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李治已经病入膏肓,驾崩前立下诏书,皇位由三儿子李显继承,但军政大事由武则天决断。众所周知,最高权力不可能由两个人分享,武则天很快便因官员的任命问题,与李显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于是她联合宰相裴炎与部分禁军将领发动政变,将李显赶下皇位,贬谪到外地软禁起来,又扶立她的小儿子李旦为皇帝,同时赐予裴炎爵位以表彰他的忠心。
但事实证明,裴炎与武则天根本不是一路人,他之所以听从武则天的号令,只是为了博取更多的政治资本,他想和曹操一样,成为权倾天下的野心家。很快,裴炎开始拉拢朝臣,培植自己的势力,这严重威胁到了武则天的地位,双方随即开始爆发冲突。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建议为武氏家族立宗庙祭祀,并为祖辈们加封王位。裴炎立即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此举不合礼制,不宜执行。武则天虽然心里不高兴,但还是迁就了裴炎。李唐宗室对武则天专权的行为很不满,想要反抗。武承嗣为了打击他们,建议武则天杀掉两个德高望重的亲王。
武则天举棋不定,便向宰相们询问意见。这是一道送命题,如果表示赞同,那便是屠戮李唐宗室的帮凶,会遭到全天下的唾弃。可是不同意的话,又会忤逆武则天,轻则被贬官,重则会被流放甚至杀头。众人仔细权衡利害后,都默不作声,唯有裴炎大胆站出来予以反驳。
后来,裴炎甚至要集结军队,趁着武则天去外面游玩之时,将她控制起来,让李旦亲政,到时候自己就是中兴唐朝的功臣,仕途必能更进一步。但他万万没想到,天上突然降下暴雨,武则天被迫取消出行计划,裴炎的如意算盘自然也就落空了。
公元684年,大臣徐敬业造反,短短几天时间便拉起一支10万人的队伍,接连攻陷数座城池,同时与裴炎交好,希望他在朝堂上对武则天施压。当年9月,有人告发裴炎,武则天派人调查,很快便拿到了裴炎写给徐敬业的亲笔信,可上面没有任何密谋的内容,仅有“青鹅”二字。武则天却以此为凭证,将裴炎抓进了监狱。
众位大臣们对此很疑惑,纷纷向武则天询问缘由,武则天让他们把字拆开来读。青就变成了“十”、“二”、“月”三个字,鹅可分为“我”和“与”。十二月,我与,意思就是我会在十二月响应你,共同逼武则天退位,光复李唐河山。一个月后,徐敬业兵败死于乱军之中,裴炎也被斩于闹市,而为他求情的同僚也相继遭到贬谪。武则天就此消灭了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距离皇位又更近一步。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一旦被其所支配,就会一步一步走上不归之路。裴炎本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干,尽心尽力辅佐武则天治理天下,留下美名。但却为了攫取更多利益,逆天而行,最终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不禁令人唏嘘感慨。而武则天则审时度势,稳扎稳打,逐渐走上人生巅峰,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堪称是古代杰出女性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