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和李世民
最早的记载《旧唐书》当中对这一段的描述还只是说了最早的谋划起于李世民和刘文静,然而到了《新唐书》之中则更加武断,断言说这件事本身就没有李渊的首肯,完全是最早李世民的暗中筹划。而到了《资治通鉴》里则更是说,李渊的天下都是李世民打来的,李渊不过是坐享其成。总而言之,所有的信史里都是一个风格,对李渊的不断贬低,对李世民的不断追捧。
李渊和李世民
而在这一个版本当中,李世民占据了主要的功劳,并且将李渊描绘成一个猥琐、反复无常的人物。这一版本之中的前后起因经过是,李世民先后得到了李渊心腹刘文静和裴寂的支持,并且中途出现了一个故事,那就是刘文静当时因为和李密有着姻亲关系,所以被打入了大牢。这时候是李世民突然出现,并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刘文静说服。之后刘文静和李世民就开始筹划,其中就有着如何劝说李渊的桥段。
李世民
为了逼迫李渊接受起兵,李世民想了一个办法,从李渊的亲信裴寂下手。先是李世民故意和裴寂赌博,每一次都故意输给裴寂,一来二去则是成为了朋友。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就这样裴寂被李世民绑在了一起。随后裴寂则是故意寻找李渊喝酒,并且送上几个美女,一连几天让李渊乐不思蜀。而等到几天之后,裴寂才告诉李渊这些女人都是晋阳行宫的宫女,也就是说属于杨广的女人。这一下李渊大惊失色,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随后裴寂将李世民起兵的计划和盘托出,这一下李渊不接受也不行了。
然而之后又发生了几件事,东突厥进攻太原,李渊副将战败,因此李渊也要被杨广问罪。对此李世民再一次请求李渊起兵,李渊还是犹豫不决。但谁曾想到过了一段时间杨广取消了李渊的罪名,并且还恢复了李渊原职。这一下李渊反悔了,对起兵的事情绝口不提。最后还是裴寂死缠烂打才算是让李渊起兵。所以这里的李渊不但是反复无常,而且还犹豫不决,不像是一代雄主。
那么第二种说法,以李渊为主角的又是怎么一番描述呢?
这一版本出自于李渊身边的温大雅,从他记载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中,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李渊。温大雅是李渊的朋友,还是李渊起兵之后的参军以及文翰。所以温大雅不但是整个历史的参与者,更是李渊身边的亲信。所以有理由相信一个目击者所留下的记载,更为贴近现实。
李渊
而这一版本之中的李渊才是整个晋阳起兵的谋划者,而且早在大业九年的时候李渊就曾密谋宇文士及,根据记载极有可能就是密谋夺取天下。而到了大业十三年时,李渊则是下定了决心起兵,然而因为当时除了李世民一个人在自己身边之外,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在河东郡,故而李渊不敢轻举妄动。另外,在上一个版本中提到了李渊曾被关押一段时间,这期间反而是李渊劝说李世民,一旦自己遭遇了不测,一定要率先起兵,不能让天下人所耻笑。
李渊
另外在李渊的身边还有两个隋炀帝杨广的亲信,李渊为了顺利起兵并且不遭受疑心,也是充分展现了过人的智慧。李渊虽然是封疆大吏,但是却处处受到限制,尤其是早在调动兵力以及征兵一事上,隋炀帝更是警觉。在李渊的身边有着王威和高君雅两人,他们两人对隋朝忠心耿耿,极其难以拉拢。重点是李渊不敢轻易尝试,万一两人不肯加入李渊,岂不是坏了大事?
李渊
恰逢当时刘武周发动兵变,并且占据了郡城,此时李渊以此为由,说刘武周会危及太原。而且汾阳行宫里有着丰厚的财物,很可能下一个目标就是这。此时王威和高君雅慌了,要求李渊出兵。这时候李渊反而不着急了,继续耗着,直到汾阳行宫被破。这时候太原岌岌可危,王威和高君雅更加坐不住了,并且一顿劝说,让李渊自行召集士兵以抵挡外敌。一时之间李渊就募集到了几万人,可以说之后李渊打天下的基础就是从此刻开始的。
李渊
随后时间线上李渊安排李建成、李元吉和女婿柴绍迅速回太原,而之后则是如何处理王威和高君雅两个棘手的难题。因为虽然已经得到了支持征兵,但是时间一长王威和高君雅必然会有所察觉。果不其然之后的王威和高君雅发现了异常,并且打算先下手为强,假意要让李渊参与祭祀祈雨,随后当场击杀李渊。
谁料李渊的亲信已经得知了消息,于是很快就制定了应急方案,第二天则是命令五百士兵埋伏,随后以王威和高君雅两人密谋突厥为由,迅速逮捕。而且更为巧妙的是,不久之后突厥的确是杀到了太原城下,恰好就坐实了王威和高君雅的罪名。就这样李渊杀了两人,随后这是拉开了晋阳起兵的大幕。
李世民
所以从这一个版本来说李渊不但是有勇有谋,而且善于谋划。并且一直心有大志,而不会是之前所了解的反复无常,犹豫不决的人物。而且《大唐创业起居注》因为出自于李渊的身边人,而且亲身参与了整个过程,所以资料更为可信。但不得不说的是,虽然主导者是李渊,李世民的功劳一样是不可忽视。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并未赶到太原,所以晋阳起兵李世民的首功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李渊和李世民同样重要,而不是之偏颇地认为,只有其中一个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