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狈论南唐(增八)赵元侃将刘娥接入王府,为何赵光义逼其将她赶出

狈论南唐(增八)赵元侃将刘娥接入王府,为何赵光义逼其将她赶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764 更新时间:2024/2/10 10:42:49

刘娥和宋真宗的故事是非常具有传奇性的,可以说放在今天是古装剧最为优良的剧本素材。刘娥与宋真宗相识的时候才十五岁,当时宋真宗还不是皇帝,只是个不受宠的王爷,名字也还叫赵元侃。赵元侃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母亲为陇西郡夫人李氏。由于李氏并非皇后,赵元侃又不是长子,所以皇太子之争没有他的份。在宋太宗初年赵元侃只是普通的闲散王爷,先封为韩王,后来改封为襄王。刘娥和赵元侃相遇的时候正是赵元侃当襄王时,而其中的介绍人便是当时的襄王府指挥使张耆。

之说以说刘娥的故事具有传奇性,主要的原因是她出身贫寒,而且和宋真宗是二婚,居然坐上了皇后的宝座。刘娥的父亲刘通是南迁入蜀的北方将门之后,宋太祖时出任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按照这个出身刘娥本来应该有个非常幸福的人生,但她比较倒霉,刚出生不久便父母双亡。于是她被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长大,受尽了人家的白眼。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出来卖艺谋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歌女,善于一种叫播鼗的乐器。后来她被庞家嫁给了银匠龚美,然后跟着龚美离开蜀中,前往东京汴梁城谋生。

当时刘娥在东京汴梁城的茶楼中卖唱谋生,龚美去富贵人家找银匠的活计。由于人生地不熟的,龚美的生计非常艰难,便打算卖掉刘娥返回蜀中。正在这个当口刘娥被路过茶楼的襄王府指挥使张耆看中了,并且掏钱买了下来。张耆买下刘娥并非为自己享乐,而是讨好襄王赵元侃。赵元侃对刘娥一见钟情,很快将其接入王府,两人如胶似漆。由于赵元侃亲近刘娥,这造成了王府乳母秦国夫人的不满。于是正在宋太宗赵光义问起赵元侃的事情时,秦国夫人便各种造谣污蔑。赵光义听说刘娥出身低贱,因而大怒,逼迫赵元侃将其赶出王府。

这段故事在很多北宋及其之后的史料中都有存在,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从表面上看,这段故事似乎很正常,并没有可以说道的地方。赵元侃沉迷于刘娥的美色,秦国夫人告状,赵光义大怒将其赶出王府,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可是仔细推敲赵元侃当时的身份,就发现里面有着不一样的东西了。实际上作为闲散王爷,赵元侃是非常不受重视的。不但与赵光义见面的次数少,而且在朝中也没有官职,完全就是混吃等死的状态。宋朝这种王爷很多,生活奢靡一点,迷恋美色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一般而言这种事情皇帝不但不会管,而且会大加赏赐。因为只要这些闲散王爷沉迷酒色,对朝政大权没有兴趣,就不会威胁到皇帝的位置,国家的政治也不会出现动荡。赵光义对赵元侃的态度非常反常,居然因此大怒,还逼迫其将刘娥赶出王府,这完全不符合赵元侃所处的地位和政治逻辑。实际上当时刘娥这种歌姬进入王公贵族家里是很平常的事情,赵光义根本没有必要大发雷霆。他的几个儿子家中都有不少歌姬,没有歌姬的闲散王爷反而是异类。赵光义因此而责备赵元侃是没有道理的,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

看到这段历史时,这些不合情理的细节便让人感到非常疑惑,也有了继续探究下去的想法。查阅了当时的历史资料后发现,赵元侃与刘娥相处的初期,很可能是处于赵元侃人生的转折期,也是宋朝政治走向的重大转折点。当时的赵元侃虽然是闲散王爷,但却迎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赵元侃有两个哥哥,大哥是赵元佐、二哥是赵元僖。而这两个哥哥都卷入了政治斗争,先后出了事,使得赵元侃有了成为宋朝储君的机会。赵元侃和刘娥在王府中亲密接触时,正是朝廷政治动荡,给赵元侃带来成为储君机会的同一时期。

由于赵光义即位存在争议,斧声烛影和金匮盟约的争论很大,使得皇位很不稳定。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觊觎皇位,希望利用金匮盟约的说法,取得成为宋朝储君的机会,于是引发的了政治斗争。赵廷美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却把侄子赵元佐也卷了进去。赵元佐本是赵光义理想的储君人选,因为不满父亲严酷的处置赵廷美,不讲兄弟之情,于是父子之间矛盾冲突很深。赵元佐因此而大发脾气,甚至犯病火烧宫殿,犯下了大错,被软禁在王府中。这样一来作为老二的赵元僖就有了成为太子的机会,也受到了朝廷大臣的推崇。

