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灭亡之后,商朝一直在频繁地迁都,他们到底在躲避什么?

夏朝灭亡之后,商朝一直在频繁地迁都,他们到底在躲避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814 更新时间:2024/1/21 5:49:56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它是由商汤所建立的。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商朝自建立以后,就开始了频繁地迁都,一直到盘庚迁殷后才稳定下来。

在各个王朝当中,立都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一旦选定都城之后,就很少再进行更换,除非经历过重大变故,像靖康之耻后,宋朝的国都由原来的汴梁变成了临安。

当然也有特殊的存在,像朱高祖朱棣,他在将朱允炆赶下台之后,就将都城从南京改为北京。一方面北京是自己的根据地,另一方面北京距离边境较近,可以更好地统筹国家大事。

一次也还能理解,但商朝迁都次数太高了,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首先有人认为,这是殷商害怕夏朝人复辟,所以频繁地更好都城来躲避。

但是这个观点没有任何依据,而且,在商朝第十个君主仲丁时期,商朝的国都也进行了迁移。此时,距离夏朝灭亡已经过了100多年。所以说,防止夏朝复辟这个说法根本不成立。

也有人说,是为了躲避洪水。这个说法就更加荒谬了,足以和武丁在位期间,都曾遭遇过洪水,但他们也没有就此而迁都。所以说,躲避洪水而进行的迁都也是无稽之谈。

事实上,通过观察商朝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首先,商朝存在的这500年里,一直在盛衰之间反复切换。纵观那么多朝代,像商朝这样在盛衰之间反复切换的很少,那么商朝为什么会一直这样呢?

夏朝灭亡之后,商朝为什么一直频繁地进行迁都活动?

在殷墟遗址中,考古学家曾发现大量的殉葬物品,其中还包括人。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殉葬制度非常残忍,通过将一些人和死去的人一起埋葬。而中国最早开始殉葬制度的,就是商朝的奴隶主。

在殷墟遗址中,人们发现的殉葬的人包括了许多种族。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些人可能是商朝通过战场俘虏的。因为殉葬制度是强迫的,所以这些人根本不会平白无故牺牲自己生命去殉葬,只能是被人抓住之后强迫殉葬的。

那就是说,商朝的迁都,其实都带有军事意义和战略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扩张。而他们的扩张方式也很特别,别人是派军队攻打,他们则是将国都直接迁过去。

这个说法其实也有些可以考量地点,像河亶(dan)迁都都河南内黄之后,就开始大肆征伐班方,也就是现今的山东曹县。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基本上可以确定的,就是每次迁都时,商朝都会发生战争,所以说,殷商并不是在躲藏什么,而是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壮大自己。

之后将国都迁到殷之后,商朝就没再变更国都了。当他们来到殷的时候,主要的对手是东夷部落。而一直到帝辛被周武王取而代之的时候,商朝还没解决掉东夷。而帝辛正是因为将主力派出攻打东夷,才给了姬发和其他诸侯攻伐自己的机会。

所以,通过迁都来增强自己国力这件事也有一定的可信度可言。也难怪商朝这500年来一直在起起伏伏,每次更换国都后就突然壮大起来。不过,也有人认为,商朝之所以频繁更换国都,是因为内部斗争非常激烈,这是怎么回事呢?

商朝迁都的原因

关于商朝一直频繁迁都,一些学者认为是内部出现斗争。一开始的时候,商朝的传位方式都是兄终弟继以及父子相传的模式。

和封建王朝的传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更容易引发内部冲突,后来的九世之乱,也印证了这种传位方式的弊端。而真正意义上,让专家感觉频繁迁都和内部斗争有关的,则是盘庚迁都。在《尚书·盘庚篇》中,曾记载盘庚在迁都时受到了一些贵族的反对。

当时盘庚打的名号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而迁都,但有许多人不愿意离去。对于那些不听命令的人,盘庚展示出自己心狠手辣的一面。他表示自己要将那些留在新邑的人赶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那里。

能说出这种话,可见盘庚是非常生气的,同时也反映出商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也非常严重。后来在迁都在殷之后,这种情况也得到了缓和。主要原因,可能是有了统一的对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东夷。

商朝是奴隶主制度,所以需要大量的奴隶来为自己服务。东夷的出现,暂缓了商朝的内部矛盾,让他们将矛头共同指向了东夷。这也充分解释了,为什么殷墟遗址中会有许多不同种族的人。

再说回来,在频繁的迁都下,商朝依旧能够存在500多年,可见其实力确实不一般。就算到了商朝末期时,也是如此。要不是商朝一直在攻打东夷,说不定结局还会改写。而最后,商朝所没能解决的东夷问题,被周给解决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启晟汇——民族的脊梁,时代的标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总在山河破碎之际,勇敢地挺身而出 ,担当民族的脊梁,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一份微薄之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诚然面对时代的惊涛骇浪

