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灭亡谁的责任最大?

秦朝灭亡谁的责任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42 更新时间:2024/2/14 20:07:59

秦朝的灭亡,在一些人看来是比较可惜的,秦国上下奋斗了数百年,好不容易最终统一了全国,最终却是短命而亡,还被后世黑得面目全非,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悲。不过,这样大的一件事情,也不是某一个人一己之力能够做得到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秦朝的灭亡与哪些人有关?他们都应该对秦朝的灭亡负多大的责任?

1.秦始皇,最大的责任是对六国贵族太过仁慈,没有一点杀伐之心。没有在十几年统治中摧毁齐、楚、赵、燕、魏、韩等六国贵族家族根基,是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最大的错误。从秦始皇碑刻文章中的语句来看,秦始皇更多的是希望六国之后认同秦朝。

刘邦在这方面就比秦始皇狠多了:为了防止齐、楚等六国之后的造反,刘邦把他们全部迁移到关中。而秦始皇只是把六国国君搬迁到咸阳的宫中居住,像项梁、项羽、田儋田荣、魏豹、赵歇、韩成等六国贵族竟然没有被迁移——非常的震惊。

假如秦始皇把这些六国贵族之后全部迁移到百越或者从匈奴收复的河南地,胡亥时期,齐、楚等地根本就闹腾不起来——因为没有人带头了,或者造反了也找不到领头的人,只能是盗贼式的造反。

秦始皇的最大过错是没有摧毁六国贵族社会根基,虽然秦始皇为此改士民的称呼为黔首将贵族和平民统一化、采纳李斯的焚书令实行以吏为师政策,但对六国社会根基摧毁得不够。

2.胡亥,最大的劣势就在于没有治理经验,更没有自己的势力。杀兄弟,也是胡亥不得不做的保位行为。对法家的坚持,让胡亥对大臣的信任很高,尤其是对李斯、赵高章邯等人。不懂用制衡去控制大臣,是胡亥最大的错误。

胡亥一生人,最大的错误有两个:对法家的坚持、权变之术的缺乏。对法家的坚持,导致了秦朝36郡的治理压力,只有秦始皇这种工作狂才能承受,胡亥没有办法承受,换做扶苏也没有办法承受。要减轻这种压力,或为了获得自己兄弟对自己即位的支持,胡亥实质上可以在即位之初,可以将齐、楚、燕、赵这四地分给自己的十几个兄弟,让他们作为自己治理东方的代理人,封他们为王。在皇帝——36郡——几百个县这种三层结构下的政务工作量非常繁重,基本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人无法忍受。但由于胡亥对于法家治理的坚持,没有分封,这算是胡亥不懂权变的表现。当然,阻力也很大。下面胡亥拒绝赵高的降位为王、招抚刘邦的建议,也说明了胡亥缺乏权变之术。

3.李斯,在秦朝灭亡的责任,最大的表现在于以吏为师这个政策。李斯提出焚书令和以吏为师政策的本意,在于摧毁六国贵族社会结构。焚书令政策只能压制而不能进行根本性的摧毁,六国贵族社会结构依然存在;以吏为师政策虽然提升了原本出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的权力,但也造就了陈胜、刘邦、萧何、曹参等不安分分子的野心。想要打击的目标没有达到,新的势力崛起了,这就是李斯焚书令和以吏为师政策的最大弊端。

4.赵高,最大的责任是选择放弃胡亥和过度信任章邯。关于赵高,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秦朝灭亡最大的责任人。但实质上,赵高是秦朝最后的试图力挽狂澜的人。在史记的记载中,很多人对赵高忽视了以下几点:

一,赵高试图招抚刘邦,以封王刘邦为条件

二,赵高杀胡亥的原因,应该有两点:A、胡亥不同意由皇帝的称呼降为秦王的降格报国策略;B、胡亥不同意赵高招抚刘邦建议。

三,赵高对章邯非常信任,将秦朝所有的兵力都交给章邯管理,导致巨鹿城王离军败后章邯和项羽相持时章邯要求赵高增援,赵高无兵可增援导致章邯猜忌赵高。而赵高对章邯手握全国大军竟然长时间不能击败叛军而怀疑章邯无意快速平定叛乱。

总而言之,从史记的记载来看,最后最想挽救秦朝的人是赵高。为了救秦朝,赵高不惜提出由皇帝降低为秦王、招抚分封叛军为王的建议。只是这个建议不被胡亥所接受,而赵高更不被子婴所信任。

5.章邯,手握秦朝全部兵力,自己人数和项羽等诸侯军人数基本相当,且自己粮草充沛而项羽等诸侯军粮草不足的情况下投降项羽。从军事角度而言,章邯是秦朝灭亡的最大责任人。现在不清楚的是,章邯投降项羽,是否是赵高为应对这一局面而提出让胡亥降位为王、招抚刘邦等建议以挽救秦朝。

李斯时代,李斯对章邯是打赢一次仗,增加一些兵:击败周文,派兵增援;击败陈胜,再派兵增援;击败项梁,再派兵增援。李斯对于章邯是一点一点的增援,而赵高出于对章邯的信任,在李斯死后,一次性把秦朝所有的兵力都交给章邯指挥。

