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士大夫为什么会集体堕落?士大夫在古代有哪些价值?

明朝士大夫为什么会集体堕落?士大夫在古代有哪些价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42 更新时间:2024/6/18 19:30:29

士大夫是古代对于读书人和官吏的总称。在古代的社会结构之下,士大夫基本算是整个国家的文化创造者,如果士大夫建立起了一种歪风邪气的价值观,那肯定就会波及到全国的百姓。在明朝时期,就曾出现士大夫集体堕落的现象,整个朝中都充斥着贪腐不务正业的气息,如果将这种价值观传递到了全国百姓身上,那将会加速快明朝灭亡的时间。等到崇祯皇帝朱由检上位后,想要重整朝风,但发现凭借自己的力量已经很难改变这样一个大环境了。

一:断崖式堕落

大明王朝三个世纪里,一个出名的亮点,就是士大夫们的气节品质。

自从明朝建国起,明王朝的历代文官们,就常见各种硬骨头。碰上关乎国计民生的原则问题,哪怕品级低的小官,也常见硬怼皇帝,坐牢挨打全不怕。摊上北京保卫战这样的危难时刻,更是集体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御外辱。治国能臣也是辈出,虽说朝堂争斗不少,大多数阁老尚书,都能分得了轻重负得了责,比如夏言掐张璁,张居正高拱,彼此别管多大仇,国家大事也绝不拆台。大明王朝的辉煌中兴,就是这些负责任的政治家扛起来。

但是,到了晚明凄风苦雨的年月里,一直标榜“气节品质”的明朝士大夫,表现却是断崖式下跌。特别在末代皇帝崇祯帝艰难苦撑的年月里,满朝的士大夫精英们,除了忙着互相算计拆台,就是遇事慌忙躲猫猫,气得亡国前夜的崇祯,喊出“诸臣误我”的遗言自尽。而后,士大夫们却又毫无压力,撒腿就去找李自成农民军卖身投靠。如此集体下作的表现,正如当时大文豪冯梦龙那句怒骂:“尚何面目偷生于天地间”——简直太不要脸。

可别看冯梦龙骂得狠,等到不久后清军入关,中华大地山河变色,明朝朝堂士大夫的“不要脸”,却是更突破尺度。南明初建的时候,就拉帮结派继续掐,为了个人手里权力,不惜煽动军队哗变,直接给清军南下打开方便之门。待到清军横扫东南,满脸忠君报国做派的他们,这时争先恐后求投降。诸如钱谦益陈名夏等“士林领袖”们,更是投降了都最终不落好,不是凄然而终,就是获罪身死——做叛徒,都这么不受待见。

虽说历代王朝覆灭,常见朝堂士大夫们的“不要脸”,但如明朝士大夫这般堕落速度之快,却简直青史罕见,细看其中过程原因,更是满眼触目惊心。

二:价值观崩溃

明朝士大夫们的加速度堕落,首先就是个价值观问题。

嘉靖年间文学家何良俊回忆说:明朝前期的官员,深受理学教育熏陶,从来看淡财富田产,最重气节名誉。就算在松江这样的富庶地区,当地周氏曹氏蒋氏这样世代官宦的名门,生活水平也就中等人家等级。谁要敢做官时贪图享受经营产业?必然会被集体鄙视。那时士大夫们的刚正表现,正是这清廉自守的信仰支撑。

但从嘉靖年间起,明朝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朝堂上的传统信仰,也全冲得七零八落。官员从中进士开始,就忙着买田置地,有的甚至借权势插手各类生意。社会风气也是大变,《新会县志》记载:明代早期时,如果有清官辞官回家,乡邻们都引以为荣。但到了嘉靖年间时,如果官员回乡后被带回钱,必然要被街坊四邻嘲笑,“清官”几乎成了“傻官”的代名词。蝇营狗苟的风气,从此开始到处刮。嘉靖年间还是青年的张居正,就曾一语叹息当时的乱象:商贾在位,财货上流——基本就是金钱开路。

好在那个时代,明王朝的行政体制还算运转良好,从嘉靖晚期严嵩倒台起,经过高拱张居正等改革家的铁腕整顿,以考成法等严格律令,将明朝官员们严格监管,也成功一扫嘉靖年间的龌龊风气,有了“隆万中兴”的辉煌。但张居正过世后,亲政的万历皇帝,没几年就不上朝,虽说大权牢牢捏在手里,明王朝的行政效率,却是严重减速,所谓的严格监管,当然也成了浮云。既然国家大事歇了业,当年追求清廉报国的官员们,这下当然瞪圆眼睛捞好处。

