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初三杰为什么只有张良善终,韩信和萧何怎么死的

汉初三杰为什么只有张良善终,韩信和萧何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58 更新时间:2024/1/15 16:54:21

“汉初三杰”作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开国功臣,跟随刘邦一起创立了汉朝,不仅在当时,对后世来说也是功不可没。但是面对功臣,尤其是开国功臣,皇帝的心思就各异了,毕竟是跟随自己一起创立王朝的人,有很大的功劳,所以封赏是必须的,但同时也会担心他们权力过大威胁到自己,所以削权甚至是杀掉也都是手段。而在汉初三杰这三个人当中,韩信最惨,萧何次之,唯独只有张良一个人得以善终,这是为什么?

汉初三杰,生动的诠释了“保命三计”,即上中下三计,这也是历史上开国功臣逃不开的三种选择:功成身退为上计;示之以弱为中计;示之以强为下计。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分别选了上中下三计,结果迥然不同。

一般说来,开国功臣们追随主公征战沙场,就是为了博取一世功德、子孙富贵。在对外战争中获取胜利之时,就该是论功行赏之日。然而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误区,因为军阀混战结束后,马上就会进入更加残酷的内部政治斗争。

高鸟尽,良弓藏。这种情形基本上在历朝历代形成共识,尤其刘邦和朱元璋两位草根皇帝最为残酷。然而那些在征战时神勇无比、智谋近妖的功臣们,却都绕不开这个怪圈。能够真正认清开国之初政治斗争本质的人寥寥无几,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更是少之又少。

大多数功臣引颈待戮,能做出反抗的都非凡人,下面我们来看看汉初三杰的三中应对,最后附加另外一位神人的神级操作:

1.下计:示之以强

韩信被后世奉为“兵仙”,其在军事上的成就受到万世景仰。然而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便是太过高调,已经到了很不给领导面子的地步。他在击败项羽前做过两件事,早已为他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其一,多多益善。这个典故大家早就耳熟能详,一次刘邦与韩信交谈,问韩信各将领的领兵能力,韩信说各有差异。于是刘邦又问韩信自己能领多少兵,韩信回答说陛下可领兵十万,刘邦很高兴,又问韩信他能领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

这点其实无需否认,韩信是“兵家四势”中“兵权谋”的代表人物,与“兵形势”代表人项羽不同,项羽打仗在乎少且精,而韩信则是可以充分调动手下所有兵力,无论多少。

大家是不是也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可惜这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刚才问你话的是你的大BOSS,年终奖金多少,升迁有没有希望都系于他的身上,现在你竟然用这种蔑视的语气和他说话,即使这是事实,也一定会招来老板的记恨。

其二,要挟刘邦。荥阳之战,刘邦与项羽僵持不下,眼看就要支撑不住。而此时韩信手握三十万大军在项羽的后方,只要他加入战团,可以左右任何一方的命运。韩信竟然在此时向刘邦提出要求,要做代理齐王,分明就有要挟之意。好在刘邦也是非常之人,在盛怒之余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还封他做真正的齐王。

从这件事上,刘邦就彻底对韩信起了戒心。于是在建立汉朝之后,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御守匈奴。

其实到此韩信并未彻底招致杀身之祸,然而他性子中自带的高傲又一次害了他。他在驻守太原时,认为自己还有能力和匈奴一较高下,这样还能够彰显自己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于是他就上书请求将封地的都城迁到离匈奴更近的马邑,以御边患。

结果呢?不仅自己被困,还招致高祖白登之围。如此种种,刘邦岂能不动杀心?都说韩信死于吕后之手,不关刘邦的事。他们两口子,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这么大的事,怎么会不事先商量好呢?

2.中计:示指以弱

韩信没有搞清楚的状况是,刘邦已经取得了天下,就不需要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了,这样会让君主和子孙都无法掌控。

萧何就很清楚这个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自污名节。

其实萧何最开始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刘邦出征在外时,派萧何留守,并安排筹集和运送军粮的事宜。刘邦经常会问来人,萧相国在长安都做些什么?来人禀报说萧相国爱民如子,除了督办军粮,还会体恤军民百姓。刘邦听到这个回答默默不语。是啊,我在外面打仗,你却在家里收买人心,莫不是要取而代之?

萧何的门客于是对萧何说,明公已经位极人臣,赏无可赏,如今还做事如此完美,陛下必定认为你别有所图。萧何闻之大骇,于是听从门客的建议,开始大肆敛财,并且向刘邦讨要赏赐。

后开刘邦虽然以贪墨罪将萧何拘禁起来,但是很快又官复原了。

3.上计:功成身退

萧何虽然得以保住相位,但是以自毁名节为代价,并且晚年也过得战战兢兢。相比之下,张良早就看出,开国之后就已经没有了这些功臣的位置,折腾的越欢,死得越快,于是他选择了明哲保身。

在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之际,张良就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只保留了“帝者宾师”的地位和待遇,很少插手政事,在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也是默不作声,仅在太子之争中出手救了吕后和太子。

如此一来张良不仅在政治风潮中毫发无损,还保得子孙富贵。

4.神计:跳出棋盘

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是因为他的格局和视野远在项羽之上。项羽勇猛非常,左冲右撞,但也不过是棋盘中一子,反观刘邦,联合诸侯、善用手下,分明就是站在下棋的视角。

