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相比六国,秦国的优势是什么?探究秦国称霸的原因

相比六国,秦国的优势是什么?探究秦国称霸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30 更新时间:2024/2/7 21:22:48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秦国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正确的改革变法成为最终赢家。

关于秦统一六国的具体原因,学界历来有许多探讨,如主观客观、经济政治等,大体是说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家,商鞅变法加强了秦的中央集权等等。

应当肯定的是,这些都是秦统一的原因。

但秦国统一六国是长期、渐进的过程,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的迫切要求实际上是秦与六国共同拥有的客观历史条件。

秦国有商鞅变法,六国也各有李悝、管仲变法,秦王想兼并其他诸侯国,六国国君也无不如此。

客观条件与主观愿望都相同,为什么唯独秦国实现了统一?

一、秦与六国的地理环境

第一,秦国。众所周知,秦国一统六国之前一直位于西部。

根据《史记·秦本纪》的相关记载,西周末年秦国建国以后,秦襄公便不断开疆拓土。

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也不甘示弱,在同戎狄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成功占据关中地区,希望秦国能将都城迁往汧水、渭水交汇之地。

秦宪公、秦德公时,秦国的迁都计划实现。

[var1]

武公时期,秦国县制建立,又消灭小虢,极大扩充的秦国的疆域。穆公时,秦国富庶强盛,称霸戎狄。

《韩非子·十过》中曾说秦穆公当时,“兼国十二,开地千里”,兼并的国家多达十二个,扩充的土地方圆千里。

秦孝公时期,秦国越发强盛,戎狄十二国都臣服于秦。

到了秦惠文王,秦国又灭巴、蜀,国土极大扩充,面积是原土地的两倍。

后来秦国继续开疆拓土,先后攻取魏的焦、曲沃和楚国的汉中郡,此时秦国的疆域大体上是东面到达黄河、函谷,邻三晋,接楚国,西及北部与西戎、林胡、楼烦诸部交界。

[var1]

《史记·货殖列传》有一段描述关中地区的记载:“关中地区方圆千里,自上古时期这里就被视为上等土地,后周王多建都于此,因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行事有先王的风范,爱好农事耕作,看重土地,不行恶事。

后来,秦文公、秦德公、秦穆公将秦国的都城定在雍邑,这里便于人们交流货物,有了许多商人。

到秦献公迁秦都城居于栎邑,此地北面能够抗拒戎狄,东面与三晋相同,也有许多大商人来来往往。

孝公和昭襄王于咸阳治事,汉朝也以此地为都城。许多人聚集在此地,地方不大,人口密集,从事商业的百姓越来越多。

关中地区的南面连接巴蜀,巴蜀之地物产丰富,还盛产矿藏竹木等器具。南边抵御的滇、僰有许多僮仆,西方戎狄之地有牦牛、马。

关中土地为天下三分之一,人口十分之三,财富却有十分之六。”这段文字生动的描述了秦国的地理优势。

[var1]

第二,六国。齐国在东北部横跨渤海,西南连天山,中间的地区是为青州。这里的土地在九州之中属于第三等,齐国便在此地。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齐国地广人稀,临山近海,纺织业、鱼盐产业较为发达,是当时较为富强的诸侯国。

燕国之地也属于青州,地质与齐国相似,同为地广人稀之地,盛产鱼盐、枣栗。

楚国最初的封地是低洼潮湿之地,在九州之中属于第八等,盛产黄金、锡等,也有珠玑、犀、布帛、果实等物。

三晋在九州之中的地质属于第五等,土地范围小,百姓众多,不从事农业和商业,通过机巧盈利维持生活。

显而易见,从整体地力来看六国之中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秦国,秦国的经济基础相比六国较强。

二、秦与六国的变法改革

第一,秦国。相比六国,秦国的变法更为彻底、深刻。从秦简公七年,秦国的封建性改革就开始了。

这一年,秦国实行了“初租禾”制度,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开始采用封建实物地租制度。

《史记·秦本纪》的相关记载,秦献公元年,秦国废除了奴隶殉葬制度,到秦献公六年又将秦国的蒲、蓝田、善、明氏等地改为县,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的秦国的中央集权。

[var1]

战国初期,秦国因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因其与戎狄离得很近,各诸侯国对待秦国就像对待夷狄一样。

秦孝公即位后,面对秦国的尴尬处境感觉羞耻,于是下令招揽能人志士,能出谋划策让其秦国强盛的高官厚禄,并与其共享秦国的领土。

正是在这个时候,商鞅出现了,求见秦孝公。

从公元前359年到公元前350年,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在秦国实施了两次变法。其变法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奖励耕作织布;

严格法制,轻罪重罚;

实行军功爵制,禁止私人打斗;

