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唐武宗为什么要灭佛?唐武宗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唐武宗为什么要灭佛?唐武宗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486 更新时间:2024/2/27 17:34:38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很多的信仰,佛教,道教,儒家学说等等,中国古代的皇帝一般也是于信仰一些东西的,但是,皇帝的信仰又不一样,皇帝信仰一般都是为了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才这样做的,就比如当时的秦始皇,就是一生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药。那么,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是唐朝时期的唐武宗皇帝,当时的唐武宗信仰道教,大肆的摧毁佛教建筑,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唐武宗灭佛是怎么回事?唐武宗李炎为什么灭佛

唐武宗(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chán),汉族,生于元和九年六月十一日(814年7月1日),死于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846年4月22日),临死前改名炎。他是唐穆宗第五子,文宗之弟。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位6年,终年33岁。

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六月,唐武宗设斋请道士、僧人讲法,赐给道士紫衣,对僧人的态度颇为冷淡,这对佛教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次年,武宗下诏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不守戒律者还俗,并没收他们的全部财产,“充人两税徭役”。会昌二年,朝廷又“杀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士”。会昌四年七月,武宗下令拆毁几百间寺院,命其僧尼全部还俗。会昌五年三月,朝廷又敇令严禁寺院建置庄园,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同年四月,武宗下令展开全国范围内的毁佛运动,严令僧尼还俗,大举拆毁寺庙。甚至连外国来唐的僧侣也未能幸免,被强令还俗,当时全国僧尼约为30万人左右,而被迫还俗的就多达26万人。

说到这里,那么唐武宗何故要下令大肆灭佛呢?笔者根据史籍总结出四点原因:

一、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

笔者认为唐武宗灭佛的根本原因是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其深层次背景是唐武宗与唐宣宗存在着矛盾,宣宗从宫中逃出之后,被佛门收留。武宗之所以毁灭佛教,一方面是为了追杀宣宗,另一方面是对保护宣宗的佛门泄恨。唐宣宗在朝野内外颇有声誉,武宗一直将其视为劲敌,对其百般迫害。宣宗被迫逃出宫中,隐身于佛门之中。武宗屡次下令对寺院僧尼多加盘查,对僧尼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因此,宣宗在即位之后,立即大兴佛教,以报答佛教对自己的大恩。

这种说法提出后,遭到了一些人的反驳。他们认为宣宗出家为僧的之事,其实根本是无稽之谈。武宗并不是在会昌元年突然间转变对佛教的态度。会昌二年、会昌三年对僧尼的勘问并不是对宣宗的搜捕。因为宣宗当时32岁,武宗如果想抓住他只要对30多岁的僧人查问即可,没有必要兴师动众。

二、佛道矛盾是灭佛的直接原因

一些学者进一步指出,武宗灭佛是佛道相争的结果。唐高祖李渊将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尊为祖先,将道教立为国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和“太上玄元皇帝”。这样一来,道教在唐代便有了极其崇高的地位,但佛道之争一直没有间断。武宗在藩邸之时就崇尚道教,迷信道教长生之术,与许多道士走得很近,曾在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秋召赵归真等81人入宫,大建宫观,修“金篆道场”,并亲临三殿,受法篆。武宗登基后,信任道士赵归真,为求长生不老而修习。赵归真宣称佛道不能两立,佛教的存在影响道家的修炼结果。武宗信以为真,认为僧人的存在是自己修炼成仙的障碍。当时的道士还到处散布谶语:“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道士们对武宗解释说这条谶语暗示佛门中人将登上天子的宝座,这里的“十八子”与“李”相合,而黑衣人则是当时僧尼的标志,将矛头指向佛教。

更有道士赵归真利用武宗对自己的信任,于宫中“每对,必排毁释氏”,认为佛教“非中国之教,蠧耗生灵”。据《旧唐书·武宗本纪》载,赵归真还向武宗推荐了道士邓元起刘玄靖等人,这些人都煽动武宗灭佛。在积毁销骨之下,武宗下定了灭佛的决心,灭佛的措施也越来越严酷。

三、唐朝的经济问题是灭佛的根本原因

也有一些学者指出,武宗灭佛有着深层的经济原因。西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经过五六百年的发展,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其义理成为当世三大意识形态之一,以儒家和道家并称于世。初唐时期,全国的僧尼竟有10多万人,成为社会的一大负担。唐太宗、武则天等皇帝,支持佛教的发展,使得佛教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唐朝寺院拥有免税的特权,出家为僧或投靠寺院做佃户的农民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早在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就有人指出:“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宰相狄仁杰上疏言道,寺院“膏腴美业,倍取其多;水碾庄园,数亦非少。逃丁避罪,并集法门,无名之僧,凡有几万,都下检括,已得数千。且一夫不耕,犹受其弊,浮食者众,又劫人财”。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的过分扩张已经严重损害到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间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到了唐肃宗和唐代宗统治时期,寺院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掌握着政治特权,建立了自己的法律系统。

佛教势力的发展,必然影响政府的财政来源。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宰相李德裕早在敬宗时期就提出限制佛教的发展。敬宗尽管是位昏庸的皇帝,但也看到了佛教的膨胀对社会经济的不良影响。李德裕大力主张灭佛,认为武宗此举“独发英断,破逃亡之薮,皆列齐人;收膏壤之田,尽归王税。正群生之大惑,返六合之浇风。出前圣之谟,为后王之法。巍巍功德,焕炳图书”。实际上,武宗灭佛是佛教势力日益扩张的必然结果。

