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墨家为什么会消失?揭秘墨家消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墨家为什么会消失?揭秘墨家消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829 更新时间:2024/1/20 13:32:55

我们知道,墨家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当中的一种,而且墨家思想基本上就是与儒家在对着干,墨家追求的,都与儒家是相反的。不过后来,儒家被统治者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他的流派也就逐渐消失了,但是很多消失的流派都是一些小众化的,但是墨家并不是小众,可为什么最终墨家也消失了,而且还那么彻底?墨家消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曾经有一群人,他们信奉的学说足以与儒家相抗衡,搞得儒家传承人孟子相当紧张,对他们的学说进行了无情的攻击。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一流派几乎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连学识渊博的司马迁对还原那段历史也表示无能为力,仅仅用了24个字为它的创始人留下难得的记录。

这群人属于墨家,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社会团体。创始人墨子(墨翟),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早的黑社会老大。

这话不见得有错,但最爱君要强调的是,墨子及其门人干的都是正义之事。杀人越货,巧取豪夺,收保护费,这些不义之事他们不仅不干,而且会极力制止。

他们还有另一个醒目的标签。如果把先秦的学术界比作一所大学,那么墨家是诸子百家中唯一的理科专业。其毕业生在一大群文科生中显得尤其特立独行。

儒家和墨家是先秦大学中最火的两个专业,并称“显学”。为了争夺生源,这两个专业经常掐架。

创办者的理念差异加剧了专业间的对立。儒家是老牌文科专业,早在春秋时代就由孔子一手创办。相较而言,墨家是新开设的专业,由墨子草创于战国初期。

墨子早年是儒家出身,但感觉儒家那套东西不对自己的胃口,就中途退学,自行创办了与之相对的墨家。

墨家刚起步那会儿,儒家早已声名显赫。墨家取巧,想借骂儒家上位。儒家作为大IP,根本懒得搭理这些小号。到了战国中期,墨家竟然骂成了新晋网红,人气爆棚。

这时,儒家传承人孟子感受到危机来临,一是学生没那么好招了,二是就业蛋糕也被分掉了。这迫使他不得不重视墨家作为一个可与之抗衡的流(专)派(业)存在,并怒怼了回去。

孟子不无忧虑地承认说:杨、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不归杨(杨朱学派)则归墨(墨家)。并一口咬定两家宣传的是邪说,墨翟和杨朱都是禽兽。

墨子如果泉下有知,知道儒家亚圣那么怼自己应该会感到出奇的欣慰。他不怕骂娘,就怕寂(不)寞(红)。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动催生了“士”,即知识分子群体。学术百家齐放,与这个阶层的诞生密切相关。

当时,士的出身主要有两类人。

一是旧贵族没落,沦为知识分子。本身读过贵族学校,但没有法定的政治地位,也没有固定的财产,除了知识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知识谋生。比如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

二是凤凰男逆袭,上升为知识分子。野百合有春天,小生产者也有上升通道。墨子及其代表的墨家就是小生产者、小手工业者上升为士。

发现没,同为“士”,但这两派的出身是截然相反的。富二代不奋斗的结果,恰是屌丝奋斗终生的目标。(最爱君语录,赶紧记下来)

所以,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也是相反的两极。以两人的性格,他们要是活在同一个时代,肯定互相看不顺眼,见了面必然会发生一场世纪骂战。

民国学者张荫麟曾经精准地为两人画过像——

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孔子不辞养尊处优,而墨子则是恶衣粗食、胼手砥足的苦行者。孔子不讲军旅之事,而墨子则是以墨守著名的战士。孔子是深造的音乐家,而墨子则以音乐为应当禁绝的奢侈。孔子不谈天道,而墨子则把自己的理想托为“天志”。孔子鄙视手艺,而墨子则是机械巧匠。

墨子的学说把他所处的时代甩了几条街。他的苦闷多半来自于他超前的脑回路。然而,他多半时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以他的学说,放在后代都是曲高和寡,空谷足音。但他恰恰有这个超凡的能力,能把这么高级的东西营销给别人,并让他们接受之,学习之,实践之,让墨家一时风头无两。

凭什么?

首先凭他出色的辩才。春秋战国时代,开创任何一个门派,没有嘴上功夫万万不行。你要招徕学生,要说服诸侯赞助,难道靠优美的校园环境?

