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康熙王朝》的网友们对“兰齐儿”一定不陌生,这位公主是康熙的掌上明珠,而她的原型就是固伦荣宪公主。荣宪公主在名义上是康熙的三女儿,但是由于大女儿和二女儿早夭的缘故,她就是实际上的长女,倍受康熙的宠爱。“固伦”是属于嫡系公主的专属册封封号,荣宪公主的生母是荣妃,这种庶出的公主本不可能获得“固伦”的封号,但由于康熙的偏爱加封她为固伦荣宪公主。自打大清朝建立起就没有这个先例,固伦荣宪公主可以说是开了这个先河。
能让康熙破格加封必然有着其不同之处,史书没有过多描述康熙为何偏爱固伦荣宪公主,但是我们能从荣宪公主的履历中找出答案。康熙30年,受制于“和亲政治”荣宪公主远嫁到蒙古,思念女儿的康熙多次跑到蒙古专程看荣宪公主。同期远嫁的四位公主都没有享受这一待遇,很明显这待遇并不是针对公主,而是荣宪公主专享的优待。为什么康熙专宠固伦荣宪公主?这和荣宪公主的孝心有关系。
有一次康熙病重的时候,当时就连起身都需要旁人的照顾。作为父亲的贴身小棉袄,荣宪公主在康熙帝身边昼夜不停的照顾康熙帝,亲尝汤药、夜以继日的陪伴、这让康熙帝心头一热,对荣宪公主大为褒奖。看看荣宪公主的孝心,再看看那帮为了夺嫡而争得头破血流的皇子们,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康熙去蒙古看望荣宪公主,宠爱是一方面,逃避那个肮脏的皇室更是一方面。如果是你,你愿意一睁眼就是女儿的陪伴还是看儿子们的斗法?
为了能让父亲住得安心,荣宪公主在内蒙修建了一处行宫。原本康熙帝觉得有点大兴土木,但是荣宪公主说:行宫不止是为了让父皇居住,更是满清与蒙古友好的象征。修缮行宫的银两是我的私房钱和族人们的捐款,砖瓦木料都是就地取材、工匠都是我远嫁时带过来的,并没有耗费太多的资产。康熙帝龙颜大悦,更加宠爱荣宪公主了。而荣宪公主的丈夫乌尔衮更是十分尊敬妻子,巴林部的政务都由妻子裁决,为蒙古、满清和谐关系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公元1728年,荣县公主病逝。巴林部为荣宪公主建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公主墓,占地面积超五千平方米,而且各种陪葬品不要钱得往里面塞。1972年,时隔244年荣宪公主重见天日。根据考古专家的介绍:荣宪公主头戴凤冠、手腕上戴金手镯、手指上戴金戒指、脚上穿绣花靴、身穿珍珠团龙袍,十分华贵。令人意外的是荣宪公主并不是一具骷髅,尸体皮肤依旧栩栩如生,宛如刚入土的样子。
身穿龙袍,这一点考古专家认为是因为荣宪公主和康熙帝有密切关系,所以巴林部才能用此规模下葬荣宪公主。而尸体是如何保存如此完好的?这一点考古专家并没有研究明白,最后猜测可能是巴林部下葬尸体的时候创造出一个无氧的空间,外加上内蒙古独特的气候,所以荣宪公主的尸体可以长期不腐烂。但是开棺之后,尸体接触到氧气迅速腐烂,荣宪公主面部全非。我想荣宪公主做梦都没能想到死后还有这么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