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等。

商鞅变法的的十年间,秦国民众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调动,乡邑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var1]

在战国七雄之中,商鞅变法是改革的最彻底、最深入,也最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取得了巨大成效。

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

原本被视为蛮夷的秦国很快超越了其他国家,秦国的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二,六国。战国初期,六国也根据国家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了变法改革,但由于改革程度不同,国家富强的程度也有所区别。

魏国在魏文侯继位后任用李悝为宰相实行变法,主要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尽地力之教、制定平籴法,并著有《法经》六篇。

赵国赵烈侯任用公仲连进行政治、财政等方面的改革,主张用仁义约束王道、选贤举能、节财俭用等等。

[var1]

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主要内容是削减吏禄、整顿吏制、精简国家官员等。

齐国齐威王之时任邹忌为相实行政治改革,修订法律、选贤举能,谋求国家的富强。

韩国的韩昭侯通过任用、监督、考核官吏等措施,国内治理得当,诸侯皆不敢犯。

燕国乐毅帮助燕惠王推行改革,主要是围绕官吏法令等方面。

将六国与秦国对照,不难看出六国的改革深度、广度、力度方面都不如秦国。

三、秦与六国的人才选用

第一,秦国。战国时代,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秦国在选贤举能方面几乎都能够做到切合实务,合乎当下国情,这是秦国能以人才取胜六国的原因之一。

当初秦国国力落后,甚至被六国视为蛮夷之国,秦孝公为了改变这种境况任用卫鞅进行变法改革,极大推动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

[var1]

到了秦惠文王时,秦国继续沿着增强国力的道路前进,急需在外交和军事方面摆脱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困境,于是任命张仪作为秦国的第一任宰相。

据《史记·张仪列传》的相关记载,张仪是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连横家,为了秦国的利益进行了一系列游说诸侯的外交活动,为秦国的统一作出了杰出贡献。

武王、昭王之时,秦国既需要在诸侯中扩充自身的声望,又想进一步扩充领土,于是在武王二年开始设置丞相。

当时秦的左右丞相分别是甘茂和樗里子,樗里子不仅善于作战,还试秦人眼中的智囊。

樗里子曾经率领秦国的车马百乘进入周地,周王室对其十分恭敬,在一定程度提升了秦国的威望。

[var1]

樗里子、甘茂作秦国丞相期间,秦国攻取韩国宜阳、武遂、魏国浦阪、晋阳、封陵等地,楚国的太子到秦国做人质,魏襄王、韩国太子婴也来到秦国朝见。

楚怀王受骗被秦国扣留,极大提高了秦国的声望,也在扩大秦国土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秦国一展雄才的能人志士还有很多,如常胜将军魏冉、智略出众的张唐以及才智非凡的李斯等等。

第二,六国。魏国的魏文侯礼贤下士,当时他身边的能臣很多,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史起等人的任用让魏国成为当时的头号强国。

到了魏惠王时,魏国也极力招揽人才,邹衍淳于髡、孟轲等人都曾到魏。然而魏文侯死后,魏武侯不信任吴起,吴起于是来到楚国。

韩国任用原郑国的“贼臣”申不害,十五年国治兵强,没有敢侵犯韩国的人。

[var1]

燕国曾用乐毅,蛋刀燕惠王时乐毅在齐国田单的反间计下不得不投降赵国。楚国因任用吴起进行变法获得短期内的强大。

齐国邹忌、田忌等人也都为齐国的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赵国的贤臣有公仲连、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但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以赵括代廉颇,导致廉颇后来逃到魏国。

六国人才的数量之多、名声之大或许是秦所不能及,但六国国君任用人才时往往不能因地制宜,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

结语

秦国因为诸多外因和内因,在春秋战国的纷乱局势中一步步发展壮大,一点点兼并其他诸侯国,终于在嬴政在位期间依次消灭六国,成为战国舞台上最后的胜利者。

至此,从春秋大国争霸到战国七雄互相兼并,长达560多年的动荡混战局面结束,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国建立。

参考文献:《史记》《左传》

更多文章

  • 一本颠覆历史的千年禁书,推翻《史记》,记载了秦始皇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竹简书里边究竟展示了哪些惊为天人的历史具体内容,竟然能造成考古学家数千年的争议?现在就带大家一起走入这部上千年禁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听从李斯的建议,烧毁了大量秦统一前的史书,使后人很难研究春秋战国之前的历史。.虽然这些史书已经全部化为灰烬,但仍有一些史书因为被埋在地下而逃过了这场浩劫。这本史书就是

  • 五虎上将死后,刘禅是如何评价的?堂堂武圣成其中最低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正史上的刘禅有多厉害,国服第一刘禅孤王出装铭文,刘禅和安琪拉在房间里玩耍的照片

