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让梨背后的黑暗真相

孔融让梨背后的黑暗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85 更新时间:2024/2/11 8:40:37

孔融让梨在国内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其本义是想告诉我们一个谦让的道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品质。不过我们延伸来看,孔融因为让梨的举动让他从小获得了很多称赞,这件事实际上对孔融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长大后的孔融并不算一个好相处的人,最后他因惹恼曹操导致全家被诛杀。让梨的品德自然是好的,但这也不能说明孔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的性格也是存在缺点的。

1、孔融让梨

一家人吃梨,父亲让孔融来分,这个四岁的小朋友将最大的梨给了哥哥,好的给了弟弟,自己拿最小的。

孔融上让哥哥,下让弟弟的举动让父亲很是诧异,了解缘由后,孝顺谦让的他也得到了父亲的称赞,这样的事情自然也传了很远,孔融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赞扬。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幼儿成长起来的,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让梨得到了父亲的称赞,得到了身边人的表扬,这种表扬是每个孩子在童年成长过程中都希望获得的。

那么,一个孩子从小就收获了太多的夸赞是否是一件好事情?

2、第二个故事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还有第二个孔融的故事。十岁时,孔融跟随父亲到洛阳做客,司隶校尉李膺颇有盛名,去他家的都是有学之士、有名誉或者是亲戚。孔融到门口后,对看门的人讲,我是李膺的亲戚。李膺思前想后自己什么时候有这样的亲戚,还是不记得。

于是便让孔融进门,问他与自己家是何种亲戚关系?孔融答道:“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意思是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身边的宾客都对他的话感到惊奇,不禁有些刮目相看,觉得这个孩子以后一定有出息。唯有太中大夫陈韪说了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但孔融却回了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思是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10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言语是很出人意料的。这个时候的孔融已经对别人有不满自己的言语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否则不会轻易讥讽对方。孔融因为让梨被人世人记住,也同样让他多了一样在乎的东西——世人的赞誉。

汉代开始是以“举孝廉”推荐做官,孔融名声在外,自然而然当了官。当一个人习惯了别人的赞美,习惯了被别人捧着后,他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孔融就是如此。因为他的名声,曹操很重视孔融,但他总是挑曹操的刺儿,渐渐曹操开始对他心生不满,一而再,再而三,曹操动了杀心。因孔融谈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当时汉代社会是极为重视“孝道”的,孔融小时候就极为聪明,有贤名,懂谦让,讲孝道,现在竟然如此狂妄的言论,引起了世人的不满。因孝顺谦让被世人所熟知,也因为不孝被曹操杀害。孔融让梨,是一个好的行为,却是一个错误的教育方式。

文|喵大小姐

3、被曹操处死

长大后的孔融,在乱世之中从政失败,以不孝、谋反之罪被处死。事出必有因,其中最致命的因由莫过于孔融盛名之下恃才傲物,不识时务地莽撞谏言。孔融的确是一个博闻强记、才华横溢的学者文人,但绝不是一个精通实务、善于用人的政治家。不具备政治才能仍想混迹于官场,稍有自知之明者就该收敛行事,虚心做人。可才气颇高的孔融,仗着犀牙利笔,目空一切。

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一时无法歼灭之,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与袁术联姻的太尉杨彪,诬陷杨彪企图废黜天子,上奏疏请求收捕下狱,判处杨彪大逆不道之罪。孔融听说后,立刻找曹操理论,援引《周书》所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何况杨彪和袁术只是亲家!曹操推托说是皇帝的旨意。孔融又以“周公摄政,成王杀召公,周公岂能不知”作比,字字铿锵,句句在理,逼得曹操无言以对,无奈之下唯有放过杨彪。孔融凭借一己之力阻止了曹操陷害杨彪,不知自省以安身,反而得意忘形,一有机会便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

时值战乱之年,灾荒频现,为了战事的需要和百姓的生机,魏蜀吴三国都曾多次下达禁酒令。可曹操一颁布禁酒令,就遭到孔融的反对,孔融更公然狂言道:“若因酒能乱世而禁酒,那么、纣因色亡国,为何现在只禁酒而不禁婚姻?”以孔融当时的盛名,如此做法对禁酒令的实施极为不利。曹操考虑到孔融不过是为了出风头,便勉强忍之。

平定北方之后,曹操下令南征,讨伐刘备、刘表孙权等人。孔融极力劝阻,逞言强辩。先说刘备、刘表是汉室宗亲,不可讨伐;又说孙权虎踞江东,不易攻取;甚至直言如果攻之就是兴无义之师,有失民望。

