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庄太后扶持了两位幼主经历了三个朝代,为什么不选择称帝呢?

孝庄太后扶持了两位幼主经历了三个朝代,为什么不选择称帝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48 更新时间:2024/3/26 10:05:55

说到孝庄太后其实这个人也还是有不少的说法的,因为这个人看起来有点厉害,而且让人觉得十分的害怕,其实那是因为大家都不怎么了解这个人了,如果了解孝庄太后的人会发现这个人的成绩很大,他曾经两次扶持小皇帝,而且经历了三个朝代,但是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不选择称帝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历经三朝和扶持幼主并非可以自己称帝的必然条件,这个问题在逻辑上不成立。

(一)

顺治皇帝六岁登基,此时的皇位岌岌可危,朝政大权基本上控制在睿亲王多尔衮的手中,孝庄皇太后自保尚且不足,更谈不上自立为帝了。

从史料记载来看,多尔衮由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不仅大权独揽,而且礼制规格已经是准皇帝了,连皇帝印玺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顺治皇帝事实上只具有象征性的皇帝身份,多尔衮离正式的皇帝只差一个称呼。

可叹天不假年,顺治七年,多尔衮因骑马坠伤不治而亡,时年仅39岁,如果上天再多给多尔衮几年的时间,也许大清帝国的历史就会改写。

因此,这时候的孝庄皇太后仅仅依赖皇位生存,皇位在,孝庄皇太后还是孝庄皇太后,如果皇位不在,那她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根本没有力量自己称帝,能够保住皇位就已经是上天眷顾之下的万幸了,多少还是靠了运气的成分。

(二)

多尔衮死后,十三岁的顺治提前亲政,但皇权依然危机重重,宗室内部的政治斗争十分激烈。

此时内有八旗旗主王爷拥兵自重,外有异姓藩王形成割据之势,很多地方还处在战火之中,国内政治形势非常严峻,基本上没什么机会可以掀起夺位的政治风浪,能够顺利保住皇位已属不易,这时候的孝庄皇太后依然没有力量自立。

等皇权稍微稳定后,母子二人的关系又陷入僵局,因给顺治选皇后的问题上,年轻的顺治不懂得身为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是政治的道理,极力反对政治婚姻,造成母子之间形同水火。

孝庄皇太后连儿子的婚姻都摆不平,就更谈不上自立为帝一说了。

而孝庄皇太后执意要政治联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顺治的皇位并不牢固。

(三)

顺治在二十四岁驾崩,临终之际顾虑幼主继位难以驾驭朝局,曾一度想传位于宗族中年龄较大的亲王,母仪天下的孝庄皇太后反复劝说,都无法改变顺治的立场,之后在传教士汤若望的劝说下,顺治才下遗诏让已经出过天花的第三子玄烨继位,并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阿比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从这一过程中不难看出,孝庄皇太后对朝廷政局的影响力依然十分有限,如果她有足够的力量,还轮不到已经病入膏肓的顺治皇帝动心思,将千幸万苦保下来的帝位传给宗族中的其他成员。

而八岁的康熙即位后,朝局又一次陷入危机,稳定政局、保住皇位再次成为孝庄皇太后的必然选择。

此时辅政大臣把持朝政,孝庄皇太后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对皇权的威胁依然存在,她所有的精力不得不用来巩固皇权。

索尼死后,鳌拜通过政治斗争,由辅政大臣的末位上升至首位,而孝庄皇太后根本无力遏制朝臣们的政治斗争,任凭鳌拜势力坐大。

康熙十四岁开始亲政后,对朝局的控制力也极度脆弱,一度眼睁睁看着另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被鳌拜所杀,皇帝如此,说明孝庄皇太后的力量也很有限,根本没有力量控制朝局。

而鳌拜的肆意妄为,也说明他根本不顾忌康熙及其身后的孝庄皇太后,由此可见孝庄皇太后的实际政治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能够保住皇位已经很不容易了。

等到康熙十六岁打败鳌拜后,翅膀已经硬了,此时的孝庄皇太后已经是六十五岁的垂暮老人了,早已过了冲锋陷阵的年龄,只能继续扮演身居幕后的角色。

(四)

其实历史上的后宫称帝或者垂帘听政,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情势所迫,后宫嫔妃们已经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迫不得已才走上政治前台,武则天是这样,吕后、慈禧也都如此。

但孝庄皇太后一生的政治作为就是为了保住儿孙的皇位,而且始终身居幕后,从来都没有冲上政治前台与各方政治势力恶斗,一方面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没有这样的政治机会。