墨子的标志性学说之一是“兼爱”,提倡对世上一切人都一视同仁地爱,不因亲疏而分差等。颇有共产主义色彩,对吧?连最爱君都接受不到,遑论当时人。

所以时人就讥讽他,说这是空想社会主义,不能实行。

墨子开了个招待会就此回应道:天下最苦的事叫做“赴汤蹈火”,但只要重赏就有人去做。兼爱至少不用卖命吧,比赴汤蹈火轻松一百倍吧?假如有统治者拿奖励战死的精神奖励兼爱,拿惩罚逃阵的精神惩罚不兼爱,这事不就成了吗?

说得好有道理。讥讽者竟无言以对。

其次凭他身体力行、言行合一的个人魅力。墨子是战国时代最伟大的大师,没有之一。(春秋时代,这个奖项是孔子拿的。)他提倡的东西,比如节俭过屌丝的日子,哪怕在他成名之后也始终坚持着。

都是当红的讲师,孟子出门讲学,身后数十辆宝马,随从数百人,排场相当大。墨子呢?徒步匡扶天下啊。

史载,公元前445年左右,公输般替楚国造了“云梯”,将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在鲁国闻讯,一面派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余人带着守城器械在宋城上布防,一面连夜程,徒步十天十夜到达楚国首都劝楚惠王罢兵。

此外,作为先秦大学唯一的理科专业创办人,墨子也不是盖的。他本身就是一名精通机械制造的人,极具工匠精神。他制造的器具注重实用性,特别是在制造防御战争中使用的器械这一方面,造诣堪比乔布斯之于智能手机,远超当时举世闻名的公(诺)输(基)般(亚)。

墨子的伟大,在当时就得到其他门派的一致认同。道家发言人庄子说,墨子及其弟子为了“兴万民之利”,“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即使上刀山下火海也不后退半步。连敌视他、骂他为“禽兽”的孟子都承认,只要是对天下人有利的事,即使把墨子从头到脚磨成粉,他也心甘情愿。

生前越伟大,死后越寂寞。

这句话用在墨子身上再恰当不过。墨子死后约150年,秦统一六国,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建立起来,同时宣告墨家绝了。

曾经作为与儒家分庭抗礼的一代显学,墨家最后流传下来有姓名可考的学生竟不到四十人。西汉史学大师司马迁苦于资料不足,未给墨子单独立传,而仅用24个字就草草交代了墨子的传奇一生。可以想见,墨家的衰微到了何种境地。

回看墨家崛起的历史,其实已经埋下了中绝的草蛇灰线。墨家全凭墨子一人撑起整个派系的门柱,但他死后,墨家再未出过十分伟大的领袖,不像儒家在孔子之后有孟子、荀子。可谓成也墨子,败也墨子。

墨家规矩特多,主张过一种极端刻苦的团体生活,衣如囚,食如丐,居如穴。严酷的自律行为类似苦行僧,不是常人所能接受。随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褪去,加入墨家的人自然越来越少。

曾有一个叫穆贺的楚国大臣听了墨子的学说后,表示很受感动,但还是没有报考也没有资助墨家。他觉得墨家是“贱人之所为”,理工科嘛,都是凤凰男出身。

墨家的社会组织结构严密,其领袖叫做“钜子”,实行终身制。整个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只有墨家是严密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所以他们有敢死队,可以随时介入防御性战争,践行“非攻”的理念。这种模式在国家分裂的状态下,自然有生存发展的间隙。但是,一旦统一的政权建立,就绝不容许“黑社会”的存在。

既然犯了政治忌讳,墨家的灭绝也就是一个主动或被动的问题了。而且,历朝历代都将严防死守,杜绝其重生。

一直到晚清,封建王朝本身难逃衰微的命运,墨家才被挖掘出来,重见天日。

重温墨家的崛起与衰落,最爱君可以明显感受到,劣币驱逐良币的事儿,从秦皇汉武的时代就开始了。墨家的诸多理念,即使放在今日仍未过时,甚至超前。

比如墨子的科学精神。蔡元培把他比作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但是,这个“亚里士多德”在东方难觅知音,这个先秦唯一的理科专业关停以后,文科男一统天下。缺乏理工素养的统治阶级从来都把科技视为“奇技淫巧”,遗毒至今,我们的科学思维仍是相对缺失的。

墨家重实干,不尚空言,是言行一致的学派。相比之下,历代尊崇的儒家则常有言行不一致的地方,说一套,做一套,遗毒至今。具体不用举例吧。

墨家崇尚吃苦,与我们今天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也显得格格不入。我们崇尚的是“甜味”,成功的甜味,权力的甜味,金钱的甜味。但不管如何,没有苦,何来甜?也许是时候重拾墨家精神,喝一碗不一样配方的鸡汤了。

