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魏延宁肯被杀也不投降曹魏?

为什么魏延宁肯被杀也不投降曹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956 更新时间:2024/3/8 23:14:18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刘备一方的一员大将,也就是因为《三国演义》而被误会脑袋上长了“反骨”的人。但其实,这种话诸葛亮没有说过,魏延头上是不是有反骨,也未必就真的有,他最终也并没有造反,不可谓是不冤。只是,当时的情况下,魏延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他可以选择投降曹魏,以他的能力,在曹魏,一定会比现在要好很多,可是,他明知道前方是死路一条,却仍旧没有选择投降,他到底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志魏延传》记载: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在刘备时代,魏延跟随刘备取益州,多次立功,刘备称汉中王,派大将镇守汉中,众人都以为会派张飞,结果刘备破格提拔了魏延,委以重任,当时全军都非常吃惊。因为,当时刘备最信任的大将是关羽和张飞,关羽镇守了荆州,镇守汉中,别人以为肯定会是张飞,结果,出乎意料。而魏延接受任务之后,不负众望,镇守汉中近十年,汉中固若金汤。

建兴八年(230年),魏延率军在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交战,魏延击败费瑶和郭淮,取得大胜。由此可见,魏延的能力的确非同一般。

魏延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征,经常请求诸葛亮给他一万兵力,他与诸葛亮兵分两路,就像当年的韩信一样,但是,诸葛亮不同意。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叹自己有才华无处施展。如果诸葛亮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或许,北伐早就成功了,兵贵在于出奇制胜,后来,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性格高傲,当时,众人都避其锋。只有杨仪对魏延很不屑,魏延为此很生气,与杨仪关系很僵。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

这种势同水火的关系,诸葛亮未能有效调节和化解,在诸葛亮死后,终于爆发,魏延和杨仪闹翻了。《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建兴十二年(234年)秋天,诸葛亮病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交代身后退军的事,命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抗命,就不管他。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让费祎前往打探魏延意图。魏延说:“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派人送丞相还葬,我率军击贼,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魏延说的这些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他是以国家大事为重,以他的能力和勇武,还有出色的军事能力,完全可以继续率军北伐,或许,他用奇谋,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和效果,遗憾的是,魏延这次没有得到众人的支持,当然,这也与诸葛亮对魏延的压制有很大关系。而诸葛亮这样安排,足以显示其不会用人,不会处理内部矛盾,用人比刘备差远了。

最终,魏延烧毁栈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后主刘禅说对方要谋反,刘禅这个家伙太糊涂,问董允蒋琬,到底是谁造反?董允和蒋琬都担保杨仪,认为是魏延造反。杨仪命令大将王平抵挡魏延,王平做魏延士卒的思想工作,说:“丞相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造反?”魏延部下都不听魏延的命令,全逃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等少数人逃到汉中,杨仪派马岱率军追击,斩了魏延,将首级献给杨仪,杨仪用脚踩踏魏延的头颅,大骂:“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下令诛灭魏延三族。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一代名将魏延,蜀汉举足轻重的大将,就这么被冤杀了,简直是自毁长城,令蜀汉元气大伤,损失一位栋梁之才,也为以后蜀汉的衰落和灭亡埋下苦果。本来蜀汉就缺乏名将,魏延一死,就只剩下一个姜维,无大将可用了。有句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这样的结果。

魏延是造反吗?其实不是,魏延要是造反,早就投降魏国了,怎么会逃到汉中等死呢?魏延只是不服杨仪这个书呆子,魏延跟随刘备和诸葛亮,身经百战,功勋赫赫,怎么会服一个没有立过大功的杨仪呢?《三国志魏延传》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如果魏延真想造反,肯定会投降魏国,然后带兵再来攻打蜀汉,以魏延的能力,在魏国,肯定不失公侯之位,但是,魏延忠于蜀汉,他知道逃到汉中也是死,宁死也不投降魏国,足以显示他的忠心。魏延之死,实在可惜,诸葛亮有重大责任,也是他的重大失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术拿个玉玺就能称帝,是因为势力很强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袁术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人其实戏份也挺多的,还有一个叫袁绍的,但是小编也分不清楚这两个人到底是谁,反正就是感觉很有背景的样子,其实在当时袁术是称帝了的,而且凭借的东西就是玉玺了,那么有的人就有疑问了,这到底是玉玺厉害,还是袁术本身背后的势力强劲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董卓曾经

