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官员服饰有怎样的特点?唐朝官员服装是怎么区分等级高低的?

唐朝官员服饰有怎样的特点?唐朝官员服装是怎么区分等级高低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28 更新时间:2023/12/16 21:33:32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唐朝的历史,说到唐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当时的唐朝经济非常发达,老百姓的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不过,唐朝中期出现了安史之乱导致当时的社会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不过,唐朝时期还是有很多有特色的地方的,比如唐朝的服饰就非常的有特色。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唐朝官员服饰有怎样的特点?唐朝官员服装是怎么区分等级高低的?

隋炀帝大业六年(610)仅规定“五品以上通著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绿”。到了唐代为进一步巩固常服的礼仪规范,制定了详细的律令格式。品级差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品色制度与章服制度。

(1)品色制度(兼及腰带制度):

品色制度以官员散官品级的不同而配以不同颜色、质料、纹样官服的制度(兼以腰带饰物规定)。

武德四年(621)制定初步的常服规范,八月敕:“三品以上,大科紬绫及罗,其色紫,饰用玉。五品以上,小科紬绫及罗,其色朱,饰用金。六品以上(下),服丝布,杂小绫,交梭,双紃,其色黄。六品七品饰银。八品九品鍮石。”

贞观四年(630)二次下诏修订:“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之色。仍通服黄。”

贞观五年(631)敕七品以上服龟甲双巨十花绫,其色绿。九品以上服丝布及杂小绫,其色青。

上元元年(674)诏:“一品以下官,并带手巾、算袋、刀子、磨石。其武官,欲带手巾、算袋者亦听。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金带。五品服浅绯,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鍮石带。”

至此奠定唐代服色制度基础。后世皇帝只是适时加以调整。

文明元年(684)将八九品的青色改为碧(因为青布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易与紫色相混)。

景云年间(710-711):“九品以上一品以下,文武依上元故事,带手巾、算袋。武官咸带七事韦x(x代古字无法输入,字形类牒),并足。其腰带,一品以下五品以上,并用金。六品七品并用银。八品九品共用鍮石。”

太和六年(832)右仆射涯准敕:“亲王及三品以上,若二王后,服色用紫,饰以玉。五品以上,服色用朱,饰以金。七品以上,服色用绿,饰以银。九品以上,服色用青,饰以鍮石。应服绿及青人,谓经职事官成及食实禄者,其用勋官及爵,直诸司依出身品,仍各佩刀、砺、纷帨。流外官及庶人服色用黄,饰以铜铁。其诸亲朝贺宴会服饰,各依所准品,诸司一品、二品许服玉及通犀,三品许服花犀及班犀及玉,又服青碧者,许通服绿。”同时常服纹样制度进一步规范化:“三品以上许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袍袄。四品五品,许服地黄交枝绫。六品以下常参官,许服小团窠绫,及无纹绫,隔织独织等充。除此色外,应有奇文异制袍袄绫等,并禁断。”

总括之,颜色从高到低依次为:紫——绯——绿——青(后改为碧)。

而腰带饰物从高到低依次为:玉——金——银——鍮石。

至于黄,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高宗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色光偏的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政府规定的服装色彩制度,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彻底地执行的。唐高宗咸亨五年(即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五月,因在外官人百姓于袍衫之内,穿朱、紫、青、绿等色短衫袄,或在乡间公开穿这些颜色的袍衫,故又颁布过禁令。

(2)章服制度:

章服制度是常服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官员随身配带鱼(龟)袋的制度。《旧唐书舆服志》:“自后(开元九年721)恩制赐赏绯紫,例兼鱼袋,谓之章服。”随身佩鱼的目的,一是用它作为朝君应见的凭证,二是用来明尊卑、严内外。

常服佩鱼自隋代已初具形制,在唐代却经历了一些有趣的变化:

高祖皇帝于武德元年(618)改以往的银莬符为银鱼符。鱼袋虽配发给四品五品职事官,但退体后要交回。三年后高宗皇帝人性化是调整为五品以上薨亡者不须追收鱼袋。咸亨三年(672)令京官四品五品职事官佩银鱼。武后时期将佩鱼范围扩大至地方诸州长官,并于天授元年(690)改内外所佩鱼并作龟(因玄武与武姓相合),又初次规定三品以上用金饰龟袋,四品用银,五品用铜。

中宗时期又恢复佩鱼之制,但与滥授官职同步,开始让散官佩鱼,只是没正式将鱼袋与常服服色相连,并且去任即解去鱼袋。睿宗时则将鱼袋之制与常服服色相连:“著紫者金装,著绯者银装。”

