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侠小说里的门派现实中有吗

武侠小说里的门派现实中有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377 更新时间:2024/3/10 23:56:04

武侠类型的小说在通俗小说中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给很多读者创造出了一个武侠梦,我们不仅羡慕各个门派的武学秘籍,还敬佩他们见义勇为,为国为民的精神。很多国人都有一个武侠情节,但似乎很少会思考这些正派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武侠小说里的某些门派现实中有,只是意义完全不同,小说里的内容更多是虚无存在,充满了理想气息,而在现实中,问题往往要复杂的多。

1、武林中的虚无存在

多数时候,一提“名门大派”(就说“大派”吧,别“正派”了,省的敏感),会是接二连三的这么几个反应:自诩“侠义道”武功并不见得怎么样?里面藏着最坏的人?

在真实的武术世界里,的确存在“名门大派”,只不过并非不是“少林”、“武当”这些。作为武术的重要“策源地”,少林、武当,当然可谓“名门”,但历史地看,恐怕未必能算是“大派”。什么“俗家弟子遍天下”之类的说法,最近的“商品经济”社会之前,大抵不实。

少林(主要指河南的“北少林”)、武当,首先是宗教场所。武当山是道教圣地;嵩山少林寺(其实位于嵩山山麓的“少室山”中)是佛教“禅宗”的“祖庭”;还有武侠小说里也不时提及的全真教、五台山、峨眉山、青城派,等等,的确有一些练武的人,甚至也说得上是有“武学底蕴”,但无一例外地都首先是宗教场所。武僧、武道,在那些地方,都只是修行者中的一部分,甚至都未必能占多大比例。

关于此,大多数武侠小说其实也并没太大的“错位”。比如:说少林武当是“武林泰山北斗”,但一般都不会形容他们是多么的有势力,武学徒众如多。

简言之,宗教场所为基础的他们,并不能算纯粹的“武林门派”。

除去“泰山北斗”们,武侠小说里讲的没有宗教背景的“名门大派”,基本不存在。为什么这么说?怎么敢这么说?

很简单——随便找几本“名门大派”满堂的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作品)翻翻,就不难发现,什么五岳剑派,什么崆峒派,这个门、那个堂的,很不容易看出,专心武学、未见有什么“劳动价值创造”的师徒们,靠什么生活;亦即:对名门大派的“经济来源”,好多都没怎么交代。难道他们没有固定经济来源?难道他们功夫高明到不用水米、只靠吃风喝烟?

显然不可能!别说弟子众多、在江湖上有势力的大派,就是只师徒几人的小门小户,也得有“进项”才行吧!

古话说“穷富武”,讲的意思是“习文”者“穷”或说“穷”的只能偏“文”,“修武”者“富”或说“富”的可选择“武”。撇开个中的“道理”,一个朴素事实,就很力证这话——修武、练武,是体力活儿,总得吃饱才能行吧。

武侠小说里,名门大派的人,在“本部”未见劳动也未表“进项”,却日日生龙活虎;一出门,还就动辄甩出大把银票,吃吃喝喝兼顾“济世助人”;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都穿得挺体面……这是缺乏现实基础的“虚无存在”!也可以说,是“吃风喝烟”的“神奇存在”。现实中不可能完全对应,无论在什么时代。

2、反正统和人物陪衬

既然是虚无的存在,怎么又在武侠小说里被描写得那么生动、那么热闹呢?往根子上说,这是个“创作立场”的问题。

武侠小说的“立场”,就是所谓“侠义道”;如同绝大多数童话都要表达纯真的善意和理想的前程,武侠小说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是“侠义道”的“真善美”和“武侠”作为“劫富济贫”、“锄强扶弱”的“救世者”,对于缺乏甚或谈不到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反抗”,也就是“反正统”,还可以叫“反社会”。

反正统,反对、抵抗存在“恶”的社会,本质来讲,是在不公平的社会中处于弱势的群体(比如小说作者、说书艺人)基于其所困的生活现实而萌生的反抗意识的理想化体现。这个“理想化”,需要心理上的依托、保障,否则无法构筑“成立”的“故事”。于是就有了理想化的“名门大派”,在故事中担当双重使命。

