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杨广征高句丽之战——有据可查的百万大军,人数精确到百位

隋炀帝杨广征高句丽之战——有据可查的百万大军,人数精确到百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13 更新时间:2024/2/9 8:42:51

而且,似乎年代越过久远,暴兵人数越多。

以秦国和赵国区区两个诸侯国,长平一战,累计出兵能达到百万级别。

昆阳之战王莽出兵四十三万,号称百万。

淝水之战苻坚以半壁江山,暴出了八十余万大军,同样也是号称百万。

这些战役规模虽大,兵力记载却都比较笼统,都是概数,所以后人对其真实性有所争议。

不过有一场大战,兵力在史料上记载明确,连几路人马走哪条道都记载的清清楚楚,并且根据当时的军制来推算,人数可以精确到百位。

这是隋炀帝杨广第一次征伐高句丽之战。

高句丽之征

杨广在历史上是个争议颇多的君主,是非功过且不去说他。他共在位十四年,前七年恍若明君,后七年一泻千里,分水岭正是这次远征高句丽。

即位之初的杨广,颇为励精图治,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好大喜功。不管怎么说,前六年,他在帝国西北和东南方向都进行了一系列开拓,虽然有胜有负,但客观上确实开拓了疆土,琉球(今冲绳)、占城(今越南)都曾经臣服在隋军铁蹄之下,更是在海南岛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西北的五原也被纳入统治。

到了大业七年,其他方向都已被打遍,杨广把目光投向了东北方向——他父亲杨坚曾出兵进攻,却半途而废的高句丽。

当时的高句丽并不是今天的朝鲜,它不是个弹丸小国,而是个雄踞辽东和半壁朝鲜半岛的地方强权。征伐高句丽也不是隋炀帝的心血来潮,从隋到唐,高句丽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心头大患,其战斗力也非常强悍。历经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四位帝王,出兵将近十次,时间跨度70余年,才将它征服。可见,如果放任高句丽发展,更加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军队人数考证:陆军

于是,大业七年,隋炀帝下诏征发天下兵马,第二年,军队云集于涿郡。

《隋书·炀帝下》:八年春正月辛巳,大军集于涿郡。

杨广下诏,各路兵马分路出兵,哪路人马走哪条道,到哪里集合,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隋书·炀帝下》:左第一军可镂方道。第二军可长岑道,第三军可海冥道,第四军可盖马道......凡此众军,先奉庙略,骆驿引途,总集平壤。

《资治通鉴》的记录与其类似,总兵力是1133800人,号称200万,运输队伍同样也有200万之众:

壬午,诏左十二军出镂方,长岑、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菟、扶馀、朝鲜、沃沮、乐浪等道,右十二军出黏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蹋顿、肃慎、碣石、东□施、带方、襄平等道,骆驿引途,总集平壤,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二百万,其馈运者倍之。

军队的具体人数,也可以从诏书中推断出来。

首先是骑兵。

帝亲授节度: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队百人,十队为团,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各有偏将一人。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得到每一军精确的骑兵人数:“每军有骑兵四十队,队百人”,那么每军骑兵数目就是四千人。

每军的步兵是八十队,具体每队的人数,按照古代战争的步骑配比,肯定不止百人。根据唐宋时战争的步骑配比,至少在1:4左右。

比如宋神宗宋越熙宁战争期间——熙宁八年“取战兵一千九百人为七十六队,战兵内每军弩手三百、弓手三百、马军五百”,再比如元丰三年“分定熙河路战守兵马九将所领兵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九,马万二千四八一十八”,大致都是这个比例。

在杨广的诏书中没有提到的步兵确切数字,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推断来得到。

在《隋书·李穆传附子浑传》里有这样的记载:若复渡辽,吾与汝必为大将,每军二万余兵,固以五万人矣”,这里面的五万人,是指的隋军左武卫将军李浑和他的侄子李敏带领的两军,由此可以推断出每军人数在25000人上下。

在《资治通鉴》里,也记载了相关的兵力:

“初,九军度辽,凡三十万五千,及还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失亡荡尽。”

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到,度辽的九军人数共有三十万五千人,那么每军的平均人数就是34000人左右。