    五虎上将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提出的名称,在历史上并没有五虎上将这个说法。我们普遍认为的"五虎"是,马超、黄忠、赵云、张飞、关羽。这五人在大众的印象里,应该是一位比一位的厉害,尤其是关羽,还被历史众人称作是"武圣",但刘禅对这位前辈的看法好像并不是如此。刘禅在后来追封关羽谥号的时候,给其起的谥号是"壮

  • 宋襄公以“仁义”位列春秋五霸,泓水之战留下千年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邀请函发出,但是没有多少诸侯相应,仅仅曹、邾两个小国参加。满心仁义的宋襄公感到受到了羞辱,他生气了,也效法齐桓公,将受到邀请却没有参加的滕国国君滕宣公抓了起来,杀死祭天,这一下弄巧成拙,曹、邾两国国君发现外表仁慈的宋襄公原来杀人也是不眨眼的,害怕殃及自己,连夜不辞而别跑了回去,首次会盟就此草草收场。

  • 只活了33岁的贾谊为何被世人称道?且看他为汉文帝对症下药的谋划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题外话:还很年轻的时候,我对自己的家乡湖南为什么被称为“屈贾之乡”感到十分的疑惑,屈原咱知道,家喻户晓的精神象征,这个只在长沙呆了不到三年时间的贾谊是个什么鬼?他凭什么和三闾大夫并驾齐驱?待到年长时,方知自己年少浅薄,遂作斯文,以纪念惊才艳艳的少年天才贾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诗

  • 贾玲不适合出演“杨贵妃”?看过定妆照后,网友:本尊穿越我都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贵妃贾玲图片,贾玲杨贵妃表演视频,贾玲古装造型

    “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在如今的时代,审美的标准似乎成为了白皙的皮肤与骨感的身材,只有瘦才能称为为美,而胖而是丑。不过,在唐朝时却说以胖为美,最为代表的人物还是我们都知晓的“杨贵妃”,还被称为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虽然我们都没有见过真人,但从古代的诗词和描述中,我们就能想象到杨贵妃有多么的美丽。在

  • 朱元璋临终告诫子孙不能攻打该国,朱棣不听将其拿下,后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要杀朱棣,崇祯梦见朱元璋和朱棣,朱元璋和朱棣教育儿子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总结出了十五个国家是不能攻打的,这些国家不能被攻打的原因有地理因素,有政治因素,其中一个国家安南。安南实际上就是今天的越南,那朱元璋为什么将安南作为不能攻打的国家。安南最开始是属于中国的,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就在这里设立了郡代天子来管理安南,后来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南就趁着混乱

  • 宋朝皇帝有多惨?宋徽宗被熬油,宋理宗头颅成酒杯,宋太祖最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史上最惨的朝代非宋朝莫属 宋朝大概是史上最惨的一个朝代,享国319年里,经历了多次战乱,好几个皇帝的下场,惨不忍睹,就连已经入土为安的皇帝,死后都没得到安生。宋徽宗被熬成灯油,宋理宗的头骨被做成酒杯,玩弄于他人鼓掌上百年。宋太祖也没能幸免于难,而且是最倒霉的一个,陵墓被盗,尸身受辱,还吐出了诡异的黑

  • 白居易去访问鸟窠道林禅师,探究佛法大意,禅师说完白居易才知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白居易受教于道林禅师,乌巢禅师与白居易的故事,道林禅师

    于是就慕名去拜访,见到禅师就向禅师请教:如何是佛法大意?就是我们现在通俗地问:师父,什么是佛法?佛法主要讲什么?禅师就告诉他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听到之后很不以为然,就跟禅师说了:我这么远来拜访你,我想听一些比较玄妙的佛法,你还有没有更高深的佛法讲给我听啊?禅师并没有

  • 绩溪现存明朝两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研究(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第1170期 摘要:绩溪古十五都明朝大型水利工程大塘、麻果堨,是两处历史内涵丰 富的文化遗产,更是一千多年来至今仍在使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这二处古代水利工程的的修建、管理和利用,以及所形成的民间水利文化,既体现了徽州人的劳动智慧,又与徽州社会的宗祠文化和诚信风俗息息相关。 关键词:大塘 麻果

  • “你让我的男人陶醉,我就让你骨头酥醉”武则天对付情敌最狠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全肉出装,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武则天与情人

    这两人可谓是天之骄女,萧淑妃她是南朝齐梁的皇家后裔,身为贵族之后,她精通琴棋书画,又善舞蹈,本人也生的美艳迷人。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她就被选中成为了大唐储君的女人。两个人完婚后,感情十分融洽,可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萧氏受尽宠爱。李治登基大宝之后,萧氏圣眷正浓,于是被封为萧淑妃,此时她在后宫的地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