她与皇帝之间完全是命运共同体,皇帝在,她就在,根本不存在将自己变成皇帝的政治逻辑。

加上中国传统的父系文化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伦理体系,母系在政权传承方面大都陷入血缘和伦理的困境,很难自立嗣统,争夺儿子的位置,将来还得传承给儿子,已经有了武则天的前车之鉴,后来的女性政治家们大都会有清醒的认识。

就此而言,孝庄皇太后没有自己称帝,与历经三朝、扶持幼主无关,也与个人的政治野心或者教育背景无关,而是与她个人没有力量发展成非称帝不可的政治局势有关。

其实高明的政治家总是将自己隐藏得很好,与其站在台前成为千夫所指,不如躲在幕后呼风唤雨,孝庄皇太后虽然没有深度介入皇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女性中一代优秀的政治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项羽为何败给了刘邦?只因他犯了这三个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楚汉战争的结局,万万没想到项羽这个大豪杰败给了刘邦这个真小人,要知道战争初期,项羽是屡战屡胜,刘邦是屡战屡败,按照当时局势,项羽怎么都不应该被刘邦打败。不过可惜归可惜,事情就是发生了,成王败寇,历史是无法更改的。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下项羽犯下的这三个致命错误,一起来看看楚霸王到底是做了什么才导致他在这张

  •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他真有司马懿想的那么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诸葛亮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从小就听着他的故事长大,可以说他是三国最为传奇的一位军师。六出祁山,诸葛亮的后半生都在致力于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最后星落于五丈原,可惜一代奇才就此陨落,从此蜀汉走向衰弱,再也无法与曹魏抗衡。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真实历史原因,以及他是不是

  • 古代乾隆皇帝的妃子到底有多迷人?乾隆为什么对香妃一往情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乾隆皇帝是非常厉害的一位皇帝,当时的乾隆皇帝是清朝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间的乾隆皇帝作出的贡献还是非常有很多的。说到乾隆皇帝,就有一个很好的传说,那就是当时的香妃,看过还珠格格的应该都知道,电视里面的香妃浑身散发着一种香气,是西域王国的一位公主,那么,当时的香妃有着怎样的魅力可以使乾

  • 中国古代那么强大,为什么却很少侵略外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都是走在世界各国前列的,古代的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可以说是对外国成碾压的态势。然而中国却好像一直都是一个谦谦君子,很少主动去侵犯其他的国家,特别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中国海上的活动范围极度扩张,都没有去主动侵略西方国家。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那么强盛的中国,却很少侵

  • 徐庶虽然被胁迫在曹营,刘备有没有想过除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徐庶进曹营这件事情还真的是挺尴尬的,虽然是被曹操所胁迫了吧,但是一言不发这件事情也还是显得十分的尴尬的,但是都已经在曹营了为什么还一言不发呢?所以这件事情还是比较的奇怪的,说不定也还真的是有别心呢?这个时候的刘备有没有想法说除掉刘备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古之成大事者,都不拘泥于

  • 阿兹特克文明到底是什么样的?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阿兹特克是墨西哥的古文明,但是阿兹特克文明的存在却令人感到非常的恐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不愿提起的文明之一了。阿兹特克族是北方的狩猎民族,后来入侵墨西哥领地征服了当地原住民,成立了阿兹特克文明。有点像是中国草原上的蒙古族征服了中原一样,但是阿兹特克的文明就要血腥的多了,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我们的

  • 历史上的初税亩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与井田制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好的总是会取代坏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不断的更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一些改革制度,最近,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历史上的初税亩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与井田制有什么区别?其实,实行初税亩的原因就是为了增加财政的收入,井田制就是用井字的方式划分土地,土地同时也分为公田和私

  • 古代虎符有什么作用?虎符为什么成了造反的标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看古代的影视剧应该多多少少都会听说过虎符这个东西,那虎符在古时候到底是用来干嘛的呢?其实虎符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虎符的作用就是将军用来调兵谴将的证明,只有拥有一块完整的虎符才有带兵的权利。不过我们却在很多时候看到有造反之心的人利用了虎符的功能,让自己拥有很多兵马,这也是虎符最大的bug所在

  • 后唐的开国皇帝庄宗李存勖是个怎样的人?李存勖个人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沉淀了很多的精髓,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唐朝,说到唐朝小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富裕的一个朝代,不过,唐朝的晚期,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濒临毁灭,当时的宦官当道,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宦官们的手中,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后唐时期的开国皇帝

  • 清朝科举制的南北分闱是什么?对湖南考生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高考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开始,这场考试或多或少都会决定我们将来的命运,而对于古代人,科举就如同我们现在的高考,寒门士子只能通过这一途径来做官,以实现他们理想。清代是科举曾提出“南北分闱”这么一项改革措施,对当时湖南的考生意义非凡,那么“南北分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