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对当时的四川造成了什么影响?

三国时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对当时的四川造成了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54 更新时间:2024/1/21 21:30:12

说到北伐,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发动过多次北伐战争,而在他死后,他的弟子姜维同样发动了北伐,次数比诸葛亮还要多。然而,两个人坚持的北伐尽管有胜有败,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并没有使蜀国走向更加强大繁荣,最终蜀国还是灭亡了。那么,他们一直坚持着的北伐,对于三国时期的四川地区的人们,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在北伐压力之下的四川人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孙休时,珝为五宫中郎将,遣至蜀求马。及还,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上面这段古文出自史书《汉晋春秋》,这段记载说的是,东吴的孙珝出使蜀汉,回来后介绍蜀汉的国情,他说:蜀汉是君主昏暗,百官但求自保,朝堂之上听不到正义之言,老百姓面带饥恶。举国上下以为相安无事,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不久就要亡国灭种了!我们都知道,蜀汉末年后主刘禅昏庸,政治腐败,孙珝的这段话说的就是这个时期。

在孙珝的话中,有一段很值得我们品味,那就是“民皆菜色。”巴蜀被称为“天府之国”,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治理下经过了半个世纪,为什么会落得如此贫穷,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呢?这里面除了刘禅昏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姜维坚持的北伐策略。甚至可以说,从诸葛亮时代开始,蜀汉的北伐才是四川百姓饱受痛苦的原因。

诸葛亮被称为千古名相,他的治国水平很高。他将四川豪强地主控制的权力收归到自己手中,将整个蜀汉改造成了一个大军营,用高效的动员集中力量,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从才能的角度评价,诸葛亮是有本事的,但是,从四川百姓的角度来看,诸葛亮的北伐无疑是“劳民伤财。”诸葛亮每次北伐的兵力从十万到数万不等,而当时四川的人口也不过百万,十个百姓养一个士兵,还不包括日常的行政和军费,四川百姓的压力可想而知。

诸葛亮的政敌李严就是因为无法满足诸葛亮的前线军需而被免职。另外,根据《三国志 吕乂传》记载: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

这个记载是说,诸葛亮为了北伐,连年用兵,导致各郡不堪重负,多不能及时完成前线的军需和征兵任务,后来吕乂到任招募五千士卒交给前线的诸葛亮,并宣扬诸葛亮的政策,严加检查,终于再无逃走的人。

后来这个吕乂被诸葛亮赏识,赐予高官厚禄。从吕乂的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两点:第一,诸葛亮的北伐对四川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无论是经济上、精神上还是肉体上。第二,诸葛亮用的人,都是与他一条战线的人,换言之,都是支持他北伐方针的,凡是不支持他北伐,或是执行不力的人,统统换掉。

诸葛亮死后,继任者蒋琬、费祎总算安稳了十几年,没有大的战事,蜀汉也得以休养生息。但是,姜维的出现将蜀汉再次拖入了战火之中。姜维号称继承诸葛亮的志向,其实他并没有诸葛亮的权力,也没有诸葛亮治国的才能。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时蜀汉百姓虽然压力大,但总算能勉强维持,诸葛亮用“恢复汉室”的精神原子弹给予了四川百姓一种力量。而姜维时代,蜀汉百姓既失去了过去清明的政治环境,又感受不到精神力量。他们除了痛苦,还是痛苦。

《三国志》称:“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彫瘁。”可见当时四川百姓的境遇。

刘备入蜀之前,仅巴蜀(相当于四川中部)就有百万户口,而经过半个世纪后,整个四川的人口不过94万。要知道,曹魏同样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人口已经大面积恢复,蜀汉为什么却不增反降呢?原因只有一个,连年用兵,伤亡惨重,百姓不堪重负。

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是他自己的志向,他就是要做一番大事业,所谓“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而姜维坚持北伐则是因为“好立功名”,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不甘寂寞,这辈子一定要有所作为的人,史书称其“不脩布衣之业。”

