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为曹魏立下大功,却因一个决定遗祸后世,加速了隋炀帝亡国

司马懿为曹魏立下大功,却因一个决定遗祸后世,加速了隋炀帝亡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83 更新时间:2024/1/15 21:17:45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命运几乎一样的短命王朝:秦朝和隋朝。这两个王朝都是结束了数百年分裂的大一统王朝,也都是“二世而亡”为后来者做嫁衣的王朝。秦朝首创一统思想,为后世帝王树立了最高的政治理想——一统天下。隋朝诞生了科举制,被后世沿用一千多年。相比于秦朝由官宦乱政导致的农民起义,隋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是隋炀帝本人的好大喜功。有雄心和能力的隋炀帝大力打造盛世帝国,却因为急于求成逼得老百姓苦不堪言,他三征高句丽更是帝国崩塌的导火索。

但是从长远以及战略上来看,隋炀帝对高句丽用兵的决定并没有错,无论是之前的隋文帝还是后来的唐太宗和唐高宗,也都曾对高句丽用兵,并且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将其消灭。和中原王朝一样,高句丽也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政权,其占据着东北以及朝鲜半岛的中北部地区,西接辽阔的内蒙古高原。其内部富含各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又可以轻松从草原获取战马,军事潜力极大。至隋唐时期,高句丽已经是一个带甲数十万的强大政权,这一切是任何一个中原王朝都必须警惕的。

高句丽从东汉时期默默无闻的小国,一跃成为让隋唐两个帝国都忌惮的军事强国,凭借的正是中原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内乱。哪怕是在群雄逐鹿的汉末三国,高句丽也始终在地方军阀的武力下“猥琐发育”。当时辽东地区的割据军阀是公孙家族,从最初的公孙度到后来的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公孙家族的三代人四位领袖,都始终处于压制周边游牧民族的状态。无论是鲜卑、乌桓还是高句丽,都长期面临着公孙家族的武力威慑。但对汉王朝内部的军阀来说,地处边缘的公孙家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为了和内部的军阀搞好关系,公孙家族始终对北方政权俯首称臣,特别是曹魏政权。历代领袖都接受着曹魏的册封,并且保持着名义上的臣服。然而到了第四位领袖公孙渊时,他开始自称燕王并开国建元,试图谋求与曹魏政权平等的政治地位。毫无疑问,此举必定会招来曹魏的讨伐,事情也确实如此。曹魏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率步骑四万兵发辽东,司马懿“出百日、战百日、还百日”迅速消灭了公孙渊。这一战司马懿为曹魏解决了多年以来的辽东问题,功劳不可谓不大。

然而司马懿攻破辽东后,却下令屠杀了当地15岁以上的男丁7000多人,并筑造“京观”。此外公孙渊所任命的大小官吏2000多人,也被全部斩首,余下的四万多户百姓也被他迁往内地。毫无疑问,司马懿的杀伐果决可以让辽东的割据势力彻底消灭,短期来看不失为一劳永逸的好办法。但是从长远来看,将辽东百姓全部内迁无疑是给了关外的政权一个绝佳的发展环境。曾经数次被公孙家族攻破国都的高句丽,正是凭借这一有利的环境在中原长达数百年混战的时间里发展壮大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隋炀帝出兵高句丽的决策是正确的,错只错在动兵的规模太大。根据后世学者统计,隋炀帝第一次出兵所征调的军队超过了113万,而为大军保障后勤的民夫则为作战部队的两倍,合计总参战人数超过了500万。在一个人口约5000万的封建帝国,征调十分之一的人口进行军事行动,纵观整个古代史也是绝无仅有的。毫无疑问,隋炀帝这种史诗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么一举成功消灭高句丽,要么空耗国力使不堪重负的老百姓被迫起义。

历史选择了后者,在隋炀帝不惜代价的军事行动之下,隋朝在经历了短暂而辉煌的“开皇之治”后迅速走向了灭亡。试想如果当年司马懿平定辽东之后,没有大开杀戒并且保留定居于此的汉人,高句丽又能否一步步做大呢?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本想成为“千古一帝”开拓文治武功的隋炀帝,也走向了反面,成为了后世普遍认为的暴君和昏君。而他留给后世王朝的,除了失败的教训,还有那条静静流淌的大运河。

更多文章

  • 戚继光偷娶3个小妾,生了5个儿子,妻子提刀拼命,戚继光跪地大哭:别休了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戚继光的三个妻子,戚继光后期的照片,戚继光娶了几个老婆

    这一次,可真把王氏气到了,她毅然写下一封休书,把戚继光给修掉了。女人休男人,这可是天下奇闻,别说戚继光的面子挂不住,王氏更是难以做人。可她态度坚决,戚继光几番跪求,都无济于事。这也难怪,扪心自问,一个富家女,进,可一人守城池;退,可陪你安清贫。如此贤妻,怎能辜负?当年,王氏乃南溪王将军的千金,13岁

