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监察制度是怎样的?监察制度有用吗?

古代监察制度是怎样的?监察制度有用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150 更新时间:2024/1/19 22:07:17

说到古代的监察制度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监察制度顾名思义就是监督的机构了。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说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是社会等级最严格的一个朝代,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那么,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明朝的发展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古代监察制度是怎样的?监察制度有用吗?到底是怎样的呢?

其一,风骨嶙峋,激浊扬清,以天下为己任。汉末党锢以“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的玉碎之局收场,拉开了中国古代士人政治悲剧历史的序幕,但却阻止不了仁人志士追求光明的脚步。唐朝恢复谏议大夫后,不少谏臣从儒家精神中寻找了政治资源和精神支柱,以风骨相激励,援道统为指引,渐合而为清流,上谏皇帝,下参权臣,凝结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宋朝仁宗时,范仲淹因谏被贬,梅臣作《灵乌赋》以劝之,范仲淹仍答以《灵乌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成为古代谏议之论的最强音,其后以谏议大夫权参知政事,更是提出了“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著名命题;明朝杨继盛弹劾严嵩“十大罪”反被屠戮,却有了跨越朝代的魅力,其人是清朝清流的精神偶像,就连其居松筠庵也成了清朝的翰林、御史、名流、士子集会议政之所。

其二,约束君权,挟制相权,规范权力运行。监察制度作为古代中国的一项制度发明,既代表了最高权力的延伸与自我完善,也起到了约束君权、挟制相权的作用。监察制度的正常化往往代表着王朝蒸蒸日上,反之亦然。唐太宗以人为镜,复谏议大夫,名臣明君,创立了“开元盛世”;而天宝之后,谏议之制为李林甫元载等权臣杯葛,忠言阻塞,于是唐王朝渐被宦官夺权,为藩镇包围,终于导致残唐五代的天下大乱。而明末庸君奸臣,御史清流为阉宦所荼毒,门户之祸,科道深陷党争,忠良散尽,内忧外患,终至倾覆。

其三,以卑临尊,巡狩四方,维系王朝统一。以卑临尊是秦皇法家之制,虽不合春秋之义等儒家学说(《礼记·大传》:不以卑临尊也),但汉家“霸王道杂之”,悉承秦制,虽有反复,毕竟发展成了历朝通例。明太祖朱元璋曾总结为“以小制大,以下制上,大小相制,上下相维”。而监察权作为中央权力的有效组成,汉朝以十三州设刺史,假印绶,察六条;明制十三道御史监察地方各省,巡按号“代天巡狩”,皆成为维系王朝统一、央地有序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四,明德慎刑,三司会审,制衡司法权力。从秦汉开始,重大疑难案件要交由三个重要的法司会审。由于官制变化,三法司的组成虽不同(汉朝为廷尉、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唐朝为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卿,明清为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都御史),但是监察从不缺席。这种司法权的分权制衡是中国古代“明德慎刑”司法观念的体现,可以有效避免因一司独断导致的冤假错案。

古代监察在制度史和思想史上都有重大意义。《古代监察史》(东方出版中心,2018.6)的作者刘社建并非历史专业出身,该书历时两年方始完成,正如作者所言个中甘苦自知。该书上起先秦下至清末,梳理了古代监察制度的源流、脉络与发展,著述严谨,对于笔记小说等典故的采用曾做过认真考证,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并插入了大量的人物和典故,趣味性与可读性强,为读者提供了一窥古代监察制度流变的难得工具。

制度史的编纂是一件惠及学林的雅事。作者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竟以纪检从业人员的职业自觉,将多年修炼的学术功底投入到“盛世修史”的名山事业中,不禁让笔者想起清朝状元洪钧在担任驻俄公使时借外国史料证补元史来。晚清风雨飘摇,洪钧因外交争端而术业不终;今日我们却国运日隆,国家监察委已然设立,躬逢其盛,是为作者古代监察制度研究之幸,也祝其研究工作蒸蒸日上。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24期第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老兵为什么要告诉新兵战场上的尸体不要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世界上最无情的地方在哪里?那肯定就是在战场上了,战场上的敌我为了消灭对手,什么方法都会用出来。尤其是在有火器时代后的战争,前一秒还在和你冲锋陷阵的战友,下一秒可能就灰飞烟灭了。你永远不知道子弹会从哪里射来,永不会知道下一秒死的会是谁。而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国军队中,为了不让自己士兵白白牺牲,有些老

