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伦勃朗是如何用自己的画像诉说人生的?

伦勃朗是如何用自己的画像诉说人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96 更新时间:2024/2/11 7:14:06

说起世界上有名的画家,大家肯定第一反应的就是达·芬奇。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可以算的上是世界级的无价之宝了。但是今天小编想要介绍的是另外一位有名的画家,他就是伦勃朗。他的最在行的就是肖像画,据说他会用肖像画来诉说自己的人生,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下吧

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是世界美术史上一位伟大的荷兰现实主义画家,荷兰最杰出的肖像画大师,也是17世纪整个欧洲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油画和铜版画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伦勃朗1606年7月15日生于荷兰莱登城郊磨坊主之家,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他一生创作精力旺盛,给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遗产——六百幅油画,三百幅版画和二千幅左右的素描的速写。画风质朴自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善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1、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伦勃郎 荷兰 布面油画 1632年 169.5×216.5cm 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这幅画为画家26岁时的成名之作。画家应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委托,为他们的行会成员画团体肖像。画中人物全部是真实的,主讲人是著名的蒂尔普医生,他作为主要人物,占有画面的一侧主要位置,其人物以各自专注神态,有变化地穿插安排在一个有深度的平面上,使每个人物所处的位置互不遮挡,并且不受透视影响,大小基本相同,否则订画人是不接受的。

2、执扇女子 伦勃郎 油画 1633年 127×101厘米

3、夜巡 伦勃郎 油画 1642年 363×437厘米 现藏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此画是受阿姆斯特丹民警总部委托而创作的群体肖像画。按惯例,订件者的肖像应在画面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们都付了一样多的定金。可是伦勃朗选择了民警队在班宁?柯克大尉的带领下,紧急集合准备出发的瞬间,描绘了该场面的紧张和仓促。结果订件者提出抗议并拒绝接受此画。民兵们要求画家重新画一幅肖像。可是出于一个画家的艺术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伦勃朗坚持不重新画一幅。这件事情闹的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打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找伦勃朗来画集体肖像了,而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伦勃朗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去世了。这幅画本耒描写的是白天的行动,由于年久而变得发暗,后人称为《夜巡》。

4、亚里士多德对荷马的头作冥想 伦勃郎 油画 1653年 144×137厘米 存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个手扶荷马像、陷入沉思的老者,很难使人相信就是那个古代希腊的大哲人亚里斯多德——伦勃朗敢于打破人们传统的欣赏习惯,使人物容貌现实化,完全摆脱了美化古代圣贤的公式,这就是伦勃朗与众不同之处。

5、 呢绒公会理事们的肖像 伦勃郎 1662年 192×279厘米 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这幅团体肖像画非深刻而含蓄地表现了因人而异的外貌和性格特征。不过,据近年考证,画中人物并非理事,而只是该会的几个抽样检查员以及站在他们后面的一个仆人。

8、扮作花神的莎士基亚 布面油画 1634年 101x125cm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画中的主人公是伦勃朗深爱的妻子莎士基亚。莎士基亚是阿姆斯特丹市最具有实力的画商范·厄伊伦比格的侄女,她有着荷兰女子特有的透明肌肤。褐色的头发,深绿色的眼睛和如花似玉的美貌。她的父亲曾经几度担任荷兰北部菲仕兰最大城的瓦登市市长,是上流社会的名媛。她那清纯、优雅的气质,更为其美貌增添了光彩。伦勃朗初次见到莎士基亚,就被她迷住了,莎士基亚也对寄宿在叔父家的年轻画家颇具好感,每次她到叔父家,都感受得到他的温情。不久,莎士基亚对伦勃朗的兴趣转为爱情,于是,在俩人相遇的数月后便订婚了。这年,伦勃朗二十七岁,沙斯姬亚二十一岁。画中的莎士基亚身着贴身的金色长袍,头戴盛开的鲜花,伦勃朗把爱妻装扮成古罗马的花神弗洛拉,精心描绘了环绕着鲜花的柔光。长袍上美丽的金银刺绣、花瓣和闪闪发光的宝石,仿佛把妻子的生命永远留存在画布上,让人永远记得她的年轻美貌。

7、伦勃朗与他的妻子莎士基亚。1635年,伦勃朗29岁。这应该是他生活最开心的时期。此画大概是表现他跟妻子莎士基亚在一家小酒馆里表演“浪子回头”的一段戏剧情节。画中的伦勃郎显得很浮荡。大概因为有过一段欢乐的日子,伦勃郎以后家道中落的景象就更显凄凉。莎士基亚是伦勃朗的妻子,是个很有韵致的女人,她只是他的模特,永远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于是我们看到了带着淡淡哀伤的温婉女人的形象,莎士基亚时常抱怨伦勃朗只知道无休止的工作,从不把她放在心上。厄运似乎来得很快,35岁时莎士基亚带着“丈夫不爱我”的遗憾走了,给忘情于工作的伦勃朗留下了一个叫提塔斯的男孩。伦勃朗无比伤心,这时他才真正地感受到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不单单是一个炫耀的资本或是某种艺术生活的附庸。

