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良身为"谋圣",为什么韩国还是被灭了?

张良身为"谋圣",为什么韩国还是被灭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57 更新时间:2024/1/22 18:01:21

张良“谋圣”的名号,很多人都听说过,虽然说这其中不乏后世人对他极大的吹捧和抬高,但是如果没有点真本事,再怎么抬也还是抬不上台面,张良本人的能力,一定是足够厉害的。但是,他既然能够辅佐刘邦争夺天下,那么战国时期,自己的祖国韩国还在的时候,为什么他没能保住韩国?他刺杀秦始皇为什么也没有成功呢?

张良,字子房,韩国人,用“点子”帮助刘邦破秦军,闯鸿门,让韩信彭越这样的猛将,甘愿听命刘邦,剿杀项羽,成就大汉四百年伟业。智谋胆略天下无双,被世人尊为“谋圣”。

谋者,计谋,谋划。圣者,道德智慧最牛叉的人。谋圣,特指拥有天下最高深智谋的王者。张良被喻为谋圣,可见他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但有两个问题,本人一直没搞清楚。一个拥有如此高逼格智慧的人,帮助他人事事成功的王者,他的祖国——韩国却惨遭秦人灭掉,他的刺秦大业也败得一塌糊涂,这是什么原因呢?

带着这两个疑问,咱们来看看当时都发生了什么。

1

秦军灭韩是公元前231年。当时,张良的父亲张平是韩国的相国。在他为相期间,韩国被秦国灭掉了。按臣为君忧的道理来分析,张平对韩国的灭亡应该背几分之一的锅,这是勿庸置疑的。就像慈禧,大清朝屡遭外辱,除慈禧本人外,其他大臣都脱不了干系。比如,我们在公司上班,业务做亏了,老板会成冤大头,职员也一定难逃其责。即使职员怪罪老板决策失误,老板也会把锅反扣回来。只要在公司干过的人都会碰到这种情况。

同样,韩国被灭,大老板韩王也要找人背锅。别的人不敢说,张良家世代为韩国卿相,吃韩王,穿韩王,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口锅肯定少不了。张良的父亲当时知道责任所在,与韩王一齐共赴国难。那么,彼时的张良在做什么呢?查一下战国大事年表,秦军灭韩那年,张良正20岁。

20岁这个年纪,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学还未毕业,还是啃老癌,还没玩醒。对古人来说,却已是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华。比如,李世民在这个年纪,已与刘文静在狱室里定下讨隋大计,起兵晋阳,助李渊入主长安。有人说,李世民千古一帝,英明神武,不能拿来与张良来比。那好,我们就说一个家世不如张良的。

韩信,虽然比张良小19岁,与张良却是同一时代的人。他这个年纪时,已在项梁、项羽、刘邦三个地方任过职,已经跳过三次槽,从一名普通执戟(卫士)、郎中(参谋)、连敖(办公室主任),干到了治粟都尉(后勤部长)。你或许认为他这些职务很卑微,没啥了不起。实际上,对照我们自己在这个年纪是什么状态,我们就会发现,他这些职务已经非常了不起。再不济,他也是国家级部级干部。换成现在,这个年纪能混一村干部也就算不世出的天才了。

正因为他在这些岗位上一步一步实习过,25岁时他才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如果没有这段实习经历,他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切换到张良身上,按照张良的智慧、胆识、家庭条件,那个年纪肯定已在朝廷里当差,而且,其职务应该不比韩信低,受到的锻炼也应该更好。从教育程度来说,作为高干子弟,他比韩信更有条件学习最先进的文化思想与治国之策。他学到的知识,肯定比韩信所学到的威力更强,对社稷、社会的影响更大。

再则,他成长的年代,诸侯战争频率极高。按照正常思维,他父亲肯定会对他进行更加实用的教育,因为他们世代卿相。他将来也要为王而谋,少了优秀的教育肯定不行。后世说他的谋略全来自黄石公的《太公兵法》,其实并不是太合理。应该说,他在研习《太公兵法》前,已经对治国理政有了非常高的了解与学习。而《太公兵法》只是培养他拥有超高智慧的因素之一,不能是全部。他的胆识与谋略也不能悉数归功于黄石公一人。

概而言之,彼时的张良应该是韬略高手,治国干将。但正史中确实又没记载,秦军进攻韩国时他有何动作?事到如今,我们已无法知悉他当时的真实情况,只能通过一些正常思维加以分析。谁都知道,一个人的行为能否影响国家社稷,光看其学识能力是不行的。不管他多有能力,如果他在国家机构中没有位置,不在其位,不当其政,他也无法将他的能力正常发挥出来。