其实像诸葛亮、姜维这样“好大喜功”的人,他们一般都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也都有一种近乎偏执的信念,这类人的精神力量十分强大,从这个角度看,他们是值得敬佩的。但是,就是这类人一旦掌权,他们就会把他们的志向和理想强加给别人,百姓的日子恐怕并不好过,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伟大”之处正是他们的可怕之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几大少数民族势力,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名臣武将层出不穷,各路诸侯在中原之地逐鹿天下。最终魏蜀吴三国脱颖而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其实三国除了中原的几大政权,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势力,只不过当时的中原政权实力太过强大,随便一路诸侯都能把那些少数民族政权治的服服帖帖,因此当时很多少数民族势力都是依附于中原政权的。下面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三国

  • 张之洞和慈禧太后是什么关系?张之洞送的什么令慈禧太后高兴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慈禧太后大家都不陌生了,慈溪天后是当时清朝晚期著名的代表人物,慈禧太后是一个非常心狠手辣的人,不过,慈禧太后在当时提拔的人却不少,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当时著名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张之洞,说到张之洞很多人都非常清楚,晚清时期著名的大功臣,当时慈禧太后一夜之间连提拔张之洞四级,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张

  • 一千年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强大?你根本无法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身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底蕴之丰富是你无法想象的。其实中国在千年之前,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无论从政治、经济、科技、人口,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可以说那个时候世界的中心就是中国!后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没有赶上

  • 明朝时期朱元璋杀死无数功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中古历史上的明朝是封建社会上最有一个由汉族通知的朝代,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关于朱元璋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其实,朱元璋的家世非常的惨淡,朱元璋没有任何的背景和后台,朱元璋小的时候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长大的,后来,因为偶然的机会参加了革命军被赏识,一路往上走。成功上位后的朱元璋是大肆的杀掉了很多

  • 曾经与盛唐比肩的吐蕃国为何衰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唐朝时期的盛唐大家也知道是多么的厉害,再说当时的吐蕃其实也真的是不知道多么的厉害,吐蕃可以说是比肩盛唐的,但是大家都知道盛唐也有衰落的时候,但是原因多样,那么吐蕃呢?也一样是有衰落的时候,所以我们今天就说说吐蕃是怎么衰落的吧?感兴趣的网友跟随小编一起揭秘看看吧!唐代是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在征服

  • 清朝末年,朝廷还有百万大军,溥仪为什么选择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可是一位人生极具戏剧性的人物,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从万人之上的皇帝到一名普通的百姓,这种落差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了。话说当时溥仪在位的时候,清朝还有一百万军队,可是为何溥仪没有选择抵抗,而是选择直接退位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溥仪选择退位背后的故事吧。清朝是封建时

  •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介绍,诸葛亮舌战群儒原文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在三国当中非常有名的故事,诸葛亮也正是凭借此次辩论打响了自己的名声,就连孙权都不得不佩服诸葛亮。其实这一切也都是因为诸葛亮和刘备讨论出三分天下的计谋,当时刘备的实力还不够强大,比起曹魏和东吴要逊色不少,但是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设想,因为只有三国鼎立才能相互制约平衡,如果只是两强相争

  • 为什么古代人都喜欢小脚?缠足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古代总是有一些陋习,比如清朝时期的裹脚还有留长辫,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因为当时人们的思想而决定的,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常落后的,裹脚就是把女子的脚给折断,从小女子的脚就要被绑起来,久而久之慢慢的被压断,古时候的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样呢?为什么喜欢小脚?裹脚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具体

  • 农耕民族抢掠游牧民族,汉武帝是如何彻底打败匈奴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秦末汉初的时候,匈奴这个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一直骚扰不断,给后来得西汉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无奈之下,只能通过和亲的方式来拖延这个问题。直到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出现,打破了“只有游牧民族抢掠农耕民族”的传统,彻底征服了匈奴,可谓是功垂千古。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当时汉

  •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要打项燕扶苏的旗号而不是自己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再加上奸臣赵高助纣为虐,百姓苦不堪言。物极必反,百姓被压迫到了一个顶点,忍无可忍之后,必定会产生逆反,爆发起义。这其中,陈胜吴广的起义最为出名。然而有一点却让人不是很明白,既然是自己起义,为什么不直接打着自己的旗号,而是要用楚国大将项燕和秦始皇大公子扶苏的名义?这两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