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捡便宜''得天下的赵匡胤不同,李唐的江山那是自己实打实苦干争取来的;别看大唐疆域辽阔,地图上寥寥几画的背后,是政权上数不尽的勾心斗角,和边塞漫长的厮杀。唐初,中原虽是大唐一家独大,但西北仍然有一些敌对政权,这些人的''江山''虽是不毛之地,可他们也有着逐鹿中原的希翼。可谓是对于李唐江山虎视眈眈,从历史的发展潮流来看,李渊肯定骨子里都想灭掉这两个国家。彼时,站在李唐面前与其作对的有两个小国,一个是西秦薛举,另一个便是西凉的李轨。
首先我们说说薛举这个人,薛举这人军事十分有本事,可谓是十足的悍将。李世民的军事天分有目共睹,早年间一个劲的在外卖命,由此打下了自己威望,敌军只要听说是秦王府的军队,仗还没打呢,就先打了个寒颤闻风而逃了。而薛举则不同,这个小霸王就喜欢和李世民过不去,不仅如此,薛举这人性格还特别张扬,甚至可以说是有几分自负,为人狂得要死,人称''万人敌''。而李世民人生中首次吃大败仗就是输给薛举的。当然,太过骄傲的人在人生中一般都不会有多么大的建树,最后薛举的地盘最后被李唐给吃了个干净。
而西秦政权的灭亡,相较于西秦倒还算好一点,算是中规中矩。薛举作死讨伐李轨后,结果元气大伤;而后大唐趁着这个空子和西凉的李轨结了盟,打几场硬下来,薛举也就没得玩了,至此全军覆没。相比较于薛举而言,更让李唐忌惮的是西凉的李轨。结盟后的李轨直接提出想要和中原皇帝平起平坐称兄道弟,而后他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号''大凉'',显然,李轨对于李唐并不畏惧,而李唐对于这个对手,势必是要消灭的。
凭借着西北险要的地形,李轨的地盘还真不好打,何况李轨还有十万西凉军。连年的征战使得李家的兵力伤损的厉害,国力也是逐渐衰弱了起来。毕竟战场上士兵死一个就少一个,而连年征战,士兵人数也是急剧下降。但又不得不进攻西凉,西凉这个国家要是不灭,且不说威胁了李氏江山,更是丢了李唐的颜面。西凉不灭,关中的确就永远都别想安宁,搞不好哪天这群西凉人就杀到了长安。就在李世民万般无奈之际,为挑选征战西凉的大将时,此人自发奋勇的站了出来。更让李渊惊讶的是,此人说仅凭自己一人就足以平定西凉。
此人就是安兴贵,而安兴贵可不是什么匹夫,他出身兵家,蒙受李氏恩情,安氏一族多数都在军中建功立业。而安兴贵有个哥哥安修仁,他在西凉位高权重,还是李轨的心腹。安兴贵便出计:自己假装投降西凉,暗地说服格格安修仁投靠大唐,李轨的西凉可就不保了,如此一来大唐军队可随意征伐践踏。事实也确实如此,李轨在听说安兴贵投奔自己,一时之间大喜于色,直接就给其封了个大将军的职务。只是谁都不知道这个大将军是大唐派来取他首级的。
乱世之中的君臣之义其实很不牢靠,有点类似于打工仔和上司的关系,主要就是这上司是否为人实诚,是否重情重义。李轨是什么样的人,安修仁再清楚不过了,所以在安兴贵表明来意后,李唐随机又多了一名得力战将。没过多久,西凉国的一大批才干全都被安氏兄弟所拉拢。除此之外,沉迷酒色的李轨在国事上逐渐松懈下来,不问百姓疾苦,因此被慢慢的孤立起来。随着安兴贵的''突然反戈'',看似牢不可破的西凉,还真就一夜之间了亡国,西凉国的皇帝李轨沦为俘虏成为阶下囚。
估计世人也不敢相信,当初让中原多数部队闻风丧胆的西凉军,仅凭着安兴贵一人就这样被灭国了。而安兴贵更是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胆识,而后被李渊封为开国功臣。只不过安兴贵此人知名度不高,多数人都并不知道这位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