从巨鹿之战的表现来看,章邯的军事才能只能算是中等。击败周文、陈胜等军,是因为这些军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更没有太多的经验。击败项梁,是章邯以人数优势击败没有田荣支援的项梁,算不上有什么出色表现。击败赵国,关键是赵国的李常(李良?)叛变,投降秦朝,在赵国击败张耳等,致使赵国空虚。

总而言之,对于章邯的军事才能,个人认为是高估了。

综上,秦始皇没有摧毁六国根基、胡亥坚守法家不肯封建、李斯以吏为师造就了新的野心势力、赵高救国努力夭折、章邯在自己占优势的情况下投降项羽、子婴毫不反抗就投降刘邦国灭。你说说在秦国灭亡中谁的责任最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惟一获得“皇帝”名号的宦官是谁?具体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古代的宦官其实还是有很多的,而宦官在古代的时候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宦官在历史上可以和皇帝的权利相毗邻。那么,在很多时候皇帝也是担心宦官的权利会超过自己引起造反,所以,在唐朝时期便开始打压宦官了。我们今天也是一起来看看在中国历史上惟一获得“皇帝&rdquo

  • 诸葛亮为评价益州为什么会前后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诸葛亮其实大家都很喜爱和佩服这个人的,是真的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其实有的时候也不见得,话说其实诸葛亮对于益州这个地方的评价还是前后不一样的,那么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当时的时局发生了变化,还是说当时诸葛亮看走眼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横看成岭侧成峰&rdquo

  • 吴国丁奉是怎么干掉张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丁奉其实还是有不少人知道这个人的,他其实是吴国人了,但是他好像和什么张辽比还是差了不少了,但是其实最后丁奉是直接一站就把张辽干掉了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如果吴国大将丁奉能够一战干掉张辽,那么丁奉在历史上的地位必然超越关羽。可惜的是只是如果而已,丁

  • 宋朝与金朝之间的战争,为何说这是给蒙古国了崛起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宋朝,金朝军队南下,侵略我国宋朝土地。而宋朝这是发起了反击,为了收复丢失的领土,发动了对金朝的大规模战争。金国与宋朝之间的战争一直颇为争议,虽然当时宋朝一直处于劣势,但金朝始终无法灭宋。而就是因为宋金之间的战争给了蒙古崛起的机会。宋金战争其实就是金朝在灭掉辽朝之后继续进行南侵的一场战争,开

  • 慈禧的什么怪癖爱好让宫女们都傻眼,太监们冒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到今,女性对生活一项都是比男性要讲究。但是像清朝慈禧太后这般讲究的女性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每天没事就想着法子来奢华自己,让自己达到更奢华的顶峰。每天吃饭要不少于100道菜,穿衣服绝对不会穿第二次,除非自己非常的喜欢,就连上厕所的坐便器也是用檀木做成的。除了这些她还有着很多让人费解的嗜好,在

  • 溥仪的财产换成人民币大概有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溥仪是中国清朝最后的一位皇帝,他出生在一个乱世的年代,这就注定了溥仪的一生充满着坎坷。溥仪在年轻的时候就继承了皇位,做了三年的皇帝,而那时候溥仪还很小。清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袁世凯做人还算厚道,允许溥仪继续居住在皇宫内,而且每月还给溥仪一笔不小的生活费,连皇宫中伺候溥仪的人都没有撤离,除了没有皇帝这个

  • 作为刘备的养子,刘封为什么不去救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刘封,名义上是刘备的第一个儿子,但实际上也只是养子,正经自家夫人生的儿子是刘禅。作为养子,照理来说刘封应该会想尽办法去维护刘备的利益,然而后来当关羽围攻樊城、襄阳的时候,好几次召唤刘封前来救援,刘封却始终没有行动,这究竟是为何?虽然历史上关羽没有和刘备结义,但至少也是一员大将,为什么刘封不去救援呢?

  • 日本新选组是怎么灭亡的?新选组又是什么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是知道,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在古代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则是武士道最昌盛的时期。到了19世纪,幕府在如本的统治已经接近了尾声,日本在接受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反幕府统治的人。为了保持治安,当时幕府便组织了新选组,这个由武士组织起来的组织便诞生了。新选组是日本幕末时期一个亲幕府的武士组织,也

  • 秦始皇为什么建造长城?长城真的有作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秦朝,关于秦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然了,当时的秦朝之所以经济那么发达,其实还是因为当时秦朝的皇帝秦始皇了,当时的秦始皇是一个很厉害和雷厉风行的人。现在的人家议论秦始皇议论最多的还是秦始皇的功过了。当时的秦始皇的功劳还是很多的,最

  • 肖邦的晚年为何疲劳而悲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肖邦作为令世界尊敬和崇拜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在他短暂的音乐一生里,尤其是在他的晚年,肖邦开始抑郁开始孤独,精神状态很是不好,时不时还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非常悲愤的感情。而这一切是因为什么呢?肖邦为何会悲愤为何会疲劳孤独?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作为一个波兰人,在肖邦生活的那个时代,波兰正处在水深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