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经济实力冠绝历代的大宋,为何也会国库空虚,留下积贫积弱之名呢

经济实力冠绝历代的大宋,为何也会国库空虚,留下积贫积弱之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83 更新时间:2024/2/7 9:20:07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九十多年,北宋第六位皇帝赵项开始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虽然这个老大帝国的周围是一群恶邻,但总体来说,帝国的人文荟萃,文明昌盛,经济富足。国势上看,它也许没有汉、唐的疆域辽阔,军威强盛,但这如似锦繁花般的文明盛况,却已经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了。

诚如今人所知,北宋时期,名臣无数,寇准、梅臣、范仲淹晏殊、欧阳修、曾巩、司马光、苏轼、王安石轮番登场,各展风姿。晏几道柳永、黄庭坚、秦观、李清照词如泉涌,妙笔生花。这些时代天骄们气度潇洒,诗酒文章,风光霁月,文采风流;似乎自晚唐至五代以来的动荡局面早已远去,再无可能发生在泱泱大宋,除了皇朝金字塔尖的统治者和极少数眼光深远的时代精英,恐怕没有多少大宋人会想到,他们已然处身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峰处,但同时也处于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点上,身后看去,风光无限,前走一步却是万丈深渊。

二、冗兵冗官

大宋帝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王朝,论经济实力,她肯定是当时全世界最富裕、最发达的国家,没有之一。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国际贸易、城市、科技、生产工艺等等,无一不代表世界领先水平。

然面另一方面,大宋帝国在历史又有着积贫积弱的名声,实在是矛盾之极。所谓积贫并不是指大宋朝穷,实际上大宋朝的财政收入相当之多,在历朝历代也是数得上的,而是说国家的财政长期入不敷出。也就是赚的钱远远比不上要用的钱。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要从太祖皇帝实施以文制武、裁抑武将政策来说起了。

赵匡胤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想要找到一项“可以为百代之利者”的政策。大臣们想了许多主意,都入不了皇帝的眼,最后皇帝自己提出一项制度,这就是募兵制度。太祖认为只有国家出钱养兵才是长治久安之道。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 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 民。”意思是说,遇到灾荒年景,将饥民招募为兵,可以避免饥民作乱;正常年份,即便有军队作乱,而百姓也不会参加。于是,大宋建立了由国家财政养兵的募兵制度。

这项政策通俗点说,就是把军队当成了收留饥民和地痞流氓加以管束的收容机构,从而避免他们在社会上去寻衅滋事。难怪宋朝当兵要刺字,而且一旦当了兵,极受文人的轻视,以狄青的身份和功劳尚且被人挤兑嘲讽的嚎啕大哭,更别是一般的军兵。

这套制度乍一看不错,限制了社会上动乱的力量。但时间一长,则弊端立现。百姓一旦应募为兵,便入了军籍。入了军籍的人, 不得行经商,不得务农,不论生老病死,皆不许脱籍,甚至妻子儿女全部都要靠官府救济。于是乎,本是培养保家卫国军人的军营变成了难民收容所。满营尽皆老弱病残,地痞无赖之流,这种部队,如何能战,如何敢战?难怪金兵围困汴梁之时,除了西军边军精锐,数十万勤王之师竟无一敢和金人一战。

太祖时期,禁军,厢军总共有三十七万人;太宗年间陡增至六十六万人;而到了真宗年间则达到了九十一万;仁宗庆历年间,为一百二十五万;到神宗皇帝登基前,更是已经到达一百四十余万。禁军属于正规军,其士兵每年的军饷军粮,每人约五十贯钱,一贯为一千钱。据后人研究,以当时的购买力算,五十贯钱约不到今天的一万元人民币,供养全家老小一年的花费,也仅是糊口而已。厢军为地方部队, 军饷大约为三十到三十五贯,也就是约六千元人民币。

一到战时,还会产生后勤、转运、赏赐、动员、损耗等诸多费用发生。神宗赵项登基时,大宋朝每年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四千八百万贯,占举国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如此巨资培养的如此多的军队,是不是说大宋朝军威鼎盛,战力无双了呢,事实早已告诉我们,人数多的军队并不一定能打仗,特别是在古代战场通讯手段有限的情况下,更不要说大宋朝还有一项令人诟病的以文制武的国家政策和军事制度。从大宋朝军队的对外战争记录就可以看出,大宋之所以积弱也就是源于这项源自太祖的冗兵政策。

,战斗力便根本无从谈 起。于是,大宋帝国军队极少打胜仗的灰败纪录也就自不待言。积弱 之说盖出于此。

宋太祖为了保持权力平衡所设计的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加上科举、恩荫、荐举等选官制度,使得大宋朝的官员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据记载,在某一时期,大宋朝有官有职但没有差遣的人,占到了官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也就是说,在宋国的所有官员中,每十人中就有七到八个人属于占着位置不干事儿的人。为了安排这些人,朝延又想方设法地设立一些新的差遣。这样一来,官员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大宋朝慷慨的薪水福利共同作用,让帝国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史载,神宗登基之前,两万五千名在编的官员,再加上二三十万左右的吏员,每年仅俸禄就要支出约一千二百万贯钱。

三、烈火烹油

北宋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在六千三百万到六千八百万缗钱之间。而花费在官员、兵员两项上的开支已经达到六千万贯。剩下的寥寥无几的款项,不仅要支撑皇室开支,还要用于一年中的祭祀天地祖先的费用,各州各府的灾荒救授,国防事务的开支,以及大宋朝廷从上到下都感到无比耻辱的费用,给辽国和西夏的岁币。这是全部吗,肯定不是,由于古代财务管理制度手段有限,还有各级官员的贪污腐败,运送储存的损耗,大宋朝的钱是真的不够花了!

