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秦始皇能吊打匈奴,刘邦却被匈奴吊打?

为什么秦始皇能吊打匈奴,刘邦却被匈奴吊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70 更新时间:2024/2/7 13:12:27

而且,这还是一套巨大的系统军事工程,为什么说它是系统呢?别以为长城就是那道由方城、城堑、亭嶂、烽火台等要件构成的超大超长的城池,它的内容还多着呢,简单点说,除了那道城墙之外,长城还有两个构成要件,一个是秦始皇在北地,即本属匈奴的河套地区设置的九原郡,九原郡下设三十余县,这种郡县,虽然其后迁移了不少中原百姓填充,但本质上讲,还是一种军事要塞,可以以长城为依托,对匈奴形成震慑之势;

除此之外的第二个要件就是,修建了一条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一旦前方吃紧,中原可迅速运兵北上。

九原郡、长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以上三个要件,才构成真正的长城,真正的长城系统,这套系统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呢?

简单点说,在咸阳的协调下,北线部队可以联动起来,依托长城控制河套,将北方游牧民族,即当时的匈奴,赶至漠北,使之远离中原农耕区,保障边境安全,减少防御的成本。怎么依托长城呢?

没有长城之前,对于北方游牧民族,需要全线守御,有了长城之后呢,在河套地区的三十多个县,也就是三十多个据点上,一旦某一方向发生敌情,可以倚仗长城迅速运兵增援,也可以倚仗长城,从任何一个或者多个有利的方向,切断匈奴后翼,对来犯之敌形成包围之势,而且,中原方面有长城做依靠,可以完全不用了考虑侧后方,用兵上,一方面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节省军力,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而匈奴方面呢?如果没有能力同时对付三十多个据点,那么,在攻打任何一个据点的时候,都要提防侧后方的安全。

也许有人会说,长城那么长,九原一郡也不可能完全管得过来,倘若绕开九原,寻找一个薄弱环节突入,长城不就形同虚设了吗?

避实击虚,不是没这个可能,可问题是,有长城挡着,你进来之后,还回不回去了,怎么回去?

满载而归?就会影响骑兵的机动性;轻装前进?那你进来干吗,每一仗都得考虑一下成本,倘若损耗大于收益,突入中原的意义则会大打折扣,成了纯粹的消耗,匈奴人口不多,他们会做这么不划算的买卖吗?

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只能有所收敛万般无奈,深入漠北,远遁千里,转而去寻找什么月氏国的麻烦。这也就是所谓的秦始皇吊打匈奴。

可问题是,既然长城这么重要,西汉的刘邦为什么又被匈奴吊打呢?

原因主要在于,前209年,秦始皇死,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等为了夺权,设计害死蒙恬,蒙恬死后,北方军团无人统领,星飞云散,剩下的部队也被赵高等征调南下,对付反秦义军,最终呢,就在与项羽作战的巨鹿之战中全军覆没,北方军团全军覆没以后,长城防线无人固守,于是匈奴找到机会,再度南下,夺回河套,与秦界于故塞,也就是说,秦末,他们就再度打到河套,恢复到了秦修建长城以前的水平,长城至此,整个防御系统崩溃,匈奴又仰仗巨大的机动优势,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让人防不胜防,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与匈奴遭遇,他能有什么优势可言,自然被匈奴吊打,白登山围了七天七夜,侥幸逃脱之后,匈奴问题提都不敢再提,只能听从娄静的建议,倚仗和亲来维持和平,即被匈奴吊打了。

更多文章

  • 清朝“下九流”的3个职业,如今却个个富得流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是木匠,其实在清朝之前,木匠的职位地位还是很高的,受人尊敬,但是在清朝却被评为下九流的职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当今的木匠是拥有手艺的人,哪家装修能少得了木匠呢,所以他们的工资自然不会低。第二个是剃头匠,清朝的剃头匠也同样看别人的眼色,而现在的理发店真的随处可见,而且每个人都

  • 刘备错失的最大人才,蜀国灭亡原因之一,建树比诸葛亮高还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蜀国灭亡的原因,历史上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刘备蜀国包含今天哪些地方