8、凭窗的亨德丽娅 伦勃郎 荷兰 布面油画 1656年 88.5×67cm 柏林国家博物馆藏这幅画被美术史上公认为最杰出的一幅油画肖像画,是伦勃朗为他的第二任妻子亨德丽娅画的。伦勃朗在51岁时破产,居住在阿姆斯特丹贫民区的一所破房子里,爱妻的离世更使他失魂落魄。亨德丽治开始是他的女仆,后耒成为他的妻子。伦勃朗以满怀的深情画下了这幅《凭窗的亨德丽娅》,以回报生命中的这份珍爱。亨德丽娅用手支撑着窗框,侧视着前方,正如同刚刚操持完繁重的家务来到窗前的片刻小憩一般。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端庄、贤淑、安祥的气质。她穿着一件穷人家的妇女常穿的宽大的罩衫,她的手是一双长年劳作着的粗壮有力的手,在画中羞于示人似的将手指收拢着。光线集中在亨德丽娅的额头和颈部,亮光如流水般地在她的肌肤之上流淌着,显得那么的高贵和娴雅。

9、沐浴的拔士巴 伦勃郎 荷兰 布面油画 1654年 142×142cm 巴黎卢浮宫藏这幅画描绘的是以色列看中美女拔示巴的故事。尽管《圣经》上说拔士巴是一位绝代佳人,可是画家却丝毫没有把她画成理想的美女,实际上画家所描绘的纯粹是一位普通荷兰女子出浴图,仍旧是他的女仆亨德丽娅(后来成为伦勃朗的妻子)。他以真实的笔触塑造了一位充满人性的平凡女子的裸体形象,精心地刻画了她略带忧愁的面容和无可奈的神情,此刻正处于良心和痴情难分难解的矛盾之中。伦勃朗用真挚的情感塑造有血有肉的人体,伦勃朗把生活中看到的本来面貌再现出来,使人感到真诚亲切。美就在真实之中。据《圣经》故事:以色列王大卫在阳台上散步,看见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正在沐浴,她是部将乌里亚之妻拔士巴,便立刻差人送去一封亲笔求爱信。为了达到占有他人妻子的目的,大卫设计让部将乌里亚去前线与强敌作战,乌里亚必战死疆场无疑。上帝为惩罚大卫罪孽,使他们的头生儿子死去,后生第二子为所罗门,极其精明能干,终继大卫王位,成为以色列王。画中刚出浴的拔士巴正手执大卫的来信,陷入进退两难之境地。

10、在河里洗浴的亨德丽娅 伦勃郎 荷兰 布面油画 1654年 47x61.8cm 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藏这幅画所画的是伦勃朗原先的女仆亨德丽娅,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画家伦勃朗以十分富有激情的笔触描绘了这位女仆缓慢涉水时的生动倩影。艺术语言精练概括性强,脱出了一般浴女的俗套。亨德丽娅原本是伦勃朗的一位女佣,自从伦勃朗第一个妻子莎士基亚1642年死后,先后进入他生活中的有两个女佣人。前一个是海尔特里,此人因财产问题与他诉讼,使伦勃朗十分苦恼。后一个女佣人才使他产生了真正的爱情,那就是亨德丽娅。她是从1645年起去伦勃朗家当女佣的,其时正是画家事业上一落千丈的阶段,可是亨德里治对他的关怀有增无减。她的温顺与秀丽使画家的残破心灵得到了慰藉。他与伦勃朗同居之后,也常充当他艺术创作的模特儿。伦勃朗用饱含沧桑的眼光和涅磐的心灵感受亨德丽娅羞涩、温柔、丰腴又十分可爱的情态,《凭窗的亨德丽娅》、《亨德丽娅像》、《亨德丽娅入浴》、《修脚的示巴女王》等作品均摒弃了昔日所有的浮华回归到真实、恬淡之中,同时他边用同样深含爱意的心对待着这一时期其他的作品。伦勃朗晚年穷困潦倒,在极度窘迫的情况下搬到了一所破烂的小房子里。在这位女仆的供养下才不至于完全陷入悲惨的结局。伦勃朗后来又画了几副伟大的作品,对这位女仆,他充满了柔情。1662年,这位女仆在伦勃朗去世之前就去世了。那时候伦勃朗的儿子也已经去世了。伦勃朗变成了一位彻底孤独的人。伦勃朗死的时候除了简单破烂的衣物就是圣经。而留给我们的却是无与伦比的作品。