  • 最早使用迂回战术的名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在军事战略里面有一种战术叫做“迂回战术”,这种战术主要体现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术方法,在这一系列中找出敌军的薄弱点给予致命一击。而迂回战术是谁发明的呢?第一次使用这个战术的人又是谁?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公元前264年,罗马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争夺西西里岛,

  • 汉尼拔在坎尼会战前期是如何激怒罗马指挥官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欧洲,战略之父汉尼拔对罗马展开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这次战争中题几乎摧毁了整个罗马帝国。在这次战争中,坎尼草原的战斗是他最杰出的战斗,将战略运用的淋漓尽致。他甚至在这个战争爆发的前期,让罗马军官暴怒,一怒的冲动下走进了汉尼拔的诡计。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汉尼拔在战前是如何让罗马军官暴怒的差个插曲

  • 坎尼之战为何说是汉尼拔的巅峰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北非,有一个能与罗马抗衡的强大王国,那就是迦太基。我们熟知的“战略之父”汉尼拔就是一位迦太基人。在他的领导下,汉尼拔攻入了罗马境内,罗马人对于汉尼拔的进攻毫无还手之力。为何大家都要说汉尼拔是战略之父呢?那我们就开看看他的巅峰之战——坎尼之战就知道为什么了。第二次布匿战

  • 二战马金环礁战役中,美日双方的潜艇叫什么?是什么规格配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日本空袭珍珠港后1942年8月7日,在太平洋上首次对日军发动了攻击,这次战役就是马金环礁战役。这次战役最终以日本人的战败而告终,在这次战斗中,水下作战双方都有投入潜水艇进行作战。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双飞的潜水艇是什么规格的,叫什么名字。“舡鱼”号(V-4,以后改称为&ldqu

  • 明朝厂卫制度是怎样的?有哪些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明朝时期的历史,说到明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而关于明朝很多人都是在说当时明朝的等级制度是非常的严格的,那么,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可以说是所有皇帝中最没有背景和后台的一位了。小时候的朱元璋生长在一个农村家庭,受尽了苦难和折磨

  • 历史上,山阴公主的三十个面首最终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山阴公主刘楚玉,在历史上也算是“美名”流传,而关于她的闲谈,基本上都躲不开她的三十个面首,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男宠,而这个词,最初也是刘楚玉的弟弟刘子业所创。然而,南北朝时期也是动乱,山阴公主所在的刘宋同样不安稳,她本人最终也不是寿终正寝,那么她是怎么死的,她死后,那些面首们又

  • 二战法兰西战役双方兵力如何,双方武器是怎样的配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德国在第一时间闪击了波兰,把波兰打了个措手不及。同时也对法国展开了进攻。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法国军队誓死抵抗,这场战役称之为“法兰西战役”,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这场战斗德法双方兵力如何,装备配置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为了实施第一次“黄色&

  • 光绪帝为什么那么喜欢珍妃?珍妃长得漂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光绪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光绪帝是当时清朝晚期的一位皇帝,但是说到光绪帝大家议论最多的还是光绪帝的软弱无能了。不过,话也说回来,当时的光绪帝成为那个样子也充满了很多的无奈的,因为在光绪帝的上面有一个很厉害的人物,那就是慈禧,而慈禧是当时晚清时期独掌大权的任务,所以这样一来,很多时候光绪帝并

  • 巴耶塞特一世为何会被称为“雷神之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君王和将领。在古老的奥斯曼帝国中也出现了一位有名的君王,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的名字叫做巴耶塞特一世。他被后人称之谓“雷神之锤”,为什么会有这么霸气的称谓呢?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下吧。巴耶塞特一世,古代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