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玉门关如何成为唐代文人的“意难平”?

玉门关如何成为唐代文人的“意难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60 更新时间:2024/1/23 4:04:51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

塞外的条件向来艰苦,“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但千百年前,仍有一批戍边将士挺住漫天黄沙,以昂扬斗志扎根于此。人们常说,历史容易被人遗忘,好在,有唐代诗人对玉门关的反复吟咏,才让后人从历史的边缘角落中,重新拾起了这段记忆。

国门象征

关的繁体字“關”,形犹如一座雄关,下方带有能随时开合的城门。这样的建筑,正是非常典型的长城关隘。早在先秦时代,战国七雄就曾筑长城以御敌;秦始皇一扫六合后,为防止匈奴骑兵南下,命大将蒙恬“因地形,用制险塞”,在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筑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及至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兵强,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高帝刘邦率军亲征,亦被围困在白登山。碍于匈奴的强大兵锋,西汉前期的统治者只好暂时采取以和亲为主的对外政策。直到汉武帝掌权后,汉王朝才一改往日的妥协姿态,向匈奴发起猛烈进攻。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大破匈奴,汉王朝实现了对河西走廊一带的控制。

随着西汉版图的扩大,汉武帝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分而治之。酒泉郡的设立时间早于四郡中最西侧的敦煌郡,自敦煌郡建置后,位于酒泉郡的长城、亭障等军事防御工程也顺利延伸至此地。而河西长城中的两大著名关隘——玉门关与阳关,便分别位于敦煌郡的西北与西南处,呈犄角之势拱卫此地。

玉门关遗址

一旦匈奴骑兵卷土重来,此处便将是阻止其东进的坚实壁垒。正因如此,在描写边关战争的诗歌中,玉门关一度是国门象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唐人笔下,玉门关似乎还隔开了两个世界。上官仪《王昭君》云“玉关春色晓,金河路几千”,即指王昭君出玉门关后,就远离故土,从此进入了异域。

玉门关所在之地曾属于匈奴,尽管它早已被汉王朝征服,但“玉门”一词仍经常出现在古人对异域的想象中。《艺文类聚》卷87引《真人关令尹喜内传》曰:“尹喜共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玉门之枣,其实如瓶。”《汉武内传》亦云:“七月七日西王母当下,为帝设玉门之枣。”在后世传说中,“玉门”总是西游途中的重要一站,而被赋予神秘色彩的“玉门之枣”,亦是东西方人士会晤期间的常见食品。

若说战争时期的玉门关,是当之无愧的军事要塞,那么在和平时期,它亦是繁荣与兴盛的象征。汉武帝“列四郡,置二关”,在切断羌人与匈奴各部联结的同时,也确保了中原政权与西域诸国,如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乌苏等的正常交往。在这之后,随着汉王朝对河西地区控制的加强,中原与西域诸国的交通愈发畅通无阻,由此衍生出的贸易之路,在后世被誉为“丝绸之路”。自敦煌而出,一路西行,玉门关是必经之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伴随着由远及近的驼铃声,于此刻汇聚。

辉煌落幕

尽管敦煌以北的玉门关(小方盘城附近)是汉代丝绸之路的“见证者”,但它却只是诸多“玉门关”中的一个。历史上,玉门关曾多次迁移,这导致其关址在不同时期有着较大出入。那么,最具代表性的小方盘城,是否为玉门关最初所在地呢?

恐怕未必。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李广利出征大宛,兵败,乃遣使上书:“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原且罢兵,益发而复往。”汉武帝闻讯大怒,“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于是,李广利只好屯兵在敦煌,不敢入关。若玉门关一直在敦煌以西,李广利从西域返回后,无法入关,自然也不能进入敦煌郡。因此,此时的玉门关当在敦煌以东、酒泉之西。

又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天子遣从票侯(赵)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以击胡,胡皆去。明年,击破姑师,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汉朝大破楼兰、姑师后,位于酒泉的亭障、长城等军事防御工程得以一路向西,延伸至酒泉之西、敦煌以东的玉门关。再结合敦煌文献《河西诸州地理形势处分语》中“州得酒泉之郡,乡连会川之郊;控骍马之途,据玉门之险”的记载,可知玉门关最初应设在酒泉郡境内,即今甘肃省嘉峪关市的石门峡一带。

