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面楚歌是谁的计谋?到底是韩信还是张良?

四面楚歌是谁的计谋?到底是韩信还是张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19 更新时间:2023/12/10 22:20:38

项羽算是历史上一个最出名的悲剧英雄,他拥有一身的霸气与豪气,最终却还是败给了平民出身的刘邦,他们之间的战争,最出名的莫过于最后一战,垓下之战,而在这场战斗中,也出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四面楚歌。这是一个让项羽军队心里崩溃的策略,但是对于这条策略到底是谁想出来的,一直存在争议,而争议的对象无外乎两个人,韩信张良。那么,到底是谁为刘邦出的计策呢?

四面楚歌,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是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描写了刘邦和项羽的垓下之战中,刘邦利用四面楚歌的攻心战术打击了项羽心中仅存的信念,最终导致项羽拔剑自刎。

四面楚歌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从《史记·项羽本纪》可以推测中,四面楚歌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垓下之战的具体时期应该是在公元前220年,秦朝末年,民不聊生,国内生灵涂炭,民间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波不平一波又起,发展到了公元前220年左右,只剩下刘邦和项羽两支队伍,而早在秦朝灭亡时,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时,天下基本一分为二了。

在四面楚歌时的垓下之战还末打响前,刘邦和项羽约定以现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的东西即鸿沟为界,互不侵犯,各自为政,只是后来形势有变,刘邦手下的谋士提议趁项羽势力虚弱的时候消灭他,独分天下有何不可,于是刘邦率兵攻打项羽,在现今的安徽灵璧县东南即垓下,展开生死一战。

面对刘邦军队的层层围困,项羽一方不仅士兵纪律溃散,军心更是低沉不稳,再被刘邦施以攻心战,在夜晚唱起楚国的民歌,一片熟悉乡音传来,闻者无不戚戚落泪,面临四面楚歌的项羽,带着残兵败将,连夜突围到乌江,至此已经无路可逃了,心灰意冷之下,拔剑自刎,一代西楚霸王,就此陨命了,而刘邦做为战役胜利的一方,赢得了天下,终于一统江山。四面楚歌也随着西楚霸王的穷途末路而引申为经典的成语故事。

四面楚歌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本就是风起云涌,成王败寇,千古真理,再历害的英雄也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四面楚歌的故事四面楚歌的故事,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描写公元前220年,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在最后一战时,四面围困项羽的故事。

四面楚歌的最早出处,根据《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是司马迁对垓下之战的描写,四面皆楚歌实际意思就是四面都响起了楚国的民歌,这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最后一战,刘邦的军队把项羽的军队层层围困住,并利用心理战术,让士兵唱起了楚国的民歌,想要动摇项羽的军心,这招果然奏效,不仅动摇了楚军的军心,更严重打击了项羽的斗志。

项羽在听到楚歌后,连夜带领只剩800多人的军队逃到了乌江边,在属下劝他过江时,项羽觉得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一代枭雄就此陨命,可叹可叹,后世就用四面楚歌来形容人已经到了绝境,形势十分危急,也因为有西楚霸王项羽的亲身事迹,四面楚歌具有了史诗的意义,成为了经典的成语。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就是被刘邦围困的西楚霸王项羽,关于他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作为成王败寇的失败一方,他总是容易引起大家的感叹,宋朝的李清照还曾写诗咏过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四面楚歌是谁出的计策四面楚歌,是用来形容形势危急,孤立无援的困境,这个著名的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是描写刘邦和项羽的垓下之战的场景,而四面皆楚歌,则是刘邦施展的一个心理战。

四面楚歌是谁出的计策,据史书考据,四面楚歌应该是刘邦旗下谋士张良出的计策,张良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聪明异常,他本是儒家出身,便是好学广泛,熟读诸子百家,自然也对兵书有所涉猎,在垓下之战时,张良深知项羽的性格缺点,他推测出项羽的最后希望在于,重返江东,图谋再起,于是他向刘邦进言,要攻心为上,让项羽不能逃回江东,自取灭亡对于自负自大的项羽来说,不是难事,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让围困项羽的军队唱起了楚国的民歌。

