,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揭秘看看!初夜权是夸张了,但蒙古人随意占有奸淫汉人妇女是客观存在

  • 三国美人甄宓是怎么死的?在她口中塞满米糠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甄宓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美人,虽然后世很多传说曹氏父子三个人都因为她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但毕竟只能算是人们臆想出来的,真实情况下,曹植初见甄宓的时候年纪还很小,也不可能就产生一些其他感情。但是这样一个美人,最终被曹丕赐死,死后还要在她嘴里塞满米糠,用头发把脸遮住,这样的结果是让人不忍直视的。为什么曹丕要这

  • 武则天墓前六十一蕃臣像为什么没有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的墓叫乾陵,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也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好的一个,是从来没有被人盗过的一块陵墓。在乾陵前有六十一个人像,被称为是六十一番臣像,不过这些人像都没有头,看上去就有些怪异了。为什么这六十一蕃臣像会让他们没有头呢?毕竟在古代迷信这个东西是还家家户户都会信点,这些人像没头就和这

  • 屠岸贾为什么要杀赵括一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屠岸贾很多网友也应该知道这个人是多么的坏了,简直就是人面兽心啊,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了,之后很多的戏剧啊什么的你都会发现这个人都是已经不知道多坏的人的形象出现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大家是知道的,那就是屠岸贾杀了赵括一家,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我国的古典

  • 历史上隋越王杨侗个人生平隋越王到底是被谁杀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隋朝的历史,大家可以发现,隋朝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非常狗血的朝代,当时隋朝很多的皇帝都被谋杀,死的不明不白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说说隋朝时期的隋越王皇帝,据说当时的隋越王也就在位一个多月便被谋杀了,当时的隋越王小时候非常聪明,招人喜欢,长大后便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本领。我们今天便一起来看看隋朝时期的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