在传说中,玉门关是和阗美玉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的第一道关卡,故而得名。且不说今天的玉门关遗址与敦煌文献中均未见有关玉石的记载,玉门关未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时,便已有“玉门”之名。《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与项羽相持于成皋失利,“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此“玉门”即北门俗称。汉唐时期,中原军队征讨外邦,皆自北门而出,又称“凿凶门”。由此不难推测,玉门关之“玉门”即某处关隘中的北门俗称,代表对抗游牧民族的第一道关卡。

于是,作为军事要塞、国家门户的“玉门关”,自然要根据汉唐版图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迁移。东汉和帝时,匈奴屡犯边境,玉门关址曾被迫东移200多公里,设在今酒泉市玉门镇。班勇担任西域长史后,率兵西进,遂重开西汉玉门关。后来,连接瓜州(今酒泉瓜州)与伊州(今新疆哈密)的伊吾路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无需再绕道敦煌,故而东汉中期至隋唐年间的玉门关一度东迁至瓜州晋昌县北。唐初玄奘西行,便经由此地。

及至五代宋初,由于军阀混战、风沙侵蚀、交通改道等多方面因素,隋唐玉门关逐渐被统治者弃用,新的玉门关则重新迁回西汉旧关——嘉峪关市石门峡。尽管,玉门关还能发挥出一定作用,但它的战略意义却大不如前。就连后世文人缅怀、吟咏的玉门关,也大多是代表着煊赫与辉煌的汉唐雄关。

文人的“意难平”

唐代边塞诗中的“玉门关”,经常是异域风光与边关军旅生涯的象征。如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在诗人笔下,戍守边关将士的心情被称为“玉关情”,它既可以抒发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亦能成为闺阁妇人思念远亲的指代。刘允济《怨情》:“玉关芳信断,兰闺锦字新。愁来好自抑,念切已含嚬。”无论何时何地,“玉关”二字总能留住诗人的牵肠挂肚,使它挥之不去,萦绕在人心头。

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有唐代文人的一腔报国之志。戍边将士背负着百姓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故而不畏艰苦,甚至慷慨捐躯。所以,“玉门关”亦寄托着诗人欲赶赴边关保家卫国的热血豪迈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如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感性往往与理智并存,有人热血难凉,一心报国;也有人反对战争,关心戍卒疾苦。如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所谓“春风不度”,既指边塞苦寒的恶劣环境,又隐晦道出统治者对戍边将士的漠视,可谓一语双关。

及至唐中后期,诗人对“玉门关”的反复提及,又表达出他们积极关心国事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伤感与无奈。君不见,安史之乱后,陇右、河西和西域先后陷落;张议潮起义后,虽驱逐了吐蕃人在河西的势力,但身为国门象征的玉门关仍未曾回归。每每念及于此,唐人心中便满是痛惜。王建《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其八》云:“胡马悠悠未尽归,玉关犹隔吐蕃旗。老臣一表求高卧,边事从今欲问谁。”昔日繁华已成过眼云烟,映照在诗人眼中的满目苍凉,便成了他们的“意难平”。

(作者: 瀛洲海客)

( 来源:官察室)

(转自: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权力斗争中,李隆基为何要欺负太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隆基个人资料,上官婉儿被李隆基斩杀,郭德纲李隆基完整版

    .其实太平公主也很忌惮李隆基,因为这个皇子跟之前那些傀儡皇子不一样。本王果断睿智,她也怕李隆基即位影响到自己的权利。而李隆基觉得姑姑对朝廷的权力特别执着,始终不肯撒手。那是因为姑姑对球场有着浓浓的留恋之情,所以也让李隆基重新审视姑姑。休息而且,两人还因为权势问题分手。他们从盟友变成了敌人,所以最后都

  • 李世民的书法到底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王羲之作为一代书圣,从古至今,俘获的迷弟迷妹自然不在少数,但要说到头号真爱粉,小编觉得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爱王羲之爱到什么程度呢?▲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朕追起星来自己都怕做一个合格粉丝的必备素质,就是要支持偶像所有的作品,所以千万不要被兰亭的故事误导