皇帝和大臣们忧心忡忡,他们心里清楚,表面看似繁花似锦的局面下,实则烈火烹油,潜藏着巨大的风险,由于冗官冗兵所带来的积贫积弱之局已是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但何时改,如何改,谁来改,对于大宋朝堂上最上层的这些人来说,并不是个简单的选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玉妃,唯一跟随乾隆一生的妃子,她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的十大宠妃排名,跟随乾隆下江南的女人,乾隆一生四十个妃子

    玉妃在与乾隆结婚第六年生下长子永琪。这个孩子很聪明。他自幼酷爱读书,文武双全。乾隆对永琪寄予厚望。母贵于子,因为生了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儿子,玉妃自然是升到了位。在生下永琪之前,她只是一个贵族。永琪24岁时,因救家有功,被乾隆封为硕荣亲王。可惜天妒英才,两年后永琪被查出身患怪病,没过多久就离世了。永琪的

  • 对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几点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对这次大变法的经济内容,黄仁字评论道:“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变法的不合时宜与失利是不言而喻的。第二,熙宁变法是宋神宗赵

  • 为女人出家?迷恋历史的顺治,其实只是想逃避孝庄的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顺治出家孝庄反应,多尔衮为何搞不定孝庄和顺治,孝庄骂顺治完整版

    最大的原因首先是顺治非常热爱佛教,其次顺治对董鄂妃的死悲痛欲绝,所以选择了出家。顺治是清军占领天下后的第一个皇帝。太宗皇太极死后,他被提升为皇位。要知道那时候顺治只有六岁。他又如何能够在朝堂的巨大利益漩涡中做出明确的判断是非,所以虽然顺治登基了,但当时的当权者是孝庄。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顺治,自然有

  • 裕容龄:慈禧的宫廷乐官,近现代舞先驱,晚年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活泼聪颖视舞为命,师高徒强终成正果裕容龄是家中最小的一个,比裕德龄小三岁。她们兄弟姐妹都曾跟随父母在日本和法国生活了七年。1903年裕德龄、裕容龄姐妹随母亲被慈禧召入清宫后不久,容龄的哥哥勋龄、馨龄俩兄弟也接着被慈禧召入宫中。早在1890年,清宫曾购置三台蒸汽发电机,安置在颐和园为电灯供电。19

  • 明朝大将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呢?答案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蓝玉在北征蒙古返回时,到喜峰口时已经天黑,所以守关将士按照规定不肯开门,结果蓝玉强行攻入关口,加上有人降朱元璋举报,蓝玉私下强奸了北元的妃子,对方最后自尽,朱元璋召见了蓝玉,对他严厉责备,原定封蓝玉为梁国公,最后也改封为凉国公。我们疑惑的是,明朝大将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蓝玉的

  • 康熙和乾隆都有很多的皇子,为何乾隆时期没有发生九子夺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夺嫡五皇子萧景晏知乎后续,八子夺嫡简介,康熙和乾隆谁的孩子长得好

    雍正设立秘密建储制度 雍正亲眼见识了皇子们争夺皇位的激烈场面,认为如果要保证大清基业数百年还是需要健全建储制度,也为了防止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雍正设立了秘密建储制度,也就是不公开设立太子,皇帝认为谁可以当皇帝,就把诏书写好放到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等到皇帝驾崩以后再拿出遗诏来公布谁来当新

  • 野史秘闻之西夏国宝藏,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还是真实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夏美女照片,西夏说,西夏第一艳后照片

    可是,在北宋时期,西夏的统治者李元昊为了排除后顾之忧,曾经把大量的宝藏藏在了陕西一个偏僻的山谷里面。这个宝藏里面有西夏皇室镇国神器“铁冠”,还有无数的金银珠宝和丝绸名画。从此以后,这个宝藏就一直没有被发现。传说,在很多年以前,曾经有过一些人试图寻找这个宝藏,但是都没有成功。这个故事一直流传着,引起人

  • 官窑丨宋韵风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风尚,偏偏只有宋代,在千年以后的今时仍令人向往追求。宋是中国文化史上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的巅峰时期,诗词、绘画、建筑、陶瓷在内的各种文学艺术聚集成了一座“文化高峰”。在宋人那里,休闲意味着自由的生活。可以回归自然,体验自我。一把桌,一壶水,一杯茶,庭前闲坐,一觞一咏,细数落英,

  • 明朝灭亡后,一藩属国暗中策划反清复明,清朝得知后差点废掉国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清军兵临朝鲜王朝都城汉城 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为了避免攻打明朝时腹背受敌,再度发兵朝鲜王朝,史称“丙子虏乱”,一路势如破竹,不足一个月就兵临朝鲜王朝都城汉城(今韩国首都首尔),朝鲜王朝第16位君主朝鲜仁祖李倧迫于清朝压力,断绝与宗主国明朝的宗藩关系,成为清朝藩属国,改用

  • 为什么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就斗不过清军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随着太平天国后期,尤其是天京之变后,太平天国的形势就急转直下,太平军也几乎不再是清军的对手。而这背后的因素,可谓繁多。1、精锐问题其实早在天京之变之前,太平军在精锐部队问题面前就出现了危机:对于太平军来说,来自紫荆山(广西)的原始部队,算是太平军的存量精兵:毕竟,广西兵被视为太平军中最能打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