如果里李浑的记载来计算,每军25000人,二十四军就是600000人。如果以《资治通鉴》里的记载来计算,每军34000人,二十四军就是816000人。

除了这二十四路大军,隋炀帝还有天子亲军,也就是御营,共有六军,加起来就是三十军:

《隋书》:天子六军次发,两部前后先置,又亘八十里。通诸道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

三十军的人数,按照两种计算方法,分别是750000和1020000。

不管按哪种方法计算,都已经是相当恐怖的兵力。

军队人数考证:水军和仆从军

这还不算,别忘了,这只是陆军。

除了陆军,还有水军,除了水军,还有征发的仆从国兵力,突厥、高昌、靺鞨等国都有从征高丽的记载。

这些兵力的具体人数,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如果我们把“总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减去上面两个数字,得到的是383800人和113800人。

王濬楼船灭吴时,他那一路水军已经拥有八万余兵力。到了大一统隋朝,杨广要出动一支十万人以上的水师显然有能力做到,水师在诏书里同样有记载:

又沧海道军舟舻千里,高帆电逝,巨舰云飞,横断浿江,迳造平壤。

所以,除了陆军的主力,隋朝其他军队的人数在113800-383800之间。

如果是383800,说明参战的仆从国军队较多,如果是113800这个数字,说明水师较多,仆从国军队较少,

如此看来,隋炀帝诏书中的“总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应当是靠谱的,“号二百万,”也是当时国际惯例,“其餽运者倍之。”——运输队伍人数翻倍,也符合战场真实情况。

也就是说,隋炀帝初征高丽,战兵连同辅兵,总共动员了超过三百万的人员,这种动员能力,堪称恐怖。

其他角度的佐证

再从其他角度佐证一下,以隋朝的国力,在当时是否有能力做到征发如此之多的人员呢?

确实是有的。

稍微了解一下隋朝的疆域、人口和兵制就能得出结论。

在杨坚时期,隋朝就能暴兵超过五十万。

《隋书高祖本纪》:“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

杨广即位后,到处开疆拓土,攻灭吐谷浑,大败契丹,疆域达到极盛,国土面积达到467万平方公里。

虽然经过多年战争的不断消耗,隋炀帝大业年间的户数还是要比隋文帝开皇年间要多了二十多万户,在籍人口达到46019956人。

《隋书》:“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

隋唐时期的府兵制,更为杨广暴兵提供了支撑。府兵制是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平时耕种,闲时训练,战时从军,更关键的是,府兵的参战武器和马匹以自备为主,大大节省国家军费开支。

人口和经济,这是赖以支撑杨广暴兵的物质基础,这两个条件达到了,出动百万大军也就成为了现实。

当然,即使是以巅峰隋朝的国力,支撑如此级别的战争也耗费巨大,最终战役失败,更使得国力由盛转衰,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如懿:被乾隆两次打入冷宫,下场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以清朝为主题的影视剧有很多,相信小伙伴最熟悉的是琼瑶的《还珠格格》,乌拉那拉氏就是里面心肠狠毒,耍尽心机,迫害小燕子和紫薇的坏皇后,当然《还珠格格》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最近热播的《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如懿虽然后来当上了皇后,但是她最后的结局也十分惨,两部剧里,她都输给了令妃娘娘。我们先来看看受到乾隆

  • 此人一手终结大唐王朝,因养子媳妇长得漂亮,便说:皇位给你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一,朱温不忠朱温出身穷苦,长大之后游手好闲不喜生产,若在承平年代,这样的人活不久长,但乱世风起给了朱温机会。那位屡试不第的黄巢在山东起义,听闻消息后,朱温便辞家投奔了山东黄巢,敢打敢拼的朱温在黄巢军中很快就崭露头角。等到义军攻陷长安后,朱温已受封为东南面行营都虞侯,独领一军。陷长安以后,黄巢势力达