赵光义对赵元僖寄予厚望,不断给他加官晋爵,甚至做到了开封府尹的位置。开封府尹在宋朝有独特的政治地位,有着备用储君的说法,只有候选储君的皇子才能担任。这个规矩从唐末五代十国时代就存在了,后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光义在即位前都担任过这个职位。一般治理开封府的大臣都不能叫开封府尹,只能叫权知开封府,比如包拯。赵光义把赵元僖任命为开封府尹,这距离皇太子的位置就只有一步之遥的。然而就是这么碰巧,在册封皇太子的前夕,赵元僖突然暴毙,让赵光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赵光义派人调查赵元僖的死因,却引来了更多的幕后阴谋。具体是什么阴谋,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只说跟赵元僖的妾室张氏有关。张氏出身低贱,据说是赵元僖王府中梳头的丫鬟出身,民间称其为张梳头。赵光义调查得知赵元僖非常宠爱张氏,并任由其处理王府的事务。于是张氏在王府中专横跋扈,随意打骂处置王府的仆人,甚至可以任意处死。她给自己父母在西佛寺招魂埋葬,做法事都明显超越了王府该有的规制。这个事情让赵光义大怒,派心腹太监王继恩处置。于是张氏被绞死,王府官员被贬官外放,张氏父母的坟墓被夷平。

这个事情闹得非常大,大量的朝廷大臣被牵连降罪,被流放的不在少数。本来赵元僖是要被追封为太子下葬的,但此事爆发后就此作罢,他最终以一品卤簿下葬。从史书上看赵光义如此处置这个事情是非常蹊跷的,也完全不符合常理的。赵元僖宠爱张氏,就算再有不法之事,也不应该牵连到王府和朝廷的官员。毕竟这些官员都是出任公职的,不是赵元僖的私官,更没有资格管赵元僖的家事。如此大规模的处置官员,很显然有关赵元僖之死并不简单,只是赵光义将事情的真相掩盖了下来。而张氏也许是知情人,被处死多半也是灭口需要。

事情发生后立太子的流程被中断,宋朝太子之位悬空。一年以后朝廷中出现了呼声,很多大臣推荐立襄王赵元侃为宋朝储君。而赵光义也因此犹豫不决,常常找机会考察赵元侃的品行。正在这个关键时期,秦国夫人上告了赵元侃与刘娥的事情,于是惹得赵光义大怒。赵光义大怒的原因说起来也简单,因为刘娥和张氏的出身太相似了。两人都是王府婢女出身,都是卑贱的身份,都受到主人的宠爱。如果赵元侃还是普通闲散王爷,这种宠爱无可厚非。可他现在是朝廷推举的太子备选,这种宠爱就让赵光义联想到了赵元僖的事情。

赵元僖就是因为过于宠爱侍妾张氏而栽了跟头,最终不明暴毙而亡。民间有传说是张氏与赵元僖的夫人李氏争宠,下毒暗杀李氏,却让赵元僖误服了毒药。这种说法虽然没有确实的证据,完全是后人瞎猜的,但也从侧面指出问题是出在赵元僖的王府内部。秦国夫人的上告,让赵光义不免联系到赵元僖身上,这就更不能继续让刘娥待在王府中了。于是赵光义下诏逼赵元侃将刘娥赶出王府,赵元侃不敢违背父命,刘娥只能离开王府暂避风头。然后刘娥回到指挥使张耆安排的住处生活,只能暗中和赵元侃来往,直到赵元侃登基后入宫。

从上述推测来看,赵光义逼迫赵元侃将刘娥赶出王府,很可能是受到了赵元僖暴毙案的影响。有学者推测张氏是赵元僖的政敌安排进入王府的,所以赵光义担心赵元侃步了赵元僖的后尘。而刘娥又是蜀中来的孤女,身份卑贱,善恶难断,赵光义更不敢冒险。在另一方面赵元侃要成为皇太子,生活方面也要是朝廷百官的表率,长期沉迷美色显然是不行的。赵元侃还没完成从闲散王爷到皇太子的角色转换,对刘娥有些迷恋也是情有可原的。而赵光义想的更多的是国家未来,只能逼迫儿子放弃儿女私情,走上皇太子之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该教派协助朱元璋建立大明,建国后被消灭,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但这个国家为什么叫“明”呢?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朱元璋出身明教,明教作为他夺取皇位的战斗支持,才使他在国名中取了“明”字。另一方面,也有人说是因为《易》中写着:大乾元,万物之始,天一统。云和雨使事物流行。明朝末年,六人一次完成,当时是骑六龙制天。从这句话来看,前元朝被明朝打压得很厉害。中国历史上