当然,也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他们主张佛教与朝廷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历代许多士大夫严厉抨击佛教耗财蠢国,却从未得到帝王的重视。在武宗之前,唐朝的君主多崇信佛教。如果武宗灭佛是出于经济原因,那么他就没有理由沉溺于道教。

四、唐朝的政治问题是灭佛的重要原因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和在思想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互影响。佛教能够在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主要是和儒家思想日益调和、会通、融合的结果。但是,由于两者产生的地理、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不同,二者的内容又有相互对立的一面,同时,由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又常常遭到儒家的批判和排斥。

从根本上说,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重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故而要求从个人本身开始,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家庭、国家处于适当的地位,以达到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目的,这是积极的入世思想。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社会是苦海,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成佛的目的。这是消极的出世思想。基于这个前提,二者对于生与死的问题也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儒家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现象,男女婚配,生儿育女,使社会得以延续,也就是要人们重视现实的人生。而佛教则宣传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使人们希望在死后有个好去处。前者重生,后者重死,也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唐武宗灭佛和这种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密切相关。

总之,关于唐武宗为何大举灭佛,一向众说纷纭,未有结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最具争议的名将常遇春,英勇无双却为何喜欢屠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开国名将,首推徐达、常遇春二人,此二人从朱元璋起义始便常伴左右,为大明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二人之中,徐达是帅才,运筹帷幄,注重大局,常遇春是猛将,冲锋陷阵,勇不可当。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常遇春此人,虽然他集万千光环于一身,可是却有一个一直为人诟病的地方,连朱元璋都为此头疼不已,那便是屠城杀降,

  • 德国人为什么叫日耳曼人?日耳曼人的始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欧洲虽然有很多国家,但其实很多国家都是同一种族,像德国、奥地利、瑞士和瑞典等国就都是日耳曼人。不过这里面好像只有德国人被称为是日耳曼人,这到底是什么呢?日耳曼人最早是罗马帝国三大蛮族之一,就有点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北方的草原族人。那个时候欧洲对于民族的定位划分了几个级别,日耳曼人并不算上等民族,但是目前

  • 如何评价唐朝时期的唐武宗?唐武宗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的唐朝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不过,唐朝也是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最繁盛的时期是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武则天在位也是唐朝经济有了很快的发展,不过,唐玄宗开始,安史之乱爆发。当时唐朝濒临毁灭,全国上下战争不断,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的。不过,到了唐武宗时候,唐朝又是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盛世,

  • 中国古代战斗力最强的四支军队,有一支差点征服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国家强不强大,军事力量是衡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在古代更是强者为尊,因此中国历朝历代的君主都会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来稳固自己的政权。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出现过不少非常强盛的王朝,他们都拥有着当时所向无敌的军队。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小编现在就来给大家来盘点下中国古代战斗力最强的四支军队分别是

  • 历史上的吴三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吴三桂造反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我们了解到吴三桂这个人还是通过鹿鼎记得知的,知道他是一位大奸臣。吴三桂是在明末当选了武科举人,正式当官,随后降服清朝打败了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但是吴三桂的野心并不是一个平西王就能满足的,他是想自己称帝,所以一步步的实施自己的计划。但是吴三桂最后造反还是失败了,这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也就两点原因造成

  • 李自成灭明朝进京称帝,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闯王李自成,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是中国农民起义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当时闯王带着自己的农民起义军一路打到了北京,最后逼得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后来顺利的建立了大顺王朝,并且登基称帝,当时声势极为浩大,又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可就是这样一片大好的前景,李自成为何却没有一统天下呢?下面就

  • 唐文宗李昂为什么要害死自己的儿子李永?唐文宗之后是谁继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说虎毒不食子,意思是不管怎么样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那么,在中国的古代史上,却不是这样,古代的很多皇帝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惜付出一切的代价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有的甚至是杀掉自己的孩子,比如当时的武则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过,小编今天要说这位皇帝唐文宗其实也是这样的,据说当时的唐文宗联合自己的

  • 为什么说唐文宗李昂是被太监活活气死的?唐文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唐朝史上的唐文宗皇帝,当时唐文宗的死因也是很多人议论的焦点,其实,当时的唐文宗命运还是非常悲惨的,特别是在甘露之变后唐文宗的地位是变得更低了,当时唐文宗发动甘露之变的原因也其实还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为了削弱宦官们的势力,打击宦官,但是,甘露之变最后还是失败了,有的人也说唐文宗简直就

  • 龙袍上一共有几条龙?各朝代龙袍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龙袍实际上就是皇帝的朝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正装。因为龙袍代表着最高象征,所以肯定需要非常华丽,因为古代人非常崇拜龙,所以会在龙袍上绣出九条龙,数字九代表着九五至尊。但是你从正面看的话也就只能看到八条,因为有一条给隐藏起来了,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各个朝代的龙袍也有区别,可能我们见过最多的还是清

  • 血流成河的甘露之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甘露之变最终结果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事件名家甘露之变。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的甘露之变死亡人数很多,简直是血流成河,其实,甘露之变爆发在唐朝时期,当时的唐朝中期看起来是一片的和谐,其实在当时皇帝并没有什么样的实权,所以的权利都在宦官们的手中。所以,这样长久以来,皇帝心中肯定会不满,于是,在唐文宗期间,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