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这些天他都在干什么?

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这些天他都在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21 更新时间:2024/2/7 15:40:04

李自成,说起这个名字,熟悉明朝历史的人一定是不陌生的。他有一个称号叫做“闯王李自成”,他带领军队反对明朝的统治,可以说,明朝也是在李自成的推动下走向了灭亡的。而在清朝建立之前,李自成自己也做了42天的皇帝,但是为什么他只当了42天的皇帝?在做皇帝的这段时间之内,他又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公元1644年4月25日,既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凌晨,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打开了正阳门,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内城,明朝在全国的统治宣告结束。在入京伊始,李自成便立即直奔皇宫,寻找崇祯皇帝。李自成下令凡是交出皇帝者封伯爵,而胆敢藏匿皇帝者,则夷九族。

不过闯军在皇宫内并没有找到崇祯帝,直到三天后,闯军才在皇宫北面的煤山上(今天北京景山)找到了崇祯皇帝的遗体。李自成遂下令将崇祯遗体移至在东华门外举行公祭,并允许明朝官员和百姓祭拜。到二十七日,闯军将田贵妃墓打开,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遗体放了进去。

平心而论,其实李自成在刚进北京时表现还不错,首先是对待明朝皇族态度尚且宽和。当时崇祯皇帝虽然已经驾崩,但崇祯帝的三个儿子都留在了北京,分别是:长子朱慈烺(太子)、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照。

这三位皇子落到李自成手中后并没有收到什么侮辱,李自成在召见太子朱慈烺时曾让其下跪行礼,遭太子断然拒绝。自成虽严厉呵斥太子,但终究也没有强迫太子下跪,而是邀请与太子一同进餐。不过太子在宴会上一言不发,也不进食,李自成于是将他送回了府邸。此后,李自成封太子朱慈烺为宋王,封朱慈炯为定安公,算是礼遇了。

除了善待前明皇族以外,闯军在进京之初军纪保持的也很不错。李自成曾在北京张贴安民告示,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百姓大喜过望。在闯军入城的前一周内,京城秩序良好,店铺营业如常。

但是好景不长,闯军上层人物在入城之后迅速腐化,李自成也被巨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先是入住紫禁城,接着封前明宫女窦美仪为妃,并开始制定官职、服色,俨然开始以一国之君自居。而作为闯军中头号智囊的牛金星,他不仅没有帮助李自成积极地拉拢和安抚前明官员,也没能提出任何的战略计划,反而在占领北京后不思进取,沉迷于玩弄权术,不断地催促李自成称帝。

其实牛金星原本只是个举人出身,他为人心胸狭窄,毫无远略,整日自比于刘基诸葛亮,并无佐国之才。

李自成在占领北京之后到达了他人生的巅峰,这时整个中原地区全部落入他的手中。但此时李自成还没有统一全国,南方当时还在南明政府的控制之下,李自成的仗还远远没有打完。

打仗是非常烧钱的,李自成本指望入京后可以获得明朝国库的大笔库银,用来充实军饷。但是当李自成进入国库后才发现,里面存银寥寥,不过十几万两,自成大失所望。

随后李自成便授权大将刘宗敏向前明官员勒索军饷,刘宗敏于是命人特别赶制了五千副夹棍,用来逼迫明朝官员们交钱。这些夹棍上有锐利的铁钉,凡不从者,则手足夹碎。而刘宗敏还觉得力度不够,于是又命人在刑部门口树立了两根柱子,作为凌迟之用。

在整个索饷过程中,大量官员因交不出钱财而遭受酷刑遇害,而闯军军纪也在追款过程中日渐败坏,抢掠、杀人、贱淫妇女行为层出不穷,闯军士兵甚至将许多官员夫人衣服扒光绑到马上游街,极尽侮辱之能事。最后,闯军共获银七千万两,铸成银饼,全部用骡车运至西安。闯军的所作所为在京城大失民心,更让许多前明官员失望之极。