  • 一口气看完大唐盛世缔造者李世民精彩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15年,隋朝的皇帝杨广在雁门被突厥包围。年仅16岁的李世民响应招募,前去救援属于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部队。在这场战斗中,云定兴按照李世民的计策,大张旗鼓,设置疑兵,使突厥误以为大军云集,于是惊恐逃窜。正是因为这场胜利,隋朝的皇帝得以脱险。公元616年,李世民随父李渊担任太原留守,但此时天下已然掀起

  • 章惇,一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差点改写北宋的历史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章惇是提议废掉皇后吗,梁子美章惇,章惇弟弟的小说

    张惇,说起来其实很奇怪,在影视剧中很少见,但是我的一个好朋友:苏轼,你不陌生,这两个人是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今年厉害了,看看这个榜单上都有谁:章衡(冠军,张盾的侄子),苏轼,张盾,苏辙,曾巩,程颢,曾布,吕惠卿等等,厉害了,这就是后世提到的“龙虎榜”真是全程高能。张惇和苏轼的关系很好。他们是

  • 明成祖经常自比唐太宗,都是了不起的伟大帝王,名声却不如唐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宗朱棣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千古明君,对朱棣之前的评价都是以暴君著称,和隋炀帝一样毁誉参半。很明显隋炀帝不能和明太宗朱棣相提并论,他们的皇位都不是靠正常手段接来的。一个是发动政变,另外一个靠武力夺取。第一:一个是玄武门之变,另外一个发动靖难之役1:朱棣和李世民太多相似之处,出生不同我

  • 张岱有多搞笑?看完《夜航船》就知道了,怪不得张奕和说若生明朝只会嫁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张仪和说:“生在明清,只会嫁给张岱。”张岱被公认为最有成就的明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茶艺大师之一。广为流传的交友名言出自张岱之口:人无癖好,情不深,故交不得;他赢了,因为这真的很有趣。张岱出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官宦家庭。他早年过着美好的生活。他一生酷爱游山玩水。善园艺,通韵律、戏曲,饮酒煮茶。他是一个不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觉得谁最聪明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哪三个?让我一一告诉你:1.排名第三:沈一石沈一石,刚出场的时候,看似只是一个侍奉皇室、依附皇室的商人,但实际上,沈一石很早就是一个洞悉大局的人。多年侍奉皇室,让他看清了整个局面的关键,那就是皇室的铺张浪费,让商贾不堪重负,同时也导致了对百姓的剥削。所以他才说出“花费过多,就掠夺百姓;民乱将至,就掠

  • 无心插柳柳成荫:诗鬼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不料成就一副千古绝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贺讽刺诗,诗鬼李贺视频全集,李贺为什么是诗鬼文案

    李贺由于封建禁锢,当时的很多才子佳人想要挣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但是却无能为力。李贺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他的诗中总是带有着阴郁、阴冷的气息,然而又在阴郁中满怀阳刚与正义。就比如毛主席曾经写下的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引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一诗中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

  • 原来,宋仁宗才是害张妼晗的罪魁祸首,手段果然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仁宗赵祯皇后简介,须尽欢张妼晗宋仁宗,张妼晗和宋仁宗最后结局

    这部电视剧没有让大家失望,张贵妃和曹皇后的斗争也很精彩。曹皇后虽然隐忍,但张贵妃却频频作妖,让大家对曹皇后吐槽不已。然而在最新的剧情中,张贵妃却接连失去了三个孩子。所有人都认为蓝条是罪魁祸首。事实上,并非如此。就算没有蓝条,也会有其他人。宋仁宗无法摆脱这种关系。宋仁宗对张妼晗宠爱有加,与妃子为敌。宋

  • 刘伯温和姚广孝谁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伯温和姚广孝是同一时期的吗,刘伯温和姚广孝哪个厉害,刘伯温vs姚广孝

    在元末诸侯群雄逐鹿,天下动荡的年代,如果不是逆天奇才,他也很难打下如此大的基业。因此,刘伯温的个人能力显然要优于姚广孝。从历史功绩来看,刘伯温比姚广孝大。因为刘伯温不仅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而且在洪武时期的明朝吏治上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刘伯温是将世界从战争带入和平的人物。但姚广孝不同。这家伙想安居乐业,

  • 站在金国的视角,分析靖康之耻,北宋的灭亡完全是个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金朝的开国皇帝是完颜阿骨打,而完颜阿骨打在刚起兵反辽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宋朝的实力到底如何,所以当时他跟宋朝签了一个海上之盟,约定宋金两国联手把辽灭掉,然后燕云十六州归宋,长城以北归金。但没想到宋朝打得特别窝囊,以至于燕云十六州里面有好几个州是金朝帮着打下来的。打下来之后,完颜阿骨打当时是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