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上到帝位的继承,小到贫民家庭的家产的继承,都是老大得最多最好。而且封建社会一直奉行的是儒家思想,自古就有“立长不立贤”的祖制。看以往的那些朝代,皇上立储哪个最先考虑的不是长子。那些立其他皇子为太子的,都会产生混乱,严重直接就灭国。朱标,在朱元璋还是吴王时就已经被立为世子,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朱元璋对他也是寄予厚望,一直把他当作是继承人来培养。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白:“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我往后可能在外带兵打仗的时间会比较多,而我外出的时候,必然会让朱标监国,你们像辅佐我一样辅佐他就行了。有什么事都让太子做主,也不用大老远地派人到前线请示我。”
从洪武十年开始,朱元璋就开始向朱标转移权力:“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为此朱元璋还专门下诏叮嘱朱标:“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人情,周物理,故处事咸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少有不谬者。故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惟仁不失于疏暴,惟明不惑于邪佞,惟勤不溺于安逸,惟断不牵于文法。”
朱标的弟弟中倒是有一位有能力的人,就是朱棣。朱棣自己说他是马皇后所生,但历史都是朱棣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当皇帝后改过的,实际朱棣生母另有其人,朱棣不是嫡子,他要与朱标争太子之位差得远,满朝文武不会支持。
朱棣能力强,很像朱元璋。朱元璋曾经有过让朱棣接班的想法,大臣普遍反对,于是作罢。朱元璋宁愿立嫡长孙朱允炆也不立朱棣,可见有朱标在朱棣更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