面对闯军在京城内的混乱行为,李自成手下另一位重要将领李岩非常着急。李岩曾多次向李自成谏言,要求自成整顿军纪,安抚军民,并且李岩还希望李自成提升对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重视程度,积极招降吴三桂。李岩认为三桂若降,则中原大局已定。

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前,崇祯皇帝曾下令召山海关总兵平西伯吴三桂前来勤王,而吴三桂眼见明朝大势已去,于是一路之上故意行军缓慢,以至于北京陷落之时吴三桂的大军才刚走了一般的路程,随后吴三桂便驻军永平观望。

此时吴三桂全家都在北京,为了招降吴三桂,李自成胁迫吴三桂之父吴襄写信劝降,而吴三桂最初也却有降李之意。但当三桂闻听闯军在京城内的所作所为之时,他大为失望,接着他又得知自己全家都被刘宗敏劫掠,顿时怒不可歇,立即率军攻击了前来接应他的八千闯军,并返回山海关。

吴三桂降而复反的消息传到北京,李自成大惊,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四月五日,李自成在英武殿召开会议,决定派刘宗敏前往山海关迎击吴三桂。

但此时刘宗敏尚匪气不改,竟然在大殿之上公然顶撞李自成,表示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我去前线出生入死,而你却在后方享乐!李自成见状无奈,只得亲自统兵前往。

眼前大哥亲自上阵,刘宗敏老铁也不好再推辞了。农历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大军东进。为了能尽量和平解决问题,李自成将太子朱慈烺和吴三桂之父吴襄一起带上,希望三桂能够看在父亲面子上归降自己。而且当时李自成尚未称帝,在理论上天下还是朱家的天下,带上太子可以标榜自己的正义性。

不过吴三桂反李的心意已决,他在返回山海关后便打出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帜,同时向关外的清军借兵。

在吴三桂的计划中,他是向清军借兵,并不是降清。而当时执政清廷的摄政王多尔衮则借口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军装过于相似,要求吴三桂全军剃发,示意区别。

此时的吴三桂已别无选择,只得同意剃发,而头发一剃则让“借兵”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吴三桂从“联清”瞬间变成了“降清”。

到农历四月二十二,李自成率军约十万(此数字争议很大)在一片石与吴清联军大战。由于事先不知道清军已经参战,所以李自成没有给自己准备预备队,导致最后清军杀出来的时候闯军一片混乱,最终惨败。

在兵败一片石之后,李自成仓促逃回北京,怒不可泄的他在路上就斩杀了吴襄,而太子朱慈烺则不知所终。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紧急在北京称帝,建号“大顺”,次日李自成纵火焚烧紫禁城,烧毁三大殿,然后仓皇撤离北京。

从三月十九日正式进入北京,到四月三十日离开这里,李自成在京仅仅待了42天,这42天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42天。在这42天中接连送走了大明、大顺两个王朝,也见证了一个异族新王朝的诞生。

其实李自成完全有希望开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他原本是可以当第二个朱元璋的,但他的战略眼光比朱元璋逊色了太多。相比之下,与他同时代的多尔衮表现地则要更加狡诈、睿智。

在入关之初,多尔衮便立即暂停了剃发令,他严肃军纪,禁止八旗劫掠,并喊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口号,积极重用前明官员,极大地迷惑了直隶、山西等地百姓、乡绅和官吏。以至于北京军民闻听清军前来时,纷纷在城内城外夹道欢迎。事实证明,多尔衮的确担得起“睿亲王”的封号。

而反观李自成,则是昏招跌出,将大好河山转手予人,直接葬送了自己,葬送了大顺,也葬送了整个国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秀为什么喜欢阴丽华?阴丽华是怎么成为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娶妻当得阴丽华”,这里面所说的阴丽华,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而这句话就是他人生一半的理想,并且也实现了。那阴丽华究竟有什么地方如此吸引刘秀,让他这样重视?既然刘秀喜欢,最终也娶到了阴丽华,为什么最后首先当上皇后的是郭圣通而不是阴丽华