于是,这个时代的大明朝,江河日下的年月里,也成了士大夫们生活丰富多彩的年月。朝堂上拉帮结派,互相拆个台搞个党争,嘴里江山社稷,谋的却是自家利益,享乐奢靡风气更是大起。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亲笔记录了他参加过的明朝官场饭局:有时都是在“宫殿般的船舶”上,餐具全是金银器皿,菜肴堆得像“修建一个小型的城堡”。热闹的宴会要持续一整夜,除了美食还有歌舞游乐。为何敢这么奢靡?因为“开支全由公家支付”。

而且别看晚明末世时,他们各个遇事唯唯,捞好处却绝不手软。比如明末江南的官宦世家,华氏每年收租有八十七万两,钱家土地横跨三州,每年地租近百万两白银。陈家的宅院巍峨无比,比各地藩王都阔气。朝中的各位官员呢?每天在崇祯面前糊弄的他们,大把的钱往家里搂,以至于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一顿抄家,竟在官员们家里抄出七千多万两白银,是明朝亡国前夜,宫廷府库存银的三百五十多倍。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李自成攻取北京时,甚至清军南下时,这些高官厚禄的士大夫们,竟是丑态百出:报国的信仰早就是浮云,一生做官只为权和财,跟谁不是升官发财?该卖就要卖。

三:可怕的逆淘汰

比起价值观的崩塌来,晚明士大夫们堕落的更致命方式,就是残酷的逆淘汰。

很多后世读史者,常叹息明朝灭亡时,一幕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各级高层官员们,各种秀下限卖身卖国,人设几乎塌了个干净。另一边,却是多少身在民间的士大夫们,慷慨走上救国之路,战至悲情壮烈殉国。在这个王朝生命的最后年代里,大明朝依然不缺忠臣义士,但这些满腹才华理想的英雄们,却无一例外,在明朝灭亡前夕时,被淘汰出权力层之外。最终只能以孤军奋战的方式,悲壮履行最后的职责。

造成这奇特现象的,就是明王朝越演越烈的逆淘汰。

在明朝中期时,虽然明朝社会的传统理学思想,遭到了越发剧烈的冲击,但大明王朝的行政体系,毕竟仍然保持健康运转的状态。所以高拱张居正们,依然可以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如勇敢的手术般,给大明朝赢的新生。但万历亲政后呢?长期的怠政懒政,明王朝连全国的知府知县,乃至中央六部尚书侍郎,都是大面积空缺。整个王朝正常的新陈代谢,已经完全的紊乱。然后,参考一下基本健康知识就知道,明朝的政治生态,变成了病态的逆淘汰。

逆淘汰的出名方式,正是党争。万历的怠政,叫朝臣间的倾轧,走上了失控状态。大臣们各自拉帮结派,正常的官员任免考核,完全成了过场。晋身的主要途径,就是跟对派别。会争名声秀出位,要比会实干更重要。

如此一来,万历晚期起,大明朝堂上就“好名”成风,越是国家水深火热,官员们越是精神抖擞骂得欢,比如李自成农民军从陕西进入山西时,如此十万火急的局势,言官们却互相扣锅,朝中山西籍的官员破口大骂,指责陕西官员“纵贼”,陕西籍官员们哪肯吃亏?又大骂山西籍官员“通贼”。正常商议平叛剿贼的会议,就这么给带跑偏,变成了地域掐架。类似雷剧,崇祯在位十七年里,每年都有好多场。耽误正事?哪有官员们站队博名声重要。

甚至到了江南复社崛起时,复社的领军人物们,也凭着他们在明朝朝堂的强大人脉,把自己的成员们在科举路上捧上去。号称“清流”的他们,更通过在秦淮青楼的各种聚会,拼命收揽成员,创下南京秦淮青楼“家家夫婿是东林”的“壮观”场面,至于成员素质?《复社纪略》里就有无奈叹息:“而嗜名躁进,逐臭慕膻之徒,亦多窜于其中”——就是一帮这种玩意。

这样一个坑货扎堆的朝堂,最容不下的,自然是实干型的人物。比如崇祯年间时,山阳县武举陈新悲愤上书言事,奏折直戳明王朝各大弊病。如获至宝的崇祯,欣然将陈启新提拔为给事中,不料这下捅了马蜂窝。接下来的时间里,各路官员们不顾国家危亡,接力似的大骂陈启新,终于罗织各种罪名,害的为官清廉的陈启新撤职走人。至于血战巨鹿的卢象升?经略陕西痛击李自成的孙传庭?哪个不是迎着骂声苦干,然后含恨而亡?