第一重使命,是“正统”的代表——名门大派,在武侠小说里,是“现实正统”的代表、缩影,通常抱守着固有的、存在不公甚至是致命缺陷的“旧秩序”,因而滋生腐蚀性因素、存在或说“暗藏”有违“侠义道”甚至是“邪恶”的人物;又通常,腐蚀性因素和“坏人”,在某个、某些“突变”到来之前,还占据主流、主导的地位,使得名门大派原本应有的“侠义道”被扭曲、被混沌、被“伪君子”式地“合理颠覆”。于是,这样的“带病”的名门大派,就成了故事中新生代“反正统”的、积极的故事和人物的陪衬、对照。

第二重使命,是“反正统”的“侠义道”代表(故事+人物)的“初生地”和“最终归宿”,或者,与反正统的主要人物缠绕牵带,最终被其感召、改造,回归原本的“正统的正义”。有名门大派,就有邪门歪道,没有哪个武侠故事中真正的正面人物是完全属于邪门歪道的,当然就更不可能终究归于邪门歪道。总还是要有个正面的归处;或许不是名门大派,但一定跟被其感召、改造了的名门大派有关。

把上述双重使命“有机结合”,名门大派,在武侠故事里,可类比成“可完善”的“正宗”“本源”——因为种种原因,一时偏离“侠义道”,但依然是“正宗”的“归属”。

这个逻辑,在新派武侠小说里已不甚中规中矩;但在近现代众多“经典”中,还可以看得分明。相比新派,近现代经典更乐于、善于因循传统模式,即: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思路,还是比较习惯参照《三侠五义》这些“老故事”;而“老故事”们,则可谓“旗帜鲜明”地标志上述双重使命,是古时小说家对当时现实社会既抗拒又妥协的心理写照。

3、“名门大派”中的三版模型

由上,不难理解到,武侠小说特别是偏向“传统经典”的武侠小说里所勾画的“名门大派”,更是“心理模型”而非“现实临摹”。在“武侠”还存在的、已过去很久的“现实”中,除去上面讲到的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武术门派”的宗教流派,真正的“武术”、“武学”相关的“名门大派”,大体三种“面目”:宗族/亲族、地方豪强、帮门/帮会。

所谓“宗族/亲族”,主要指刻意传承某类武术的父系亲缘体系,其所传承的武术,未必多高明,却是宗族/亲族世代传承的、独特的、被“崇高化”和“标志化”的文化产物,是维系亲族体系和成员间特殊关系的媒介、纽带;具有父系亲缘关系的人们,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域,可能贫富不均,靠什么为生的都有,甚至有主仆之分,但都会习学“宗传”的武术,以为宗族/亲族成员的资格、标记;如果人丁兴旺、世代都有殷实而富于影响力的代表人物,由于习练者众多,且具有亲缘般的凝聚力,会形成“名门大派”。

这类情况,其开端的“武学先祖”,或者是成名的武学大家,或者是富于威望、广享赞誉的武将,后者相对多些。随着“中近古”以来(南宋中期之后)宗族/亲族的分散、破裂,这类名门大派渐少,至近古(清中早期之后),几乎绝迹。

另一类也比较“传统”且“生命力”更强的“名门大派”,是以特有武术成就为重要根基的地方豪强。史籍中《游侠列传》提及的“人物”,相当一部分属此类。

他们具有以特别的武术为根基的强悍武力,在特定的有限地域内,占据、控制重要产业(田地、手工业作坊、医药之类高利润特殊行业等),并以传授武术作为招募、保有“维护性力量”的重要手段,虽也以宗族成员为主,但也会打破血缘关系。俗话说的“土围子”,如果有“独门”的武术,势力大到一定程度,武术教授、传承的人员达到较多数量,也就成了所谓“名门大派”。

这类通常都有足以保障其生存的物质基础;在有些武侠小说中,也会有很可能是不经意的流露。例如金庸小说里有的地方就提到什么名门大派的“庄户”,庄户,就是这些“土围子”或说“地方豪强”的“小工”、供养者。

再一类就是“帮门/帮会”。在近古、近代比较凸显,典型举两例:洪门、精武门。后者原本是清末民初天津(静海)武术大师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类似“武术学校”的机构,后来很大程度与帮会势力“相融”,但仍保持其在武术传承上的独特属性,绝大多数精武门弟子,都不同程度习练霍元甲创立的武术;由于弟子、传人众多,地域分布相对广泛,在近代一些事件中发挥过相对积极的作用,故而成为“名门大派”,霍元甲也因而相比同时代众多“大宗师”更得美誉。