墨家富有急人所难、见义勇为的精神,所谓“墨翟之徒,世谓热腹”。反观现今,冷漠的看客充斥在我们周围。每有恶性社会新闻发生,我们都在反思过路人的见死不救,然而,再多的反思也刹不住悲剧的重演。为什么?至少在教育上,我们就缺失了墨家的“热腹”(热心肠)熏陶。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根脊梁,当属于墨子及其门人。不能被遗忘。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之后,溥仪的七个妹妹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溥仪,他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我们也会称他为“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经历了封建社会的清朝末年,清朝灭亡之后的民国时期,还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时期,也算是一段非常传奇的经历了。而溥仪后面还有七个妹妹,她们自然都是清朝皇室的成员,那么,这七个妹妹分别都是什么结局呢?她们的

  • 汉朝和亲为什么只嫁不娶?是因为皇帝看不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和亲政策起源于汉朝,目的是为了和北方少数民族达成一种政治联姻,好让双方握手言和,增进友谊。不过汉朝和亲基本上都是只嫁不娶,这究竟是为何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有人觉得是皇帝不想破坏皇室的血统,或者是皇帝看不上,还是比较心仪本国的姑娘。其实这些说法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从汉朝到清朝,各个朝

  • 揭秘秦二世胡亥为什么没有杀子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秦二世胡亥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他为了皇位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全部杀干净了,其实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在皇权面前这些其实真的不算什么,古代为了皇权父亲都可以杀,何况兄弟姐妹,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话说这个秦二世胡亥却没有杀自己最大的对手扶苏的儿子,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不妨就着这个问题

  • 清朝为什么没有倭患?清朝没有倭寇根本原因是日本不强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倭患其实就是指的倭寇,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那些人,倭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细心的网友会发现,那就是话说在清朝好像并没有什么倭患出现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大家想想也差不多知道答案了,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倭寇

  • 秦琼是怎么死的?关公战秦琼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秦琼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即便是你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秦琼,也一定知道作为门神之一的秦琼秦叔宝,每到过年时候都会挑选一些门神画贴在门上,秦叔宝就是我们的门神。而历史上的秦琼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有一种说法叫做关公战秦琼,关羽是汉末三国时期,秦琼是隋朝时期,这两个人怎么可能打得起来呢?秦琼,

  • 骊姬之乱真相揭秘,骊姬姐妹是如何搅乱晋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晋献公击败骊戎国后,骊戎为了求和便把骊姬和少姬一起献给了晋献公。传闻骊姬姿色艳美,很快便得到了晋献公的宠爱,不过骊姬实则阴险狡诈,一直故意博取晋献公的信任。此后骊姬挑拨申生、重耳还有夷吾三兄弟之间的感情,导致申生被迫自杀,重耳和夷吾出逃他国。晋国太子随后改立为骊姬长子奚齐,这便是骊姬之乱,一起来看看

  • 海兰珠怎么死的?海兰珠为何如此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海兰珠,是孝庄的姐姐,早在海兰珠入宫之前,孝庄就已经进宫,那个时候的孝庄才只有十三岁。而多年之后,二十六岁的海兰珠也入宫了,不过这个时候的她很明显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不过,即便是“老了”的海兰珠,却还是赢得了皇太极更多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孝庄,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海

  • 秦国本有机会提前完成统一,长平之战后却爆发内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算是秦国统一前的最后一场苦战,当时秦军总共歼灭赵军45万兵力,使得赵国此后再也无力抗秦。但真正做到灭赵,却是40年后的事情了,为什么这中间还等了这么长时间呢?其实在长平之战以后,秦国本有机会提前完成一统六国的壮举,无奈自家后院突然着火,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内乱,导致秦国停下了前进的步伐。秦国

  • 历史上的纪晓岚有几个老婆?真的有八个老婆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人们对于“纪晓岚”这个人物的认知,或许都是来源于多年前的纪晓岚系列的电视剧,里面的纪晓岚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刚正不阿,一直在与他的“老伙伴”和珅互怼,观众爱看的也就是他们两个每天相互毒舌的剧情了。不过,影视形象和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有非常大的区

  • 秦惠文王怎么死的?秦惠文王与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战国时期的秦国君王中,人们印象最深的,或许就是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了吧。战国时期,他是秦国的君王,秦朝时期,他又是第一位皇帝,同时也是整个历史上的第一个。而秦始皇与秦惠文王嬴驷,又有什么关系呢?嬴驷,这个推动了秦国发展的秦国君主,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秦惠文王真的是被人给害死的吗?秦惠文王嬴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