    这人就是陈群,可能大多数人看演义中对陈群只是泛泛而谈,但其实不然,陈群在正史上的成就十分高,尤其是识人和大局观,建制上很有一套,来分别看看吧。(陈群在曹操处的功绩)识人:三国人才多,这是毋庸置疑的。蜀国识人的人才有几何呢?就看到了后期蜀国无人可堪大用就知道了,如果说姜维,那不一样,姜维早就被挖掘了。

  • 年羹尧的势力连雍正都不敢得罪,可是年羹尧为什么不敢起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年羹尧他虽然和雍正有矛盾,但那是性格上的原因,年对雍正其实很衷心的,他绝不会背叛雍正,剧情所示,年虽然后期权力很大,但没有和八王这股真正反雍正的势力有交集,年对最终的命运是接受的。隆科多则不一样,隆是枭雄,如果隆在年的位置和处境,必反!第二,很难即便是他有二十万大军,经略四省军政,军事上来说,

  • 清朝康熙共生了20个女儿,12个早殇,剩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康熙一生真实历史,清朝康熙传位给了谁,清朝康熙子嗣最多

    长女,次女,四女,七女,八女,十一女,十二女,十六女,十七女,十八女,十九女,二十女皆早殇。风评,未解风情就去了,哀怨指数:2颗星。三女,其母为玄烨庶妃马佳氏,即荣妃,(传说中的兰旗尔?),18岁时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嫁于蒙古巴林部(乌尔衮。博尔济吉待氏),乌尔衮系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于鄂齐尔的次子,

  • 李隆基原配皇后因什么被废庶人,后又恢复皇后名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隆基的皇后是谁,杨贵妃和李隆基在草原上吻戏,李隆基是唐朝第几代皇帝

    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李隆基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而读者最先想到的还是杨贵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李隆基的原配王有容皇后。其先祖

  • 乾隆下江南有多劳民伤财?六次南巡后,清朝由鼎盛走向衰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文|历史的故纸堆康乾盛世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盛世,自康熙朝开始,经雍正朝稳定过度,在乾隆中期达到鼎盛。在乾隆晚期之前,乾隆帝弘历都能称得上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但乾隆最大的毛病在于晚年的骄奢淫逸,他自称“十全老人”,到处题诗,留下诗作无数,比任何一个皇帝甚至是著名诗人都多,但几乎没有能让人记

  • 三国中最奇葩的父女,父亲想方设法摧毁曹家,女儿却毁了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候首先来到洛阳的是曹曹丕的兄弟曹彰。曹彰带着部队一路从长安赶到了洛阳,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抢夺曹丕的王位。但是当曹彰问贾逵要曹操的玺绶时,却被贾逵义正言辞的给拒绝了,而后贾逵奉诏让曹丕继位。而曹丕对贾逵也是十分的感激,于是让贾逵当了邺城的县令。而贾逵也没有让曹家失望,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可以说

  • 清朝大将后人有传家宝,专家建议上交,老人一番话让专家脸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元帅后代现状,专家让老人交出传家宝,老祖宗留下的传家宝

    原来,所有士兵入伍的时候,都有一个必修课程,那便是看兵符。打仗的时候,将领亮出自己的兵符,就可以指挥士兵了。兵符,一般制成虎形,被称为虎符,随着朝代不同形状也发生一些变化,比如隋代的是麟符,到了后世还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一般来说,兵符用完后都是要上交的,但是总有那么一两个意外嘛,到了晚清的时候,制度

  • 李世民敢杀兄娶嫂,为何不敢杀自己的父亲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渊和李世民娶了多少仇家女儿,经典传奇李渊李世民,隋唐英雄李渊把兵权交给李世民

    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虽然是先发制人,但也是险象丛生,要不然的话自己的性命也没了,基本就会命丧黄泉了,要不是事先策反玄武门守将,把玄武门关的老紧老紧,自己差点就报销在玄武门,真的是惊了一身冷汗,后来,李世民部将尉迟恭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首级示众,外面围攻的东宫兵马才知道大势已去,就都纷纷散去了。

  • 清朝贵族子弟争相追逐的爵位,给个皇位都不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书的记载,一字并肩王并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它只是在小说、演义中频繁出现,再加上导演们的构想,就将它搬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个称呼主要是为了奖励那些立了大功的将领,体现皇帝对他们的重视而存在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并肩王就是可以与皇帝比肩的,见到皇帝不用行跪拜之礼。一字应该指的就是如“赵王”、“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