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为什么吴蜀两国联盟,却没有联手攻打魏国?

三国时期为什么吴蜀两国联盟,却没有联手攻打魏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33 更新时间:2024/2/4 20:14:18

三国时期,魏国的实力是三个国家之中最强的,而在吴国与蜀国的夷陵之战以后,吴国并没有趁势攻打蜀国,相反还派使者前来请和。蜀国的态度自然是希望能够有这样一个盟友,于是两国后来来往密切,也没有什么摩擦。但是让人奇怪的是,他们虽然都把魏国当做敌人,却一直没有联起手来,对魏国进行合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吴蜀联盟只是生存的需要,不是利益的需求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逃往白帝城。东吴的大将徐盛潘璋等人都上表孙权,说必定能擒住刘备。单纯从两国的角度,刘备远征军全军覆没,白帝城接应部队了了,东吴军乘胜追击,取胜直至擒获刘备并不是一件绝对做不到的事。但陆逊朱然等人却看到,曹丕正在集合大军,名义上是帮助东吴讨伐刘备,实际上是包藏祸心,趁机抄了东吴的后路,先灭了吴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下令撤军。魏国也果然在不久后,兵分三路讨伐吴国。

就生存上来说,两家都要将目标对准魏国,因为原来的汉朝皇帝在中原,他们要恢复正统,这是政治上的需要。从力量对比上来说,吴蜀两国相加可以和魏国大致相当,如果两国不能联合,只要有摩擦,很有可能会被魏国各个击破,从而灭亡。但就利益上来说,一方的真正做大,反而会打破某种平衡,损坏另一方的利益。这就是他们必须联合,又不能协调一致的根本原因所在。

太和三年(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派出使者通报蜀汉国。蜀汉国的大臣们认为孙权这是“叛逆”,再和他们结交下去没有什么好处,还名义不顺,应该绝交。诸葛亮认为,只要孙权与我们和睦,我军北伐,没有东顾之忧,这对于我们的利益也是够深远的了,因为魏国黄河以南的军队就不能全部西进。因此应该表明立场,即便是孙权僭越叛逆,也应该表示祝贺。所以,蜀汉国派出了使者,再次和东吴结盟,还约定平分天下,豫、青、徐、幽四州归属东吴,兖、冀、并、凉四州归属蜀汉。想想这叫什么事?还没有作战部署,倒有了分赃计划!因此,他们的利益只有一项,就是诸葛亮所说的,魏国不能全力对付一国,说到底,就是联合能够共存,对立就不能生存。

有人或许要说,诸葛亮、姜维的北伐,东吴在淮南、合肥一带的军事行动,难道不是利益所在吗?没错。但他们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没有共同的利益,因而也不会有协调一致的共同行动。

战略上难以协调,具体行动上协调很难既然不是利益上的需求,他们就不能在朝廷上形成两国共同一致的决策,这就是战略上的不一致,也就是两家相互不打仗可以,共同去打仗不可以。在具体行动上,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要想协调起来也很困难。诸葛亮和姜维时期,两人在某次战役前都有过和魏国联合进攻的想法,但由于交通通讯的不发达和魏国的正确应对,共同行动都被扼杀。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同时派出使者相约吴国同时大举进攻。孙权写回信响应诸葛亮,同时派出了三路大军,分别从东线进攻广陵,西线进攻襄阳,自己则亲率主力直指合肥。但孙权在五月份进军,七月份被魏明帝亲征打败逃走,直到八月份诸葛亮在西北一直和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根本就没有大的交战,直到在军中逝世。

嘉平五年(253年)四、五月间,姜维接替大将军职务后,蜀汉国在西部进攻狄道,东吴国的诸葛恪进攻淮南。但是,姜维在西部却因为没有粮食而撤兵,可见这次军事行动是多么的仓促;而东线的诸葛恪带着二十万大军,一会儿进攻淮南,一会儿又进攻合肥新城,也可以看出,出征前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作战部署。在魏国的正确应对下,两国的作战都是声势浩大,结果却是得不偿失。再看看东西那么长的距离,就是约定了共同进攻,也难以在实施过程中步调一致。

魏国的正确应对以及离间从战略上来说,魏国在西部总体上是处于守势,东部是有攻有守,应该说这是因为战场上的不同条件和敌人的不同战略做出的正确决策。西部战场条件艰难,难以一次取得决定性胜利;而诸葛亮的战略是“平取陇右”,也就是寻机歼敌,只要是守,留给蜀国的机会就不会太多。东部倒是战场广阔,利于大规模展开,但东吴强项在于水军,魏国强项在于步骑兵,而孙权的军事能力又不是上乘,所以,两家都没有大的战略行动,尽管有的战役规模不算小。魏国在这方面应对的也比较成功,你进攻,我一心防守;我发起的进攻,也不是倾巢而出。