  • 古代女子为什么越早结婚越感到自豪?有哪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现在法律一般规定人达到十八岁便是成年人了,就是说十八岁便要开始对自己的所有行动负责。而且,一般到了20岁就是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了,如果低于20岁是能够领取结婚证,在法律上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当然了,一般二十多岁是人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最佳的状态,不过,在古代就不

  • 关羽以忠义勇武闻名,为何后世许多人说他徒有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每当我们说起三国武将,总是绕不开关羽关二爷,三国中有太多关于他的英雄事迹流传至今,其忠义勇武闻名华夏。在大多中国人心中,关羽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但是后世还是有许多人对于关羽存在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关羽虽然以忠义勇武闻名,但是他只是徒有虚名罢了。为何后世会有这种看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

  • 如果韩信没有投奔刘邦,刘邦会不会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原本身处项羽阵营,然而项羽没有对韩信加以重视,韩信自己知道,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会被埋没,于是转投刘邦,还是刘邦的“后勤部长”萧何看明白了韩信和他的才华,极力给老板刘邦推荐韩信,事实也证明,韩信的确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为西汉的建立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那么,如果当初韩信没

  • 三国中刘备到底会不会打仗?他的军事能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中论起打仗,我们可能第一时间就会用兵如神的诸葛亮,其料事如神加上运筹帷幄的能力无不让人惊叹。但是好像人们对于刘备的军事能力一直很有质疑,因为刘备前期打仗基本都是胜少输多,后面建立蜀汉之后,唯一的一次伐吴还被陆逊大败,弄得最后蜀国元气大伤。那么历史上的刘备到底会不会打仗?他的军事能力又是如何呢?关

  • 蒙元学习汉法的力度为何不如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汉法其实很多网友也应该知道,就是汉代的法律制度,其实在当时的旧社会这样的制度还是挺值得借鉴的,但是我们不妨纵观历史,那就是在元朝其实他们学习汉法的力度是完全不如满清的,那么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清朝的史学家赵翼,曾经在《廿二史札记》

  • 黄忠是怎么死的?黄忠死的时候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黄忠可能是蜀汉五虎上将中受关注度最低的一位,虽然黄忠的存在感的确不是很高,但他的一生却非常附有传奇。黄忠基本上就是老当益壮的代言人,归顺刘备的时候已经60岁高龄,要知道在三国时期一位久经沙场的武将能活到60岁已经是个奇迹了。据说当时黄忠和关羽还能打个平手,当然这点上质疑的声音一直很大,大家可以自行判

  • 历史上农民起义那么多,为什么刘邦和朱元璋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不得不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善良的民族。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但凡是揭竿起义的历史时刻,基本上都是百姓活在水深火热的年代:彼时人们民不聊生,食不果腹,饿殍遍野,易子而食。我们的民族是那么的善良,不到山穷水尽的关头,绝不会铤而走险做些出格的事情来的。自秦国统一中国以来,我们的历史上迎来了第一次真正意义的

  • 曹操杀吕布有没有后悔过?三次战役可见其悔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作为三国中武艺超群的武将,可谓是傲视群雄,无能能挡,可惜最终却死于曹操之手,而曹操在三国中是出了名的爱才之人,知人善用,而且御人之道十分高超。最终曹操还是因为吕布“三姓家奴”的名声太差,决定杀掉吕布,可叹三国第一武将就此陨落。那么曹操杀过吕布之后有没有后悔过呢?下面就和小

  • 兵马俑规模如此庞大,为什么史书上却只字未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秦始皇很多人都知道真的是千古一帝了,在他死了之后也是有着不知道多么强大的地下墓葬了,现在我们知道兵马俑规模如此的强大,但是好像在史书上没有任何的记载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啊,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史书不载,是因为兵马俑根本不是陪葬品,而是秦国的军事基地。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