11、木匠圣家庭 伦勃郎 荷兰 布面油画 1640年 100x60cm十五世纪的北欧在脱离罗马教廷的新教思想影响下产生了人本思想,使人们对《圣经》中的教义有了日常生活的层面理解。这幅由伦勃朗创作于1640年的油画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画中的木匠家庭使人一看就知道是指圣家庭,仅有的一缕阳光照在孩子身上,那就是耶稣,旁边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左手拿着一本书,暗示这个家庭良好的思想传承,屋中的一切都非常生活化,使人觉得那个上帝之子就是就是诞生在人人都熟悉的普通家庭。这说明此时的欧洲,宗教思想已开始作为文化基础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中世纪时冰冰的教义。

12、达那厄 伦勃朗 荷兰 1636年 油彩画布 185x202.5cm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希腊神话中的达那厄被父王囚禁,天神宙斯从这里经过,爱上了被囚的达那厄。画中的达那厄不再是提香笔下的少女,而是一位成熟的荷兰妇人,据说画中人是以画家的夫人作模特创作的,既真实又有美学意义。画中背景及周围的环境几乎都是十分暗的,只有达那厄身体是明亮的,使观者的视线不得不集中在这个人物身上,在画面右上部有金色的丘比特,似乎在表明达那厄命运的不幸。达那厄面朝画面的左侧,右手上微微伸起和似乎急剧起伏的腹部的描绘,似乎在迎接宙斯的到来,表现了既紧张羞涩又充满期待的复杂情感。

13、沉思中的哲学家 伦勃郎 荷兰 木板油画 1632年 28x34cm 巴黎卢浮宫藏这幅画是伦勃朗的画作中是少见的,因为终于他将光源(窗户)交代出来了。但是,他对于用光是那么吝啬,整个画面弥漫着朦胧的黑色调。窗边,哲学家,昏暗的屋子——这一切准确不过地表达了他的主题:冥想。画家让思绪伸展的空间不是辽阔的旷野之类的环境,而是眼前的深邃的黑暗,深刻的伦勃朗!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称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这幅作品是很好的例证。

14、1629年自画像 伦勃郎 木板油画 1629年 30.9x38cm 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1629年,伦勃朗23岁。此时的伦勃朗正值青春年华,看起来是那么的年轻,充满活力。从这幅油画中的光影的运用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他未来创作的技巧特色。这种表现方式在他如此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这么成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伦勃朗的艺术天分。

15、1634年青年自画像 伦勃郎 木板油画 1634年 62.5x54cmcm 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1634年,伦勃朗28岁。此时的画家生活优裕,无忧无虑,所以画上的他穿着高贵的身饰,一脸自信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感受此时的他眼神之中流露出的一丝忧郁。

16、1640年自画像 伦勃郎 布面油画 1640年 80x102cm 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1640年,伦勃朗34岁。此时他那有钱的老婆还没有去世,这个阶段他的生活应该是比较富足的。在此画中还没有显露他后期生活和创作的苦难痕迹,但是他的眼神却有含有一种忧郁。也许忧郁是伦勃朗的性格,也只有用忧郁来解释弥漫在他的画面的朦胧的黑暗色调。有些人,无论生活的处境怎样,都无法使他摆脱内心的悲哀色彩。他无法享受生活的所有乐趣,于是成为了艺术家。

17、1660年画架前的自画像 伦勃郎 布面油画 1661年 111x90cm 巴黎卢浮宫藏1660年,伦勃朗54岁。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中一览无余。画中艺术家身体虚弱、神情悲凉,一副逆来顺受、准备接受死神安排的老人形象。

18、1661年扮圣保罗的自画像 伦勃郎 1661年 91x77cm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1661年,伦勃朗当时只有55岁,可在这幅自画像里他是多么的衰老,沧桑。他认清了这个世界,认清了人,他再也没有什么打算了,他变成了绝望的化身。同时他又是微笑的,他俯瞰着所有,他微笑着在心中构筑着幻想。伦勃朗用他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睛,与他手中的书一道告诉我们,他逃入了人类最后的避难所——精神。是什么让一个精神贵族跌入痴狂的沉沦?当时的社会抛弃了这位伟大的天才,把他看成了一个废物。他创制的一系列伟大的艺术作品,整个社会都充耳不闻。当时的伦勃朗,为了一口面包,一点颜料,不得不做最底层的守夜人。