当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朝堂,已然成了气候,真正的人才,已有容身之地?崇祯临终都在说着“文臣皆可杀”,可真正造就满朝“可杀文臣”,叫明朝付出亡国代价的,正是这大明朝自己造成,更在历史演进里绝不罕见的逆淘汰。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贾似道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被称为蟋蟀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明朝时期奇葩皇帝很多,但在宋朝时期,奇葩也不少,虽然不见得都是皇帝,还有一些臣子同样让人感到奇葩。贾似道,这就好像是一部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他在历史上却确有其人,而且说起来也的确是很讽刺。贾似道官至宰相,然而却有一个很奇怪的外号,“蟋蟀宰相”。这个外号是什么

  • 秦朝快速灭亡的四大原因揭秘,被刘邦取代秦始皇犯了哪些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全国统一的皇帝,但他建立的秦朝只存在了不到15年的时间就被取代了。为什么秦朝的灭亡会如此快速呢?刚刚步入巅峰的秦始皇,仅仅去世三年后自己的政权就被他人轻易瓦解,难道没了秦始皇对于整个政权的影响就如此之大么。其实这跟秦始皇在不在世并没有很大关系,而是跟他生前推行的政策有

  • 清朝男性辫子发型演变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男性的辫子头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阴阳”形,在中间也经过了好几次的变化。最早的辫子头被称为“金钱鼠尾辫”,整个头上只有后脑勺有一撮头发用来扎辫子,其它地方要全部剃掉。通过大家脑中想象出来的画面也知道这个头型有多夸张了。后来经过多次改良,才成为了我们比较

  • 东吴如果全力北伐,能不能击垮曹魏统一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东吴其实大家也这个孙权领导的势力好像在三国时期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没干什么事情一样,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东吴好曹魏干架的情况还是非常的频繁的,但是就是有点感觉没用全力一样,于是也有网友说了,假如东吴孙权他们拼尽全力北伐攻打魏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最后能统一中原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

  • 刘禅真的是穷人版的汉武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刘禅其实大家应该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他好像有点傻,挺无能的,但是其实如果真正理解正在意义上的三国,或许有网友会发现其实刘禅根本就不傻,反而有一些聪明,所有有人就说了,其实刘禅是穷人版的汉武帝呢?那么这个到底要怎么说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有人说蜀汉后主刘禅是一个穷人版的汉武帝

  • 西施历史上真的存在呢?西施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首,传说西施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不过西施是春秋末期的人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很多东西早已没办法证实,西施的容貌又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西施的故事和传说,但也有说根本不存在西施这位人物,那真相究竟又是如何呢?

  • 李建成加上李元吉,为什么还是斗不过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李渊时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这两个儿子是站在一派的,但是秦王李世民与他们属于对立派,李世民看起来就自己一个人,对方是两个人,但是最终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还是杀掉了自己这两位兄弟,获得了太子之位,最终登基称帝。为什么李建成加上李元吉,两方势力最后还是没能斗得过李世民?这中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原因呢?李建

  • 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占领长安,后续他会怎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的北伐,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是比较遗憾的,因为如果北伐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历史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不知道,正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才有了无限种的可能性,也更加的吸引人。那么,我们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如果当初诸葛亮北伐,成功占领了长安,那么诸葛亮下一步会怎么做?有了长安之后,他还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

  • 秦孝文王继位三天,为什么突然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秦孝文王嬴柱,这个名字一定不是很多人都熟悉,但是如果看过一些相关的影视剧,或许会有一点印象,他就是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悲催的君王,做太子做了十几年,为死去的父亲服丧刚满,登上王位才三天的时间,就莫名其妙死掉了。秦孝文王之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的死去史书的记载也不详尽,那秦孝文王有可能是怎么死的呢?1

  • 三国时期,蜀汉为何不继续向西南或西北面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蜀汉是其中最弱的一个国家,也是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我们也知道,蜀汉成立之后,刘备不久病死,诸葛亮基本上成了这个国家的最核心人物,他一直都在北伐,即便是死后也有人接替他继续进行北伐。当时与吴国联盟,东边可以不用太过担心,但是为什么一直没有像西南或者西北面进行扩张,等到扩张之后再继续北伐呢?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