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氏璧是不是绿松石

和氏璧是不是绿松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80 更新时间:2024/2/16 2:40:40

和氏璧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美玉,而历史上也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和氏璧的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就属完璧归赵了。后来相传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就是用和氏璧所造,只是后来传国玉玺丢失,因此现如今也无从得知究竟是真是假了。而至于和氏璧究竟是什么材质的,很多人认为和氏璧就是绿松石,真的是这样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和氏璧是怎么来的

传国玉玺,国之重宝。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为世人所轻蔑。

以时限之下限来说,自宋元之后,传国玉玺消失无踪,从此再未出现,令人惋惜。以时间之上限来说,传国玉玺来自于一块世人皆知的珍宝——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楚人卞和有一次在楚山时,看见山中的青石上有一只凤凰在休息,根据“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说法,他就认定那块青石中必有宝玉。

于是,楚人卞和曾先后两次向两代楚王进献这块石头,但两位楚王均不识宝物,以为是块石头,并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卞和的左右脚,到第三位楚王上台,他依然执着的又将璞玉奉上。

这回楚文王没有急着要砍他的胳膊之类,而是命人剖开石头,一块惊世宝玉果然出现在楚国君臣面前,为了表彰卞和的忠诚,宝玉被命名为“和氏璧”。

2、有关和氏璧的记载

这段故事,最早见于《简子·大略》篇,其学生在《韩非子·和氏》中记载很详细:“韩非子云,楚人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为和诳,而刖其左足。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以为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继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溪哭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命曰和氏璧。”

这段文字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信息:

1:这块原石的皮子完全包裹着玉的,所以才有两位楚王“以为石”的条件。

2:原石具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这才需要“抱璞”;

3:原石产于“楚山”即楚国之山中;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秦收六国,以和氏璧造传国玉玺,称始皇帝。这些年的电视剧中不乏有和氏璧的各种形象,这些道具画风完全不一致,那真正的和氏璧到底什么样子呢?

3、和氏璧究竟是什么样子

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卷七“异石”中,终于有了对和氏璧外观的描述:“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作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

假设这段描述是靠谱的,那儿么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和氏璧外观的直接描述,以当时的物产条件来看,有这么几种宝石符合条件。

绿松石说

可能指数★★

“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如此形容,与绿松石的外观特征有几分相似。而且和氏璧是产自荆山,绿松石也产于荆山,与文献对的上号。

绿松石在古代价值高昂,经常被用作于贵族们的美饰与镶嵌物。但是有一点对绿松石说不利的条件:绿松石在荆山产量比较高,属于较常见的玉石,不符合和氏璧“绝世珍稀”的描述。

独山玉说

可能指数★★★

独山玉的主要矿物质是斜长石,有很多种颜色,从正面来看是一块白玉,而从侧面则可以看到白玉,绿玉,紫玉等色彩。“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也许是指这个意思。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但是记载中说和氏璧产于荆山,荆、楚同指今天湖北附近,二者地理上存在较大偏差。当然,卞和在南阳发现璞玉,然后带回楚国的可能性也并非没有。

拉长石说

可能指数★★★★

从和氏璧的外形上来看,传说中和氏璧“岁月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则碧,正而视之则色白。”说明和氏璧在不同角度颜色会发生变化,这是拉长石的特质。

从产地来看,我国湖北省曾经发现过拉长石的存在,与和氏璧的产地吻合,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

和田玉说

可能指数★★★★★

回到故事本身,和氏壁起初是一块无人认可的璞玉,美玉藏在石头之间,外表上看上去和石头没有区别,在玉石家族中,和田玉就经常表现出这种“石包玉”的特点。

这里要澄清的一点是,和田玉在以前并不专指新疆和田出产的玉石,那是在清代将和田玉的供给线完全纳入国家版图以后的事儿。其实非出产自新疆的类似玉料,早在石器时代就存在了。

和田玉查海玉匕 新石器时代

今天在地质学上,把透闪石成分占98%以上的玉石都称为“和田玉”而非以产地来论。在当时,这种广义上的“和田玉”,可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所以符合和氏璧稀世珍宝的说法。