19、1665年自画像 伦勃郎 布面油画 1640年 94x114cm 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1665年,伦勃朗59岁。这幅画是伦勃朗丧妻以后,家产变卖并被迁到罗桑夫拉哈特居住时期完成的一幅杰作。画中,他左手握着调色板与画笔,右手叉在腰间,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露出他的贫穷与寒酸。胖胖的身材,缠着头巾,只有一对眼睛还在炯炯有神,他好象在思考着什么,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冷冷地伫立在画架前。背景被淡化了,突出了画家的上半身,象一座塔一样巍然不动,在他身上只有艺术的生命永恒地维系着他。画家用简约、阔大的笔触去雕琢他的内心情感,表情的严肃,正是他忍受着日益加剧的生活重压的外在反映。

20、1669年自画像 伦勃郎 布面油画 1669年 70.5x86cm 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1669年,画家生命的最后一年,终年63岁。画家用一副绝世的完美之作,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他的景遇不是圆满的。他一生画了60多幅油画自画像,从青年时代一直画到去世前的这一幅自画像,它们展示了这位艺术家漫长而坎坷的一生。画像中的伦勃朗侧过头来注视着观众,面部稍有些浮肿,目光疲惫,眉宇间流露出悲哀,仿佛陷入深沉而宁静的内心体验之中。一束光照在他脸上,在幽暗的背影衬托下,显得既明亮,层次又丰富。此画最动人的是他的眼神: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金陵十三钗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2011年中国著名的导演张艺谋,导演了一部关于反映抗日战争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电影《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是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逃到了温切斯特大教堂,在这期间又来了十四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最后在剩余的十三位风流女子的大局观下,以牺牲自我拯救女学生的故事

  • 清朝皇帝每天做什么?每天必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说到皇帝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人人都想当皇帝,因为人们认为皇帝是最舒服的人,享受着数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其实当时的皇帝还是很辛苦的,皇帝每天要处理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每天都有事情做,最开始的丞相制度就是皇帝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设置的,不过,

  • 孙殿英为什么不盗明陵?专挑满清的真的是为了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孙殿英其实大家应该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人好像非常的喜欢盗墓啊,著名的慈禧的墓就是他盗取的,但是细心的网友也许发现了,那就是孙殿英好像只盗取满清的陵墓了,类似明陵他就不怎么盗取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话说有的人说了是为了报仇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吧!用孙殿英自己的

  • 康熙的陵寝为什么会三次无缘无故的起火?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古代的皇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权利最大的人,没有谁的权利会超过皇帝,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在说当时的皇帝是最享受的,不过,权利越大说明担负的责任人也是越大的,在很多时候古代的皇帝们其实每天都是非常的忙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皇帝每天都有很多的奏折要批阅,而且还有很多的大

  • “三清”分别是谁?他们有何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有趣的现象和故事,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在说中国古代上有很多有趣的的事情发生的,当然了,小编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三清是什么?其实三清在古代的时候分别值得是三个人,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当时“三清”分别是谁?他们有何来历?具体是则囊的吧!道教是中国

  • 清末最后一位太监总管小德张为什么进宫?小德张有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很厉害的一个人物,他是清朝时期,末年最后一位太监总管,在位期间作出的贡献还是很大的,而且关于这位太监总管有不少的人也是很好奇,当时清朝的这位太监总管叫做小德张,那么,清末最后一位太监总管小德张为什么进宫?小德张有妻子吗?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小德张是清朝末年的太监总管,

  • 清末列强入侵的时候,为什么很多百姓都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认为,有压迫的地方就应该有反抗,的确,为了能够获取到属于自己的应有的利益,反抗压迫者,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过,在清朝末年列强入侵的时候,当时大部分的国人似乎都没有进行怎样激烈的反抗,反而对入侵者存有好奇心,他们又是怎样的心里活动呢?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有进行反抗?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中国

  • 艾琳娜•森德勒为何被称为女版的"辛德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犹太人遭到了纳粹德国的残忍屠杀,被屠杀了600多万的犹太人。但是即使在如此黑暗的年代,还是有一些人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当时的辛德勒就是其中一位,是拯救犹太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凭借着一己之力拯救了一千多名犹太人。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是另外一位女性,她也是拯救犹太人

  •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来救李建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是有的,只是来晚了,也就是救驾来迟。我们先来看看发动玄武门政变的背景。随着唐朝建立和统一天下的逐步推进,太子党和秦王党的争斗越发激烈,两党争斗的核心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究竟谁能夺得那个位置。众所周知李世民很厉害,但李建成也不差。在李渊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俩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否

  • 张郃是诸葛亮的克星,司马懿为什么要干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诸葛亮北伐时期,面对强大的魏国,强大的对手,诸葛亮并没有退却,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发动攻击,虽然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还是不断地坚持。而在北伐的过程中,诸葛亮也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这个人并不是司马懿,而是张郃。张郃总是能够看透蜀军的伎俩和缺点,然而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却几乎是被诸葛亮和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