  • 迟到150年后,荷兰为奴隶制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2022年12月19日这天,对于关心政治的荷兰人来说,气氛相当凝重。下午三点,荷兰国家档案馆内,首相吕特发表讲话,坦承几百年中荷兰政府及其代表利用奴隶制牟利:“人被当成商品贩卖,被剥削,被虐待;几百年中在荷兰政府的授权下人类尊严被以最残暴的方式践踏;自1863年奴隶制被废除后,历届荷兰政府无视并且拒

  • 姜子牙成功平定叛乱,因此获得一项特权,后来让秦始皇极为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键锋姜子牙,秦始皇给已婚女性一条特权,姜子牙破十绝阵

    周公姬旦摄政,帮助侄子治理天下,这本是件好事,但是他却引起另外两个人的强烈不满。这两个人就是姬诵的叔叔管叔和蔡叔。两人觉得,他们与姬旦是同门兄弟,伐纣中立下赫赫战功,甚至功绩并不比姬旦小,但为什么得到的待遇却大为不同。由于心生怨恨,管叔、蔡叔就开始指使属下四处散布谣言:姬旦摄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亲

  • 西周灭亡,并非因“烽火戏诸侯”,清华大学在战国竹简中发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周灭亡原因详解,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西周竹简

    《左传》有“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之言。很多人所掌握的有关西周灭亡的缘故,一般全是源于历史教科书中“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了更好地赢得褒姒一笑,引燃烽火通讯,耍得天地诸侯手忙脚乱,最终犬戎侵入,没有诸侯再说勤王,因此幽王被杀于骊山下,西汉从此亡国。有关“烽火通讯戏诸侯”的

  • 潮州广济桥: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与卢沟桥齐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自古就有“桥的故乡”和“桥的国度”之美誉,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拱桥和廊桥,隋朝时出现一批造型优美的石拱桥,如河北赵州桥,到了宋朝,桥梁技术已经达到巅峰,建造出一批让人惊叹的名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广济桥。广济桥位于广东潮州,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

  • 古代最早的女间谍出自夏朝凭一己之力灭亡夏朝后却被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朝10大美女,老梁讲夏朝完整版,夏朝在四川

    但其实历史上最早的女间谍出自于夏朝,这位美女名叫妹喜,是夏朝有施国著名的美女,不但天生丽质,而且非常聪明,行思缜密。在商朝灭掉夏朝的过程中,妹喜作了不小的贡献。夏朝统治时期,中原有一个叫有施的小国家,也许他也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于是就和夏朝发生了战争,最后失败了,但是有施国的国君不甘心,为了报复夏朝,

  • 从贵族身份象征到国家战争机器,见证周礼由盛至衰的周朝车马礼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全面阐述周礼的相关内容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工程,所以了解周礼一般都会以一些具体的事物作为切入点,例如:周朝的车马礼仪一、车与马都是我国古代百姓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但到了周朝,车马被赋予新的意义,并广泛运用于祭祀、朝觐、军事和田猎等领域车马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陆行工具。车是劳动人民与自然界做斗争以求自身

  • 商纣王死后,商朝的遗民以何种姿态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前几篇文章已经介绍了,周平王为了自己的地位与诸侯合作,丧失了往日的实力和威望。在当时,要想号召列国,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依靠周室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实力。鉴于这些情况,郑庄公把自己事业的立足点坚决地放置于郑国,然而郑庄公要发展自己的国家,首先遇到的是地理条件的制约。郑处于四战之地,南有蛮楚

  • 摊煎饼的平底锅,为何能拍出2.1亿高价?专家:133字确认周朝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的历史究竟有多长?不长,也就上下五千年!我国的领土有多大?不大,也就是九百六十万!这上下五千年的时间,和九百六十万的空间,是什么时候开始奠定的基础?有人说是夏朝,有人说是周朝,我却说是周朝?为什么是周朝?这是因为,中国3000年以儒家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就是发源于周朝。更是因为,中国960万平

  • 禹王山阵地战中,师长一眼识破日军阴谋,全歼日军敢死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1938年,期间大小战不断,在禹王山阵地台儿庄战役中,日军在短短几天内对该阵地发动了数十次进攻,均被第60军,184师官兵强力击败。在连日战斗下,日军损兵折将,184师也同样伤亡惨重,旅长往下都战死多人,可见战况之激烈,但想到面对的是精锐日军,我军领导虽心痛,但也可以接受。为了守住禹王山这个关键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