  • 乾隆陵墓的八大菩萨手上有一个小秘密,就算你去过也看不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这个人,由于长辈康熙雍正兢兢业业,为他治理好了清朝的大好江山,所以乾隆在位期间没什么特别棘手的事,有大把的时光享受,他是非常喜欢写文章的,虽然他的文笔一般般,还有点一言难尽,但并不影响他的兴趣,所以他自比为文殊菩萨,并把它列为八大菩萨之首。既然乾隆这么喜欢文殊菩萨,还特地命人精心雕刻在陵墓里,就

  • 此人解决唐朝财政危机,堪称贤臣,名声为何却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一、时来运转此人名叫第五琦,是长安人,在开元十四年(726年)通过明经考试进入官场。第五琦历任黄梅尉、杨子丞等低级官职,由于他性格刚直,先后三次被贬,担任青州从事、河南招讨判官等职。天宝初年,受到长官的牵连,第五琦再度被贬,担任须江县丞。当时的第五琦的顶头上司是太守贺兰进明,他对第五琦非常欣赏。安史

  • 他是晚清最后的铁骑统帅,战功堪比曾国藩,却被一个16岁孩子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晚清被刺杀的大将军,左宗棠与曾国藩谁打仗厉害,晚清三大名将是谁

    1811年,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父亲是一个末等贵族,靠放牧为生。僧格林沁12岁时在雍和宫当喇嘛的伯父家住过一段时间。有一次,他随着伯父去过本旗最为显赫的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的家做客。索王侧室韩氏夫人见僧格林沁年少聪慧、仪表堂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索王与嘉庆皇帝之女成亲后没有儿子,按规须

  • 苻坚一拖再拖不打晋朝,结果87万军队被8万军队击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苻坚的政治能力,苻坚哪年出兵伐晋,苻坚为何大举进攻东晋

    苻坚在王猛的帮助下统一了中原,苻坚这个人的野心还是比较大的,他对于自己只统一了中原十分不满,他的心愿是一统天下,但是那个时候,胡、羌已经有一些归顺于前秦,而晋朝依靠着自己所靠的长江,发展了起来。这个时候,苻坚为了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想要代兵攻打晋朝,王猛不允许,这件事情就被搁置了一段时间。王猛死的时候

  • 孝庄为康熙上位尽心尽力,死后三十年康熙都不安葬她,为了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孝庄为什么要害死容妃,孝庄太后秘史插曲,多尔衮和孝庄第一次见面

    有人觉得因为孝庄并不受皇太极的宠爱,而且后来还改嫁多尔衮,所以没有资格与皇太极葬在一起,但是真正的历史上孝庄与多尔衮到底有没有在一起,并没有提及。那多尔衮凭什么要把孝庄才六岁的儿子推上皇位宝座呢?难道不是为了孝庄吗?其实多尔衮是为了他自己的私心,因为当时最名正言顺能够继承皇位的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而多

  • 一条鱼引发的悲剧:孟浩然驾鹤西游,王昌龄愧疚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昌龄的死为什么与孟浩然有关,从军行王昌龄,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唐诗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这位大诗人一生仕途坎坷,长期隐居襄阳。晚年时,孟浩然在招待一位过路的好友吃鱼之后,与世长辞,令人扼腕长叹!吃鱼为什么会害了孟浩然性命呢?他招待的好友又是谁呢?孟浩然,名不详,字浩然,是“亚圣”孟子的第33代孙。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孟浩然却终身未能金

  •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从未暴露自己皇室身份,临终遗言让人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最后一个格格的遗言,清朝最后几个格格,清朝最后一代格格是谁

    当然作为封建王朝的终结,清朝还有许多的皇亲国戚,在当下新中国生存,但也有很多人谎称自己是皇亲国戚增加知名度。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一位真正的皇亲国戚,并且她的一生可用爱岗敬业、为国建设增砖添瓦来概括。她就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格格,溥仪的七妹爱新觉罗韫欢。在当今社会中许多人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让自己可

  • 从唐朝法律的制定,浅析唐朝时期法律的儒家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上都是处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也是比较详尽完备,以《唐律疏议》和《唐六典》为代表,唐朝法典的制定遵从着“礼”与“法”的结合,将儒家传统伦理礼义与国家刑法处罚相结合,以“三纲五常”等儒家思想作为基本指导形成了一套礼法并重的唐朝法律。一、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