韩国末代统治者韩王安从上任到被秦军俘虏,一共在位九年。这段时间,张良从11岁长到20岁,正是研习学问的黄金年龄。但作为文臣之后,他的学习应比较偏重于治国理政之类的学问,而不是兵法。可在他的治国思想基本形成之时,在他要出来做官时,他所侍奉的国家却已被秦军灭掉,韩王安本人已经成了秦军的阶下囚,根本无处施展才华。

根据当时的局势,张良24岁时,应曾与他父亲、弟弟一道参与了韩国贵族发起反秦义军。他的父亲很可能是当时的主要谋划者之一。根据上阵父子兵的历史传统,他在反秦义军应该充当了十分关键的角色,甚至是军队的实际指挥者,可是,他的军队还是很快被秦军彻底干掉,他的父亲及其弟弟也被秦军杀掉。

《史记》记载,他当时找到了弟弟的尸体,却因家庭经济已完成破产,无钱安葬。也就是说,他当时是以文官的身份参与反秦战争的,不说他对兵法一窍不通,起码可以说他当时对兵法武道还很生疏,根本没有能力指挥势单力薄的韩军与秦军打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这,是他无法阻止韩国覆亡的根本原因。

2

从反秦义军失败,到他博浪沙刺秦,张良一共准备8年。刺秦伟业,完全由他亲自发,亲自策划,亲自实施,可还是失败了。其失败原因要从他这八年的行动中进行考察。24岁那年,张良从秦韩交战的阵地侥幸逃得一死。他害怕被秦军抓住,隐姓埋名于江湖,却终究身负国仇家恨,准备有所行动。他把所有仇恨都聚于秦始皇一人身上,认为也罪恶之源。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气魄与格局,确非常人可比。但由于他那时在军事上的稚嫩,兵法上的无知,他的行动还是失败了。按照史书记载,他在击杀秦始皇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秦始皇会采用欺骗战术,抛弃皇帝专用的六驱马车,与众臣一道同乘四驱马车。可是,稍作分析,就会发现《史记》所载有问题。

即使像我们这样的凡人都能想到,秦始皇作为一代雄主,绝对不是个傻子,傻戳戳地坐在六驱马车里,等着刺客去杀他,肯定会事先有所防范。张良号称谋圣,智商之高,殊非我等庸常之辈可比。又千方百计要报国仇家恨,又为此准备了8年之久,难道他就恁是没想到他的行动存在这样一个大BUG。这,太违背常理了。

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这一段写错了。有的人质疑说,司马迁是非常严谨的史学家,怎么可能把这种事写错,胡扯!如果有人这么说,那我们反过来,姑且确定他说的是对的。可仔细一想,我们这样反而侮辱了张良的智商。因为作者笔下无误的话,那就只能说明张良当时确实没有预测到秦始皇会有此一招,最终导致他的刺杀行动失败。按照正常思维,秦始皇既有能力统一六国,智商肯定是超一流的。

张良能够被尊为千世谋圣,其智商也应该是超一流的。——老实讲,不这样设想,我们就无法对2000年来史学家们的智商一个完整的交待。根据这个思路往下推理,当时很可能发生了这种情况。张良一直秘密训练大力士,自己也拼命练功,积极准备刺秦。得知秦始皇将从博望沙经过后,仔细研究了秦始皇的车队队形,卫军部署,预设了秦始皇乘坐的马车的位置。——只有这样设想,才能显出张良正常的智商水平。

到刺秦那天,秦始皇的禁军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上前来盘问。——只有这样设想,才能显出秦军的正常水准。要知道,他们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绝对不会是一支愚蠢的军队。张良因是被秦军通缉的要犯,绝不敢面对禁军的盘问,所以,在对方认出他来这前,他率先向秦始皇的马车发起了攻击。他收买的大力士见他动了手,也挥锤砸向长长的车队中的一辆马车。

仓促中,两人根本拿不准面前这浩浩荡荡的兵车队伍中,哪一辆坐的是秦始皇,只能从距离最近的下手,基本上是盲目的攻击。这种情况,秦始皇怎么可能被他击中呢?反过来,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也不是吃素的,一下子就向两人围攻过来。张良见事已败露,不愿在此枉死,便丢掉兵器,混进前来观看秦始皇车队的老百姓中逃之夭夭。这个过程才是正常的张良刺秦。这,才是他刺秦失败的根本原因。