当然,以上内容也都仅仅是根据文献所进行的一些合理推测,并不是说一定就是这四种之一。也许只有某一天,被确凿证明是传国玺的那件国宝横空出世,才能真正终结和氏璧的材质之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读了鲁班书会不会受影响,真的没有好下场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流传已久的《鲁班书》,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部书的名字,而这部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恐怕还是在古代曾经被列为禁书的传闻,以及学过鲁班书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或者孤独终老的传言了。那鲁班书中究竟是什么内容,竟然会引起这样的传言?读过鲁班书的人真的会没有好下场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鲁班书是谁

  • 九天玄女的真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九天玄女是上古女神之一,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地位,很多朝代都有关于九天玄女的故事被创作出来。传说,九天玄女法力无边,早期曾多次为民除害,因此被玉皇大帝封为九天玄女,所以能看出九天玄女十分附有正义感。在此后很多文学作品中,九天玄女多半也是对应铲恶除暴的女神。那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九天玄女,看看她

  • 第一个测出地球周长的人是谁,什么时候测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是通过教科书才了解到地球的大小,包括了了解地球的半径、质量、体积等等一些问题。然而这些数据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这么测出来的。在20世纪中期的时候,人类开始像外太空发射卫星,以此来帮助人类确定地球精确的周长。经过了长期的精测,科学家逐渐得出了精确的地球数据,包括地球周长40030公

  • 桃园三结义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桃园三结义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故事,相信大家都会非常的熟悉,就算你是没看过三国的人应该也不会感到陌生。桃园三结义能很快的就让读者明确刘关张三兄弟之间的感情到底是怎样的,而且刘备既然当了大哥肯定也是最有头脑的那位,而不是说他有着刘氏后代的关系,在乱世想要出头就要靠真本领,光有噱头肯定是不行的。实际上刘备

  • 和珅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可能是中国近代上最出名的大贪官了,也是影视剧中贪官的典范人物。据说和坤贪的钱要比清朝每年国库的总收入还要多,也是相当的惊人了,但这么多钱肯定是花不完藏不住的,那为什么和坤还要这么贪呢?其实和坤贪也是有一个过程,按照和坤当时的官位完全已经衣食无忧了,所以贪有时候成了一种被动的贪,官场也是讲究情义的

  • 夏侯惇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夏侯惇是曹魏开国元勋,也是和曹操关系最好的人。根据史书记载,在曹魏军营中,能够自由出入曹操账房不需要打招呼的人就只有夏侯惇,可见曹操是非常信任夏侯惇的,要知道曹操可是戒心非常重的人能做到这一步的确不容易。不过夏侯惇的确为人各方面都无可挑剔,而且是最早一批跟随曹操的人,对于曹操来说身边要有一个知己是非

  • 为何挖了定陵之后,再也不挖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和他的皇后的皇陵,很多人都知道当年挖定陵的事件,而定陵也是最后一个被人为挖开的皇陵,自从挖了定陵之后,就再也没有主动挖过皇陵了,基本都是因为不小心发现之后抢救性的挖掘保护。那究竟为什么要挖定陵,后来又是在定陵中挖到了什么,至于之后再也没有主动挖过皇陵?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秦始皇陵山上的石榴有人卖吗,为什么不能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陵很多人都知道,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陵墓,至今没有被打开,但是却经过了一些探测,对地下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石榴作为一种水果,很多人都喜欢吃,而在秦始皇陵的山上也有不少石榴,但是这些石榴却根本不敢有人会去吃,你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吗?为什么说秦始皇陵上的石榴根本不能吃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

  • 柔然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柔然汗国崛起于匈奴、鲜卑之后,有关柔然人的来源在史籍上有着不同的记载,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柔然汗国总共存在了153年,其中从公元410年开始其国力达到鼎盛,柔然并非是一个单一民族,他发展期间还融合了其他的民族。不过总体来说,柔然并不算特别强大,此后在各方的压制下,柔然逐渐走衰。那柔然灭亡后

  • 皇帝为什么生那么多孩子,不怕他们争夺皇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一般都有很多的孩子,女儿自然是没有继承权的,但是儿子不同,而且还有不少夺嫡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当然皇帝是不愿意看到的,为了皇位就要残害手足,但是却也没什么好办法,哪怕是立了太子,也不见得就能有用,历史上被杀掉的太子也不是一个人。但既然这么多的孩子会争夺皇位,为什么皇帝不少生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