  • 中国最出名的公主,三位都出自唐朝,两位被处死,她至今受人爱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高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深受太宗喜爱,嫁于房玄龄之子房遗爱,然而这位公主却不是个省油的灯,她与辩机和尚私通,被发现后辩机和尚被腰斩,她怀恨在心,后又因谋反被泄密,被唐高宗赐死。辩机,生于武德二年,卒于贞观二十三年。十五岁出家,师从大总持寺著名的萨婆多部学者道岳,并驻长安西北的金城坊会昌寺。帮

  • 因修公路,武则天长孙墓地被挖开,结果却发现了古代一个丑陋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除掉长孙无忌,武则天的陵墓诡异,武则天秘史长孙无忌视频

    在唐朝时期,武则天是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女君主,她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出现了较为稳定和繁荣的局面。除此之外,她也因为和张易之兄弟的关系而备受瞩目。那么,张易之到底有多受宠?首先,张易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他非常聪明,文学和音乐造诣都极高,而且在官场中现得也非常优秀,这吸引了武则天的注意。在当时的皇宫

  • 李世民为何愿意娶守寡的韦氏?韦氏圣宠不衰,为何子女倍受冷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韦氏,本名韦珪。李世民和韦珪相识于他攻破洛阳之后,当时,李渊让自己的儿子们在城中广结名门望族,李世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韦珪相识的。此时的韦珪虽然年纪尚轻,却也是个生过女儿的少妇了。但是,她身上散发的望族贵气,以及娇美的容颜依然吸引了秦王李世民。更何况,能够因此得到韦氏这个大族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带

  • 中国历史上真正能以一敌百的超级猛将(隋唐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然后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其有飞将之称,虽然勇敢方面不如孙坚,但是马战确实是无敌。还有五胡十六国勇猛无比的冉闵。以及前秦时期的第一猛将张蚝,还有勇猛无比却无力回天累死建康城头的羊侃,最后是传说十三岁就能够徒手擒虎的隋朝开国猛将韩擒虎。其实除了这些武将之外,三国的王平,前秦的邓羌都是万夫莫当的武将,也在

  • 李世民病重请孙思邈治病,药王:后宫佳丽和冠袍给我,天下也给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孙思邈却说:“恭贺陛下,大病得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孙思邈是民间名医,用蚂蝗吮吸瘀血和修复下颚脱臼等都是他发明的治病良方,百姓都将他称作神医。不过“科班出身”的太医们却看不上孙思邈,曾经孙思邈给一位产妇看病,根据《伤寒论》开了个方子。太医蒋许看了孙思邈的方子后,斥责孙思邈藐视医圣张仲景,称

  • 李白最豪放的诗,末两句被无数人奉为座右铭,是在妻子嫌弃下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最出名的七句诗,李白总资产多少亿,劳劳亭李白

    在古代,不管你再有才华,混不来钱,老婆孩子吃不饱,注定是要遭人白眼的。这不,咱们的诗仙也被他的妻子嫌弃了。李白生于蜀地的一个富商家庭,小小年纪就展露出惊人的才学。五岁诵六甲,十多岁的时候,李白就凭借诗词成为当地豪门的座上客。20多岁时,李白辞别父母,外出闯荡,凭借自己出口成章的本领,再加上自身“社交

  • 隋文帝废杨勇立杨广,临终大骂这个畜牲怎配为王!独孤误我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宠妃宣华夫人妆容凌乱、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扑进杨坚的怀中,杨坚忙着哄道:“爱妃这是怎么了?说出来朕替你主持公道!”宣华夫人哭着说:“太子无礼!”杨坚听完犹如五雷轰顶,他本就余怒未休,这会儿更是怒不可遏。他没想到平时看起来温良孝顺的儿子不仅动了篡位的心思,还对自己的宠妃图谋不轨!他拖着病体大骂:“

  • “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是谁,他们的后人又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唐十八条好汉顺口溜,隋唐好汉连环画全集,隋唐十八好汉宇文成都

    4.紫面天王雄阔海,最早在太行山占山为王,与伍云召结拜成兄弟,后来辅佐了白御王高谈圣,在扬州战役中,为救被困的一众反王,力托城门的千斤闸,终因体力不支被千斤闸压死,书中没有交代其有无后人。6.双镗无敌伍天锡,是南阳侯伍云召的族弟,两臂有万斤之力,武艺高强,善使一对混天镋。镇守天昌关时,因为杀了梁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