但是千万不要小看天下英雄,能够跳出棋盘的不止刘邦一人,还有一位,叫陈平

陈平六出奇谋,屡立奇功,他在楚汉相争中的作用,完全不弱于“汉初三杰”。然而包括刘邦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刘邦甚至还评价陈平说:“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于是对他委以重任,封赏有佳。在韩信身败名裂、萧何战战兢兢、张良隐居不出的时候,陈平依旧能活跃在政治巅峰而不败,着实令人惊异。

其实原因无他,格局不同而已,在刘邦认真下一盘天下之棋的时候,陈平就默默站在刘邦身后观战。所以陈平在汉初最残酷的政治风潮中,做对了几乎每一次选择,投机无比准确。智擒韩信、白登解围、巧释樊哙、明智让位,最终出任汉相,受封侯爵,被太史公评价为“善始善终”,着实不易。

因此,汉初三杰之所以在开国之后结果截然不同的,正是因为他们定位不同、应对不同。功高盖主之臣,夺取天下之后还在君王面前逞能,那离灭亡就真的不远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不在诸葛亮实力原形毕露,面对“菜鸟”司马懿都难以获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建立蜀汉后,立诸葛亮为丞相,可见当时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已经达到了最顶峰。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当时刘备也没后备人选了,只有诸葛亮的资历是最深的。如果庞统和法正还在的话,这个丞相之位肯定就不是由诸葛亮来做了。可能有人会说,要不是诸葛亮,刘备最后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政权,还当上皇帝,那真相真是如此

  • 汉武帝封禅的时候为什么带霍去病的儿子,不带自己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封禅,一向都是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所做的非常大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备两个儿子一个叫刘封一个叫刘禅,就会被很多人解读为刘备也有称帝的心思。虽然事实未必如此,但是毕竟这个巧合实在让人难免想多。而像是封禅这样的大事,如果皇帝要带人,想来应该也是自己看中的儿子之类的重要人物,可是汉武帝封禅的时

  • 大明军队依靠什么打败蒙古铁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蒙古铁骑把宋朝打成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最终又把南宋灭亡,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人统治的朝代,元朝。蒙古军队也被称为蒙古铁骑,元朝时期的中国领土疆域更是历朝历代当中最大的,然而这样一个强大的军队,为什么最后还是败在了大明军队?大明军队又是依靠的什么,才能够打败如此强悍的蒙古铁骑呢?至正二十年

  • 同治皇帝怎么死的?真是死于花柳病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同治皇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在位共13年时间,不过同治皇帝在19岁时突然驾崩,死因一时成谜。后传同治皇帝是死于天花或者花柳病,不过同治皇帝小小年纪怎么会得天花或者花柳呢?不过根据古书记载,同治皇帝的私生活的确不是很检点,但也有把他的死因归结到慈溪太后身上的说法。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同治皇帝究竟死于哪种疾病

  • 郭嘉真是曹操手下第一军师么?郭嘉能力有没有被夸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郭嘉被称为旷世奇才,也是曹操的得力助手,不过历史上总有人把郭嘉评为曹操账下第一军师,郭嘉真有能力担负此名么?今天就为大家还原一位真实的郭嘉。郭嘉善于洞察人心,所以他十分了解曹操的性格,曹操也曾对郭嘉寄予厚望。但曹操最爱招揽人才,他身边也从来不缺能人异士,所以曹操手下的军师绝不可能被郭嘉一人垄断。而且

  • 为什么一定要等吕雉死后,才开始诛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诛吕行动,说的是西汉时期在吕雉死后,朝堂上对当时所有吕姓之人进行了清除,大权重新回到刘氏手中,若非如此,江山恐怕还会不稳。在唐朝时期,武则天掌权的时候,武家人也是位高权重,但是最重要的皇位都已经落入武家手里了,为什么大臣们却还敢在武则天活着的时候就让她退位?而吕雉时期,为什么就要等到吕雉死了才敢动手

  • 北宋究竟因何而亡?只是因为军事太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北宋一共存在了167年,共出现过9位皇帝。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虽然结束了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但面对辽、金等国还是处于劣势。直到北宋发生靖康之难后,在第二年就被金国所灭。难道北宋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军事力量太弱么?实际上这并不是北宋灭亡的唯一原因。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当时一批手握重兵的大臣对军队的控制

  • 纣王的太师真的是闻仲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纣王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位被妲己迷得神魂颠倒的商纣王了,酒池肉林的,那么大家也知道闻太师这个人,话说他真的很厉害,而且商纣王都十分的惧怕他,那么当时商纣王的太师又是谁?是闻太师吗?还是说有其他人?下面我们不防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纣王时期的太师并

  • 揭秘清朝粘杆处是什么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粘杆处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听说倒是有听说过,但是好像就是不太知道这个机构到底有什么意思,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还是挺复杂的,所以最近小编就去做了一个研究,那就是去揭秘看了看这个粘杆处到底是干什么的机构,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粘杆处”也被称为“

  • 南王孟获真的住在山洞里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到了三国时期,其实早就已经过了刀耕火种时期了,但是现在网上有很多那种说当时的南王孟获是住在山洞里面的,说到这个小编觉得这个说法有点问题的,这不可能啊,怎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个还是挺有说法的,还真的是的,那么有下面我们也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今人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