相比来说,洪门则是以武术为线索的典型的“帮会体系”;其“发祥”,是由于武术,但其扩展和传承,更多的是某种“集合式”的精神诉求;武术的传承,到了其成为“名门大派”的时节,已退到象征性地位,其众多成员,也未必都掌握“本门”的武学,谋生方式更是五花八门。比如孙中山先生,在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靠行医为生,早年即加入(或说“拜入”)洪门,后来还因广有美誉而被奉为“海外洪门”的“红棍大哥”;而其实,先生本人并未习学过“本门”的武术。

这种“变异”,跟近现代社会发展和热武器战争形态的长足跃进相关。很大程度上,洪门,作为武术发端的“名门大派”,已经完全演变成为了“精神凝聚”的民间团体,至今仍存在。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粘罕和金兀术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粘罕和金兀术的关系比较感兴趣,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了,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粘罕和金兀术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这些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分析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1、粘罕和金兀术的关系粘罕和金兀术的关系,拿今天的说法来说,应该算兄弟,但

  • 宗人府为什么那么可怕,皇亲贵族为何都不愿意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宗人府,那可真的是让人闻风丧胆啊,这一点在很多清朝的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都可以看出来,只要进了宗人府,那就是痛苦。有一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觉。那么说到底,这个宗人府到底是为什么这么可怕呢?皇亲贵族都不愿意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宗人府机构介绍“宗人府”,官署

  • 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朱熹也还是有不少人都知道这个人的,非常的厉害,那么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朱熹是有思想主张的,那么这个朱熹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呢?朱熹的这个思想主张对后世的影响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1、平凡人生活好,也

  • 为何说五代十国之后再无汉唐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两个非常强大的王朝,这两个王朝分别是延绵了400多年的汉朝时期,以及国祚约300年的唐朝。在汉朝之后,经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动乱之后,中国就迎来了隋唐盛世。而在唐朝之后又因经理了五代十国和金辽西夏等多民族对峙之后直到直到崛起于草原的蒙元一统天下,而元朝之后则是保守僵化的明朝和清朝。

  • 朱熹为什么是败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朱熹的事情,这个人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话说很多人对这个朱熹还是非常有疑问的,有的人说这个朱熹是败类,但是又有的人说这个人是圣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这个朱熹为什么是败类呢?又为何会出现说朱熹是败类这样的言语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朱熹

  • 历史上的潘玉姝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宫词》并不算一部正史剧,其中很多情节都经过了改编,所以观众在看剧时,不要以为历史上就是这样发生的。既然是影视剧,就必然会制造戏剧冲突,刘娥入宫后,将她的对手设定为潘玉姝。像潘玉姝这样的人物大家应该见多了,不过她的确也是比较惨,嫁给赵恒后,两人竟然从没有圆过房。后来潘玉姝为了生出皇子也是使出各种

  • 明朝倭寇那么多为何清朝没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倭寇,大家肯定都是非常憎恨的,毕竟倭寇确实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尤其是在明朝的时候倭寇更是明目张胆的作恶多端。可是即使是这样,到了清朝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倭寇了呢?清朝是有什么样的举动或者措施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明朝为何那么多倭寇明朝建立后实施的海禁政策,很快就迫使很多中国人入行,

  • 古代有牙刷和牙膏吗,古人为何牙齿很少出现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大家应该都知道,很多东西都是没有的。比如说现在的牙刷,每天睡觉和起来的时候都会刷牙,那么在古代,那个时候有牙刷或者牙膏吗?那么古人都是怎么刷牙的呢?而且重点是,古人的牙齿几乎都很少出现问题,这是怎么回事?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有牙刷和牙膏吗古代肯定是没有牙刷和牙膏的。但是后来就

  • 德国606针剂治什么的,又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德国有着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传说德国的化学家欧立希在研制杀虫剂的时候失败了665次,而他一直都没有灰心,直到第666次才取得了成功。于是人类便用上了666杀虫农药。其实这种说法就是一个传说,而实际上666的名字是以分子式C6H6CI6所命名的。传说保尔·埃尔利希(Paul Ehrlich,1854

  • 606药剂注射人会怎样,副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我国犯下了滔天巨罪,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巨大的灾难,尤其是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整个屠杀持续了长达6个月的事件,被屠杀的人口超过30万,其暴行简直令人感到共愤。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在付出了巨大的付出与牺牲之后,终于把日军打败并将其赶出了国门。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