  • 周武帝宇文邕他最爱的女人是谁?结果让人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近期一部反应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古装电视剧《独孤皇后》已经在网络上开始热播了,在这部电视剧当中,我们又再一次的认识到了北周的皇帝宇文邕了。在我国的历史上,宇文邕算的上是一个非常称职的皇帝了,爱国爱民,一生都在为自己国家和人民而奋斗,在他的统治下,北周达到了最强盛。然而可惜的是他一生操劳,坎坷太多,使得他

  • 卫绾都不这么理刘启,刘启为何还要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汉朝时期的卫绾其实还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话说他在刘启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刘启请他吃饭,但是最后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卫绾理都没理刘启,所以这个卫绾胆子还是挺大的呀,但是事情却又十分的有意思,话说刘启登基之后又十分的重用了刘启,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这刘启的能量还是挺大的呀,下面就这这些问题我们继续

  • 宋朝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宋朝的一些官职,想必大家看一些宋朝的电视剧会有一种叫“通判”的官职吧,的的确确是这样的,那么有的网友就要问了,这个通判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还有这个通判放到现在的话会是什么官呢?下面就这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通判”,是州府里的主要官员之一,按照官方的记载

  • 赵云真的是被绣花针扎死的吗?赵云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在《三国演义》当中身为“五虎上将”之一,而且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基本上挑不出来刺的人之一,自然也是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对于赵云也是各种欣赏。但是这样一个一身是胆的赵云,他的死法却有些离奇,相传他虽然身经百战但是最终竟然是被一根绣花针扎死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历史上真实的赵

  • 乾隆下江南每天都吃什么?并不是所有美食都能吃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皇帝在位时,曾六次下江南,也证明了乾隆皇帝对江南一带的喜爱。虽然每次乾隆来到江南的理由不一,但游山玩水,品尝美食肯定少不了,那乾隆皇帝在江南每天都会吃些什么呢?可不要以为乾隆来到江南,就能尝尽江南美食,毕竟皇帝对饮食安全方面的要求很高,出了宫更是要注意,所以很多食品都需要在监督的环境下制作,做好

  • 我国清朝皇帝为何一个比一个寿命短暂?甚至到最后一个都没有了子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后的一个朝代了,对于这个朝代我们是又爱又恨。爱主要是因为清朝有着独特的满足文化,先皇们的一些仁厚,接二连三的开启了盛世。而狠主要就是闭关锁国,无知,腐败无能,屡次受到西方列强的欺负。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清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怂,寿命一个比一

  • 康熙妃嫔那么多,为什么很多年都没有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来说,皇帝登基之后就会择立皇后,而如果皇后早亡,也会再从其他的妃嫔当中再立一个皇后,掌管后宫,这样一来,皇帝管着朝堂管着国家,皇后管着后宫,也是很和谐的。但是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却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一直都没有册立皇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康熙那么久都没有立皇后,这些年后宫又是谁来管事呢?1.

  • 武则天杀了上官婉儿一家,为什么上官婉儿还对她很忠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对于上官婉儿来说,那就是仇人,她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之位,诬陷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最终上官仪被下狱处死,而上官婉儿当时还在襁褓之中,就被罚入掖庭。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上官婉儿对于自己家的遭遇其实是一清二楚的,可为什么后来还是尽心尽力辅佐武则天,而且深受武则天的信任呢?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

  • 宋朝钓鱼的鱼竿有多先进?抛竿几乎成为百姓日常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抛竿是我们目前最常见的钓竿之一,配合钓线、渔轮、钓钩等,基本上就能应付大部分的水域条件完成钓鱼工作了。要追究抛竿的历史,可以从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开始说起,宋朝人对于钓鱼这项娱乐活动情有独钟,据说抛竿在宋朝基本上是每家每户都拥有的日常用具,这点还是十分惊人的,毕竟放在现代,也不可能做到每家都有一个鱼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