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会永远承担一种更加可怕的精神压力,丝毫不容自己懈怠。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在李隆基八岁之时,母亲被诬告,说她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宣她入宫问话,结果母亲不明不白死去,死后遗体埋在何处,没人知道,也没人敢问。李隆基的父亲不敢问,因为他此时自身难保,武则天的酷吏正在罗织他谋反的罪名。李隆基也不敢问,自己才八岁,能做什么?
自从那件事之后,李隆基对于自己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就是:自己的家庭从来不应该有父慈子孝,天伦之乐的场景,自己生下来时天然就有政治身份,祖母,父亲,母亲还有自己,不再是单纯的家庭关系,而是政治关系,所以谁生谁死,谁输谁赢,都不应该再参杂丝毫的亲情进去,那只会妨碍自己的判断。李隆基这么想着,就能将自己母亲的死完全放下,没人知道,他是靠这样想逃避母亲被害的愤怒与悲伤,还是他真的转变成了纯粹的政治家。
神龙元年的这一晚,李隆基感受到外面的躁动,他意识到,这一晚,会有很多人的命运发生巨大转折,会有很多人死去,其中有不少自己的亲戚。但李隆基不会为其中任何人的死而悲伤,因为这是政治,死去的人自己应该早有觉悟。他心中有所波澜,是因为,自己的命运或许在这一天有所转变。武则天的统治,在那一天终于落下了帷幕,那一刻,恐怕所有的李氏子孙都松了一口气,悬在自己头上的那把利剑终于被拿掉了。
他们中有的欢欣鼓舞,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有的却没有完全放松下来,其中就有李隆基。武皇虽然已经退位,但她留下的政治乱局没有彻底改变,也没人有能力快速收拾得了。中宗李显此后被推上皇位,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是李显的亲弟弟,被封为安国相王。李显甚至想封他为皇太弟,在自己死后可以继承皇位,但被李旦拒绝。
这是大唐皇室中难得的兄弟间的真挚情谊,李显和李旦,同在一个强势母亲的威势下,经历过残酷的压迫,曾经也抱团取暖,所以兄弟间的感情无比深厚,此时更是惺惺相惜。在一个强势家长的家庭中长大的兄弟二人,更加渴望亲情,与此相反的是,在弱势父母下长大的李隆基,甚至不相信亲情。他眼中看到的,不是大唐皇室的安定团结,他看到的是,如果自己没有实力与手段,迟早有一天会成为父亲和伯父那样任人欺负的对象,尽管他们都做过皇帝,但是因为他们性格懦弱,不够果敢坚毅,最终都成为他人的傀儡。
而不出他所料,李显慢慢地被妻子韦后和女儿控制,韦后想做第二个武则天,但是这么想的不止她一人,太平公主也想步母亲的后尘,而李显和李旦面对这个局面似乎束手无策,这些都是自己的亲人,他们哪里忍心下手去除?李隆基此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皇族后裔,远在政治核心之外,甚至还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