果然如张良所料,在听到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后,项羽以为江东已经被刘邦收服了,自知已经无力再图霸天下了,项羽的雄心壮志在战役中也被打击的十分低落,再受到四面楚歌这一击,信心无存,心灰意冷,逃到乌江,面对江东就是自已的家乡,更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提剑自刎,一代枭雄就这样被四面楚歌的攻心计打败了,所以说,信心对于一个人很重要,要打击一个人最有力的伤害,莫过于打击他的信心,张良是深知此道,而对于自负甚高的性格更是好用,项羽就是典型的例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唐忠良狄仁杰,为何毕生效忠于篡位的武则天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影视作品的影响,我们的印象中狄仁杰好像就是一位“名侦探”,其实他在政治上也很有作为,而且还是一位大唐的忠良之臣,他的忠义足以流芳百世。然而这么一位忠臣良将,为什么毕生都效忠于篡位的武则天呢?它到底是效忠的是大唐还是武后?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看看狄仁杰这些举

  • 古代起义为什么一般都发生在北方?古代南北方差异大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仔细看看历朝历代,凡是有起义的地方多数都在北方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古代的北方也并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北方,当时河南那边就已经算北了,因为河南也是很多皇帝的首都所以起义的人尤其多。但是从地理环境方面来看的话,北方的确会更加方便一些,除了冬天以外其余季节比较适合行军打仗,毕竟南方动不动就下雨也是非

  • 黄月英真的是丑女么?她不仅出身名门,还有可能是一位白富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不得不提的谋士就是诸葛亮,作为三国之中最为传奇的一位军师,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可谓是多姿多彩,这个一位天纵之才,他的老婆黄月英却相传是一位丑女。然而历史上诸葛亮的老婆真的很丑吗?其实有可能并非如此,黄月英不仅出身名门,还有可能是一位当时地地道道的“白富美&rd

  • 明末有十三家农民军领袖,他们分别是谁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很多网友都知道还真的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所以就发起了起义,但是很多网友都说了,其实起义的可不止一家哦,前前后后有接近十三家啊,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十三家的农民领袖都是谁,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明崇帧八年(1635),为了粉碎明王朝&ldq

  • 清缅战争中真的像还珠格格描述的那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还珠格格人应该都知道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视剧,其实,还珠格格主要讲述的是清朝时期的历史故事,当然了,在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中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战役,那就是清缅战争,说到这场战争其实还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清缅战争是当时清朝和缅甸越南发生的一次战争,其实,这场战争对于当时的边境已经清朝的历史发展

  • 清朝大贪官和珅有钱到什么地步?随手拿出一些可以组建一支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清朝的和珅,很多影视作品都有他的身影,乾隆在位的时候,对他是宠爱有加,开始和珅可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好官,可是随着权力的增长,和珅开始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到最后他总共贪污的钱财已经多的无法统计,那么和珅到底有钱到什么地步?据说他的家产随手拿出一些来,就可以组建一支军队。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和珅

  • 古代战争中骑兵为什么那么重要?骑兵的地位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看到战役和战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一场战役中骑兵的地位其实是非常高的,骑兵为什么会这样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骑兵是一种智慧军,在我们的想象中,骑兵一般都是穿着厚厚的盔甲,在马上驾着马的一种兵种,说到骑兵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当时的游牧民族了,游牧民族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民族,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古代战争中骑兵为

  • 蜀汉灭亡究竟是谁造成的?姜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由于《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神化渲染,让人们认为他简直是无所不能,只可惜大包大揽事必躬亲,最终倒是比对头司马懿早死了很多年。他一死,蜀汉政权基本上就没有能够继续掌舵的人了,尽管他看中姜维,姜维也尽心竭力,但是毕竟军事能力足够,政治却不足,甚至蜀汉灭亡也与他有莫大的关系。那么,姜维到底做了些

  • 诸葛亮被传得那么神,为何就是难以战胜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作为三国谋士之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一直被后人们传颂他伟大的一生。然而三国后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却始终未能成功,其中两次都被司马懿成功抵御。看到这里有人可能就要问了,为什么用兵如神的诸葛亮,始终就是战胜不了司马懿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看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吧。诸葛亮,

  • 古代女子地位多低下?妻子告丈夫无论输赢,都要收监坐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和现在不同,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往往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三国刘备就提出过“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现在看来价值观很有问题的观点。然而古人对女子的要求又特别多,要相夫教子,还要恪守妇道。据说妻子如果要告丈夫,无论输赢,都要被收监坐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