具体战例上,诸葛亮约定孙权共同出兵,孙权同意。结果孙权的回信被魏国的边防巡逻兵截获,魏国的中书令刘放把信的内容给改了,变成孙权想通过魏国的征东将军满宠联络自己投降魏国事宜。诸葛亮虽然不会相信,但他把信寄给东吴的大将,这样孙权就不得不给诸葛亮解释,两家的共同行动也就无从谈起。

嘉平五年的战事,魏国有个叫虞松的对大将军司马师说,姜维进军,必须从我境内获取粮食才能支撑下去,这是认为我们的注意力都在东方,所以才会径直深入;诸葛恪转而进攻新城,是想吸引我军主力决战。因此建议司马师,西部集中关中部队,迅速出击,打姜维一个措手不及,姜维没有粮食,必然撤兵;东方部队坚守不动,放弃一个小小的新城,只要他们军队疲劳无功,一定会自行撤走。魏国人应对正确,事情果然如愿。

三国从刘备夺取西川开始,鼎立之势形成,他们的目标都是成为全国大一统的主人,因而战事不断,但三个政权却共存了五十年,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三个国家都能够正确应对,前期并没有大的战略失误,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唐演义》中李元霸武功第一?那可未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演义》中,好像大家都默认李元霸武功第一,宇文化及第二。李元霸手持八百斤的锤子确实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未尝一败。但是要说他是稳稳的第一可就未必了,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位小将就能和李元霸斗个旗鼓相当,李元霸想要战胜这位小将可没那么简单。下面就让小编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这位隋唐时期的小将到底是谁。秦

  • 为什么李广不能封侯?具体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古文“李广难封”,讲的是西汉时期的大将李广,尽管征战一生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然而终此一生后没有被封侯,与他同时期的很多大将,甚至包括他的儿子,都还有个侯爵的地位,偏偏李广就没有。那么,既然战功赫赫,为什么李广封侯会这么难?是皇帝不给他封侯,还是他自己做了些什

  • "既生瑜,何生亮"其实还有下一句,道出周瑜胸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为了塑造诸葛亮伟大的形象,把周瑜塑造成了一个心胸狭隘,善妒贤能的人,通过贬低周瑜来抬高孔明,这对周公瑾其实有点不太公平。历史上的周瑜其实是一个胸怀宽广的真豪杰,他更不是活活被诸葛亮气死的。我们熟知的“既生瑜,何生亮”其实还有下一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真正的胸襟

  • 如果蒙恬没有死,秦国最终会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蒙恬想来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战国末期到秦朝时期,秦国的一员大将,秦始皇征战六国,蒙恬也在其中。然而最终,秦始皇驾崩之后,我们也都知道,赵高秘不发丧,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断送了大秦帝国数百年的基业。蒙恬也最终是被赵高害死,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蒙恬坚决反抗,没有被赵高得逞,秦国还会不会这么早就灭亡呢?成龙的

  • 秦朝秦始皇最宠爱的女人是谁?叫什么是什么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秦朝时期的历史,说到秦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谈到秦朝大家就一定会想到秦始皇了,说到去秦始皇那可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秦始皇是第一位称自己是皇帝的人,同时,秦始皇在当时做出的贡献还是很多的,不过,为了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也是做出了很多不好的事情,自

  • 孙膑战胜庞涓后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孙膑和庞涓很多网友都说了,这两个人吧看起啦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又好像有很大的联系,两个人感觉是敌是友啊,其实最后两人还是分道扬镳了,就在孙膑战胜庞涓后,很多网友都在问这个孙膑到底去什么地方了?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人,现在河南鹤壁淇县人。民间称其为王禅

  • 李白入京为官后为何又被唐玄宗放逐?和杨贵妃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诗仙”李太白在中国诗词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李白当时不仅是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想在仕途方面有所成就,终于在李白中年的时候,被唐玄宗宣入京城为官,可是好景不长,一年后就被放逐出京了。坊间传闻,李白是因为得罪了杨贵妃才会放罢官的,那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李白真的和杨贵妃真的不合吗?

  • 历史上二战时期的美国士兵为什么不系头盔带?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二战时期的故事,说到二战时期,那就是一场既流血又流泪的时光,其实,战争受到最大伤害的还是老百姓们,那么,其实,当时美国并没有卷入这场风波,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日本深夜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这就是著名的偷袭珍珠港事件,当然了,后面,美国也给日本一个重重的还击,向日本的广岛长崎

  • 刘伯温为什么不是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刘伯温是跟随朱元璋一同征战天下的人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在朱元璋成为皇帝的路途中,可谓是劳苦功高。然而,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却并没有把宰相的位子留给刘伯温,而是给了另外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刘伯温一路出谋划策,为什么无法得到明朝宰相的职位?如果不是刘伯温,那么在朱元璋心里,究竟是谁能够当得起宰相一职

  • 杨贵妃为何如此不待见李白呢?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都很有名,一位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另一位是中国诗词界的扛鼎人物“诗仙”李白。其中这两人还有一段恩怨呢,由于这段恩怨导致杨玉环一直都不待见李白,按理说李白这样的才子应该很受欢迎才对,为何杨贵妃却始终不喜欢李白呢?其实这件事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