玄宗时佩鱼范围扩大,后许终身佩鱼:“开元初,附马都尉从五品者假紫、金鱼袋,都督、刺史品卑者假绯、鱼袋,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中书令张嘉贞奏,致仕者佩鱼终身,自是百官赏绯、紫,必兼鱼袋,谓之章服。”——章服制度至此完善明确。

章服制度化之后,百官请绯、紫之服,必须经过朝廷严格考核,且依据官员的具体状况区别对待,够资格者方才授予。此外,晚唐针对颁受章服混乱之况,进一步从体制上加以规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那么厉害最终是怎么下台的?到底是被哪五位大臣逼下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武则天小编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时关于武则天的议论还是有很多的,小编觉得武则天还是非常有本事的一位皇帝的,能够当上皇帝通知那么多年甚至屹立不倒还能够将唐朝改为周国,说明武则天的政治抱负,当然了,人都有老的一天,武则天也不例外,武则天老年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治理国家朝

  • 古代和尚头上戒疤现在和尚为什么没有了?戒疤的起源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和尚小编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了,在中国历史上和尚的起源还是非常早的,看过电视剧的小伙伴们应该都有印象,那就是和尚的头上一般都有几个远点,其实,这些圆点叫做戒疤。一般是由年长的和尚为小和尚点制。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该和尚精神可嘉,是一种优秀的表现,头上的戒疤越多说明这个和尚资历越老。不过,现在的和尚为什么

  • 历史上的吐蕃帝国究竟多强大?吐蕃帝国是怎么毁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吐鲁番这块美丽的地方详细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吐鲁番是现在新疆内的一块土地,不过,就是在这块土地,在历史中还是非常厉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著名的吐蕃帝国就是在这里建立。历史上的吐蕃帝国实力非常强大,强大的甚至可以和唐朝想毗邻,吐蕃帝国的开国者是松赞干布,当然,吐蕃帝国有着想吞并世界的野心,我

  • 唐朝史上的奉天之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奉天之难涉及到哪些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古代历史上的奉天之难,说到奉天之难就要说到唐朝的历史了,唐朝最开始是一个非常繁盛的朝代,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李渊作为最开始隋朝的大臣,隋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于是李渊被派代太原地区平定,在太原的李渊一心想着壮大自己推翻统治。后面,李渊父子终于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史上的唐朝,

  • 明成祖朱棣造反,都是朱元璋的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建文帝朱允炆从他爷爷朱元璋手里继承皇位之后,由于几位藩王的势力太多,他便有了削藩的打算,可谁知道到最后明成祖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一举攻下了南京,夺得了皇位。而建文帝朱允炆最终下落不明。朱棣虽然得位不正,但是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在位期间整个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这样一个有

  • 三国最狂妄的四句话,关羽吕布皆上榜,一人最嚣张死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代能人辈出,武将谋士层出不穷,这些英雄人物都留下过不少经典之语,尤其是武将,往往两军对垒叫阵的时候都会口出狂言。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三国时期最狂妄的四句话,其中“武圣”关羽和“飞将”吕布皆在榜中,还有一人最嚣张也死的最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骄

  • 秦始皇为什么从不杀功臣?秦始皇是暴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古代的历史,还是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和历史事件的。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古代的秦朝,说到秦朝小编相信很人并不陌生,因为秦朝在当时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秦朝的开国皇帝是秦始皇,秦始皇上台后便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墓,每一年都会把财政的一部分钱投入到自己的陵墓中去,当然了,秦始皇确实是一位非常了不起

  • 曹操为何要赐予荀彧一个空的食盒?荀彧为何要服毒自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有一个典故叫“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关羽或者徐庶,而是被曹操称做“吾之子房”的荀彧荀文若。荀彧早年一直为曹操出谋划策,为曹魏政权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可是晚年曹操却赐予荀彧一个空的食盒,看到这个食盒之后,荀彧立马就服毒自尽了

  • 陈宫和曹操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陈宫其实也还是有不少的网友都知道这个人的,他在三国里面智谋也还真的是不错,但是就是有点跟错了人的感觉,最开始的时候是跟随了曹操的,但是后来却跟随吕布,之后又被吕布给打败了,所以这个事情还真的是尴尬啊,最后其实陈宫如果能偷袭曹操的话,那也是有一番作为的,但是为什么陈宫宁死不降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

  • 王阳明被后人如此推崇,为何不受嘉靖皇帝的重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著名学说阳明学对后世影响甚广。王阳明集立言、立德、立行于一身,成就在明朝可谓是空前绝后。这个一个可以说是圣人的名士,却没有受到当朝受嘉靖皇帝的重用。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瞧瞧嘉靖皇帝对这样一个人才弃之不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