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唐朝,在武则天和唐玄宗李隆基的治理下,国力持续攀升,唐朝国力的巅峰,应该是在唐玄宗中期的“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安史之乱”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安禄山的父亲究竟是谁不得而知,只知道其母是突厥族巫婆;后来安禄山被幽州节度张守珪提拔为偏将,以骁勇出名,张守珪就把他收为义子,后来安禄山升任平卢兵马使。
之后安禄山一路平步青云,先后任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后来安禄山请求当了杨贵妃的养子,进宫朝见唐玄宗都先拜望杨贵妃;在安禄山生日那天,唐玄宗和杨贵妃赐给安禄山丰厚的生日礼物。
过罢生日的第三天,杨贵妃特召安禄山进见,替他这个“大儿子”举行洗三仪式。杨贵妃让人把安禄山当做婴儿放在大澡盆中,为他洗澡,洗完澡后,又用锦绣料子特制的大襁褓,包裹住安禄山,让宫女们把他放在一个彩轿上抬着,在后宫花园中转来转去,口呼“禄儿、禄儿”嬉戏取乐。
安禄山不仅不以此为耻,还大肆宣扬。但是其实安禄山背地里一直在筹划谋反之事;在范阳郡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表面上看来是防御侵略,实际上是储藏兵器、粮食做坚守范阳的部署,战马有一万五千匹,牛羊也相当于这个数目。他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进朝奏请没有不答应的。
公元755年,这时的唐玄宗对安禄山那可是比亲儿子还亲,这时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要造反,唐玄宗一定会大发雷霆,把他捆绑起来送交安禄山;但是也就在这一年,安禄山狠狠的一巴掌打醒了唐玄宗。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诈称奉唐玄宗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他率领各族骑兵、步兵十五万,半夜行军,黎明吃饭,一天前进六十里。安禄山号令严厉整肃,有一班以死相拼的将士,没有谁不是以一当百,朝廷军队碰上必然会吃败仗。
安禄山攻城拔寨,威震华夏,并于756年,安禄山僭越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叫圣武,达奚珣以下数人暂任丞相各职。并攻下了长安,逼得唐玄宗逃往蜀中。
在安禄山被阉人李猪儿所杀后,他儿子安庆绪继承了安禄山的一切,但安庆绪淫乐宴饮没有节制,后来安禄山曾经的大将史思明杀安庆绪后即大燕帝位;史思明多次打败唐朝大军的围剿,但史思明却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最终“安史之乱”被平息。
虽然“安史之乱”被平息了,但是留给唐朝的是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繁华不在;但唐朝也不是那么快就衰亡的,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又先后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以及唐宣宗“大中之治”。
但是仍旧无法挽回唐朝的颓势,在唐朝末年,原本是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军的朱温,在投降唐王朝以后崛起,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
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他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这就是唐朝的悲剧了,因唐玄宗而达到国力的顶峰,也因唐玄宗后期的昏庸,导致唐朝不可挽回的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