曹操终于忍无可忍,斥退孔融,并下令再有谏阻者一律处死。孔融走出曹府后,仰天长叹:“以无义之师讨伐仁义之师,岂有不败之理?”曹操听闻如此狂言,加之此前被孔融一而再再而三地挖苦反对,盛怒之下,派人秘密搜罗孔融的狂妄之言,终于以不孝、谋反等罪名,置之于死地。孔融一生声望再高,也不过是个有才无智、恃才傲物的书生。

生逢乱世却无治世之才,名高于实却不知自省,难怪曹操在公诸天下的布告上写道:“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域都护的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西域都护的事情,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个西域都护的作用是什么呢?西域都护存在的意思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一起来学习下!1、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2、西域都护府的设

  • 扯淡碑穿越是真是假,穿越者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索精神的驱使下一直在探索着未知的领域。在古代,人们认为月亮上住着嫦娥、玉兔。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人类终于是到达月球上面,发现神话始终还是神话。月球甚至还不如地球漂亮,上边别说仙子了,连普通的活物都不存在。但人类并没有偃旗息鼓,既然月球不行,那火星、木星等也没有“幸免

  • 我国封建王朝有哪些姓氏曾当过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第一个记载的就是夏朝,一直到最后清朝结束。在这个期间,我国经历了几十个朝代,每一个王朝的更迭都会有不同姓氏的君王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那么从秦朝之后封建社会开始,曾经有哪些姓氏当过皇帝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姓氏。我们知道秦始

  • 古代被弃养的孩子会去哪里,会有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近期因为爆出了一公众人物行为道德不检点的原因,把代孕、弃养等一些话题带的比较火热。前面小编有给大家科普过古代代孕方面的知识,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聊一聊古代弃养的话题。在古代,由于贫穷、战乱、自然灾害、甚至是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等原因,主动或者被动的“弃养”行为很多,孤儿不在

  • 张姓历史上的名人有哪些,为何繁荣千年不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的百家姓相信的大家不会陌生了,姓氏的大小直接就取决了人口的多少。根据统计,目前姓张的人口已经达到了8960万,是百家姓排列中第三大姓,大约占据了全国人口的6.74%。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张姓这么一个庞大的姓氏,有着庞大的基数,而在古代却并没有出现一个皇帝,那么这是为何呢?之所

  • 波斯文明真的断绝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世纪,崛起的阿拉伯人开始想波斯的萨珊王朝发动战争。而此时的萨珊王朝因为跟罗马拜占庭之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缺少应对阿拉伯人来袭的准备,最终在651年被阿拉伯人所灭。萨珊王朝灭亡后,波斯暂时被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征服。其间,伊斯兰教传入波斯,而波斯本土的祆教信仰日渐式微。阿拉伯征服波斯

  • 不被承认的朝代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者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国,经历了非常多的朝代。有的朝代能够存在数百年,而有的仅仅只有几十年。甚至还有一些朝代,严格来说可能都不算是朝代,只能算是“政权”,因为它们在历史上没有任何地位,就更别提寿数多少了。那么,细数一下,历史上都有哪些“王朝政

  • 历史上哪一位帝王夺取天下的难度最大,并非是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皇帝众多,而这个题目自然是更适合那些开国皇帝了,后世的皇帝继承皇位,相比起历朝历代第一个皇帝,都不算什么难度,那么在这众多的开国皇帝里,究竟哪一位皇帝夺取天下的难度是最大的呢?可能有很多人都认为是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出身最低,但出身低却也并不意味着难度大,究竟这个人会是谁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 古代妃子的封号代表高贵的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各种古装剧里,皇帝的后宫的妃子都是非常多的,而后宫这些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为妃子,还有很多其他的“职位”,各不相同,但皇后自然还是最大的。不过不同的妃子也有不同的封号,比如一些比较常见的丽妃、德妃、淑妃等等,这些字各自都代表着一些不同的含义,可以根据已有的封号加封,也可

  • 楼兰古城为什么是禁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楼兰古城,话说这个地方的传说也非常多了,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个楼兰古城话说被誉为是禁区了,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也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也可以一起来看看这个楼兰古城为什么消失了!1、楼兰古城为什么是禁区楼兰古城并不是禁区啊,现在的楼兰古城成了旅游景区了,是可以去玩的,并不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