  • 唐玄宗李隆基七十三位皇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李隆基简介唐朝共几代皇帝,唐明宗李隆基有多少个儿子,百家讲坛唐玄宗李隆基

    图为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七十三位皇孙李瑛5子:李俨(新平王)—李伸(平原王)—李倩—李俅(庆王)—李备李亨14子: 李豫(唐代宗)—李系(越王)—李倓(唐承天帝)—李佖(西平王)—李仅(彭王)—李僩(兖王)—李佺(绛王)—李侹(泾王)—李荣(郓王)—李僙(襄王)—李倕(杞王)—李佋(恭懿太子)

  • 明朝太监权力有多广?除镇守、监军坐"总监",还是皇帝职业经理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明代以二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的宦官机构,集中设置在京城之内。但在京城之外,也有不少常驻或临时派出的宦官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少数特殊地区的守备太监 明代在南京、天寿山、风阳、湖广承天府等少数具

  • 李世民写下一首“夸夸诗”,开头5个字,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最霸气的十首诗,称赞李世民功绩的诗句,李世民写的诗有哪些

    唐太宗李世民影视剧照大唐诗坛群星璀璨,会写诗的人真不少。然而要说到会写诗的帝王,则唐太宗李世民肯定榜上有名。《全唐诗》的开篇之作,就是李世民的《帝京篇》组诗十首。“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可谓气势恢宏,10字写尽了大唐长安的雄伟。《经破薛举战地》里,“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抒发志向节操,慨然有

  • 明朝皇上想让一个正七品的官入宫,怎么办?不得不割去这块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几品以上的官员才要上朝,明朝七品小官图片大全,明朝大太监的待遇

    太监的组成,除了下层贫苦人家,不少还是有一定学问的孔孟子弟。太监里的那些有学问的人是如何进宫呢?永乐皇帝朱棣在他执政末期,下令凡天下学官考绩不称者,许净身入宫训女官太监。时有十余人,王振在其中,官至司礼监太监,后籍没,其宅改为京卫武学(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三也记载有此事

  • 李恪说:长孙无忌残害忠良,祖宗有灵,长孙无忌灭族在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孙无忌杀李恪,吴王李恪和武媚娘关系,李恪简介

    才能仅仅处于中档,人品也不咋地的长孙无忌凭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说实在的,从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反隋,到建立唐朝,再到统一天下,长孙无忌虽然一直屁颠屁颠跟着李世民东征西讨,但却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国,唯一沾光的就是裙带关系。长孙无忌凭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呢?他在政治舞台上显露

  • 嘉靖修仙练道翩翩起舞,《大明王朝1566》如此精致却得不到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明王朝1566嘉靖炼丹,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政治智慧,大明王朝1566嘉靖是不是昏君

    《大明王朝1566》全剧的高潮部分不少,嘉靖修仙练道,受到上天的感召翩翩起舞?估计是服用了五石散一类的丹药,浑身燥热需要乱跑乱跳把药劲发出去,俗称发药。还有老公公给他老人家洗脚,应该很多粉丝都有印象吧。不明白的是《大明王朝1566》与现在众多烂剧的比较!一部如此精致,剧情演技都算国产剧里巅峰,却得不

  • 大明王朝差点在他这里绝嗣,一个喜欢老阿姨的痴情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最有骨气的王朝大明王朝,正德为什么绝嗣了,明朝绝嗣皇子

    朱见深并不害怕死亡,而是现在还没有儿子,担心自己百年以后,大明江山后继无人!朱见深也不止一次的怀疑,难道是自己有问题,可曾经也有过一个儿子啊,只是早夭了。这位大明的皇帝哪里知道,他生过的儿子何止一个,只是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人间蒸发了。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嗅到了阴谋的味道!没错,朱见深不是生不出儿子,

  • 包拯60大寿,哀叹独子早逝,儿媳突然跪下抱出一子说:还有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各位读者发现过一个问题没有,就是不管哪个版本包青天电视剧,我们从来没看见过包拯的子嗣。即便剧中的包拯年纪已是相当高了,却仍未见过他有什么后代,甚至连媳妇都很少看到。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有后代吗?其实是有的,但是这其中的故事有点曲折。包拯34岁那年,妻子董氏给他生了个儿子,取名包繶。包繶19岁迎

  • 康熙临终前2次点名要1男人陪葬,雍正不肯答应,登基才知用心良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临终前,“2度”点名1男人陪葬。(图/翻摄自百科词条)雍正帝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爱新觉罗.胤禛。他是康熙的妃子乌雅氏所生的,因为母亲出身低微,在古代的皇宫很少有妃子能亲自抚养儿子的。当时他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佟佳氏出生地位高,所以雍正也因为她受到 很多人的尊敬。但是没有哪个皇子是没有野心的