脱离这样的过程,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正常逻辑。正是因为了这段经历,张良意识到自己在兵法上的薄弱与缺陷,逃到下邳时,才甘愿为黄石公拾鞋,接受他的《太公兵法》,用上十年钻研兵法,补足自己的短板,帮刘邦成就大汉基业。他后来能运筹于帷幄之中,绝胜于千里之外,取得那么大的成就,都是不断吃亏吃出来的,并非生而知之,天生料事如神。

至于,黄石公为什么选中他传授兵法,为什么仅仅凭他给自己捡一回臭鞋子就认定他是未来天下的总设计师,那就是后话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荆州为什么在历史中一直是很重要的位置?得荆州者真的就可以得天下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看三国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就是得荆州者得天下。其实仔细看看荆州的地理位置,在各朝各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荆州如此重要呢?当然古代的荆州要比现在大的多,是几个省的总和。荆州最大的关键就是四通发达,对于进队的部署和进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古代时期的荆州,一起来看看吧。荆

  • 马邑之谋是什么?失败后汉武帝为何非杀王恢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开创了大汉的盛世,在面对北方异族的虎视眈眈,能够开疆拓土,北御匈奴,可以说在文治武功方面很是成功。然而我们往往注意到的都是成功的结果,却很少关注背后的过程和努力。在与匈奴的对战中,曾经西汉大臣王恢曾谋划过一次针对单于的计划,名叫马邑之谋,最终却失败被汉武帝赐死,那么问题来了,马邑之谋到底是

  • 为什么子婴只称"秦王",而不是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秦二世而亡的说法,是很多人都接受的一种,但其实在胡亥之后,子婴也是第三任的国君,可是不管是现在还是当时,只有很少的人才会叫他“秦三世”,大部分时候,都会称他“秦王子婴”。这就让人不明白了,既然是作为皇帝一样的存在,为什么还要这样叫?“王&r

  • 历史上河朔三镇是怎么形成的?河朔三镇后果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唐朝的历史,最开始的唐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朝代,因为唐朝最开始的皇帝们都非常的用心治理国家,比如李渊李世民对于唐朝的发展都投入了自己很多的心思和功夫。到了中期皇帝们都沉迷在繁荣中无法自拔无心朝政,使得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当时唐朝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动摇,后来,

  • 为什么说汉文帝刘恒是一位“三好”皇帝?“三好”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好学生我们都知道,小时候人人都相当,感觉荣誉感极强,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却是一位“三好”皇帝,他便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他的这“三好”可跟上面提到的三好学生可不一样。话不多说,我们就来看看这“三好

  • 隋朝用什么货币?隋朝的货币种类有哪些?有怎样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流通的是人民币,其实在中国早期人们便有了货币,秦国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确实,古代人们还是非常聪明的,不过,古代的货币大多都是圆形方孔钱,携带非常不方便,于是,经过人们的改造,后来出现了纸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交子,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隋朝使用的是什么货币吧,隋朝

  • 为什么武则天登基之后,中国再无女皇帝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的第一位女皇帝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就是鼎鼎大名的武则天了,但是有细心的网友也许会发现了,那就是中国好像就出了一位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啊,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为什么中国除了武则天再无女皇帝这个秘密了,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说到女强人,大家第一个想的人是谁呢?范冰

  • 隋朝女子服饰是怎样的?隋朝女子的服饰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朝代,中国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财富,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隋朝的服饰,说到服饰,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服饰,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朝代的历史以及人文气息都不同经历的也不同,唐朝的服饰雍容华贵,以肥为美以肥为美,宋朝女

  • 司马懿为什么要杀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是曹魏两位皇帝的托孤重臣,一个是曹丕死时,另一个是曹叡死时。魏明帝曹叡将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然而司马懿由于遭到曹爽的排挤,趁他去高平陵扫墓之时,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军权自此落入司马懿手中。但是既然已经得到了兵权,为什么司马懿还是要杀掉曹爽?杀掉曹爽不够,为何还要夷灭三族?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

  • 五代十国为什么有两个唐?是一个意思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唐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朝代,历史上的唐朝也被称作是大唐盛唐,最开始唐朝的经济非常繁荣,直到唐朝中期,社会出现了安史之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到了后面,唐朝便是出现了局势的动荡,知道后来,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等等都加速了唐朝的衰败,小编看到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