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期间,能人倍出,其中4大谋士中,“卧龙凤雏”中的卧龙是指诸葛亮,被后世传颂敬仰,后边的“幼麒冢虎”中的冢虎,虽被称为军事家、政治家,却很少有人对其歌功颂德。这人,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的一生辅佐了魏国三代皇帝,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的权臣,可谓极为荣耀。
这就还要从司马懿的家族说起,司马家族在当时算是名门望族,司马的祖先在周朝时就在朝为官,当时的夏官称为司马。七国鼎力期间,司马家族在楚国与其他诸侯伐秦,立下了不少战功。
司马懿的小时候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常优秀的才华。当时,曹操还只是个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就差人请他到府中入职,但是司马懿不想在曹操手下,就借口说自己又风痹病,不能下床行走。谁知,曹操生性多疑,晚上派人去刺探,司马懿就在那里一动不动,成功骗过了刺探者,可见其神机妙算。
在辅佐魏国的几十年间,司马懿做出了杰出贡献,最主要的是与诸葛亮的对抗和解决魏国军队的屯粮问题。
在那个粮食产量紧缺的年代,大多数穷苦人家的孩子当兵都是为了有口饭吃。连年征战,军粮成了一大问题,司马懿在这方面做了很大贡献,他所提出的“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被曹操采纳,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已经将军屯政策走向了正轨。也正是由于这次的屯粮政策,在太和五年,与诸葛亮的天水之战中,相持多日,最终诸葛亮的蜀军粮草不足而落败。
当时魏国中的大部分朝臣都视司马懿为死敌,但是司马懿也深深知道,自己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诸葛亮大兴伐魏,在朝廷中除了自己还没有可以与诸葛亮可以抗衡的人才”,所以诸葛亮就是自己保住官位的命脉,诸葛亮一死,他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所以,历史上著名的“空城计”,不是单纯的指诸葛亮聪明,还体现了司马懿从中的智慧。
司马懿的一生虽然没有成为皇帝,但是他为后人建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魏明帝去世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新政权,但是司马懿的权利基本被曹爽架空,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去高平陵扫坟之际,起兵控制了整个京都。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开始专权,奠定了掌握整个国家政权的基础,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帝让位,建立了晋朝。
虽然建立了一个王朝,但是,历史上的司马懿并不被后世敬仰,不单单是因为司马懿为人算计,攻于心计,更主要的原因是,晋朝的统治没有给百姓带来安稳的生活。期间战乱较多,给人民带来的饥荒和瘟疫造成死伤不计其数,人们的赋税繁重,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